第140章 五十六章 應天——大明宮史
字數:5584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明史帝仙傳 !
孔雀明王道:“龍祖!別人怕你,我不怕,你除了會殺戮異己,獨霸天下,你還會幹點別的什麽?”
原來擁有“開天辟地乾坤輪”與“威震寰宇金玉璽”的金色皇氣加身的,就是兆億年前,違背聖王神主私自下界,闖入三界的原居於天外天上無極海中金極神山峰頂的萬龍之主真靈聖龍!
龍靈真祖道:“是嗎?可惜某些人還不是照樣學我,依葫蘆畫瓢,大肆屠殺,可鄙的是,我殺的是權貴豪強,且合理合法合規,而你屠殺的是忠良義士、無辜平民!你算哪門子英雄與好漢!如果你再敢口出不敬,小心我揭穿你的底細,你就不值錢了!”
孔雀明王輕佻調笑道:“你我大哥莫笑二哥,我們倆都差不多!”
龍靈真祖大怒道:“放你娘的狗屁,別以為我不知道你修報恩寺的原因,真要我說破你的人間出身與來曆,你才真的是貽笑天下!”
孔雀明王見他提道“報恩寺”,不由得臉色一變,仿佛踩到他的痛處與尾巴,臉色極其難看,但又不能怎樣,
於是隻得虛晃一槍,岔開話題,道:“你不要多管閑事,現在你我人中身份已了,我滅武當,管你屁事!你有什麽資格阻攔於我!”
龍靈真祖哈哈一笑道:“小子無禮,還不許人教!你滅武當,武當是誰的家廟,你這不是欺師滅祖,數典忘祖嗎?”
孔雀明王大笑道:“若不是我,武當焉能有此巍峨氣象,雄峙宇內,亙古無雙!成於我,敗於我,於理於法,有何不可?”
龍靈真祖喝道:“你小子放屁,不隻是放屁,放的還是奇臭無比的狗屁,說你數典忘祖,你還恬不知恥,武當既是皇族家廟,亦是萬民之寶山,
你費盡心力裝修鋪陳,還不是因為你自己心裏明白,壞事做多了,怕死後,被打入無間地獄,永遠出不來,
所以大修武當裝點門麵,作為你的庇護與救贖靠山!現在你居然過河拆橋,翻臉不認人了!你還自鳴得意!再敢亂放狗屁,小心我照樣揍你,和人間一樣把你打趴下!”
孔雀明王臉紅一陣白一陣,又無可奈何,恨恨道:“你不就是心疼武當嘛!本王才不稀罕,讓給你好了!不過我要醜話說在前頭,以後你再敢壞我的事,小心我一樣翻臉無情,撕破臉,大家要死一起死,你不要欺人太甚!”
龍靈真祖微微笑道:“你呀,死鴨子嘴硬,虎死不倒威!你心裏打的是什麽算盤,我一清二楚,你想毀掉允文的三聖之體,讓他不能重返人間,我可以明白無誤地告訴你,我是絕不會答應的!除非我死,或者你死!否則你休想陰謀得逞!”
孔雀明王啞口無言,半晌方道:“現在外人麵前,你胡說什麽!”說著他手一指玄天真武大帝!
龍靈真祖一笑道:“你不是早就動了手腳,用羽化琉璃七箭,拘禁封住了武帝的神識視聽!還在這裏自欺欺人,還有我要告訴你,你別看武帝在人間敵不過你,那是因為人間的他也隻是真正玄武大帝的一具分*身,出了三界外,你要小心點,他是出了名的殺戮之帝,我怕你到時候碰到他,你不死也得脫層皮!”
孔雀明王一聽,沉思片刻,氣焰已完全沒有了初始時的囂張飛揚跋扈了!他突然從萬丈高空上,一伸手插入武當山,想捏碎殊勝明王的三聖之體,卻發現三聖之體已被天外有天鼎中天給罩在其內,保護了起來,隻發現鼎外昏倒的六欲天君!
在他施法之時,龍祖不屑一顧地看著他,值到看到他一臉悻悻不快,惱怒未能得逞的樣子,才開口奚落道:“你就不用使蠻力了,你是打不開天外天鼎的,瞎子點燈白費蠟了”
孔雀明王,一聲不甘心的厲嘯,一把撈起六欲天君,頭也不回,施展光速遁法,以不可思議突破極限的速度,一刹那間,已無影無蹤!
這種遁法可以說比一個筋鬥就十萬八千裏的筋鬥雲還要快出幾倍!無怪說禽類擅長空中飛行,在這一點上,連龍靈真祖都自歎不如,
卻還突然聽到孔雀明王的越界傳音道:“龍祖,從今往後,你我毫無瓜葛,你是你,我是我,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井水不犯河水,如果你再胡攪蠻纏,陰陽怪氣,
我們隻有手下見真章,不過我也要提醒你,別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殊勝到時候連你一並拿下,你就等著哭吧!”
龍祖輕歎一聲,也不管雀明王聽不聽得到,依然自顧自喃喃低語道:“可惜他沒有你這麽歹毒,不然當年就不會力勸聖王神主大人不要追究我擅離職守,私自下界一事了,而且當年與你和鳳靈大戰時,要是他下手狠一點,你早就死在他手裏了!”
說著他從高空一躍,遁入太極湖中,順水道重返天界,並隨手解開了孔雀明王對玄天真武大帝的禁製,並留言與他:“帝君,往日承你照應,多多有勞了,今日我與他災消難滿,脫身而去,也望你好好養傷,善自珍重,待殊勝乘願再來之日,就是你了道複命之時!”
玄天真武帝悠悠醒轉,聽了龍祖的留言,不勝嗟歎感慨,於是也返回到武當山,召集眾弟子自此封山閉戶,隱而不出,以待機緣重開山門!
話題回轉,且說六欲天君發現了一條秘道直通武當山地心之底,他沿秘道一路下行,沿途看到許多岩壁上刻著很多壁畫與相關的文字記載,
壁畫文字還分成數卷:
第一卷之卷名為:布衣天子洪武大帝
是從洪武大帝明□□出生時開始,即公元1328年出生於一貧苦農家,連名字都沒有,隻有俗名:重八。元至正四年,即公元1344年黃河泛濫,山東河南數十萬人,淪為難民,且淮河沿岸遭遇百年不遇之瘟疫與旱情
元朝大小官員貪腐無度,私欲橫行,枉顧民生,借災斂財,真是黎民百姓,水深火熱!
十六歲的放牛娃朱重八,眼睜睜看見親人一個一個的死去,四月初六父親餓死,初九大哥餓死,十二日,大哥長子餓死、二十二日,母親餓死,且父母雙親連安葬之地都沒有,更不要說棺木了,這是怎樣的悲慘與人生!
到每卷皆分為一個明朝帝王曆史,
第二卷:靖難之役建文曆劫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燕軍進抵金陵金川門,兵臨城下,隻差一步便攻破城門,應天府危在旦夕,皇城內,大殿裏,群集大臣約六十餘人,魏國公徐達之第四子,徐增壽被眾人綁縛至建文帝麵前,並有監察禦史曆數徐通風報信,賣主求榮之罪名。
徐增壽卻有恃無恐,一、他欺建文年輕,秉性仁厚,儒雅溫和,無膽殺他。二、他依仗其先父魏國公徐達,所遺先皇□□禦賜之免死“開國輔運”鐵券。三、燕王朱棣曾許諾事成,記大功,並賜“奉天靖難”免死鐵券。另他聽聞建文帝曾問方孝孺,想當一個在位之年,不殺一人的君王,能否辦到。
以此種種,故欺君罔上,並趾高氣揚,奉勸建文帝,識時務者為俊傑,打開城門,自縛其身,誅滅齊黃,跪迎新主。
建文帝目光直視徐增壽,字字清晰地問道:“朕有曾為難過你嗎?”徐增壽心虛理虧,不敢看建文帝,口上嘴硬強辯道:“你也沒曾看重過我!”
建文不由笑了,道:“朕從未虧待於你,早知你心懷異誌,所行不端,念及魏國公,開國輔業,勞苦功高,功勳著著,一門忠烈,為保全魏公名聲,且你兄長輝祖,還在為國盡忠,奮勇殺敵,朕不願治罪於你,但你如此不知悔改,口出狂言,變本加厲,以下犯上,冒天之大不韙,如此,隻會讓魏公清白蒙塵,讓朕以何麵目對為國捐軀者,若讓叛國者,心存僥幸!逍遙法外,讓你增壽,天理不容!”
建文抽出三尺犀利,龍泉青鋒劍,揮向逆賊,徐應劍倒地,一命嗚呼!建文又道:“帶李景隆來見朕!”內臣來報,李景隆與穀王朱橞,打開城門,迎降賊寇了!
建文不由長歎一聲,對眾臣道:“朕懷仁心,本在召燕賊入京之時,可拿下賊首,因是至親,不忍加罪,
後遣特使巡視,其裝瘋賣傻,於集市奪人食物,或臥爛泥而睡,終日不起,盛夏圍火爐而打顫,朕雖知其有意為之,亦想其如此,是不敢冒天威,心內懼怕,朕也以仁容之!
其兩世子本扣留於應天皇都,以防其生變,但其不斷上書,稱病危病重,欲見世子最後一麵,因是人倫大義,朕也於心不忍,遂放二世子回北平見其父。
李景隆身為朕之表兄,首鼠兩端,以怨報德,也是朕容忍太過,太念親情,朕求仁德,雖有今日,亦無可怨,
士可殺,不可辱,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誌!朕決不降敵!自今日起,諸位與朕,君臣之緣已盡,各位可自願留去,自主抉擇,各自保重吧。”
建文言畢,持劍東西行,諸臣六十人等,俱被帝之仁義感動落淚,見帝欲刎劍自盡,眾人急忙阻止,翰林院編修程濟,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不如我們遁形遠走吧!”
少監王鉞,跪而進言:“昔□□辭世前,說有一物,藏於奉先殿之左,允文如臨大難,可以取出避禍!”眾人皆急說,快去取來,一會拿來一個紅色帶鎖的小箱子,四周用鐵皮包邊框,為防泄漏機密,連鎖心都灌注了鐵汁,程濟情急,打破了箱子,裏麵留書一封,白金十錠,剃刀、僧鞋、僧帽俱備,三件僧衣,三張度牒,牒名:一曰應文,一曰應能,一曰應賢。
留書上寫著:“縱火焚宮,勿攜女眷,應文與九人從鬼門關出,餘十三人隨太子從水關禦溝而行,薄暮,會於神樂觀之西房。”
建文看著祖父的親筆留書與字跡,不由悲喜交加!眾人馬上安排縱火焚宮,宮中頓時一片火海!混亂喧嘩一片,
一邊讓程濟給建文帝剃度,化名:應文,大臣中葉希賢,楊應能也剃度,化名:應賢與應能,
當時大殿中有人臣五六十人,都願誓死追隨,與帝隨行流亡,帝勸說:“有家室老小者,各回家中,勿使親人擔憂。”隻留二十二人隨行,不能隨行者,都慟哭失聲,不忍離去!
此時,皇後馬雪媛,帶太子朱文奎來到建文帝身前,二人執手,淚眼相看,建文道“雪兒,隨朕一起走吧!”皇後,道:“陛下,與奎兒快走!臣妾一弱質女流,三寸之足,一、同行必慢,拖累陛下。二、豈有僧與女眷同行者,甚為注目,三、□□有命勿帶女眷,必有其深意。照顧好奎兒,願他再勿生在帝王之家!”建文不舍,強拉皇後之手,不放,皇後毅然掙脫,急忙轉身離去,此時宮中煙霧彌漫,人聲嘈雜鼎沸,傳燕師馬上要進宮捉人。
建文大聲呼喚:“雪,快跟我走啊!”
皇後為寬帝心,傳聲回答:“勿以臣妾為念,妾以身殉國以保名節,以報聖恩!”
說完她再次深深看了看自己的丈夫與孩子,一臉柔情,心裏默默地道:“允文來生再見吧,文奎切勿再生帝王家啊!”
然後皇後,縱身投入火海,瞬間消失了蹤影,建文焚心似火,悲痛欲絕!太子文奎哭喊道:“母後,母後,別離開兒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