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何謂仁義

字數:4077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蜀漢戰鬼 !
    第六十三章何謂仁義
    【二十六年前,鄴城,也是在類似於今天這樣的酒館,隻不過對象換成了劉備和趙雲。
    “子龍啊,我想著,總有一天,我會駕馭著千軍萬馬,對內平定各路諸侯,對外開疆拓土,建立不世之功勳。到時候,如果你能為我統領騎兵的話,那該是多大的美事啊。”
    趙雲怎麽也沒想到,這個寄人籬下,自己能統領之兵不過一千,軍餉兵力全靠袁紹的劉備,竟然會說出這樣一番話。不過趙雲也是早在七八年前公孫瓚雄踞幽州時就跟隨過劉備的老朋友,他不可能說出“你根本做不到”這樣的話。
    不過,趙雲還是委婉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平定天下的事,交給袁紹就可以了吧,如今他聲勢浩大,南下中原後,恐怕各路諸侯隻能臣服於他。如今,冀州百姓也都感激袁紹帶來的恩德,天下早些統一,戰亂早一天結束,日子也能安穩下來吧。”
    當時的趙雲也並非完全了解劉備這個人,他覺得劉備或許會舉出袁紹的缺點,或是說袁紹野心太大,可能危及大漢江山這些事。這兩種說法在趙雲看來都不是說不通,隻不過這些與趙雲的理想“仁政”不同。趙雲要的仁政,既不是皇帝必須是個完美的人,也不是皇帝必須姓劉,因此趙雲並不會因為漢室的正統而跟隨劉備。
    “子龍,你覺得這樣就可以了嗎?”
    令趙雲意外地,劉備並沒有選擇兩種回答中的任意一種,而是如此反問道。
    “啊,無論如何,袁冀州都得到了百姓的擁護,我認為讓有能力統一天下的人盡早統一天下,恢複民生,這就是我追尋的仁政所在。”
    “看來,你還是不了解真正的仁義是什麽啊,所以你也不知道什麽才是真正的‘仁政’。這普天之下,能治理百姓的人不少,但仁政卻不多。我聽聞你師父讓你找尋仁政,你難道覺得你師父所說的‘仁政’是那麽容易找到的東西嗎?”
    “那左將軍知道仁政的含義?”
    “大概吧,我當然有自己的想法,但告訴你後,認同不認同就是你的事了。”
    “還請左將軍明言。”
    仁義這個詞,始於儒家學說,經董仲舒推廣,漢朝將仁義道德作為天下人的品行典範。趙雲本以為劉備師從盧植,比自己更有學問,肯定會講儒家學說來解釋仁義與仁政。
    然而,劉備卻什麽也沒有對趙雲講。
    “小二,給我拿你們最好的酒來。”劉備吆喝道。
    “哎,來了!”
    不過一會兒,光是在一邊聞著就發出誘人香氣的美酒被送到了兩人麵前,鄴城畢竟是袁紹的腹地,而這酒館也不小,這種高檔的酒一定價值連城吧。然而劉備卻好像一點不在意酒的價格似的,他將酒水倒進了趙雲的碗中。
    “子龍,今天我請客,不必顧慮,喝吧。”
    “左將軍,我尚未立下什麽功績,這種酒我受不起。”
    “這有什麽受得起受不起的,我劉備請你,不是看在你立下什麽功績,而是因為咱倆相交一場,多年的朋友。朋友之間,講得就是個義字。哪怕我今天請你,什麽也得不到,但看在你這個人的份上,我也不後悔掏錢,這就是義,知道的話就別客氣,喝了吧。”
    就這樣,劉備勸趙雲喝酒,他自己也喝了幾碗。兩人當天是一醉方休,回去的時候,趙雲也沒有問及劉備,所謂仁義究竟是什麽。
    不過第二天,劉備奉命去州牧府邸與袁紹處理冀州政務,似乎是有意而為之,劉備讓趙雲跟在了自己的身邊。而這天袁紹麵臨的主要問題是,昨夜冀州的一個村落發了洪水,水壩被破壞,大水淹沒了莊稼直到現在也沒能退下去。照這麽下去,村落不但交不上賦稅,而且村民還會因缺少糧食而餓死。
    “真是的,竟然這個時候發大水。”袁紹看到這份連夜送來的報告,也是煩躁不安。“現在我正和曹操交戰,哪有時間處理這種事,而且今年大戰正是缺糧的時候,哎……”
    的確,河北產糧多,但袁紹兵也多,糧食根本稱不上富裕。似乎是在心裏做了一番掙紮,袁紹擺了擺手,頗有些無奈地道:“這既是我名聲的問題,也是以後冀州賦稅的問題,總不能放任他們餓死。傳我命令,從府庫中調撥錢糧分發給當地村民,後麵的事讓他們自己處理。”
    而這時,劉備卻自告奮勇地站了出來。
    “如果要賑濟災民的話,在下願意帶人將錢糧送過去。”
    “玄德?”袁紹看了劉備一眼,稍微遲疑了一下,說道:“雖然不是不行,但你要快去快回,就這幾天,曹操可能要有新的動向,到時候我還要讓你領兵。”
    “明白,給我一天左右的時間,我會把這件事辦妥的。”
    說罷,劉備帶著趙雲走了下去。
    賑濟村落的糧草大概用兩三百人就能運過去,不過劉備卻將自己的一千家底全部帶了出來。其中運量的也隻有二百多,剩下的則一路急行,先跑到了那個村落。
    一路上,劉備問趙雲說道:“子龍啊,你覺得袁紹的做法怎麽樣?”
    趙雲也中肯地回答道:“不管他初衷如何,至少他沒有將百姓放著不管,作為君主是合格的。”
    沒有回答,劉備隻是點了點頭,而軍隊急行進入村落後,村中的洪水還沒有退下。
    “全軍聽令,留三百人迅速挖開河道,疏通河水,其他人,跟我幫村民搶救糧食!”
    “是!”
    趙雲雖然楞了一下,但也立刻跟著劉備進入了村落。趙雲知道,袁紹的命令隻有賑濟災民一個,而劉備卻讓士兵迅速趕到村落,趁洪水還沒有將糧食全部泡壞幫助村民搶救糧食。而村民看到劉備親自帶兵幫助他們搶救糧食,似乎也都很高興,趙雲作為軍中的一員,自然跟著劉備一起在泥地裏忙活。
    就這樣從中午一直忙到天黑,洪水終於被疏通,糧食也搶救出來了一些,不過救出的糧食也隻是一小部分,不過即使如此,百姓對於一身爛泥的劉備和他的士卒仍舊感激萬分。
    直到這時,運送賑濟糧的士卒也到了。
    “這是袁冀州為了賑濟水災而運來的錢糧,加上今天搶救下來的部分,今年大家的生活應該不用發愁了吧。”
    而村長卻說道:“左將軍今天幫我們搶救出了一些糧食,加上州牧帶來的糧食,已經多出來了一些。我們也知道左將軍和州牧在打仗,今天左將軍在戰時不辭勞苦來幫助我們,那我們就更不能貪得無厭。糧食我們隻保留足以度日的部分,剩下的,希望左將軍帶回去,充作軍糧,希望左將軍能夠打贏這場仗!”
    盡管劉備之後也做了些許推脫,但在村長和村民的要求下,他終究是將糧食帶回去了一部分。而正如村長所說,袁紹現在的糧食並不寬裕,得知有一部分糧食被運回來之後,袁紹也是對劉備大加讚賞。
    本來,劉備不過是為了百姓和袁紹共同的利益,所以多搶救了一些糧食而已,雖然是這樣,趙雲卻覺得今天的事情不止如此。趙雲總覺得,在看到劉備對村民噓寒問暖時,他的心裏也暖暖的。
    “子龍,現在你知道什麽是仁義了嗎?”
    “這個——”當看到今天劉備的所作所為後,趙雲的確覺得劉備與袁紹有什麽不同,而且是很關鍵的不同,但對於現在的他來說,還不好用語言去說明出來。
    “說不上來也沒關係,”像是看透了趙雲的心思,劉備隻是平和的微笑道。“過不了多久,你就會明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