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千裏煙蘿,幾曾識幹戈
字數:22676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萬劍歸藏 !
“天南兄,劍平兄,”王淩暉剛下戰馬,洪劍平、楚天南二人便迎了上來,三人把臂入府,揚州守備府燈火通明,偌大中堂桌椅早撤,換上巨大沙盤。
“王將軍,容我介紹,此為漕幫左護法烏東臨烏先生,右護法魏文昌魏先生,這邊幾位乃揚州吳、韓、趙、燕四位參將,”洪劍平是揚州之主,當仁不讓,為馳援而來的王淩暉介紹各位。
“王某見過各位,洪將軍,為何不見令弟洪天波洪幫主?”王淩暉出聲相詢。
“敝幫洪幫主自上月武林大會便不見蹤影,敝幫已遍尋月餘,怎奈杳無音信,當此危急之時,蒙兄弟們抬愛,烏某隻能暫攝幫務,為聖上略盡綿力,”烏東臨朝眾人行禮道。
“漕幫大義,聖上必不相負,”王淩暉回禮道,“諸位,自接聖上旨意,王某已盡起蘇、杭、常、潤四州半數精銳及虎賁營將士而來,潤州駐軍可待時乘舟北上,常州尚有聖上五萬禦林軍,隨時可增援各處,此戰我軍兵力占絕對優勢,江中有漕幫兄弟及江南水軍,正麵對敵,斷無敗理,還請諸位共商退敵之策。”
“諸位請看,”洪劍平一指沙盤,“揚州城北僅有一山,名‘北山’,此後一馬平川,直至淮上,沿途雖有山丘林地,卻無法阻止大規模騎兵行進,我軍背依長江,江中常駐水軍,江南尚有潤州五萬大軍及五萬禦林軍,可說後顧無憂,我意,十萬大軍在揚州城北連營,開挖溝壕三道,每道相距一箭之距,以阻北騎奔襲,我軍步卒在前,列方陣,騎兵以北山為靠,如此,戰馬留有蓄力奔襲之距,便於在北軍馬力衰竭之時一鼓作氣破之,揚州尚有三萬大軍待命,我軍隻需穩紮穩打,北軍遠來,既疲且累,且糧秣供給困難,我軍隻需拉鋸數月,待其糧草不濟,久攻不下之時,盡起南軍,當可畢其功於一役”。
眾將聞罷皆點頭讚同。
“若再命漕幫兄弟帶領水軍由水路出海北上,繞道襲擾,逡巡遊擊,擾亂其軍心,使其收尾不能相顧,勝算又能增加幾分,”王淩暉一指江河水道,在地圖上畫了個大圈。
眾人一瞧,皆覺此舉大膽,且不說海上風雲變幻無常,大規模戰船北上,很難避開沿線北軍耳目,若敵軍有所察覺,封鎖岸線,長途奔襲必是無功而返。
“諸位,北軍不擅水站,我水軍戰船可裝載將士十數萬,既然揚州防線固若金湯,不如分兵數萬,乘舟入海北上,直抵大沽口,而後孤軍深入,直襲長安,長安既亂,彼必軍心散亂,而後南北相應,定鼎天下,指日可待,龍驤、虎賁皆為京軍,熟悉京畿周邊地形,當為上上之選,”王淩暉此語石破天驚,若真能成行,真真乃扭轉乾坤之役。
楚、洪二人沉吟許久,“王將軍,此事務必上奏聖上定奪,若僅從戰略而言,楚某讚成王將軍所言,楚某願與王將軍一起,共伐逆賊,”楚天南讚同這位昔日同僚所言。
“兵貴神速,未睹巧之久也,為人臣者,當以聖上所慮為慮,”楚天南立時屏退眾人,與王、洪二人又細細推敲相關細節,方才寫下密奏。
茲事體大,不容有失,王淩暉遂自薦親自去常州遞上密奏,陳述厲害,行程匆忙,竟連接風酒都未喝,便匆匆上馬,而後渡江南下,楚、洪二人感動不已,親送至江邊方才返回。
北軍三路南下,在揚州城北百裏外便紮營,互為犄角,僅試探性進攻幾次,均無功而返,楚天南站上北山山頂,遙望北軍戰陣,未見李存義龍旗。
三日之後,便有密旨而來,龍驤、虎賁營及三萬精銳騎兵共七萬人由王淩暉統領,南境水軍及漕幫戰艦快艇皆受節製,烏東臨領漕幫諸舵主隨軍,魏文昌留守揚州總舵;潤州五萬大軍過江,揚州城北大軍主動出擊,吸引北軍注意;鑾駕攜五萬禦林軍駐紮潤州,便於統攬戰局。
李守一登上甘露寺多景樓,激動不已,南境富庶無匹,兵精糧足,麾下戰將如雲,漕幫十萬眾亦為己所用,如今水軍北上,或許很快便能收複中原,李守一想著,看著千帆勁射北去,不由露出久違的笑容。
“鸞妹,很快,朕便能為侯爺報仇,”守一激動的緊緊捧住青鸞的雙手,哈哈大笑,興之所至,竟將眼前人緊緊摟在懷裏,恣意憐惜。
李青鸞雙頰嫣紅,又不敢掙脫,便輕輕“嗯”了一聲。
“青鸞,朕知你早有婚約,潘賊逆子,端非良配,斛律乃我大魏貴族,朕欲封你為後,共享這如畫江山,”守一一振戰甲,神采飛揚。
是夜,彩袖殷勤捧玉鍾,禦前拚得醉顏紅,臨時行宮之內,紅燭昏羅帳,青鸞看著身旁的男人熟睡,側過身,兩行清淚倏然而下,“但願眼前人能報父兄之仇,重現斛律昔日榮光,小弟啊,阿姊隻盼你今生喜樂,做個自在少年。”
戰報如雪,水軍已抵大沽口,七萬精騎如入無人之境,北山溝壕已平,南軍亦分三路,以優勢兵力全速壓上,北軍已後退百裏。守一大喜若狂,親提五萬禦林軍,渡江北上,禦駕親征,與楚天南、洪劍平中軍合兵一處,直奔濟南,試圖破濟南入豕州;令左路大軍破淮南至襄州;令右路大軍破徐州下汴州,三軍於洛陽城東百裏會師;令王淩暉破定州後,經河東直插洛陽北境,駐軍北邙山下;洛陽一破,長安便在鼓掌之間。
南軍勢如破竹,高歌猛進,北軍節節敗退,李守一坐在奔馳的戰馬上,仿佛十數年前,隨父征戰北酋,意氣風發,終於體會到一個成功君王的自豪與喜悅,青鸞一路不發一言,默默跟隨著李守一。
青鸞自幼隨父出征,眼前南軍奔襲千裏,戰線幾乎貫穿半個大魏疆土,糧秣供給甚為困難,但又見李守一一路攻城略地,以戰養戰,倒也少了些許擔憂。
十月初,三路大軍一路攻城略地,已抵洛陽,王淩暉斥候來報,七萬精騎在河東遭受阻擊,但己方裝備精良,戰力超群,正全力殲擊北軍主力,請聖上在洛陽稍歇,約莫三日後子時,以煙火為號,共下洛陽。
李守一遙望洛陽,在中帳召集眾將,進行部署。諸將雖一路殺伐,卻皆喜氣洋洋,三路大軍齊頭並進,遇城則下,竟未打一場硬仗,據斥候來報,王將軍七萬精銳孤軍深入,出人意料的插入北境,李存義措手不及,為保長安,已將精銳全部回縮,急調武威、北涼大軍入京,準備在洛陽城外,與南軍一決雌雄。
“聖上,雖說王將軍輕騎直入,牽扯北軍戰力,但一月之間,竟出人意料的順利,微臣總覺不妥,臣請斥候巡視範圍擴大百裏,同時另派一支輕騎接應王將軍,”楚天南附耳稟報。
李守一聽罷也冷靜下來,沉思片刻,便依計而行,著洪劍平帶一萬精騎北上,接應王淩暉。
“報,虎賁營副將王凱旋押糧十萬擔而來,”自王淩暉北上,糧草押運,水師及南軍調度暫交由副將王凱旋執掌。
王凱旋入帳請安後,便將糧草運至後軍,交接堪合,兩千押糧兵領賞後飽餐一頓,自在後帳歇下。
當晚月明星稀,守一與青鸞相互依偎,在帳前仰望天空。
“聖上,若下長安,請允我親提勁旅,前往北涼,我必手刃潘霜,為父兄報仇,”青鸞輕聲說道。
“阿鸞,朕必隨你前往北涼,共戮那叛國賊子,”守一輕輕撫著愛妃肩頭。
“報,五十裏外見洪將軍戰旗,斥候來報,王將軍已過河東,現已移師前往洛陽北邙山下”。
“好,兩位卿家不負眾望,令洪將軍入營後即刻來帳中見駕,”守一十分欣喜。
“報,洪將軍已至帳外十裏,來騎前哨已入營。”
北營門外頓時傳來隆隆蹄聲,三支煙花衝天而起,李守一瞧著,心中茫然,?“誰放的煙花。”
諸將很快疾奔王帳而來,“聖上,煙花從何而來,不是約定三日後子時嗎?”
“殺啊,”北營門外傳來一片喊殺之聲。
“洪劍平反了?”諸將頓時麵麵相覷,北營外不是接應回返的揚州軍嗎?
“不要亂,不要亂,”楚天南及蘇長風立即上馬,招呼禦林軍護駕,州軍上馬禦敵。
入營人馬皆著南軍服飾,左衝右突,南軍不辯敵友,頓時亂做一團,怎會瞧見入營人馬頭盔皆插白羽一枚,從北營入,輾轉西營門而出,各州南軍互不相識,竟致互相攻殺,此時後軍火起,大火一發不可收拾,今日新納的十萬擔糧草率先吐出火舌,數個時辰,竟將三軍糧草焚燒大半。
楚天南親自領軍遍索各營,安撫軍士,澆滅大火,直忙到後半夜,隻見所餘糧草不足月餘,兩千押糧兵連日勞頓,歇在後帳,此刻已燒成焦炭,麵目全非,州軍死傷數千,人心惶惶,精疲力竭。
李守一一夜無眠,與眾將端坐大帳,“洪將軍應無反意,漕幫眾人尚在水軍中效力,他家眷皆在揚州,為何會反?北營哨兵可看清洪將軍麵目了?”
“不曾,臣遍索各營,北營將士隻看到洪將軍旗幟,前哨堪合令牌無誤,才開轅門放行,為首一人似是洪將軍帳下的吳參將,”楚天南回稟道。
“不好,如洪將軍未叛,此軍從何而來?如今糧秣被毀大半,大軍北上,不耐久戰,洪將軍及王將軍那方定是有變,我軍宜速馳援,”李守一想通關節,忙看向眾將。
“聖駕不宜涉險,我軍長驅直入千裏,戰線過長,末將願親提大軍前往北邙,聖上領禦林親軍暫後撤百裏,依托地形紮營,”楚天南下跪請旨。
“楚將軍所言甚是,聖上,聖駕不宜親涉險地,”蘇長風下跪道,“微臣誓死護衛聖上。”
楚天南為確保奔襲速度,親提兩萬精騎,人馬輕甲,出北營而去,李守一領三軍暫時後撤百裏,依山紮營,日夜巡視戒備。
原本喜氣洋洋的中帳因夜襲之事,變得氣氛壓抑,守一在案幾前不停來回踱著,一會翻閱戰報,一會查看行軍圖,焦急等待著楚天南的消息。
三日已過,仍沒有楚、王、洪三位將軍的任何消息,北去斥候也未傳回戰報,守一兩日未眠,束手無策。
中軍大帳內,眾人意見不一,事情詭異,情況不明,文官建議大軍南返,探明情況,再做圖謀;武將不願放棄同僚,力爭需全軍北上,接應三位將軍,大帳內爭吵不休,守一臉色陰沉,心如亂麻。
蘇長風喝止眾人,力陳要害,十萬鐵騎精銳,若不援手相助,定讓三軍心寒,且不論同袍情義,便論南軍戰力,失去十萬精騎,損失也是巨大。
“眾將,三位將軍皆我朝忠良,若不施援手,獨自南遁,叫朕如何麵對江南父老,即刻起,三軍拔營,鐵騎開道,步卒列陣,前往北邙,便是死,朕亦希望與三軍同葬北邙,絕不獨活,”李守一錚的一下拔出戰刀,“開拔。”
巍巍北邙,曾是多少帝王的埋骨場。
北邙山東西橫亙約四百裏,三十三峰,李守一與蘇長風在馬山遙望山前地勢起伏平緩,高敞開闊,極利於騎兵作戰,便傳令放緩行軍速度,鐵騎壓陣,防止敵軍衝陣,待到山下,便依托山勢紮營,廣設鹿角障礙,派出多路斥候,打探三將的消息和友軍行蹤。
守一一直忐忑不安,大軍繞洛陽而行,雖已外鬆內緊,暗自戒備,怎奈直到北邙山腳,洛陽城內卻毫無動靜,山脈延綿,不知敵人蹤跡、友軍動靜,前幾日夜間襲營的那支人馬仿佛人間蒸發了般,空有大軍,卻無處著力,竟覺著度日如年。
月上東山,守一、蘇長風騎馬巡營,為防敵人再次襲營,寨門緊閉,多以戰車封堵,全營士兵分三撥巡視,便是夜間,也是刀出鞘,箭在弦,夜間斥候回返,仍要驗明身份,確認切口,下馬入營。
數百斥候回返,百裏內均未發現北邙山上有大軍駐紮的痕跡,隻從地上的蹄印和車轍判斷,確有大軍經過,人數未明。
“聖上,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全速按圖索驥,我軍隻需合兵一處,全速追擊,半數精騎在前,半數精騎居中策應,步卒方陣在後,我軍兵力占優,但無所懼,”蘇長風汲取前兩次教訓,不再分兵,大軍壓上,集中優勢兵力,不怕遊擊偷襲,倒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聖上,妾以為蘇將軍所言雖有道理,但卻非上上之計,妾曾與父兄征戰北疆,胡騎多狡詐,跟著後麵攆,永遠無法堂堂一戰,反而會被拖垮,我軍步卒眾多,機動能力不比精騎,若輕騎追擊,易被敵人分而攻之,北邙山勢延綿,不利於大軍行進,若入山,地形不熟,豈非以短擊長,不如我軍集中優勢兵力,直撲洛陽,圍點打援,將山中敵軍逼出來,再留一支精騎,待敵軍奔襲救援之時,以逸待勞,勝算或許更大,”青鸞畢竟征戰多年,有時旁觀者清,想法倒也不凡。
“臣以為娘娘之策甚妥,圍點打援,如逆賊大軍不來救援,我軍正好攻占洛陽,洛陽城高牆厚,易守難攻,我軍正好屯軍其中,修整一番,然後派出全部精騎,遍索北邙,必能有所斬獲;抑或揮軍西進,直搗黃龍,搶攻長安,長安一下,聖上便以正統之名,更迭朝臣,招撫北境,但有附逆者,悉數斬殺,再以南將入職各城,則天下定矣,”蘇長風聽完青鸞之言,茅塞頓開,侃侃而言。
李守一見眾人皆點頭認同,自覺也是最佳之計,便依計而行,
二更造飯,三更行軍,全軍井然有序,人噤聲、馬銜枚,三更出軍,步卒在前,由蘇長風統領,精騎在後,跟隨王旗,直撲洛陽,洛陽北城軍士尚在睡夢之中,哪曾料到無數步卒蝦謨兵推著土車,瞬間便填滿城壕,接著煙花升空,漫天喊殺聲響起,長梯、鉤繩齊上,雲梯、巨木並舉,步卒拚命攀上城牆,精騎在馬上不停以弓箭壓製城頭守軍,小半數步卒如螞蟻般密集的往牆頭攀去,城頭守軍頓時擂響戰鼓,火把次第亮起,不多時,擂木滾石、火箭滾油不停傾瀉而下,無數人慘叫著墜下城來,
李守一鎮守中軍,悄然變動陣型,時刻準備截擊奔襲救援的北軍,南軍僅攻北門,直戰至天明,城北也無一絲援軍的動靜。守一忙命換下首輪兵丁,剩餘步卒天明後全力攻打東、北兩門,營造聲勢,新製投石車不停轟向城牆,對城中突圍而出的斥候稍加阻攔,便放其而去,同時精騎飽餐戰飯,戰馬喂足水料,以逸待勞,強攻數天,仍不見北軍馳援,這下不僅守一,青鸞、蘇長風及一眾謀士幕僚皆不明所以,此次北伐,詭異之事太多,稍經修整,便決定以不變應萬變,三軍卯足全勁,不分晝夜,輪番攻城,從守軍數量上看,應僅有兩三萬人駐守。
南軍勝在兵力雄厚,終於在蘇長風的指揮下,第五日黃昏,撕破北城的防線,登上城樓,北城吊橋一落,數萬鐵騎如風般刺入洛陽,肆意砍殺,與守軍展開巷戰,第六日午時,終於占領整個洛陽,將防抗守軍悉數斬殺,守一命軍士高喊?“從龍之臣,食邑萬戶,從逆之賊,夷誅九族。”
雖折損兩萬餘將士,但拿下洛陽,達到預期戰略目標,眾人皆是欣喜,雖對李存義不救洛陽心存疑慮,但據守洛陽,長安指日可下,守一還是在洛陽行宮大殿大宴群臣,犒賞三軍。
十餘萬大軍入城修整幾日,便修築城牆,準備以洛陽為憑,派出斥候南下,打通糧道,同時命令漕幫協理錢糧,盡速運糧北上,軍中糧草經夜襲、洛陽之戰,餘糧幾近告罄,洛陽城中雖有少許餘糧,也支撐不了多久,接下來需要尋找三將蹤跡,力求合兵一處,同時還需謀劃長安,時不我待啊。
十月的洛陽,氣候還算宜人,清晨的朝陽緩緩穿破薄霧,暖暖灑在人身上,守城的士兵睜開惺忪的睡眼,升了升懶腰,準備交接換防,幾名小卒趴在城牆上,朝城下吐了口痰,相互調笑數句,正準備去領早點,其中一名小卒揉揉眼睛,指著前方,喚同伴來看。
“兄弟們,你們瞧,那是什麽?”
幾人順著他手指的方向,薄霧尚未散去,不甚清晰,幾人揉揉眼,“是旗幟?不,是戰馬?不,是攻城車?”
“快,快去稟報將軍,是大軍壓境。”
李守一在行宮中接報,匆忙起身,全身披掛,趕到北城箭樓,城外鴉雀無聲,靜謐非常,隻等了一個時辰,陽光如金箭般,撕破霧霾,城外數十裏外的黑色巨獸才慢慢顯露身形,文武百官待瞧清城外情形,均嚇得不輕。
“報,城東出現敵軍;報,城西出現敵軍;報,城南出現敵軍,”城中傳令兵不停將信息匯聚到城北箭樓,李守一憑欄遠眺,城北方向顯現黃龍戰旗,數十騎緩緩近前,在弓弩射程外停住。
當中一人身披黃金鎖子戰甲,猩紅披風,跨下照夜獅子白,左手扶著黃金戰刀刀柄,右手執馬鞭,緩步催馬近前數步,喝道:“皇兄何在,請近前敘話,”來人聲音洪亮,中氣十足,一聲喝出,竟如黃鍾大呂,整個北城人人聽得清晰,稍通武技之人便知內力非凡。
“是李存義這賊子,”守一雙手緊緊攥著欄杆,恨得咬牙切齒,直將其千刀萬剮方才解氣。
“聖上,不可失了氣度,”青鸞輕聲說道。
“好,朕便會會這逆賊有何妨,”守一快步走下箭樓,來到城牆邊,大聲說道:“逆賊,要戰便戰,無謂多費唇舌。”
“皇兄,我大魏馬上得天下,傳至父皇,亦是南征北戰,開疆拓土,成為一代雄主,受萬民敬仰,可說我大魏之主,向來都是文治武功,冠絕天下,是也不是?”李存義輕撫戰刀,悠悠的說道。
“那是當然,大魏之主,不僅文治武功冠絕天下,兼之勤政愛民,忠孝俱全,可惜竟出了你這弑君殺父,不忠不孝的逆賊,身為兄長,我理應代父執法,靖清宇內,告慰祖宗,”李守一咬牙切齒的說道。
“皇兄,你蝸居東宮,鼠目寸光,論文不及我,論武,差我多矣,自幼受庇於先帝羽下,帳下皆是投機逢迎之輩,文不能定國,武不能安邦,終日不思進取,是以先帝臨終遺命,為天下計,授我印璽,以江山相托,奈何皇兄不奉皇命,執意反叛,時至今日,仍執迷不悟麽?”
“父皇早知你勾結外族,欲篡權謀逆,才以江山相托,要我清君側,靖宇內,怎奈你結黨營私,枉顧君命,先是謀殺北孤忠良,繼而弑君篡逆,覬覦九鼎,如今又要顛倒黑白,可惜朗朗乾坤,終有忠君之臣,昭昭日月,仍有有識之士,朕入主長安之日,便是逆賊覆滅之時,多說無益,放馬來戰吧,”李守一血氣上湧,怒聲喝道。
“哈哈,好一個朗朗乾坤,終有忠君之臣,識時務者為俊傑,大魏廟堂,早已秉承先帝遺誌,君臣一心;江湖高遠,卻亦臣服於我,天下歸心,皇兄如今孤守一城,垂死掙紮,視十萬大魏將士性命於不顧,斷非明君所為,”李存義戲謔的看看左右,隨行諸人皆放聲大笑。
“皇兄,莫不是等江南援軍和楚、王、洪三位將軍的人馬?哈哈,不用等啦,江南各州早已臣服,你的十萬精騎,哈哈,皆歸塵土,”李存義右手一張,做煙消雲散狀。
“逆賊,受死吧,”李守一拿出長弓,一箭射去,怎奈距離稍遠,李存義看也不看,信手一撫,便將強弩之末的羽箭捏在指尖,這份定力,讓城守守軍也暗暗欽佩。
“我給皇兄十日時間,若皇兄肯為城中兄弟們性命計,出城投降,朕以親王禮相待,就藩東越故土,讓您享盡榮華,入籍宗廟,百年後以帝陵規格入土,子女襲爵,世襲罔替,城中三軍仍歸故土,既往不咎,官遷一級;若十日後,仍執迷不悔,大軍壓境之日,便是覆滅之時,皇兄當好生考量,朕何以將戰線回縮千裏,洛陽拱手相送,朕原意先蕩平北疆,再徐圖南境,天幸蒼天助我,那北孤鐵衣軍戰力如斯強悍,竟可重創異族,讓朕提早肅清障礙,讓北軍及時入關會師。而今便要將你們這些冥頑不靈之輩悉數擊殺於此,聚而殲之,雞犬不留,蒼涼北邙,便是埋骨之處,”李存義眼中精光灼灼,一揮手,眾騎回返陣中。
城頭的李守一和文武百官呆若木雞,李存義所言太過震撼,如今細細想來,可疑之處甚多。從揚州北山始,南軍一路高歌猛進,真是李存義刻意而為,引君入甕?楚、王、洪三將,難道已經命喪北邙?夜襲之人是誰?洛陽真是李存義故意拱手想讓,讓南軍聚集,便於圍而殲之?
回到行宮大殿,文武眾人鴉雀無聲,人人麵帶愁容,若此刻投降,依附李存義,不僅無罪,還能官遷一級,若跟隨李守一負隅頑抗,免不得城破身死,各人都在打著自個的主意,陣前一番話,早已讓殿上人心分崩離析,許多跟隨守一的東宮舊人,名為幕僚,實為謀求富貴,如今性命堪輿,正應了存義之言,投機之人,隻逐財貨、名利,忠心二字,俱是奢談。
“聖上,逆賊所言,實為擾亂軍心,南境早已臣服聖上,此次北伐,皆是各州州軍便是明證,三位將軍十萬精騎,龍驤、虎賁自不待言,即便六萬精騎,也是精挑細選、勇猛無匹,即便聚而殲之,北軍至少付出同等代價,二十萬人交戰,戰陣何其巨?何以斥候竟未發現一處戰場遺跡,一具屍骸?”蘇長風有理有據。
“沒錯,必是賊子挑撥離間,擾亂軍心,傳令,有妄言投降,消極怠戰者,立斬,三軍多備巨石滾木,嚴防北軍衝關,”李守一頓時一掃頹唐,連連傳令。
身旁的青鸞輕歎一口氣,看著這位皇帝,自己的男人,優柔寡斷,甚少有主見,雖平時刻意隱忍,卻難掩焦躁與手足無措,雖說性情寬厚,正直善良,若做個富貴王爺,瀟灑閑人,倒是不錯;若說征戰天下,殺伐決斷,不說比之父兄,便是與那李存義,亦差之遠矣,青鸞輕撫小腹,這幾日沉睡懨懨,找宮中老嬤嬤一問,怕是有喜了。
城外四麵被圍,北軍隻圍不攻,倒確實是履行十日之諾,可站在城樓遠眺,數十萬大軍黑壓壓一片,連營百裏,帶來的震懾和壓力,也讓城中之人喘不過氣來,即便北軍不來攻打,再過月餘,城中糧草耗盡,十餘萬大軍和數十萬洛陽百姓如何存活?
李守一看完蘇長風的軍報,長歎一聲,將蘇長風喚至內室,此刻,這位東宮舊人,禦林軍統領,是他唯一可信賴依靠之人。
“長風,軍中餘糧和洛陽倉廩所剩糧草已不足大軍月餘所需,十日之期轉瞬即至,如之奈何?”李守一無奈的歎口氣。
“聖上,城外數十萬大軍將四門圍的鐵桶一般,北城更是有李存義親自領軍,南方糧道已斷。臣意,十日後拂曉,我軍突圍,攻其不備,逆賊必以為我軍會堅守待援,料想不到我軍會主動突圍,”蘇長風回道。
“突圍?去江南?不錯,江南物阜民豐,又有長江天塹,隻要堅守江南,假以時日,必可再聚數十萬大軍,”李守一點頭道。
“聖上,逆賊狡詐,豈能猜不到聖意,南去沿途必是重兵把守,聖上隻需看李存義駐軍何處,便知他意。”
“城北?”守一驚道,那可是李存義親自領兵鎮守。
“不錯,逆賊親自鎮守城北,北方必是重兵囤聚,突圍不易,但同時亦說明,逆賊最為重視北境,我軍反其道行之,以三支人馬困住東、南、西三麵片刻,輕騎直衝北門,直麵李存義之親軍,不惜代價,隻要護得聖上突圍,而後潛入北邙山,繞道河東,沿王淩暉將軍奔襲之路向東,直奔大沽口,那邊必有水軍及漕幫船隻等候接應王將軍,隻需突圍後派漕幫之人與斥候快馬先行一步,安排船隻,隻要聖上登上戰船,便如蛟龍入海,由水道直達南境,而後振臂一呼,扼守江淮,北軍不擅水戰,長江以南,仍在聖上掌中,”蘇長風剖析細致,李守一頻頻點頭
“不過,東、西、南三麵突圍的人馬便難逃一死了,”李守一皺眉道。
“他們為江山社稷殉國,死得其所,”蘇長風堅定道。
“好,長風,便依計而行,此計你知我知,”李守一緊緊握住蘇長風的手,點點頭。
蘇長風召集三軍將領,在大帳密談,隻言奉聖諭,數日後即將突圍,以城北煙火及戰鼓為號,分四路突圍,便不明言聖駕在哪一門。為防各將領生疑,蘇長風將五萬禦林軍分為五路,一路萬餘親衛護衛鑾駕,其餘四門各派遣一萬禦林軍精騎隨步卒突圍,各路大軍突圍後一路往南,在南境會師,三軍各領口糧,默然準備。
十日期至,拂曉之時,月落星沉,是一日中最暗的時刻,也是人最為疲乏之時,洛陽城內,三軍早已飽餐一頓,人馬分集四門。
此時,北城一道明紅煙火衝天而起,戰鼓一震,四門同時洞開,李守一與李青鸞換下宮裝,披上普通戰將衣甲,從北門如風般奔出,眨眼間便馳出十裏,城外北軍各營已聞戰鼓蹄聲,逐漸亮起火把,黑暗之中也不知各門突圍兵馬數量,隻堅守寨門,強弓硬弩拒敵,兵馬聚集,隻待營門一開,便放手大戰。
南軍不舉火把,在黑暗中疾馳,前方鐵騎拋出長索鐵鉤,拉住營寨柵欄,在馬力的衝力下,嘩啦啦的拉倒一片,李守一與青鸞位於中軍,隨著鐵騎從缺口中衝入北軍營寨,前方已交上手了,北軍營寨內多布設糧車與攻城器械,一時行走不暢,蘇長風在馬上呼喝連連,長刀霍霍,力求殺出一條血路,護住守一,北門兩萬禦林軍是蘇長風精挑細選,當中不少是昔日聶驚濤的暗衛,武藝超群、忠心耿耿。
精騎前哨在前廝殺,蘇長風等萬餘禦林親衛護住守一,卻避開北軍主力,既不與營中的兵馬咬住廝殺,也不馳援友軍,眾人皆知,大營正中必是李存義帥營行宮,守衛森嚴,因此,萬餘精騎繞至大營西北角,放馬疾馳,硬弩開道。北軍大營因被襲營,前營各部已各自為戰,李存義的親衛中軍將帥營層層圍住,護衛主帥安危,李存義坐在帳中,與幾名心腹將領推演李守一的意圖。
“報,稟聖上,南軍此次衝營人數約莫四、五萬,前、左、右三營將士全力截殺,已狙殺大半,來敵一路縱火,前營營帳已焚毀大半,”一名親軍入營行禮,稟道。
“嗯,還有呢?”
“據探,已有萬餘人從大營西北角繞行,裝備精良,擊殺我軍右翼數個千人隊,此刻正在後營激戰,從其行軍路線上看,似欲往北邙方向流竄,許鳴將軍已提軍阻擊,營前南軍步卒已死傷大半,餘眾大部繳械投降,”親軍回到。
“其餘三門戰況如何?”李存義輕描淡寫的問道。
“四門皆有十萬大軍駐守,各門南軍約莫兩萬餘,不過以卵擊石,此時尚在鏖戰中,至多數個時辰,我軍便可收拾殘局,全殲反抗的叛逆。”
“聖上,按說李守一早成強弩之末,若堅守洛陽,尚可拖延數月,分軍突圍,殊為不智,豈非白白葬送將士性命,”帳下征虜將軍李神通說道。
“我這位皇兄良善有餘,可做守成之君,然膽魄不足,不擅軍事;設身處地,逃往江南是他唯一出路,如今四門而出,分兵突圍,甚是費解,若依常理,應主力南遁,餘軍佯攻,拖住其餘三麵才是,”李存義摸著下巴沉思,“王淩暉將軍如今何在?”
“回聖上,前日密報,王將軍已接防揚、潤、常、蘇、杭等州,如今應奔赴金陵,涇州以南已頒下聖上旨意,更兼有王將軍大軍震懾,早已臣服,各州府均由聖上心腹之臣接手,整編軍民,他李守一便是南遁,亦是喪家之犬,再無容身之所,”李神通回稟。
“神通,取王將軍之前的密報來,”李存義靈犀忽至,忙吩咐道。
李神通忙起身,在軍報中翻出之前的密報:“聖上見稟,逆賊守一,兵分四路,三路由揚州北上,分兵挺近,欲謀洛陽,臣帥水師,七萬精騎由大沽口登陸,輕騎直入,經河東至北邙,會師洛陽,南北合擊,欲謀長安。”
李存義看罷密報,在行軍圖上仔細端詳半晌,恍然大悟,“是了,原來如此,我這皇兄尚不知王將軍行蹤,如今反其道而行之,聲東擊西,城北由朕坐鎮,戰將如雲,如今突圍人數反而更多,廝殺最為激烈,李守一必在陣中,他必是想繞道北邙,前往大沽口乘船南下,哈哈,三軍聽令,隨朕去會會皇兄。”
蘇長風戰甲浴血,大半禦林親衛大部戰死,衝出北軍軍營的隻剩四、五百騎,幸存的大半都是昔日暗衛,眾人馬不停蹄,直奔北邙,“上山,繞過前方密林,經翠雲峰折而向東,”蘇長風馬鞭一指。
身後馬蹄隆隆,塵土飛揚,有大軍奔襲而來。
東方已白,眾親衛從拂曉激戰至今,皆已精疲力竭,此刻隻能縱馬狂奔,直朝翠雲峰下而去。
“聖上,追兵漸至,我軍馬力堪憂,北軍以逸待勞,轉瞬即至,臣願亮明旗幟,向西引開追兵,聖上領數十武藝高強的親衛,先上翠雲峰稍避,待北軍走後,尋路再行東去,”蘇長風說完,不等李守一點頭,一揮手,召來幾名親衛頭領,附耳數句,便打出王旗,折而向西。
二十餘名親衛拉住守一和青鸞的韁繩,轉過密林,便往山上而去,山路陡峭,快到山頂,隻見百餘石階,無法騎馬,便將戰馬係在林深處吃草,眾人步行上山。
翠雲山頂有座上清宮,場地不小,卻隻有一座大殿,四間配殿,隻有兩名小道在殿前灑掃,一見來人裝束,倒是吃驚不小,“各位軍爺,是來燒香還是求簽?”
青鸞緩步上前,“小道長,我們是洛陽來的,燒柱香,遊覽一番便下山,”說罷從懷中遞過一片金葉子。
小道士一見青鸞出手大方,忙跑回觀中,取來線香,“各位軍爺,今日觀中有客來訪,師父不便出迎,請隨小道入內奉茶,”守一等人均未動,青鸞隻得隻身入內,虔誠上柱禱告。
守一在山頂眺望,隻見蘇長風引兵西去,後麵綴著數千鐵騎,逐漸拉近距離,不一會兒,兩隊人馬便消失在大山群中。
一年光景左近,物是人非,從長安到北孤,從北孤到涇州,從常州到洛陽,從太子到皇帝,數十萬大軍彈指間灰飛煙滅,原以為定鼎天下,指日可待,旬日間隻剩數十親衛,不免黯然神傷,此刻身在北邙,前程未卜,不覺念道:
“悲風成陣,荒煙埋恨,碑銘殘缺應難認;知他是漢朝君,晉朝臣?把風雲慶會消磨盡,都做北邙山下塵;便是君,也喚不應;便是臣,也喚不應。”
“好詞,正應此景,”忽有掌聲響起,一行人拾階而上。
二十餘親衛刷的抽出戰刀,隻見為首一人頭束金冠,身著金甲,身後跟著數十名隨從,不是李存義又是誰。
“皇兄,如斯絕境,仍可填詞作詩,好興致;繞道北邙,水道南返,好計謀;十餘萬大軍換一人平安,好魄力;二十年來,首次讓臣弟趕到欽佩,”李存義哈哈大笑。
“逆賊,”李守一抽出長劍,指向李存義,“今日朕便要你葬於北邙。”
“皇兄說笑了,大好河山,正待朕去拓土開疆,如今天下歸心,正是朕一展抱負之時,怎能輕言生死,倒是皇兄,朕已允你永世富貴,何苦負隅頑抗,冥頑不靈?大魏之天下,能者居之,非皇兄所能主宰,放下武器,朕看在兄弟情分,仍允你做個富貴閑人,”李存義微微笑道。
“誅殺逆賊,”守一大喝一聲,二十餘親衛頓時縱躍而上,李存義一揮手,身後二十餘名隨從抽出長刀,雙方頓時交上手。
李存義好整以暇,在場邊大石坐定,駐刀看著場上廝殺眾人,毫不在意,兩名小道士見狀,早嚇得跑回觀中,青鸞聽到打鬥聲,扶著殿門,緊張的看著場中,一路顛簸,腹中絞痛,似是動了胎氣,一動便揪心疼痛。
雙方親衛左右騰挪,長刀或劈或刺,纏鬥正酣,守一身邊這些親衛均是暗衛中乾部頂尖高手,善於聯手搏殺,兩炷香的功夫,便將二十名對手斬於刀下,己方僅傷五人,竟無人戰死,大出守一所料。
李存義身後僅剩下七人,卻毫不驚慌,此時站起身來,拍拍手,“皇兄果然好福氣,父皇身邊的八部暗衛竟死忠於你,想必聶驚濤那老鬼這幾年沒少下功夫,竟將這幫崽子訓練的如斯高明。”
“少廢話,拿命來吧,”李守一長劍一指,暗衛們立時將李存義等人圍在場中,長刀一挺,便要將幾人斬於刀下。
李存義沒有動,身後一人一直陰沉著臉,此時反手拔刀,原地一轉,一記撩刀,便將最前麵的暗衛齊肩斬斷,長刀在掌中一轉,換做右手持刀,左手呈掌,一掌便擊斃另一人,電光火石間連殺兩人。
“許夢陽?”守一曾在北孤城北與之交過手,是以一出手便認出來人。
“太子殿下,別來無恙,”許夢陽淡淡笑道,談笑間,摘星刀從其身後劃出優美的圓弧,如彎月般圈至一名暗衛的脖頸間,輕輕一轉一劃,便蓬出一片血舞,刀勢圓融華美,便如星辰璀璨。
剩餘暗衛互視一眼,五人一組,結陣而戰,右手長刀,左手匕首,圈住許夢陽廝殺,“梅花陣麽?”許夢陽嘿嘿一笑,一揮手,頓時五名同伴揉身而上,存義身後隻餘一名黑衣人守衛。
場中六人以許夢陽為首,似是北鬥之陣,不過少了天樞首星,六人組陣,其威力也不容小覷。落月掌、摘星刀,招式詭異,李存義身後竟是觀星台的高手,守一知道觀星台高手雲集,不曾想竟悉數效忠於李存義,眼見暗衛紛紛倒下,慘死刀掌之下,不由失魂落魄,暗歎大勢已去,跌坐在地。
許夢陽騰在空中,回身一刀解決了最後一名暗衛,不待李存義吩咐,一提身,便躍到李守一麵前,空中一刀斬下,淩厲凶狠,這一刀若斬實,必是身首分離,李守一萬念俱空,閉目等死,忽的白光一閃,一物從石階那方射來,許夢陽聽得身後風聲甚勁,隻得空中提氣,反刀一擋,借力向旁一躍,落在場中,兩人從石階上一躍而上,落在場中,一柄長劍插在青石場地上,嗡嗡作響。
“上柱國,”守一大喊道,來人麵色蒼白,竟是上柱國聶驚濤,另一人麵容猙獰,滿臉刀疤,一見守一,跪地行禮:“太子殿下。”
守一聞聲,雙手顫抖,這…“不平?是你嗎?”
“正是屬下,天幸及時趕至,屬下自長安一別,身受重傷,得知殿下已被暗衛接走,原本閉目待死,幸得留守兩部暗衛的兄弟舍命相救,方才逃出生天,不過滿臉傷痕,讓殿下見笑了,”柳不平淡淡道。
“聖上,柳侍衛不知殿下登基,請勿見怪,京中斷後暗衛已悉數殉國,柳侍衛武功高絕,逃的性命,容貌被毀,是以一直隱身北軍之中,方才老臣亦隱身北軍陣中,隨軍追擊聖上王旗,不料陣中僅有蘇將軍,蘇將軍力戰被俘,老臣近身相認,方知聖上行蹤,救駕來遲,還請恕罪,”聶驚濤咳嗽不停。
李存義身後黑衣人目光淩厲,緊緊盯著聶驚濤,仿佛要將之生吞了似的。
柳不平拔出寶劍,盯著許夢陽,“昔日皇宮之中,拜貴派所賜,今日便來個了斷,”說罷擺個藏劍訣起手式,左手似作揖,意為敬重對手,而後旋身而進,左手持劍,匿於身後,右手駢指一刺,竟有一尺劍芒迸出,與落月掌一接,長劍竟以詭異的角度由下而上刺出,許夢陽大驚,沉刀一擋,後躍丈餘,柳不平右手摘劍,平平一刺,擊劍訣快速迅猛,刀劍一擊,便抖手挽出劍花,分刺對手諸身大穴,四劍是虛,一劍直指眉心,落劍訣信手而來,數月不見,柳不平絕處逢生,大有脫胎換骨之感,歸藏九劍,六劍皆已純熟,且此行既為救駕,也為複仇,是以有進無退,有攻無守,正應了歸藏劍翩然無礙之本意,許夢陽頓時左支右絀,待附劍訣使出,許夢陽長刀感覺被粘在劍上,無法脫身,柳不平左手一指,竟以指代劍,使出擊劍訣中一式,劍芒一亮,刺穿對手右肩,許夢陽右肩被創,長刀頓時落地。
眼見許夢陽落敗,五名同伴同時欺身而上,長刀結陣而來,聶驚濤見狀,雙掌在袖中一攏,身形一閃,便出現在其中一人身後,一掌印在其後背,頓時清晰的掌印從前胸衣襟凸顯,那人雙眼一翻,七竅流血,一聲未哼,倒斃當場;聶驚濤腳步一跨,形如鬼魅,又是一掌,擊在第二人前胸,中掌之人後背凸顯掌印,倒地而亡,觀星台幾人見他掌力如此剛猛,不敢正纓其鋒,退後數丈,嚴陣以待。聶驚濤咳喘不止,捂住口鼻的衣袖間竟隱隱帶著血絲。
“好一招天罡掌,端的是剛猛無籌,”李存義身後的黑衣人起初一言不發,如今觀星台幾人或死或傷,便上前幾步,抽出長劍。
“藏頭露尾,鼠輩所為,”聶驚濤見來人黑巾覆麵,刻意隱匿麵容,言語相激,卻暗自調息數下,朝柳不平點點頭。
柳不平會意,長劍一振,便朝觀星台幾人殺去;聶驚濤雙掌聚氣,身形一閃,便朝黑衣人擊去,右掌是虛,腳步一挪,忽的一閃,便躍至黑衣人身後,左掌才是實招,猛地朝其後心而去,黑衣人警覺非常,長劍一抖,朝身後一格,天罡掌擊在劍身上,發出一陣清越劍鳴,而後長劍一挑,從背後刺出百十劍,密如細雨,虛虛實實,聶驚濤一掌無功,便化掌為指,力拚數招,而後躍後數步。
“瀟湘劍雨,你是顧夢白?”聶驚濤認出劍法,驚道。
“金翅峰竟也摔不死你,今日便讓你死在這翠雲峰上,”黑衣人冷冷道。
“堂堂武林盟主,竟甘為逆賊鷹犬,溝通外族,謀逆叛上,戕害武林同袍,不知這李存義是否知曉顧盟主的真實意圖?”聶驚濤冷冷回道,“你假借李存義這逆賊之手,擾亂武林,繼而收攬人心,和蕭老怪沆瀣一氣,便是尋機複辟南楚,圖謀中原吧?”
“哈哈,如斯境地,仍逞口舌之力,徒之奈何,”顧夢白長劍疾刺,劍雨傾瀉而下,劍尖青芒如電,聶驚濤毫無俱色,掌風如刀,天罡掌剛猛如火,與之硬拚數掌。
“顧賊,昔日金翅峰暗下毒煙,讓老夫功力暫失,墜落深崖,天幸湘水濤濤,今日便看看,究竟鹿死誰手,”二人劍來掌去,場中青石皴裂,飛沙走石,草木俱折,守一驚得麵無人色,李存義倒是微笑不語,淡淡看著場中廝殺的諸人,許夢陽身受重傷,觀星台戰力大減,不一時便有一人被柳不平刺殺,其餘幾人長刀翻舞,汗如雨下,吃力非常。
原本置身事外,微笑不動的李存義忽然抽出長刀,迅如閃電般出現在聶驚濤身側,以刀做劍,平刺而至,長刀旋轉不休,聶驚濤隻覺右肋有變,右掌下落,拍在刀脊上,不料長刀借著一拍之力,以著力點為圓心,一轉而上,從下至上,仍是一撩一刺,頓時從聶驚濤右肋帶出一溜血滴。
“素手摘星辰,這是摘星刀,你竟會觀星台的摘星刀,”聶驚濤驚詫莫名,從李存義的招數和功力看來,遠勝許夢陽等人,此人始終隱匿武功,當真心機深沉。
“朕既是大魏之主,會幾招觀星台武學,有甚稀奇,”李存義輕撫金刀,忽的轉身,長刀疾進,封住柳不平劍招,左手一拳,便將柳不平擊退幾丈,柳不平噴出一口鮮血,倒地不起。
“逝星拳如何?”李存義仰天長笑,金刀再起,與顧夢白左右夾擊,十招之後,便一掌將聶驚濤擊飛出去,原本就麵色蒼白的聶驚濤此刻麵如金紙,神情扭曲,顯是受傷極重。
李守一的心情複雜無比,原本勝券在握,不料自己的弟弟竟是武學高手,瞬間便扭轉局麵,看來天要亡我,非戰之罪。
“皇兄,我早說過,這天下能者居之,無論文治武功,你差之遠矣,朕一直視你為土雞瓦狗,你之所恃,不過出身中宮,有身太子皮囊,朕再三相讓,你皆空抱幻想,今日便留在這翠雲山麓,睜眼看看這大魏天下,如何在朕手下,蓬勃而上。”
“既如此,隻願存義能放聶卿與不平離去,朕…為兄願自裁以謝萬民,一死告慰十餘萬南軍將士。”
“聖上,聶老賊不能放,”顧夢白也不顧暴露身份,急忙上前,悄聲對李存義說道,“聶老賊昔日在金翅峰…,萬不可放虎歸山。”
“皇兄,時至今日,你已無資格討價還價,今日山上諸人,必須得死,”李存義金刀入鞘,朝顧夢白及觀星台諸人點點頭。
“住手,”倚在殿門上的青鸞大喊道,踉蹌的跑到李守一身邊,擋在其身前。
“阿鸞,是朕無用,無法為侯爺複仇,也無法給你富貴榮華啦,”守一再也忍不住,嗚嗚哭了。
“聖上,妾已有了您的骨肉,若要死,我們一家在黃泉路上做個伴吧,”青鸞冷靜的說道。
守一聽聞,更是悲慟非常,眼淚止不住漱漱而下,劍雨長刀快速而來,原先倒地的柳不平用盡全身氣力,大吼一聲,狂吐鮮血,竟燃盡精血,激發潛能,一躍而起,攔腰摟住兩名觀星台高手,不顧對方長刀插入後背,嘶吼著淩空飛出,三人一起墜落翠雲峰,不多時傳來淒慘的吼叫聲。
李存義雙眉一皺,顧夢白的長劍轉瞬即至,聶驚濤雙手握住劍鋒,殷紅的血液順著雙手流下,顧夢白一催內勁,竟感覺似被鐵鉗夾住,頓時催動十成內力,長劍穿過聶驚濤的左胸,隻見這位上柱國嘴角鮮血長流,頭一歪,已閉氣而亡,雙手卻仍緊握劍鋒,使之再也不能寸進。
顧夢白丟棄長劍,一掌向青鸞擊去,青鸞雙目一閉,嘴角含笑,似已見到父兄朝她揮手。
“阿彌陀佛,”一聲響亮的佛號響起,顧夢白擊出的一掌竟似碰到無形氣牆,反彈而回,不由提氣再出一掌。
“阿彌陀佛,上天有好生之德,檀越手下留人,”一灰衣僧人出現在正殿門口,也不見他如何行走,佛號誦完,便已出現在青鸞身側,毫不在意擊來一掌,顧夢白蓄力擊出的一掌離之一尺,便被無形之力彈開,不由大驚失色。
“了情大和尚,”青鸞睜眼一看,來人竟是天寧塔上相邀品茶的了情和尚。
“相逢即是緣,上清宮虛靈道長是我故友,貧僧今日造訪,談經論道,不意竟又與兩位貴人重逢,”了情扶起守一與青鸞,露出祥和的笑容。
“大師,您武功高強,這些惡賊濫殺無辜,還請大師替天行道,”守一跪下磕頭。李存義和顧夢白手握利刃,暗暗戒備。
“檀越快快請起,貧僧隻會談經說法,不會殺人,廟堂江湖之事,自有法則,非我力能及之,檀越何必執著。”
“大和尚,今日隻要你不管閑事,朕承諾封你為國師,以天下養,如何?”李存義朗聲說道。
了情直起身來,麵向李存義,幾人頓時後退數步,了情見狀,微笑的合十一禮,“檀越說笑了,天下是萬民的天下,不是檀越的天下,以天下養我,我無此功德福報,浮名於我,更是虛妄,這兩位檀越於我有緣,如今大局已定,對諸位再無威脅,貧僧與他二位有緣,還請網開一麵,阿彌陀佛,種因得果,福報無窮。”
“不敢請問大師法號,何處寶刹清修?”李存義回禮道。
“貧僧了情,雲遊野僧,不敢勞檀越掛念,”了情合十道。
“了字輩,大師出自少林?”顧夢白乃前任武林盟主,對江湖之事極為熟悉,“聽聞二十年前,少林了字輩出了位奇才,佛法武功,漸至無相之境。”
“武功佛法,皆不住於相,貧僧師弟了因,以武證道,據悉已命喪金翅峰頂,如今想來,必出自盟主之手吧,貧僧二十年前便已離開少林,雲遊四海,以闡證道,武學早已淡忘,隻願長伴古佛青燈,了此一生。”
了情扭過頭來,朝守一合十一禮,“貧僧曾言,恩仇泯滅,江湖再見,貧僧自會在大千世界相待,不期這緣分來的如此之快,不知檀越還有何未了之事。”
守一經此一事,早已萬念俱空,朝了情一禮,“大師,我尚有幾句話問舍弟,”了情做了請便的手勢。
“存義,或許正如你所言,這大魏江山,強者居之,我不如你,你我兄弟鬩牆,苦的是大魏百姓和萬千將士,從今往後,為兄再不會與你相爭,隻求你好生安葬父皇,撫恤南境。”
“這是當然,”李存義微笑道。
“存義,我隻想問,南境的十萬鐵騎何在?”李守一平靜的問道。
“十萬鐵騎?哈哈,皇兄說笑了,王淩暉將軍本就是我的人,二十餘年前,便是劉尚書一手提攜,助其執掌虎賁營,此事隱秘,便是父皇也不知曉,七萬精騎從水路奇襲長安,本是本好棋,但此計本就是朕之謀劃,本意便是要從南軍中剝離出最為精銳的鐵騎,這是朕征戰天下的倚仗,不能死於內耗,王將軍根本沒有北上,不過在長江中遊弋數日,押解漕幫眾人,折而向南,現已替朕招撫南境,江南早在朕掌握之中;至於楚天南、洪劍平的三萬騎兵嘛,不說也罷,”李存義談笑晏晏,數萬人馬在其眼中,不過草芥。
李守一正正衣冠,朝著南方三拜,泣不成聲。
“阿彌陀佛,”了情亦長吟佛號,“走吧,”青鸞扶起李守一,下山而去。
蒼茫北邙山下,但見蘇長風所部陳屍山腳,泣不成聲。
“數十年來家國,三千裏地山河,王圖霸業皆成泡影,如之奈何,”守一遙望洛陽城,眼見北軍已撤去,城外伏屍十萬,血流成河,不由悲慟不已,“大師,守一愧對先帝,愧對萬民,十數萬南軍將士因我而死,埋骨北邙,難返家鄉,守一再無顏麵立於天下之間。”
“生死有命,今生埋下忠義骨,來世衣紫環金,前事既了,留得有用身,行些有益事,亦無不可,”了情淡淡說道。
青鸞見守一如此,長歎一聲,“夫君,妾身就此拜別,江湖路遠,望君天涼添衣,將養身體,兀自珍重。”
“阿鸞,”守一淚眼婆娑,輕喚一聲,卻已無可奈何。
“妾見識淺薄,無緣常伴君側,”青鸞朝了情一拜,跨上駿馬,絕塵而去。
“走吧,自今日起,檀越便隨貧僧雲遊四海,參悟至道,待貧僧與你落發後,檀越便喚作‘淵’和尚吧,”了情以指做刀,手腕翻轉,守一隻覺一股無形勁氣撫過頭頂,三千煩惱絲便隨眼淚而下,苦海無邊,龍眠於淵。
李存義金刀駐立,在翠雲峰上清宮前,遙望黃河,長風吹起鬢發,天地遼闊,讓人意氣風發。王淩暉大軍的確已南下,不過楚天南和洪劍平的三萬騎兵並非自己剿滅,到底去了北邙何處了,為何自己的斥候追索不著,如今聽李守一之言,這位皇兄竟也不知其蹤,真是天大的怪事,李存義想不明白,更不想跟李守一言明,三萬戰力不足一哂,日後再說吧。。
“聖上,是否斬草除根?”顧夢白上前恭敬道,眼前這位武功高絕、手段淩厲的帝王,第一次讓他感到不寒而栗。
“不必,傳旨,皇兄守一,因先帝之喪,心力交瘁,慟哭再三,數勸弗聞,竟至引發舊傷,逝於皇宮西暖閣,著以親王禮厚葬北邙,南境將士守土有責,著兵部劉尚書厚恤之。”
青鸞輕騎簡從,折向向西,往長安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