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施琅收複台灣

字數:2424   加入書籤

A+A-




    淺談清朝!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督率水軍由銅山出發。在進攻路線的選擇上,施琅根據風向和敵方防禦情況的情報,決定清軍船隊從銅山(今福建東山島)啟航,乘六月的西南季風向東穿越台灣海峽。首先奪取地處澎湖主島以南、鄭軍防守薄弱的八罩島。
    鄭軍守將劉國軒四麵築垣,環列火器,把澎湖守得格外嚴密。施琅遣藍理為先鋒,乘潮進薄,自乘樓船繼進。國軒令守兵連放火炮,間以矢石,自晝至夜,相持不下。忽然颶風大起,波如山立,戰船隨流簸蕩,支撐不住。劉國軒駕船而出,直衝樓船,施琅急督兵迎敵,猛被一箭射來,琅不禁失聲,幾乎跌倒。幸虧總兵吳英,見主帥受傷,一麵令親卒保護施琅,一麵率軍士力戰,炮矢齊發,射退劉國軒,大風亦漸漸平息,兩邊鳴金收兵。
    由於初戰失利,施琅很快吸取教訓,對下一步作戰行動進行了周密籌劃和部署。施琅將清軍分為四部分,施琅親率56隻大型戰船組成的主攻部隊,正麵進攻鄭軍主陣地娘媽宮;總兵陳蟒等率領由50隻戰船組成的東線攻擊部隊,從澎湖港口東側突入雞籠嶼,作為奇兵,配合主攻部隊夾擊娘媽宮;總兵董義等統率另50隻戰船組成的西線攻擊部隊,從港口西側進入牛心灣,進行佯動登陸,牽製西麵的鄭軍;其餘80隻戰船作為預備隊,仍用藍理為先鋒,隨主攻部隊跟進。
    劉國軒見清軍繼出,正擬堅守,仰見東南角上,微雲漸合,立命發兵。曾遂道“施琅再來,必懲前轍,我軍不如固守為是。”
    國軒道“今日必有大風,正可一鼓殲敵。”
    曾遂問道“主帥何以知有大風?”
    劉國軒以手指東南角,示曾遂道“汝在海上多年,難道不知海上氣候,雲合風生,雷鳴風止麽?”曾遂喜躍而出,率領戰艦,先來迎敵。適遇一清艦駛至,舟上大書“藍理”二字,曾遂知清軍前鋒已到,喝令水兵接仗。
    藍理脫掉上衣,赤膊上陣,接連斬殺了十幾個守軍,自己身上雖然也受了幾處刀傷,但他全然不覺,仍然拚命地廝殺。雙方從辰時戰至午時,海上硝煙彌漫。藍理越戰越勇,突然一枚炮彈飛來,彈片擊中其腹部。藍理倒下,曾遂大叫“藍理死了!“藍理之弟藍瑤將藍理扶起。藍理掙紮著站起來,握緊拳頭大喊“藍理沒死,曾遂死了!“並連呼“殺賊!殺賊!殺賊!“聲大如雷,清軍士氣大振。
    這時,藍理的腸子已經流出來。族人藍法為他將腸子捧放入腹,並為他包紮穿衣。藍理全然不顧,還在大喊殺賊。雙方都以鐵鉤鉤住對方船隻,往對方擲火箭、火龍、火罐。藍理命以火藥桶攻敵,擊沉二艘,燒死無數。施琅聞藍理被傷,急率軍艦上前,命人將其載回營中。
    此時國軒已聯檣而來,接應曾遂,奮力相撲。施琅命各隊分列,人自為戰,槍戟並舉,箭彈互施,殺得天日無光,風雲變色。突然間天空中一聲霹靂,響徹海濱,劉國軒不勝驚愕,曾遂以下諸將士,都相顧失色,軍心一亂,哪裏還願抵敵?眼見得敗陣退還。清軍乘勢掩殺,焚毀敵艦百餘艘,斃敵兵萬餘名,劉國軒倉卒退至牛心灣,遇清將魏明殺來,不敢抵當,另走雞籠嶼,又遇著清將陳蟒,前後左右,統是清兵,沒奈何逃奔台灣去了。
    施琅乘勝至台灣,舟泊鹿耳門,膠淺被擱,鄭軍軍艦來擊。施琅連忙對仗,怎奈敵兵如蟻而來,施琅舟不能動,被他四麵圍住。正緊急間,藍理搖舟來救。鄭軍大驚,相率披靡。藍理左手執盾,右手執刀。躍上敵船,連斬巨魁十餘人,乃請施琅易舟,施琅執藍理手,並問創疾。藍理笑道“主帥有急,就使創裂至死,亦顧不得許多。”遂與施琅轟擊鄭軍,鄭軍退去。
    此後,施琅一麵加緊軍事行動,一麵對占據台灣的鄭氏集團施以招撫。在施琅大軍壓境之下,鄭克塽茫然地說“現在台灣人心風聲鶴唳,士卒滿目瘡痍,再戰下去恐怕難以取勝。還是應當請降,以免今後追悔莫及。”
    八月十三日,施琅率領舟師到達台灣,劉國軒等帶領文武官員軍前往迎接。施琅入台之後,主動前去祭鄭成功之廟,對鄭氏父子經營台灣的功績作了高度的評價,並稱鄭氏收複台灣是為國為民盡職的舉動。
    施琅遣人由海道告捷,上疏時將藍理列為首功。不過澎湖海戰後,藍理居家侍奉雙親,不久因父亡故,又在家服喪。康熙二十七年,藍理奉詔晉見皇帝。康熙念念不忘他澎湖拖腸血戰之功,特召他到麵前,詢問血戰時狀況,叫解衣察看傷處,康熙撫摸著傷疤,感歎不已。有一次還引見與太後說“這就是破肚總兵。“為表彰藍理功績,康熙先後兩次為藍理題寫禦書榜文“所向無敵“和“勇壯簡易“,賜藍理花翎、冠服,從此“破腹將軍”名聞全國。
    卻說施琅收複台灣,康熙帝大喜,封施琅為靖海侯,命克塽等入都,授鄭克塽海澄公,劉國軒、馮錫範亦封伯爵。遂於台灣辟地墾荒,設一府三縣,隸屬福建省。自是清朝威力,遠達海外,琉球、暹羅、安南諸國都,遣使朝貢,連歐洲的意大利、荷蘭等國,亦通使修好,請開海禁,求互市。
    朝廷商議準海濱通商,廢除明朝以來的禁海令,設粵海、閩海、浙海、江海四關,置吏榷稅,這也就是以後沿海通商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