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話 科技至上的世界——Torth

字數:3830   加入書籤

A+A-




    俠撼寰宇!
    在21世紀初期,以大爆炸早期微波背景輻射為代表的一係列發現為人們打開了宙外宇宙學的大門,而我們的故事,便建立某個宙外宇宙中一個極其類似地球的星球上,其名為——。
    位於橢球星係——銀球星係的邊緣部分,母恒星阿卡(aka)係(擁有十三顆行星)的第四顆行星,該行星形成於大約36億年前,大約在21億年前開始出現生命,之後同樣經曆了海洋生命時代、爬行動物時代、哺乳動物時代,並出現了人類,發展到現在,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在總體科技水平上要比我們現在強一些。
    由於星並未出現板塊分裂,一直處於泛大陸狀態(整個星球隻有一塊大陸),發展速度要比地球文明快一些,從封建時代揭開序幕到現在僅僅經曆了一千七百多年。
    以星上最早的封建王國——阿裏加王國的建立為公元零年,星的近代大事記如下
    公元16世紀上半葉,星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是一場屬於槍炮的戰爭。
    公元16世紀末期,星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是一場屬於坦克、飛機的戰爭(由於泛大陸狀態,星人對航海不夠重視,各國海軍並未充分發展)。在這場戰爭中,和平主義者、以一舉之力創建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著名科學家、思想家艾思坦·波丁格(r)受到了政治家們的迫害,在一場被披露出來的車禍謀殺案中不幸身亡。在這之前,其性格截然相反的大兒子艾思坦·費曼(an)創建了皆神教,皆神教一直在擴張,瘋狂地攻擊吞並其他宗教,並且秘密地謀取權力(民間爆料稱當時皆神教控製了好幾個國家)。終於,時機到來了,艾思坦·波丁格的好友楊寧帶領的團隊最先研製出了原子彈,和楊寧關係極好的費曼立刻控製了所有核武器及其相關技術,並未將核武器的科技泄露給整片大陸,馬上,星上最大的暴風雨便到來了。
    公元1705年,費曼發動了第三次世界大戰。這是一場幾乎不戰而勝的戰爭,費曼投放了剛研製的氫彈,用一個國家的幾乎全滅作為祭品,向整片大陸展示了核武器的可怕威力,如此強大的核威懾,徹底震撼了整片大陸。在費曼的威逼利誘下,各國政府紛紛主動倒台,整片大陸隻剩下一個新改名的政府——世界政府。而最先提出世界政府構想的,便是費曼之父艾思坦·波丁格。
    世界政府將整個星球分為83個區,實際管轄區為泛大陸所在區,對每個區域均實行類似美國聯邦製的區域自治製度。其中23區為全大陸首都,北極的冰山群為82區,南極迷之魔鬼海域為83區,1—81區都在泛大陸上,區號編排按照經度(23區的世界政府大樓所在地設為東西經0度線)的變化,最西邊為1區,而最東邊為81區。中部的56區為所有區中麵積最大者,而51區則是那個不幸在三戰中被超級氫彈毀滅的國家所在。受核輻射影響,周圍的50區、52區、53區也成了廣無人煙的死寂之地,倘若不是51區近海,受災區將更多。
    世界政府成立後,由於當時主政的兩大科技世家——艾思坦家族和達文家族對於作為星世上影響力最大的科學家艾思坦·波丁格的慘死耿耿於懷,另外在整片大陸上一向就具有科技至上的傳統,他們立刻確立了以科技界大牛作為最頂層行政者的基本方針世界政府設有參議院和眾議院,眾議院議員由各行各業的代表擔任,而參議院議員則由科技界——尤其是科學界最為頂尖的科學家們擔任,他們被稱為——“科傑”。
    從群體上看,參議院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們不僅可以修改憲法,而且其內部會議的通過預案是不能被否定的,眾議院則隻有政策建議權;反過來,眾議院製定的政策卻可以被參議院徹底否決。
    從個體上看,科傑們被憲法授予了至高無上、遠超平民的社會地位,他們原則上可以超脫於所有法律之外,能如鐵律般製約他們的隻有與憲法平行的《科傑約束條例》。舉個例子,若某位科傑因為情感糾紛而蓄意殺死了一個平民,是不違背法律的,司法機關將沒有任何權力製裁他,但是這卻違背了《科傑約束條例》中關於不得蓄意殺死平民的相關條例,他將遭到科傑會議的投票裁決,裁決的措施(如判多少年刑)早已按照等級分好檔次,若不製裁為投票最高比例,則他逃過一劫,若某項措施比例最高,他就將遭到相應的懲罰。反過來,若一位平民因為情感糾紛而無意殺死了一個科傑,則毫無疑問,他將被判死刑,而且其他方麵的重度懲罰還會依法蔓延到其子孫後代,除非子孫後代有人成為了科傑,方可按照《科傑約束條例》中相關條例免除責罰。
    這樣不對稱、缺乏分權製約的法律政治體係,正是為了響應整個星最大的宗教——皆神教創始之初的幾條重要主張——“真理往往隻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給予那少數人以領導全人類的權利,人類才能更加接近真理”、“欲格物必先超脫凡世,越接近真理的人應當被認為是最具有高尚道德之人”“整個人類的主觀能動性並不體現在那少數人的主觀能動性,而體現在所有人為了成為那少數人的主觀能動性”、“我們之所以能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們站在巨人的屍骨上,而且為了站得更高,我們需要更多屍骨”······
    正如以上所述,科傑內部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科傑總共有好幾類構成,分別是現役科傑——“超新星”、“中子星”“紅巨星”、“白矮星”,退役科傑——“黑洞”,其中現役科傑的稱號是按照年齡由小到大所排序的,而科傑的稱號來源正是基於星人對於天文學的熱愛。正是由於這股熱愛,所有科傑在死亡後都將享受“天葬”禮儀——由專門的航天飛船將死去科傑的遺體棺材運往太空,讓他們的棺材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自由飄蕩。
    關於星的科傑製度,還有以下基本常識
    1,所有科傑均由老一代科傑選拔投票出來,投票的權重取決於投票老科傑在科研生涯中的地位之和,例如,若某位科傑經曆過3號“超新星”、未被選為“中子星”、7號“紅巨星”、11號“白矮星”,那麽他的投票權即為1(3+0+7+11)121,同時也就是說某位科傑的投票權重理論最高為14。
    2,現役科傑享有比退役科傑多得多的權利,因為現役科傑的主要工作是科研任務和執政,而退役科傑的任務是選拔新的科傑(數百人在擁有幾十億人的整片大陸上選拔出數百人絕不是什麽簡單的事情,其實相當繁重)。
    3,盡管科傑擁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但是科傑並非大部分人的理想,因為具有深厚的科學教育體係,科學教育十分充分,所以大部分人都明白科研之路是一條多麽艱辛的勇攀高峰之路(就宛如在我國想要成為乒乓國手的人隻有少數一樣)。
    4,現役科傑中,超新星選拔年齡段1525歲,中子星選拔年齡段2535歲,紅巨星選拔年齡段3545歲,白矮星選拔年齡段4555歲,高過60歲的“白矮星”自動轉為“黑洞”,無需任何選拔。
    5,每個階段的科傑都必須經曆被退役科傑聯合會提名——三年的考核期——正式通過三個階段,其中提名主要取決於候選者的科研課題價值和課題實現程度估計的綜合考量。對於候選者來說,一般來說,隻要不是重病、殘廢、死亡、課題需要用到的理論基礎突然被推翻、考核期內表現過差之類的,成為正式科傑都問題不大,這從側麵反映了“黑洞”們作為科學界老油條的敏銳洞察力。
    6,作為參議院議員,大多數科傑在執政上所花費的時間卻並不算多,因為他們基本都會成立自己的執政聯合會,通過聘請平民的方式來委托相當多的無聊的執政工作,例如和眾議院的一些談判、對某,僅僅除了成員身份同樣高貴、禁止委托的參議院會議;參議院會議一般都是在網上進行的,科傑們都擁有一個經過嚴格加密認證和身份認證的“執政手環”,通過它來或視頻、或語音、或文字聊天以參加參議院會議;對於參議院會議,根據《科傑約束條例》,每月月末之前必須達到底限的50的參與度,若違反條例,將按條例被剝奪科傑權利一段時間。相比之下,眾議院和分區各級政府實際上是世界政府行政的主體,因為大部分政策模式都幾乎已定型,而他們又不具備相應的權利來大幅改變政策,所以星的政治本質上是一種分離式的政治體係,科傑們負責的僅僅是“極具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政治部分,這在根本意義上使得公元17世紀的星成為了一個極具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星球。
    7,其餘一些說明將隨著具體劇情發展再介紹,以免遺忘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