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局勢大變
字數:4659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大明崛起 !
朱棣聽到徐輝祖進駐徐州和宿州的消息後,大發雷霆。
二十萬大軍的行動,為什麽現在才報?
“徐輝祖的這二十萬大軍,是從哪兒冒出來的?”,朱棣問道。
“稟王爺,根據線報,這二十萬大軍是從淮安調出來的”
“淮安?梅殷,沒攻打你的淮安,便宜你了,你居然在我的後背插刀子,遲早要把你碎屍萬段,現在徐輝祖有什麽動向嗎?”
“沒有,他們隻是進駐徐州和宿州,並無任何異動”
“嘶”,朱棣倒吸一口冷氣,徐輝祖到底是要做什麽?
朱棣看著地圖,眉頭緊皺,如果徐輝祖是想和京師的朱允炆前後夾擊?那為什麽沒有動靜?又把兵調到了遠離京師的徐州?這不符合前後夾擊的常理啊。
如果是想切斷他回北平的後路?可是現在京師岌岌可危,拿下京師,這麽做就毫無意義。
徐輝祖二十萬大軍在朱棣的背後,讓朱棣如芒刺背,還能無所顧忌地攻打京師嗎?顯然是不能,徐輝祖不得不防,要不要派部隊盯著徐輝祖呢?這樣一來,便分散了攻打京師的兵力,該怎麽做?朱棣一時拿不準主意。
“傳令,暫緩今夜的行動,立即把消息傳給道衍大師,再做決斷”,朱棣沉聲說道。
“是,王爺”,朱棣帳下的大將孟善應聲答道,隨即便離開了朱棣的營帳。
“朱允炆,你到底在玩什麽把戲?”,朱棣喃喃自語,腦子裏思緒萬千。
武定侯郭英接管內城防務,長興侯耿炳文接手外城防務,徐輝祖,李景隆,黃觀還有一個叫王敬止的修撰小官,外出募兵,朱允炆生病,已經八九日未上朝,這八九日沒有任何人見過朱允炆。
徐輝祖募兵?哼,原來是去了淮安。
那李景隆和黃觀,王敬止去了哪兒了呢?
“啪”,朱棣似乎是突然想到了什麽,啪地從椅子上站立起來。
“嗬嗬”,朱棣冷笑了一聲,喃喃自語道:“朱允炆,哈哈哈,你膽子倒是變大了啊,難道你真的出宮了嗎?”
朱棣突然想到了前幾日得到的情報,在慶成郡主的議和大營中,有五個不明身份的人,一大早便離開了大營,去向不明。
五個人,徐輝祖,李景隆,黃觀,王敬止,還有任何人沒見過的皇帝朱允炆,玩了一招空城計,騙過了所有人。
這個想法,把朱棣自己也嚇了一跳,對於這個皇帝侄子,朱棣太了解了,有些小聰明,書生氣,穩穩當當做一個皇帝完全夠格,可是帶兵打仗,玩陰謀,還是太嫩了,手底下也竟是一群腐儒,不堪大用。
要不然,也不會落到京師告急的下場。
“真的是腦袋變傻了?居然敢來前線大營,你到底是來幹什麽的?沒和徐輝祖在一起,那你在哪兒呢?”,朱棣心裏一直在盤算。
“哼哼”,朱棣眯著陰鬱眼睛,發出了一聲冷笑。
“孟善”
“屬下在”
“立刻通知道衍大師,讓他準備一下,我讓人接他立即過江,本王有要事相商”
“王爺,這不妥吧?”
“我自有辦法,你去傳令便是”
“是,王爺”,孟善帶著疑惑再次離開。
“三保,來議和的蹇義走了嗎?”,朱棣輕描淡寫地問道。
“稟王爺,還沒走,他們喊著說要見你,不肯離開”,朱棣帳下的另一員大將,馬三保回答道。
馬三保,就是曆史上鼎鼎大名的鄭和,現在是朱棣手下的一員大將,此時的鄭和名字還是他的本名,叫馬和,小名叫馬三保。
曆史記載,朱棣登基後,因馬三保在鄭村壩戰役中,立了頭功,所以朱棣賜姓鄭,從此以後,馬和便成了鄭和。
“帶他們來見本王”
“是,王爺”
不大一會兒工夫,馬三保便帶著蹇義和解縉來到了朱棣的大帳。
“下官蹇義,下官解縉,參見王爺”,蹇義和解縉進入營帳,倒頭便拜,態度極其虔誠。
“起來吧”
“謝王爺”
“蹇義,聽說你要見本王,所為何事啊?”,朱棣眯著眼睛看著蹇義說道。
“王爺,下官是代表皇上和王爺來議和的”
“代表皇上?嗬嗬,你能代表了朱允炆?好啊,劃江而治還是割地賠款?蹇大人,你覺得怎麽合適啊?”
“這......”
正在蹇義愣神之際,他身後的解縉趕緊抱拳說道:“稟王爺,都不合適”
“哦?那你說說,怎麽才合適?”,朱棣眯著眼睛看著解縉問道。
蹇義頓時有些不爽起來,你一個九品小官,這裏有你說話的份嗎?
可解縉才不會去管蹇義,好不容易見到燕王,不抓住這個機會,以後就沒這樣的機會了。解縉說道:“王爺,這大明江山是太祖皇帝打下的江山,怎可劃江而治一分為二?”
“那你說,該怎麽辦?”
朱棣話剛說完,隻見解縉嘭地跪倒在地上,說道:“下官願跟隨王爺,清君側,整頓朝堂,還我大明一個朗朗乾坤,盛世太平”
蹇義懵了,這簡直是太赤裸裸的了,你幹脆說你擁護燕王登基不是更明了一些。
解縉也是豁出去了,現在的皇帝根本不看重解縉,毫無出頭之日,與其渾渾噩噩,不如博一把。
況且,現在的局勢,就是禿頭上的虱子,大家都心知肚明。
燕王大軍勢如破竹,京城岌岌可危,大明要變天,何不早早和燕王表明心跡,如能得到燕王賞識,將來自己的前途必將一片光明,燕王是個行伍之人,性情直率,何必拐彎抹角,更直接點,或許更對燕王的胃口。
“哈哈哈”,朱棣聽了解縉的話,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解縉,你好大的口氣,你一個九品的待招,口口聲聲說要協助本王整頓朝堂,你覺得你夠資格嗎?”
“王爺,下官知道您愛惜人才,馬和,紀綱現在都是王爺手下的得力幹將,他們不過白身,想我解縉苦讀十年聖賢書,空有一腔報國熱忱,無奈,被朝中奸逆所不容,被他們構陷,如果王爺拿官職的大小衡量一個人的才學,那就當我解縉剛剛什麽都沒說”
解縉這是將了朱棣一軍啊。
朱棣看著解縉,心想,這個人的膽子可是夠大的,不過,朱棣就喜歡膽子大的人。
“有沒有才學,也不是你說了算的,現在,本王就交辦你一件事情去做,做好了,本王會記住你的,如何?”
“王爺盡管吩咐,解縉萬死不辭”
眼看解縉得逞,蹇義急了,雙膝跪地說道:“王爺,下官也願意跟隨王爺,協助王爺清君側,整頓朝堂,王爺,下官的誠心,日月可鑒......”
“行了,蹇大人,不必再說了,你們現在乘船即刻過江,去盛庸的軍營中,找到水師提督陳瑄,他會安排你們把一個人乘坐你們的船送過江來,記住,所有的事情不能引起盛庸的懷疑,該怎麽做,你們自己想辦法,辦好了,大功一件,辦砸了,我拿你們的人頭祭旗”
“王爺放心,區區小事,解縉一定辦的妥妥當當”,解縉胸有成竹地說道。
“行了,趕緊去辦吧,時間緊急,不要耽誤了本王的大事”,朱棣一揮手,便轉身不在看蹇義和解縉一眼。
蹇義本想說話,可是朱棣根本沒給他機會,隻能和解縉退出了朱棣的大帳。
“王爺,你讓他們去接道衍大師,是不是有些冒險?”,馬三保擔憂地說道。
“不會,這些人現在巴不得依附本王,再說,現在道衍大師那邊已經準備妥當,即便有差錯,又能如何?三保,你去江邊送他們過江,然後把道衍大師接到本王的大帳來”
“是,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