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留任荊州
字數:3020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蜀漢戰鬼 !
第六十五章留任荊州
季漢是一個特殊的國家,盡管他沿用了之前漢王朝的體製,但這個國家的重臣不為錢財和權力所驅使,下屬多數也不會因上司的權力而處處受製。他們的在大義上凝聚在一起,因此漢軍在進攻時勇猛果決,而魏國則因為權力的鬥爭,人與人的猜忌,雖然有著眾兵卻不能施展拳腳。季漢第一次北伐-隴坻之戰和河套之戰,這兩場季漢對魏國的重要戰役,一是因為魏國多名像馬遵這樣的太守不戰而降,二是因為曹丕不聽將領和司馬懿的勸諫,好大喜功執意攻城才被劉備逆轉;第二次則本就是司馬懿為化解朝廷內部混亂而發起的一場本就不打算贏下的戰爭。
敵方有內憂,而我方同仇敵愾,這無疑是漢軍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聽到趙雲的話之後,趙興也立刻想到了季漢體製上的根本問題。
“可是將軍你們這些人離去之後,季漢靠誰呢?”趙興問道。
“我和大將軍死後,丞相會讓元隆和伯約來接任我們的位置吧,丞相也是個精明人,他死前一定會把接班人安排好的。”
“那麽——”雖然猶豫了一下,趙興還是問出了口。“那麽如果我和伯約也不在了呢?”
沒錯,這個國際雖然是靠著劉備的情義凝聚起來的,但劉備能影響一個時代的人,卻無法影響他死後的時代。雖然在現在,季漢的重臣基本都是劉備時期留下來的,他們不爭權奪利,而是延續著劉備的理想和自己的理想,不計回報地努力著。然而這種日子畢竟不會永遠地持續下去,總有一天,這些重臣會離去。總有一天,沒見過劉備,也無法理解這些重臣努力的新鮮血液會注入這個國家。
而那個時候,這個國家又該怎樣?變得和曹魏一樣,變得和東漢末年一樣?總有一天,又會有哪個昏君當政,將我們今天努力統一的天下再次卷入幾十年的動亂中?
“那時的事情就交給你們了,”並沒有什麽猶豫,趙雲這樣答道。“你們的未來隻有你們自己能夠決定,我就是這樣,你們的後繼者也會這樣。沒有什麽事物是永恒的,開國者無法想到亡國者的悲壯,亡國者也無法想象開國者帶來的盛世。國家的未來,應該有這個國家未來的人自己把握。不過,我和先帝的季漢則存在於當下,或許明天的季漢,雖然掛著漢的國號,卻不再是先帝的那個季漢,但至少現在他還是。而我活在現在,為了現在這個屬於先帝的季漢而付出自己的一切,這是我自己的選擇。哪怕我死後不過幾十年國家就毀滅了,我也絕不會因自己今天所做的努力而感到後悔。”
平時並不算健談的趙雲,在今天的酒桌上,卻對趙興說了很多。聽了趙雲的話,趙興對趙雲也更加敬佩,不過隨之而來的,則是些許的迷惘。
趙雲跟隨劉備戎馬一生,他們這些老一輩的將領和劉備共同努力,建立了作為漢王朝延續的新政權。正如趙雲所說的那樣,再厲害的人的影響也是有時效的,至少在國家,政治上,誰也不知道自己死後幾十年,國家會變成什麽樣。現在,這些老一輩的重臣已經進入暮年,而趙雲也毫不隱晦地說出未來要靠未來的人自己去把握。
趙興見過劉備,接觸的時間雖短,但他確實讓趙興畢生難忘。但劉備也已經故去,季漢的未來,要靠趙興這些年輕人,那麽,自己該怎麽做?幫助現在的陛下建立他想要的國家,亦或揣摩先帝的遺願,實現先帝的治國理想?又或者兩者都不選擇,又或者說,這個國家將來還會有劉備,諸葛亮這樣開明的人,給予他選擇的權力嗎?說到底,因為劉備的光環太過顯眼,直到現在,趙興,還有很多前朝的老臣,對於劉禪究竟是什麽樣的人,有什麽樣的誌向,如今都一無所知。
現在因為諸葛亮被劉備托孤把持朝政,而諸葛亮在威信,處世之道上都如劉備期望的那樣,並受到了百官和皇帝的認可,所以朝廷仍如劉備在時一樣清正開明,但早晚有一天,劉禪會擺脫諸葛亮的影子,站在群臣的麵前。到時候,自己就必須做出抉擇,到底該怎樣去規劃自己的未來,規劃國家的未來。
“不要妄自菲薄,元隆,”似乎是看穿了趙興的心思,趙雲又說道。“我說過,我們為了先帝的理想而賭上一切,這是因為先帝這個人,而不是因為這個理想有多大的可行性。實際上,當五年前先帝決意伐吳之時,我已經做好了‘不管出現什麽結果都和先帝共同承擔’的覺悟。而在之後短短三年,季漢北伐成功,拿下關中,第二次伐吳,拿下荊州,這雖然不能完全算作你的功勞,但沒有你,這兩場戰爭恐怕都不會打贏吧。你可能會想,到底該怎樣做,才能將這個國家引導向一個正確的未來。不過我作為前輩,要告訴你,正因為你已經讓這個國家走上了正確的方向,國家才會把它未來的選擇交給你。因此,你隻要像以往一樣,秉持自己的信念前進就可以了。”
這是趙雲在酒桌上對趙興說得最後一段與國家和先帝有關的話語,而今天的這段話,既改變了趙興,也改變了幾十年以後季漢的命運,當然,那是後話了。
……
“……陛下令征東大將軍趙興為荊州牧,郭淮,馬忠,張嶷,薑維四將協助趙興進行防守,其餘將領即刻召回京師,欽此!”
一如既往地,由一個文官,而不是宦官在趙興麵前宣讀了劉禪的聖旨。因為諸葛亮並不希望宦官幹涉政治,也不想讓東漢末年的貪汙現象再次發生,因此聖旨大都由文官傳達,而且如果是針對某個人的聖旨,甚至可以直接交到手裏,而不特意去宣讀一遍然後讓那個人跪接聖旨。不過這次聖旨不是對趙興一個人念,當眾宣讀的話,表麵上也得像那回事。
“臣趙興領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趙興接過聖旨,這次聖旨的宣讀是在彬城城外,趙雲,魏延,關興,張苞等將也都在一旁聽旨。而聖旨讀完之後,張苞的臉色估計是最難看的。
“為什麽?我和安國是元隆兄府下的幕僚,他當了荊州牧,為什麽我們兩個要回長安,反倒換了三個人來啊?”
“這是陛下的聖旨,本官隻是為陛下傳達聖旨罷了。不過,張少將軍在戰陣中負傷的消息已經傳回了長安,本官以為,就算張將軍還想繼續當將軍,而趙將軍也允許,但如此大事,您也應回到長安跟大將軍商量一下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