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見聞(二)

字數:4229   加入書籤

A+A-


    相比於袁崇煥如同一個好奇寶寶一樣,詢問著帶領自己的導遊。李四成就沒有那麽多的好奇了,在袁崇煥參觀棉花田的時候,李四成就已經開始組織自己甲內的各戶人開始按照性別年齡分開。孩童通過的速度是最快的,畢竟即使家人再怎麽照顧自己的孩子,長途跋涉也不適合孩子。這數多難民中有不到1000孩子,而宣傳隊換回來的孩子就比較多了登記在冊的有380人,這些孩子中16歲以下的將會全部安排到學校,16歲以上的就要到各種技術類的學校進行邊學文化邊學技能。
    李四成的兒子李大郎已經隨著自己甲內的孩子進了關口,自己和隊內的其他甲長都留在最後進入,以保證自己甲內的人都完全進關。
    李四成和另一個甲長倆人和宣傳隊的副隊長一起走進登記屋子,副隊長等待工作人員將內容填寫完成之後和他閑聊了幾句。從表情和語言上來看,兩個人都是老熟人了。事實上兩個人也算半個老鄉,都是陝西人,不過一個是潼關的一個是米脂的。
    “老張記著點兒這倆人,人很老實本分。有機會的話可以給你們領導說一聲,讓這倆人負責關口登記。”副隊長一邊給工作人員介紹一邊指著身後的兩個人。李四成和另一個甲長不好意思的撓了撓自己的腦袋。
    “孫隊你推薦的人沒錯,就是他們的文化水平怎麽樣?”這個叫老張的工作人員,隔著口罩還是可以發出清晰的聲音。
    “沒事兒,這個我安排,隻要他們通過了考試我就和你打招呼。”副隊長一邊說著一邊從自己隨身的口袋拿出一份陝西的特產交給老張。老張開心的擺了擺手,讓副隊長趕快進去。
    李四成和另一個甲長就隨著副隊長一起進去了,看著長長的走廊盡頭是一個掛著厚厚門簾的屋子,從縫隙中一陣陣的熱氣冒出來。
    走廊的旁邊臨時搭建的棚子內,正在有人給這些進來的難民發放包裹,“走過這條長廊,你們的戶口就徹底落在了青州府,好好幹!這裏不缺活下去的營生。但是也不缺搞死不守規矩的人的手段。”副隊長對著身後緊跟著自己的兩個人交代著。
    “孫隊長,我們一定好好幹,不給您丟臉。”甲長臉色鄭重的說道。
    “你們倆人不錯,我很少給人推薦的,一會兒進去洗完澡之後,會給有吃飯的地兒。吃完飯外麵就有招工的檔口。四成咱倆年紀差不多,家裏就剩下一個兒子了,以後要娶媳婦兒治家產。壓力很大先找個好的活兒要好好幹。一邊幹活兒一邊好好學習讀書識字,見到剛才和我說話的人了吧。我們是先後腳來的青州府,不過我比他早來半年。這小子腦子不錯學文化很快,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通過了考試來到這裏上班,家裏現在一套房子,婆姨也討到了還有一兒一女。你倆一個有兒子,一個有老婆,好好幹!”副隊長把工作人員分配倆的包裹帶到他們手裏,對著工作人員擺擺手。
    三個人陸續脫的精光,頂著一頭短發跳進熱乎乎的池子裏,“進了這青州府不比外頭,有什麽事可以找街上那些帶著小帽黑衣服的。”
    “那些都是官府的人……”李四成有些心虛的說著。
    “我說了這裏不比外邊,那些黑製服的都是和你們一樣,老實本分肯幹活兒的,不要擔心欺負你們。”孫隊將熱乎乎的毛巾放在自己的腦袋上。
    洗完澡出來的三人在食堂內吃飯,相比於在難民營時期,每周才能吃到一次的魚罐頭,在這裏每人可以領取兩塊,而相比於外麵的稀粥,米飯更是以吃飽了不浪費為主。這也是他們進入登萊青地區之後吃的第一頓飽飯。
    雖然自己收入已經很不錯了,不過這幾個月的奔波也讓孫隊長肚子裏缺油水,因為要和難民同吃同住,等待的這幾天也是米粥鹹菜,所以他也是吃的胃口不錯。三人吃飽飯後帶著自己的餐具去清洗一下後,站在門口的孫隊長對著兩人說道:“你們來的真是時候,馬上就要新年了,你們去難民開墾營可以吃一頓餃子,難民營要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土地平整和水利建設工作,這段時間公司會給你進行夜校培訓,你倆好好學。”
    聽著孫隊長的叮囑兩人如同雞啄米一般點頭,“孫隊長如果有什麽事情可以找你幫忙嗎?”李四成有些不好意思的開口說道。
    “可以,不過估計碰不到一塊兒去。我有一個月的休假時間,不過你們在難民開墾營是封閉式管理,隻能在工地和宿舍周活動。出不來,不過我每年正月都在家休假,這裏麵不會離開登萊。”孫隊長一邊說著一邊從從口袋內抽出自己的筆和一個小小的本子,將自己的地址寫下來之後分給兩個人。隨後兩人便離開了。
    “我聽聞你們對各地的土地都進行了分配,每個農戶都能領到自己的土地嗎?”袁崇煥很清楚大明的土地兼並情況非常嚴重,不過他還是好奇在登萊青這三個地方是否有所不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個土地數量確實不多,但是能保證足夠資格的百姓確實可以分配到屬於自己的土地。”導遊這有所保留的話讓好奇寶寶袁崇煥皺起了眉頭。
    “此話怎講?”袁崇煥好奇的詢問。
    “袁大人不知道您是否親自下地幹過活,在我們三府有一句很流行的俏皮話,擅長種地的人和擅長讀書的人一樣可貴。”導遊說完這句話,袁崇煥沉思不語點了點頭。
    “糧食或者其他農產品的生長基礎無非就是好的田地加上灌溉和土地肥力。但是如果要讓土地能夠產出更多的東西那就需要一個好的莊稼把式。而普通百姓其實並不擅長這件事情,所以在燈萊青三府。有土地的人都是有種地能力的人所有。”導遊解釋著。
    “那沒有土地的人呢?”袁崇煥接著詢問。
    導遊說著指向遠處類似於村落的一片區域:“自陶大人作為登萊巡撫起,我們一直在搞公有製的農場。也就是通過農業學校出來的優秀人才與那些沒有種地技巧的百姓進行培訓,會經曆三年的時間,根據百姓的能力確定其種植糧食還是經濟作物,再經過考核之後對土地進行分配,其實那些有種地經驗並且有土地的百姓會自發的建立這種集體的農場。畢竟現在大名的天氣實在是太惡劣了,單個農戶的能力確實不如團結起來應對災害的能力要強。”導遊解釋著。
    “那老夫還有兩個問題,剩餘的土地不會擱置下來,而那些確實擅長種地的人也要吃食。”袁崇煥還是問題滿滿。
    “糧食一直都是我們最大的需求,所以適合種植糧食的區域一直在開墾,我們也在擴大糧食的種類,小麥,大麥,玉米,土豆,番薯都在做,那些不適合種植糧食的區域都種植了各種經濟作物。而不適合種地的百姓也是有去處的,比如養殖業和采摘行業。我們登萊最大的投入是公有製的各種廠,譬如農場,紡織廠,加工廠,這些出來的產品用來和登萊地區的商人貿易,通過貿易商人將糧食送入登萊地區。”導遊倒是不厭其煩的解釋。
    “商人逐利,你們怎麽保證商人和登萊的合作?”袁崇煥又問了起來。
    “袁大人,商人需要的最重要兩點是營商環境和產品質量,我們登萊的營商環境放眼大明應該也算數一數二吧。產品質量,我們以質量和待遇掛鉤,好的商品我們獎勵,不合格的商品我們懲罰。其次,我們給商人們提供的員工素質也非常高。您清楚的在大名讀書確實可以實現自己地位的提高,但是這確實隻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很多讀書人其實並不能取得功名,而因為讀書而導致的家庭貧苦,確實實實在在會出現。所以在登萊青三府我們雇傭大量讀書人對進入燈來的。難民進行文化教育教他們讀書寫字。所以很多其實進入這些商人的工廠時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可以快速進入工作狀態。”導遊也是據實以告。
    “那登萊青有這麽多銀子養人嗎?”袁崇煥終於問出了自己的疑惑。
    “其實當來地區百姓之間流通的並不是銀子和銅錢。”導遊說著從自己的口袋拿出一張糧票遞給袁崇煥。“銀子有多少也是不夠使的,但是糧食吃多少是有個定量的。”
    “這票據……”看著手中印刷精美的糧票,袁崇煥想到了那臭名昭著的寶鈔。
    “正如我剛才所說的,糧食是可以再生的而銀子卻是做不到的。和大明寶鈔不同,登萊青三府的糧食發行需要抵押物,而這些抵押物就是我們手中的糧食。大明寶鈔為什麽會被人們所拋棄?主要原因還是他沒有抵押物。或者說他的抵押物並不能保持其能穩定發行和得到人們的使用。我們的糧票可以在登萊青三府的各處農業合作社買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百姓基礎用到的商品也無非就是柴米油鹽以及一些小五金。”導遊認真的解釋。
    看著印刷精美的糧食袁崇煥陷入沉思。
    喜歡火紅大明請大家收藏:()火紅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