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秦使者

字數:3314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蜀漢戰鬼 !
    第十二章大秦使者
    關銀屏也不傻,她能夠聽得懂劉禪的意思。趙興如今是在地位上僅次於張飛和趙雲的第三號季漢大將,因為他年輕,經得起折騰,所以才讓他在荊州做事,而趙雲和張飛則在長安駐守。而張,趙兩人都已年過花甲,什麽時候患上重病也不奇怪。到時候趙興就要接上這兩人的班回到長安,而荊州則要交給別人代理。
    不過,沒人希望趙興因為張,趙兩人的身體原因而調回長安。現在季漢在西,曹魏在東。下一戰,奪回西涼和關中的季漢就要和曹魏爭奪中原,中原是魏國的腹地,下一戰也注定要決定國運。打贏,則中原易主,季漢將得到天下人的承認,打輸,則前功盡棄,說不定又要退回蜀中,恐怕永無出頭之日。這種時候,自然沒人希望兩位老將未上戰場就先病倒。
    想到這裏,關銀屏也隻好放棄了短時間內見到趙興的念頭,至少劉禪也沒有把話說絕,等幾年後趙昭稍微長大點,她說不定也可以去荊州一趟。
    而劉禪則靜靜地喝著茶水,環顧著庭院中的花叢樹木,又看了看蔚藍的天空,淡淡笑道:“長安的景色也真是不錯,隻不過看久了也有些無聊。偶爾銀屏姐能陪朕在這裏聊聊天,哪怕是發發牢騷,朕也能多些事做。”
    “陛下。”正在這時,一位文官向劉禪走來,他深作一輯,說道。“有外國使者求見。”
    “使者?真要有使者的話,不是應該由相父先見過問清意圖再通知朕的嗎?”
    “回陛下,這次的使者不是東邊魏國和吳國的使者,而是西邊來的異族使者,陛下作為一國之君,理應代表大漢出麵會見使者。”
    這下劉禪也明白了,原本三國之間,誰也不真心承認對方是天子,要談就是談利益,劉禪從來不自己去談,他自認為沒有諸葛亮談得好。不過外族就不一樣了,漢朝周邊的異族,百年來以漢朝為尊,作為季漢的皇帝,親自接見外族的使節,這是一國的麵子問題,不能交給別人代理的。
    “朕知道了,馬上過去。”劉禪叫文官退下,又對關銀屏說道。“正好,銀屏姐不妨和我一起去見那使臣如何?”
    “誒,可以嗎?”
    “朕是皇帝,銀屏姐就是公主,論地位你當然可以見。而且好不容易見到外族的使臣,朕也希望能熱鬧一些。”
    劉禪和關銀屏來到前殿,此時,諸葛亮已經坐在劉禪主位左側的下手。朝堂兩側,漢軍穿著紅色的戰袍和黑色的鐵甲,拿著長矛整齊地排成一列。這是季漢守衛長安皇宮而設立的一支禁衛軍,他們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劉備攻克長安前帶來的季漢精銳白毦兵組成,用以保衛皇宮,保證和皇帝的安全。為了表示對諸葛亮的信任,也是因為自己懶得管這支部隊,劉禪把兵符交給了諸葛亮代管。
    這支部隊會如此整齊地出現在這裏,顯然,他們不是來打仗,而是做儀仗隊的。諸葛亮見劉禪前來,立刻做輯道:“陛下,使者已在殿外等候,隻等陛下接見了。”
    “哦,”劉禪應了一聲後坐在主座,而關銀屏則在諸葛亮的下手坐定。“請使者上來。”
    “聖上請使者入殿!”
    應聲而來的幾個人讓劉禪和關銀屏都吃了一驚,先是服裝來看,幾個類似士兵打扮的人穿著大概到膝蓋的革甲,鑲著零星的鐵片,還帶著奇怪的鐵質頭盔。而幾位士兵中間的那個男人穿著也一點也不像漢人的服飾。如果說漢服是用布料縫製纏繞起來的,那這個人的衣服則是用更加寬大的布料折疊起來的。
    仔細一看,這些人有的金發碧眼,眼眶深陷,鼻梁較高,不說跟漢人長得不一樣,漢朝周邊的匈奴南蠻也沒有哪個會長成這樣。
    這個男人走上前來,對劉禪屈身行了一個漢人不懂的禮,操著一口不知是哪裏口音的漢語磕磕絆絆地說道:“我——大秦使者昆圖斯·奧列裏烏斯——來出訪——大漢國。”
    “大秦——”劉禪雖然不太勤於政務,但小時候劉備也是督促他讀了很多書,包括諸葛亮在內季漢最優秀的官員都被劉備請來做他的老師。因此,對於大秦這兩個字,他也不是沒有印象。
    大秦,在後世叫羅馬,因為兩國之間沒有互通文字,所以漢朝時對羅馬的稱呼就是大秦,其意義是位於西方的另一個類似於漢朝的文明帝國。因為兩個帝國分別在大陸的東西兩極,交流也要經過相當的艱難險阻。一百多年前,東漢班超曾派遣甘英出使羅馬,但被安息國阻攔而沒有抵達。東漢桓帝時期羅馬的使者抵達了漢朝,兩國在那次得到了對方的信息,並在一定程度上互通了語言。
    漢朝對羅馬並沒有多麽深的了解,第一個了解是知道他們在西邊,是絲綢之路的終點,再者是兩國之間隔著貴霜帝國和安息帝國,想要與對方交流不是那麽容易的事。
    而且就算沒有這兩個帝國的阻攔,漢王朝周邊的異民族也不是那麽容易對付的。隻有在打通西域的前提下,兩國才有可能溝通。之前在季漢北伐拿下長安後,魏延和王嗣主領西北戰事,一舉拿下涼州,王嗣對羌人實行懷柔政策,加上魏延的威名震懾,羌人不敢叛亂,西域的道路也再度打通。因為有先前兩漢打下的基礎,西域再度接受了季漢的招撫。
    季漢畢竟和魏國不同,大舉擴招軍隊意味著更多的軍費,諸葛亮當然希望這條重新打通的絲綢之路能為季漢帶來更多的收益。
    “貴國使者不遠萬裏前來大漢,朕深感欣慰。”
    隻見昆圖斯從身後的士兵手中接過一個包裹,說道:“此次,我自——大秦前來,希望與大漢國——加深交往。為此,我將本國書籍譯成漢文——獻於漢國。”
    和其他的異民族使者相比,這個來自“大秦”的使者可是相當不懂禮貌。首先,你來漢朝,你得按照漢朝的禮節對漢朝的皇帝,結果你行了羅馬的禮節。在漢朝的文化裏,普天之下,莫非皇土,漢朝就是天下,後來是說有個漢帝國,當時天下就是漢,漢就是天下。你說大漢可以,你說漢國那不是對漢朝的侮辱麽?當然,這也怪這羅馬人漢語沒學好。
    大概五十年前,羅馬第一次出訪東漢,當時漢朝桓帝執政,桓帝,靈帝都是漢朝有名的昏君,你指望他能多待見羅馬,兩方有多麽深的交流,那也不現實。
    換做自奉承漢朝正統的曹魏,那些世家大族組成的魏國估計也不會待見這樣無禮之人。但昆圖斯來得是巧了,他遇上了隨和的性格能和宋朝皇帝相提並論的劉禪以及中國曆史上最以賢能和開明著稱的宰相。
    這兩個人,都沒把昆圖斯的無禮當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