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荊州軍改
字數:3845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蜀漢戰鬼 !
第十五章荊州軍改
而這段董允與昆圖斯的談話,也在季漢廣為流傳起來。儒生普遍認為大秦國是個充滿攻擊性的,並不友好的國家,和蠻夷一樣,隻會靠野蠻的掠奪來維持本國的繁榮。在漢朝普遍的想法就是:靠掠奪,而不是自食其力的生活是令人不齒的。
而後來,這些話也傳到了趙興的耳朵裏。
“伯約,對於西方的大秦國,你怎麽看?”造訪南郡之後,趙興對薑維提到了這件事。
“就我看來,以征服立國的確是有點野蠻,從某種意義上,跟遊牧民族有些相似。不過我卻不覺得他們像一些文官所說得那樣不齒,”薑維略作思考,反對趙興問道:“元隆,雖然在漢武帝之後,北方胡人少犯我邊疆。但隻是假如的話:有一天,這些被我們稱為不能自食其力的蠻夷的遊牧民族,真的突破了長城,打進了漢地,甚至進一步征服了我們的國家。那個時候,被野蠻征服的文明,還算是文明麽?”
“伯約說得是……”趙興不禁沉思了一會兒,說道。“如果文明不能抵禦野蠻的入侵,那它的文明注定是無用的文明。畢竟連耕種的土地都被人搶走了,就算知道耕地的方法也沒有用吧。”
“這倒也是。”
“不過,我更感興趣的則是董侍郎說得那些話。”
“元隆請說。”
“董侍郎說,靠征服和掠奪形成的政權注定是不穩定的,因為當他們無法掠奪時,他們的生產滿足不了內部需要,就會自行瓦解。但如果反過來想一下又如何?要知道,從春秋戰國到如今的前後兩漢再到如今,世人的生活方式已經有了很大變化。隨著耕地農具的改進,鐵取代了青銅,平均每個農民能生產的糧食已經提升了很多。”
“那麽想象一下:如果八成的人口耕田才能滿足天下所有人的口糧需要,那隻有剩下的兩成能夠從事其他事業,如果我們在此之上抽調人口去當兵,糧食就會不夠。但如果隨著農業的改進,有一天,隻要五成的人口從事農耕,就能滿足全國的需要,那剩下的五成人口,不光可以成為常備軍,還能進行其他工作。”
“元隆的意思是——”
“盡管在現在,大秦的政策使它終究不能長久,但如果有一天如我所說,少部分的人口從事耕作就能維持一國所需的時候,他們的國家就會恢複穩定。而且在穩定的同時,還能不斷地對外征服,掠奪,如此一來,他們恐怕能在短時間內獲得難以想象的國力。”
“元隆的意思我聽明白了,可是至少我覺得在我們死前,這件事不太現實。”
“說得也是,不過我覺得我們還是有一些能做的事情。”
“比如呢?”
“比如說,在大漢,人們並不喜歡做不能立刻得到成效的事情。尤其是這些——”趙興把幾個幾何圖形組成的圖案拿了出來。“在我們這對所謂數學的理解,往往都停留在一些直接實用的範圍,譬如計算河流的寬度,農田的長度之類的。”
“那其他地方也用得著它麽?”
“當然。”趙興又拿出了一張紙,在上麵以一個圓為中心,向四周畫出了若幹個小圓,並在這些小圓外再以一定的規律畫出了另一組圓。
“這是——”薑維也在諸葛亮手下修行過,他不會看不明白這東西。“這是八陣圖,而且陣型還在向外衍生。”
“沒錯,如果善於使用這種圖形,就可以在保證間距的條件下向外衍生出更多小陣,這種規律如果依靠那些耕地用的算法,就不夠方便。根據地形的變化,也可以時刻進行額外的改變,並根據地形的變化使用更靈活的陣型。而大到整個軍隊的陣型,小到一隊士兵的陣型,人與人的間隔,都可以在布陣前,現在紙上計算。”
“那還真是個不錯的方法。”薑維一邊讚歎,一邊也在紙上畫起了圓。“隻要根據地形,考慮怎樣讓自己的攻擊麵增大,怎樣縮小敵人的攻擊麵,就能算出一種布陣的方法。而且不是大致的方法,而是精確到每種士兵,每個人的站位。”
“就是這樣。”
於是,兩個人就這樣拿著從西方傳來的羽毛筆,拿著簡易的刻度尺在紙上比劃了許久。
“除此之外的一點,倒是個反例。”趙興說道。“我聽說大秦那邊的禁衛軍經常造反謀殺他們的皇帝。”
“那種事,大概在我們這不會發生吧。”
“但是類似的事情在後漢也出現過,梁冀,董卓這樣手握軍權的人。當他們這種人有了權力以後,而這份權力足以威脅到皇權時,也會動手。利益熏心這種事,不管放到哪裏都一樣。”
“這點我倒是承認,如果不改變製度的話,就算是季漢過了幾代之後也難保不會出現這樣的人吧。”
“沒錯,皇帝必然會推行新的製度,加強自己的權力,製衡其他大臣和將領的權力。這點我就想過一些方法,比如分離將領的領兵和練兵權力,設立不同的機構分權來互相製約,不讓武官幹政,改變官員選拔機製,防止世家壟斷官僚……不過說到底,這些都是讓篡權變得更難,而不是真的沒有那個可能性。”
“事實不正是如此麽?隻要這些製度隻要是在由人來執行,就有產生偏差的可能。把利益分開,也不是說沒有勾結在一起的可能性,說到底,由什麽人來執行‘製度’才是最重要的。”
“知我者,伯約也。”趙興淡淡一笑,說道。“因此,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什麽是最重要的已經是顯而易見了,那就是教育。”
在那之後,趙興開始著手對荊州的這些兵馬進行重新挑選,連續好幾天泡在了軍營裏。
“你叫什麽名字?”
“回將軍,小的叫王虎。”
“為什麽參軍?”
“村裏饑荒,我為了混口飯吃,正好身體還不錯,所以來參軍。”
“會寫字麽?”
“會寫自己的名字。”
“讀過書麽?”
“沒有。”
“好了,下一個——”
趙興讓那個士兵退下,又叫新的上來,並詢問了同樣的問題。而曹綾和諸葛果就在兩旁看著這些士兵一個一個走上來,也不知道到底是要幹什麽。
“夫君,能解釋一下麽——”趁著下一個士兵還沒上來,曹綾打算一探究竟。
“我聽說,大秦有一個強大的禁衛軍,他們連皇帝也不怕,而且戰鬥力十分驚人,在戰場上都是軍官級別的人物。”
“那又如何呢,如果皇帝管不住他們,再強大也沒用不是麽。那些貪戀權力的常備軍,還不如服過兵役的農民有用。”
“不,我不覺得軍隊不服從皇帝,是因為軍隊過於強大,更不覺得隻有無知的軍人才會服從皇帝。相反,從後漢的幾次叛亂就能看出來,黃巾起義的張角,以及隨後的張純張舉,他們恰恰是介於愚昧和賢能之間的。即懂得叛亂成功能獲得的利益,卻不知道國家穩定對於每一個人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