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左右逢源

字數:3471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蜀漢戰鬼 !
    第十一章左右逢源
    朝堂上的意見就這麽定了下來,下了朝堂,曹睿又把雖然並非托孤重臣,但也是三朝元老,被曹操和曹丕都頗為器重的謀士劉曄請到了宮中。
    “子揚,你看,這次伐蜀大計可不可行?”
    “當然可行,”劉曄不假思索地答道。“臣以為,司馬將軍在朝堂上說得頗有道理。那趙興在隴坻關上力克千軍,南下取荊,練出的軍隊皆是百戰精銳,恐怕他手下的兵是蜀國最強大的部隊,我們理當避開他的鋒芒。如今是蜀國趙雲張飛二人還在,而趙興年紀輕輕,地位僅能在他們之下,於荊州任職。荊州於東邊沒有天險,於北方有長江阻隔,但對這段長江的控製全在江陵一城。如果趙興在長安,無論繞道河套還是正麵攻打潼關,趙興都可以在正麵迎擊我們,勝負難料。而如果趙興在荊州,我們就可以與吳國分東,北兩路牽製趙興的行動,讓他雖有精銳之師,卻無法取得更大的戰果。”
    “我知道那趙興確實本事不凡,否則皇妹也不可能跟著他去了,不過——”曹睿又問道。“那長安的諸葛亮,也不是等閑之輩,他當初定下了蜀國的北伐方針,戰勝我軍,與他對陣過的將軍沒有哪個不稱讚他的排兵布陣,子揚擔心趙興,就不擔心諸葛亮嗎?”
    “諸葛亮雖然不易擊破,但以司馬將軍之能,未必會輸給諸葛亮。而且我軍如果主動出擊,則會有很大的兵力優勢。現在我國北患基本已除,隨著地域收縮,要防守的方向也燒了。中原和河北大都以平原為主,因此我們可以短時間內集中三十萬兵力從河套繞過直逼長安。而蜀國雖然在雍州一地屯了十三萬大軍,但涼州抽調兵力容易引發羌人****,而蜀中是蜀國的發跡之地,屯兵雖有,但要抽調出來卻要走山間險路,與我軍集結的速度無法相比。陛下,現在形勢改變了,現在魏蜀兩國,誰先有能力打下一戰,誰就有主動權。如果被蜀國先一步調兵遣將拿下揚州,那反而我國要陷入被動了。”
    劉曄說得頭頭是道,讓曹睿感覺不打都對不起太祖高祖了,他再一次堅定了伐蜀的決心。
    沒有久留,劉曄回答了曹睿的問題後,很快就離開了皇宮。正在路上,他碰到了中領軍楊暨,兩人關係也不錯,楊暨一見到劉曄,就毫不避諱地問道:“子揚,今天陛下商議伐蜀之事,我以為此事堅決不可,但不知該如何勸諫陛下。”
    聽楊暨這麽說,劉曄眼珠一轉,說道:“此事易也,伐蜀有幾處難點,甚是險惡,且聽我給你指出。首先,就是軍心問題……”
    結果,劉曄對楊暨說出了幾點,也都頭頭是道,結果楊暨也是心滿意足地去了。劉曄做人圓滑,無論伐蜀還是不伐蜀,他都不得罪。不過他也不知道,就是他這個性格,在這之後不但給自己帶來了禍患,還給魏國帶來了事端。
    同樣作為皇帝,曹睿是個勵精圖治的有為之君,反觀季漢,劉禪的生活就較為輕鬆了。和曹睿不一樣,劉禪沒有必要必要批奏折,他父親劉備給他留下了諸葛亮這樣的肱骨重臣,以及趙雲和張飛兩位天下無人不知的將領。如今他既不用管帶兵的事,也不用操心錢糧的事,用人的事他也不用怎麽管,無非是諸葛亮請奏,他點個頭,事就定下來了。
    劉禪雖然並沒有想主動做什麽,但他也不傻。有諸葛亮頂在前麵,他操心什麽也是多餘的。不過閑來閑去,也來了一件事,他義姐關銀屏倒是經常來找他,為的當然是想去荊州和她丈夫趙興團聚。
    “陛下,這事就真的不成麽?”嘴裏叫著陛下,關銀屏倒好像還是和當初一樣把劉禪當成弟弟那樣看。
    而劉禪也不是為了這點事就會動怒的皇帝,他帶著關銀屏在皇宮中的庭院中找了個小亭坐定,又叫仆人拿上了蜀中的良茶。
    “關夫人,朝堂上朕不方便說清楚,私下裏咱們這個關係,朕也不想跟義姐藏著掖著。朕留你在長安,就是因為趙將軍家眷太少,除了你和你的孩子,他沒有任何親人,所以隻能委屈你了。”
    “陛下,趙將軍絕不會造反,我敢拿我全家的性命保證。”關銀屏自然對趙興的忠心毫不懷疑,因此,她當然不認為自己應該作為人質留在長安。
    “義姐敢拿自己的性命保證,朕可不敢取義姐的性命,更何況還加上關大哥的性命,你敢給朕可不敢要。三叔和你父親跟隨先帝多年,尤其是三叔,犯了不少殺頭都不為過的大罪,可先帝哪次下得去手了?朕跟先帝一樣,哪怕趙將軍真敢造反,到時候也不會株連到你這裏,不過一碼事歸一碼事,現在你不留下,先不說朕相不相信,大臣可不會安心。”
    “誒?我留不留下跟大臣有什麽關係?”
    “關係可不小,”劉禪酌了口茶,笑道。“你夫君從回到季漢以來,先是從魏國小小一軍司馬被先帝破格升為征東將軍,之後屢立戰功,算起來不過三年,現在他已經是僅在三叔和四叔之下的征東大將軍,兼領荊州牧,開府,假節鉞的大官。如今眾臣中自然不乏敬佩他的人,但嫉妒的也絕對不少。這種時候,要是朕就這樣讓你走了,那朝堂上出了什麽不好的聲音,傳到朕的耳朵裏,又當如何啊?”
    “那種事,陛下自然——”
    “朕可不是那種賢明的君主,三人成虎的故事,銀屏姐應該聽說過,荊州離長安山高路遠,隻能聽信人言,朕還沒那個本事搞清誰一定是說謊,誰一定說得是實話。朕也不是先帝,對群臣了解到骨子裏,對趙將軍,我也沒見過幾麵,要是朕隻聽了你的幾句話就完全信任他,那誰能保證改天哪位重臣對我說了幾句話不能讓我懷疑他呢?但是無論怎樣,有一點朕倒是明白,那就是你作為關家之後,又是趙將軍的妻子,你在長安,沒人敢說趙將軍會反,你說是吧?”
    劉禪麵色平和,帶著和善的笑容,但他的話卻讓關銀屏不能還嘴。的確,作為關羽之女,同時也是趙興之妻的關銀屏留在這裏,任何別有用心的人想進趙興的讒言都得好好掂量掂量。
    不過,關銀屏無法見到趙興這一點卻是無法改變的,趙興是沒有忘記她,經常會往長安寫信。信中寫了政務的繁忙,荊州百廢待興的景象。直到最近,關銀屏還在信中看到趙興借著士燮的手引來了一大波越人叛亂,結果趙興在深林裏一把大火把那些越人一網打盡,借此不但解決了越人的叛亂,又得到了廉價的勞動力。
    看到這些,關銀屏就有些魂不守舍,畢竟丈夫在事業的關鍵時刻,自己卻沒法在旁邊支持他。
    “我想銀屏姐也該明白,你呆在這裏,就是對趙將軍最大的支持了。”似乎是察覺到了關銀屏的心思,劉禪說道。“按照丞相的計劃,趙將軍不但要整頓荊州,而且還要在下一次東正中作為南路的主將,在荊州恐怕得呆上六七年。真要如此的話,朕也不好讓銀屏姐一直守著空房,到時一年裏也會考慮讓你和曹夫人短期內換一換,不過她作為魏國的公主,影響力畢竟是不如你的,而且那也需要你把孩子照顧得大一些才行。”
    劉禪頓了頓,又說道:“雖然相父是這麽計劃的,但能不能實現也是個問題。荊州雖好,沒有長安重要,如果長安不夠安全,趙將軍自然要調回來,不過我覺得銀屏姐也不希望趙將軍以那種方式回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