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顏思齊二)

字數:4958   加入書籤

A+A-


    提問的問題很多,大部分都是真實的也有很多他們自己猜想出來的問題。比如分配土地的數量,說一人分五十畝什麽的。
    隨著年三十的鞭炮響起,楊向東也開始自己的值班,當當當的敲門聲傳來。楊向東看到走進來的是老二,手裏提的是一份早飯。
    “我就知道你在值年班。”老二一邊說著一邊把手上的飯盒放到了辦公室的桌子上。
    “你怎麽來了?是海軍或者海上有什麽事情嗎?”楊向東將自己麵前的文件整理起來的騰出位置準備吃早飯。
    “倒沒有這些,昨天有一些文件沒有來得及放到檔案室進行歸檔,今天早上來送一下,捎帶來看一下你,畢竟你和我們不一樣。海軍,陸軍現在裝備有絕對優勢,沒有人敢隨便挑起什麽事情。但是政府口和黨務的事情我估計你忙得很。而且你每年都是值班的。”老二從房間的爐子上提起水壺給自己倒了一杯熱水。
    “沒辦法,這些事情你們都不想做。隻能留給我幹了。”楊向東無奈的攤手。“今天初一,你不帶兒子出去轉轉嗎?我看街上應該很熱鬧的。”
    “拉倒吧,今年他姥姥姥爺回到了台灣,現在正在疼他的外甥呢。我和媳婦想晚上和你一起吃個飯,老宋還有陶朗先家人那裏都通知過了,就差你了。”老二喝了一杯熱水說道。
    “行我晚上過去。”楊向東給了肯定的回答。
    “對了!荷蘭人和文萊國王那裏打算訪問。就正月這段時間。外交部那裏的意思是接待下,要不要展示一下蒸汽車頭。”老二開口詢問。
    “你昨天看過了?”看得出來楊向東還沒有來得及看那一份報告,老二走過去幫他拿出那份公文。
    “這事等他們自己申請個兩三次再安排,這不是啥炫耀的,咱們的計劃就是通過蒸汽車頭的發展,未來在大明建立起可以直接快速控製西藏和新疆地區的交通渠道,按照老宋的話說鐵路是國家連接其遠處軀幹部位的大動脈,有實用價值,至於炫耀我覺得沒什麽用。”楊向東看了眼外交部的安排說道。
    “行,那沒什麽事兒,我就先走了。”老二轉身準備離開。
    “等會!我記得你老丈人今年就要退下來了,你小舅子他們也會來台灣,你有啥安排沒有?”楊向東突然攔住老二。
    “我沒有什麽安排,老丈人又不是咱們公司的。就是和我們合作而已,其次那幾個小舅子基本上還是讀書的多,做生意的有那麽幾個現在正在薩馬島上種油棕,生意搞得不錯。幾個侄子還在登萊讀書,有一個在蘇拉島上的護衛隊12團服役。”老二雖然嘴上確實不在乎,但是對老丈人家族內的一些情況還是比較了解的。
    老二走後,來的是外交部在日的總領事顏思齊,這個本來在1625年就因為打獵而去世的名人,在興化公司這裏幹的非常不錯,從台灣的貿易部再到登萊的民政,最後到日本領事,他的人生經曆閱曆都非常豐富。這次也是終於是安排了年假,原因也不是別的還是家事。他1 6歲的兒子今年通過海軍考試,進了海軍學院。
    但是也並不是沒有公事,這裏就要提一個1627年時候的事情,那時候顏思齊剛剛到當地上任,不過那時候不叫領事館,而是一個比較長的名字“興化公司駐日本商業貿易總商會。”顏思齊前往就是將責任和溝通渠道更加官方化,溝通內容增加權利也要增加。
    顏思齊上任之後,第一個比較大的事情是對剛剛上任四年的德川家光表明公司有大明官方背景,其次就是雙方貿易擴大化和幕府商品代理權的問題。並且明確表示商會成為正式的幕府與大明官方溝通代表,所以商會館就需要成為大使館,同樣的幕府也要在台灣地區設置大使館,至於為什麽不在更近的登萊,這不是冬季溝通不方便嘛。台灣飛剪船最多四天就到了。而且現在和大明的貿易基本上都被興華公司取代了,而且很多產品大明沒有,即使有的也沒辦法大規模供應。
    所以雙方在1627年中旬,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大使館,也正因為大使館建立,薩摩藩也就不得不同意琉球劃歸興華公司治理的條約。
    而1627年顏思齊顏不僅將雙方建立大使館的要求確定下來,並且開始具體實施。還有兩個關於日本比較有意思得情報,先說比較遠的一點,這個在商會那會也就是1625年其實就已經有定期公文傳達到興華公司,不過那會主要事情還是和荷蘭人的戰爭,大家其實並沒有什麽關注,而所謂捏包子的時候沒有味道,包子上了屜味道就出來了,可以在顏思齊上任後,就咂麽出味道了來,所以在1628年的年末,有些曾經下鄉考察經驗的顏思齊,經過差不多一年的考察。將一份日本大力發展儒學的情報傳達給了台灣總部,隻能說外交部在顏思齊一份500多頁的報告下對這件事情比較關注。但是那時候確實也是點子不正,整個公司忙著對陝甘地區的難民進行最後的運輸和安置。對此本應該很感興趣的楊向東確實看過一眼,不過後期翠嶼省難民的分配問題,讓他忙得不可開交。不得不去翠嶼省去開會討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次顏思齊趁著年假,就回來親自給楊向東講述這兩件事情。
    “你是說我們得木偶和皮影戲在日本特別受到那些酊人的習慣?”楊向東口中的酊人是指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8年)由商人、手工業者等都市庶民町人)所創造的文化。隨著幕府統治的穩定、貨幣經濟的發展,町人階層逐漸崛起,形成了與武士文化和朝廷貴族文化截然不同的庶民文化,這些人其實和台北的文藝部們接觸比較多,不過來的人基本上都是隨船隊購買一些商品,這個稱呼楊向東聽過但是具體還真不怎麽了解。
    “是的,我覺得日本人現在這股風潮比較有意思,和咱們現在南方的情況差不多,不過我感覺他們這種文化也是相當於剛剛起步。相比於我們南方地區要晚一點,也要差一些,但是這確實會是一股漫長的風潮。我記錄一下從天啟七年到崇禎元年,書本,畫冊,玩偶還有印刷設備和紙張的采購數量,在這一年的時間較於前三年的進口數量增加了3~4倍。”顏思齊的觀察確實敏銳。
    隻是即使是穿越者的四巨頭也不知道這個時期,是日本酊人文化的發展期,但是顏思齊卻很清楚,隨著德川幕府統治的日漸穩固,地方上的騷動平息,日本百姓的生活也屈居於平淡。而平和的生活很容易讓這些商人更容易的崛起,所以一直在北方搞一些貨幣生意的庫頁島分部,就在做日本用銅礦和其他資源換取成品銅幣的事情。這個生意已經做了大概有七八年的時間,以至於,德川幕府雖然一直在查這種貨幣的來源,但是這種貨幣的精美程度和製作的統一,確實在日本民間廣受好評,也導致了屢禁不止。
    “所以我的想法是既然日本人現在要搞這種文化,我們不妨在裏麵插釘子也是不錯的事情。我看公司的文化部有很多老派的人,對於我們現在實行的新製度和新文化宣傳有些反對,我看不如就讓一些町人集團雇傭他們去做事情,這樣也讓他們有點事做。”顏思齊確實有想法。
    “這個我看過,而且現在薩摩藩雖然同意了割讓琉球的條約,但是他確實一直在搞小動作。我看不如就以印刷業和組裝作為一個突破口,讓他有一定的收入,也省的他們鬧騰。”楊向東考慮著。
    “我們在那裏考察過確實可以,不過這些日本人確實會數典忘祖。我看不如和薩摩藩的一些中高層管理者討論一下,我們可以提供這些產業但是他們必須要留出人質和孩童到我們的公司學習。我們也應該在薩摩藩的領地內,對那些生活貧困的兒童進行教育,我看對馬島現在就幹得不錯,對馬氏現在留在對馬島的也隻有不到3000人了,而且有三成都是一些比較老的人。青年和中年人基本上都掌握了一定的漢語基礎,可以說整個對馬島也是我們的勢力範圍了。”
    “可以!”楊向東對顏思齊的想法非常認可。“你們和文化部做一個具體的方案,然後提交政治局討論。”
    “其實和町人的事情一起的是這幾年幕府為了增加自己的權威和對地方百姓和大名的控製,一直在推行儒學,我的意見和剛才說的差不多公司現在有很多過去的儒生。沒有什麽工作機會安排,隻能讓他們從事一些一些文化教材書寫工作。他們對自己的教材被修改有很大的怨言,這次回來德川家光希望可以采購一些大明官方的儒學類書籍,最好請一些人過去我看不如也讓他們去日本搞儒學的推廣。”顏思齊繼續說著。
    “這個你們外交部和和人事部門,討論下件事情不同於商品和一些民間往來,這個要稍微重視一點,我們也不希望派過去的被日本人厭惡,不希望這些儒生搞一些什麽亂七八糟的事情。書籍的話可以和文化部談一下,你們有一手的數據加上德川家光的需求有一套比較適合他的資料。”楊向東這次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沉默的想了一會兒說道。
    “這個我們會去做,還有另一件事情就是紫衣事件。”顏思齊又提起了另一件事情。
    所謂紫衣事件是江戶幕府初期1627–1629年)的一場政治衝突,涉及天皇與幕府的權威之爭。事件的核心是幕府剝奪天皇授予僧侶“紫衣”敕許的權力,直接挑戰了天皇的宗教權威,並最終迫使後水尾天皇退位。
    後水尾天皇1611–1629年在位)試圖恢複朝廷權威,但幕府德川家光)加強了對天皇的控製。
    1620年,幕府頒布《禁中並公家諸法度》,規定天皇和公卿的行為必須符合幕府規定,包括宗教事務。
    1627年就是大前年。幕府宣布天皇的紫衣敕許無效,並下令剝奪相關僧侶的紫衣。
    到了去年的1628年幕府逮捕並流放澤庵宗彭たくあんそうほう)等著名禪僧,引發佛教界震動,讓天皇的權威和威信受到巨大的打擊。
    幕府借此加強對佛教寺院的管理,要求僧侶必須獲得幕府許可才能晉升澤庵宗彭等僧侶後來被赦免,但佛教勢力進一步依附於幕。
    紫衣事件與幕府同時期的禁教政策鎮壓基督教)相呼應,顯示德川家光強化中央集權的決心。
    而曆史上到了1635年,幕府頒布《鎖國令》,徹底限製外交與宗教自由,不過那是六年後的事情了。
    喜歡火紅大明請大家收藏:()火紅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