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晉江**首發

字數:10691   加入書籤

A+A-




    鳴蟬!
    一輛馬車停在謝府門前。
    仆婦掀開車簾,周大舅夫婦怯怯地下車,抬頭看一眼門口,覺得陌生,忍不住問“不是說接我們來看小妹的嗎?”
    “這是新院子。”仆婦解釋道,“六房現在不住以前的地方了。”
    夫婦倆跟在仆婦後麵進府,一路四處張望,隻覺得眼睛都不夠看了,六房現在住的地方比以前寬敞得多,來往的仆婦丫鬟比以前多,丫鬟臉上的神氣也和謝家沒分家之前不一樣。
    仆婦領著兩人進院,門簾掀開,周舅母看到臥榻上坐著的美貌婦人,呆了一下,幾步搶上前,眼淚直往下掉,周大舅跟在後麵,摘下帽子,也跟著落淚。
    周氏見到闊別已久的兄嫂,長歎一口氣,示意丫鬟仆婦都出去,道“哥哥,嫂子,你們難得來一趟,別傷心了。”
    周大舅和周舅母來之前,已經在渡口見過謝六爺,謝六爺一直沉著臉,警告他們別說不該說的話,夫婦倆心中畏懼,不敢和周氏訴苦,收了眼淚,噓寒問暖。
    周氏留兄嫂吃飯,席麵就擺在房裏。
    周大舅訕訕地問“十二郎和九娘呢?”
    “十二郎上學去了,九娘今天不在家……”
    謝六爺接周大舅夫婦進府,故意支開了十二郎和謝蟬。
    周氏提醒兄嫂,“哥哥,嫂子,九娘是我和六爺的女兒,你們以後別再有什麽心思了,叫六爺知道,他一生氣,我也勸不了。”
    夫婦倆本來就怕謝六爺,這一次來江州,聽人說六房買賣做得極大,生怕謝六爺不管他們了,再加之周氏又懷了身孕,地位比從前更穩固,再過個幾年,六爺氣消了,說不定會鬆口接他們回來,妹妹勸什麽,他們都不反駁,點頭如搗蒜。
    周舅母道“小妹,隻要你日子過得好,我和你哥哥就放心了!”
    周氏看兄嫂似乎是真心悔過了,心裏高興,拿出自己私底下攢的一些首飾送給周舅母,問周山這次怎麽沒來。
    周大舅和周舅母對視一眼,周舅母笑著道“也是不巧,山哥病了,小妹現在是有身子的人,我不敢帶他過來。”
    周氏問請了郎中沒有,找出一些常用的丸藥給兄嫂,說了會話,謝六爺的長隨過來說時候不早了,船還在渡口等著。
    謝六爺不許周大舅夫婦留下住。
    周氏讓丫鬟進房收拾了些吃用之物,代她送周大舅夫婦出去。
    周大舅夫婦登上馬車,被直接送到渡口船上。
    旁邊正好有一艘船靠岸,岸邊的夥計一擁而上,把堆成山的布匹貨物搬到岸上,運送貨物的驢車從渡口這一頭排到另一頭,一眼看不到尾巴。
    長隨指著岸邊一個指揮夥計卸貨的管事道“那是咱們六房的管事。”
    周大舅和周舅母看得咋舌,心中暗暗懊惱以前沒分家,看不出來,現在謝府分家了,六房的鋪子越開越多,要是以前,他們說不定能沾光分到一兩家,可是這一切都和他們沒有關係了。
    夫婦倆現在被謝六爺安置在謝家一個小莊子裏,回家途中路過以前住的村子,想起快到寒食了,和長隨說了一聲,買了些紙錢,回村祭拜祖墳。
    村裏的人見到周大舅夫婦,趕過來問好,都知道他們一家跟著姑爺享福去了,打聽他們現在住在哪裏,姑爺家有多少田地鋪子,奉承說他們現在就像富貴人家的郎君夫人。
    謝六爺雖然命人看管周大舅夫婦,但沒有苛待他們,周舅母有心在鄉人跟前炫耀一番,可是長隨在一邊緊跟著,她不敢亂說話,祭拜完就走了。
    渡口的驢車排著隊進城,把貨物送到一家家鋪子裏。
    管事料理好這頭,帶著賬本去見謝蟬。
    天氣暖和起來,謝蟬巡視各家鋪子,和幾家客商在茶樓商談新布的價錢,忙到下午,在夥計的簇擁中下樓,登上馬車。
    回府的路上經過一條狹窄的門洞,馬車走到一半,忽然停了下來,接著,前麵傳來說話聲。
    進寶走到馬車旁,在車窗外道“九娘,前麵是餘老丈家的車,他們要出來,我們要進去,門洞太窄,兩輛馬車沒辦法並行。”
    謝蟬道“餘老丈是長輩,我們退後,請老丈先過去。”
    謝家的馬車立刻退出門洞,讓出道路。
    車輪軋過石板地,軲轆軲轆,餘家的馬車出了門洞,經過謝蟬的馬車時,車窗裏伸出一隻蒼老的手,示意車隊停下。
    “九娘這是從哪裏來?”
    餘老丈坐在車廂裏,問。
    謝蟬先朝餘老丈致意,回道“剛從茶樓那邊過來。”
    餘老丈瞥她幾眼,謝家六房的勢頭太迅猛,引得江州布商人人自危,去年兩家還劍拔弩張,不過謝蟬並沒有趕盡殺絕,現在兩家已經冰釋前嫌。
    “九娘,你年紀不大,倒是沉得住氣,人也謙遜,你長兄我見過,也是個知禮的……不過一樣米養百樣人,一條藤上也結歪瓜。”
    謝蟬聽他話中有話,道“請老丈明言,可是家中有人冒犯老丈了?”
    餘老丈擺擺手,“不是冒犯我,你回去問問就知道了,九娘,你們家出一個讀書人不容易,別一時忘形,失了名聲。”
    謝蟬眼皮跳了一下。
    這麽說,是和謝嘉琅有關。
    她謝過餘老丈,回到家裏,立刻派人出去打聽。
    進寶很快打聽清楚原委,回來稟報“我問過了,是族裏那邊……他們看中了一塊田地,和另一家搶著買,兩家鬧了一個多月,後來又為了一處水源爭起來,莊上的人打架,打傷了人,族裏三爺放出話,說有大公子給他撐腰,他什麽都不怕,那家人不敢聲張,事情傳開,都說咱們家以勢欺人。”
    “竟有這樣的事?”
    謝蟬蹙眉,謝嘉琅的名聲可不能被族裏人這麽敗壞。
    她派人去安撫受傷的苦主,送醫送藥,等謝六爺回來,和他說了這事“阿爹,你去問三爺,長兄什麽時候說給他撐腰了?長兄走之前可是立過規矩的,三爺明知故犯,族裏必須出麵,不然江州人人都以為長兄此前是在故作姿態。”
    謝六爺聽她說完,怒道“豈有此理!簡直是胡鬧!”
    他匆匆去了,找到正在酒桌上吹噓說自己是解首堂叔的三爺,揪著人去見族長,族長早就聽說爭水源的事,覺得沒什麽大不了,看謝六爺堅持,斥責三爺幾句,命他去給傷者賠禮道歉。
    三爺忍氣應下。
    事情解決了,謝六爺還是很生氣“家裏出了個解首,江州誰還敢欺負咱們家?現在家裏不管是子弟讀書,說親事,還是做買賣,再也不用求人,人人都趕上來幫襯我們,他們已經得了多少好處!怎麽還不滿足?”
    謝蟬勸謝六爺息怒,世事就是如此,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嚐到甜頭後,自然會想要更多。
    謝六爺餘怒未消,冷哼一聲,道“隻有等你長兄親自來管,他們才懂得收斂。”
    謝蟬算了下日子,“等長兄考完試再說吧。”
    謝六爺點頭“對,等他考完試再說。”
    兩人暫且擱下這事,談起買賣賬目,謝六爺道“安州那邊來了幾條大船,說是有嶺南來的珍奇海貨,我過幾天去看看,你阿娘現在身子重,你留在家裏照應。”
    謝蟬嗯一聲,忙完,提筆給謝嘉琅寫信。
    兩天後,謝六爺坐船去安州。
    京師。
    欲暖還未暖時節,細雨蒙蒙,杏花淡白。
    世家小娘子們都到了京師,皇帝命司天台合八字姻緣。
    姚父在宮中的內應送信出來說“司天台算過了,八皇子妃應當是從謝家選,隻是不知道會選哪一個。”
    姚父和姚玉娘都大吃一驚。
    翌日,張鴻接到一封信,看完後,臉上掠過驚詫之色。
    他按照信上寫的,去了香山寺,知客僧引著他走進一處僻靜的院落。
    廊下響起腳步聲,一個頭戴帷帽的女子緩步走出。
    張鴻站在廊下“玉娘,你約我在這裏見麵,想和我說什麽?”
    姚玉娘掀開帷帽一角,淚珠滾下“三郎,我擔心殿下安危,可是我身為姚家女郎,實在身不由己,不能陪伴殿下左右,但我對殿下是一片真心,這些是我自己積攢的私房,你都拿去,殿下在冷宮中,一定需要銀錢打點疏通關係。”
    她拿出一隻匣子,走到欄杆前,遞給張鴻,狀極淒婉。
    張鴻看著她,沒有接。
    姚玉娘哭了一陣,取出一封信,“上次你問我願不願意嫁給殿下,我當然願意,隻是沒有父親允許,我才不能答言……三郎,這是我寫給殿下的信,求你幫我轉交給殿下,殿下會信我的。”
    張鴻想了想,接了信和匣子,“好。”
    他原是宮中近衛,前不久被祖父調職,不能隨便接近冷宮,隻能去求昔日夥伴幫忙,借著夜色的掩護混進去。
    “殿下,這是玉娘給你的信。”
    宮室內隻點了一盞油燈,張鴻把油燈挪到床邊,李恒坐起身,看完信,鳳眸裏倏忽騰起一道鋒利的光。
    張鴻喜道“殿下,玉娘對你還是情深義重的。”
    李恒一語不發,把信放到搖曳的火苗上,看著火光吞噬字紙,燃燒的焰火映在他憔悴的麵龐上,他眼中沒有一絲喜色。
    姚玉娘給他送錢,這不奇怪,奇怪的是她寫了信,這可是把柄。
    張鴻不知道他在想什麽,建議道“殿下,既然玉娘願意嫁,趁著現在皇上還沒有指婚,殿下去求皇上賜婚,就能娶玉娘了!”
    李恒回過神,搖頭。
    張鴻愣住“殿下怕連累玉娘嗎?”
    李恒閉了閉眼睛,還是搖頭。
    “殿下,玉娘是姚氏女,您娶了她,有姚家照應,興許過不久就能出去。”
    李恒鳳眸張開,看著房梁上銀白的蛛網,嘴角翹了一下,“我怕她生氣。”
    張鴻呆了一呆,“誰?”
    李恒沉默。
    張鴻抓了抓頭發“殿下,您有意中人了?”
    李恒抬眸。
    意中人?
    不,不止是意中人,他有個妻子。
    張鴻歎口氣,小聲勸“殿下,您現在的處境,應該娶玉娘,而不是別人……等出去了,您可以把意中人接到身邊,現在玉娘是您最好的選擇。”
    李恒明白這個道理。
    阿娘為他挑選的妻子是姚玉娘,他自己也覺得姚玉娘最合適,現在他落難了,姚玉娘還願意嫁給他,他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正如張鴻所說,他可以等脫困後再娶一個。
    世家子弟皆是如此,十幾歲起身邊就有侍女,長大了,娶一個門當戶對、端莊賢淑的妻子,再按心意和喜好去納美妾。他父皇寵愛崔貴妃多年,宮中亦有其他妃嬪。
    他也可以這麽做。
    可是他隱隱有一種預感,這麽做了,她會生氣。
    李恒思考許久,仍然搖頭。
    張鴻這下可以說是驚駭了“殿下怕意中人生氣,所以不想娶玉娘?殿下……殿下什麽時候這麽兒女情長了……”
    李恒以前最不屑張鴻、沈承誌他們流連風月,有一次他們陪小娘子郊遊,誤了時辰,他毫不留情地罰他們跑了整整一下午。
    兩人都沉默下來。
    過了一會兒,李恒道“三郎,我有我的考慮。信我已經燒了,玉娘拿來的東西你幫我還回去,不要說其他的。”
    張鴻無奈,長歎一聲,“殿下既然決定了,那我不多說什麽了。”
    他不能多待,帶著匣子走了。
    李恒吹滅燭火,躺下,闔上雙眸,沉入夢境。
    夢裏,他看到狹小的宮室裏多了一對龍鳳喜燭,宮女在桌案上擺滿果盤,院門外傳來吹吹打打的聲音,殿中省太監引領著一隊人馬走過來,宮女簇擁著一輛婚車。
    李恒躺在床上,幾個太監抬起他,走到院子裏。
    婚車停在門檻外,宮女上前掀開簾子,一道纖瘦的身影在攙扶中邁進門檻,頭戴花釵,身著青色翟衣禮服,手中以金縷羅扇遮麵,一步一步走到李恒麵前。
    李恒氣息奄奄,未能完成交拜禮,太監抬他回房,宮女把新娘的衣物箱籠搬進來,堆放在牆角,放下合巹酒,陸陸續續退出去,合上房門。
    這就是他們的婚禮。
    李恒沒有理會舉著扇子的新娘,閉上眼睡了。再睜開眼睛時,窗外天色昏黑,桌案上的龍鳳喜燭灼灼燃燒,一室朦朧燭光。
    床腳一團暗影。
    李恒看過去。
    穿著禮服的新娘側著身蜷縮成一團,睡在床腳,頭上的花釵摘下放在一旁,一頭烏黑的長發散下來,遮住了半邊臉龐,卷而翹的濃黑眼睫上閃動著碎光,睡夢中,唇微微嘟著,小巧紅潤。
    她睡得很乖巧。
    李恒一聲不吭,就那麽靜靜地看著她,直到喉嚨一陣難受,咳嗽幾聲。
    新娘被驚醒,眼睫顫動,杏眼慢慢睜開,正對上李恒審視的目光。
    微晃的燭光中,兩人對視了一會兒,她忽地反應過來,輕輕驚叫一聲,臉上紅透,手伸到一旁,飛快抓起金縷羅扇,蓋到自己臉上,遮得嚴嚴實實的。
    李恒……
    夢醒了。
    屋中一片昏暗。
    李恒坐起來,回想夢中情景,他身在囹圄,隻能給她一個寒酸的婚禮。
    第二天,太監過來宣旨,對李恒道喜“殿下,皇上要為您指婚了。”
    李恒正等著這一天。
    他此刻連宮門都出不去,唯有等到皇帝下旨,他才能在最短的時間找到那個人。
    太監回勤政殿複命,向皇帝稟報“皇上,八皇子說他現在不良於行,想在婚禮前見一見謝家的小娘子。”
    李昌皺眉,準了。
    謝家小娘子奉旨入宮,在偏殿等候召見。
    鑲嵌玻璃的落地大屏風後麵,太監抬著李恒入殿,掀開一角帳幔,讓他可以看到外麵的小娘子。
    李恒坐在躺椅上,臉上神情平靜,氣息微弱,眸底卻有暗流湧動,幾乎要抑製不住自己的情緒,雙手緊緊攥著身下氈毯,強迫自己鎮定。
    他的兩道目光越過屏風前的花幾,落到謝家小娘子身上。
    那是個十五六歲的小娘子,一頭烏黑的長發,柳葉眉,細長眼,樣貌清秀,舉止端莊,麵色忐忑。
    李恒看著她,心口悸痛突如其來。
    不是她,他能感覺得到。
    李恒如墜冰窟,呆呆地望著小娘子,心口破了個大洞,無邊的荒涼。
    她不見了。
    他原以為隻要耐心等待,她會來到他身邊,到那時候,他可以好好彌補她,帶她一起離開冷宮……可是現在,她不見了。
    事情不會像他夢見的那樣發展。
    張鴻在宮門前當值。
    早上,謝尚書覲見完皇帝,臉色晦暗,腳步沉重。
    下午,謝尚書再次奉召去勤政殿,離開時,他臉色緩和了些,腳步也變得輕快幾分。
    張鴻找在禦前擔任親衛的沈承誌打聽“謝尚書這是升官了?”
    沈承誌搖頭“你早晚會知道,我也不瞞你,今天八皇子見了謝家小娘子,寫了份陳情書,請皇上收回賜婚旨意,一年後再指婚。”
    張鴻目瞪口呆。
    沈承誌小聲說“八皇子提到了崔貴妃,皇上答應了……”
    張鴻好半天才回過神。
    他擔心李恒,借著去冷宮巡查的機會,找到李恒“殿下,你現在應該謹慎行事,不能觸怒皇上……”
    崔貴妃是父子倆之間的禁忌,李恒提起崔貴妃,皇帝必定惱怒。李恒明白這一點,所以教李蘊以崔貴妃養女的身份博得憐惜,自己卻從不提崔貴妃。
    “已經這樣了,何妨冒一次險。”
    李恒輕描淡寫地道,抬頭看著張鴻。
    “三郎,我有件事托付你。”
    張鴻道“殿下吩咐。”
    李恒雙眉緊皺,沉吟片刻,搖搖頭,“算了,不是什麽要緊事。”
    安州那邊事關重大,現在盯著他的眼睛太多了,他不能輕舉妄動。
    安州。
    謝六爺下了船,先去拜訪謝嘉琅的老師,又到文家走了一趟,送了些土產,接著去天香鴨鋪子轉一圈,看看賬,勉勵犒勞夥計。
    安州有幾處渡口,運南貨的大船停泊在城南。
    謝六爺和同行的朋友一起去城南,和之前約好的客商會麵,客商領著謝六爺幾人上船,道“這次的南貨可都是漂洋過海的稀世奇珍,諸位,不是我自誇,我長這麽大,這批貨物我別說沒見過,聽都沒聽說過!”
    眾人都笑,知道他這是想要高價。
    “甭管你是什麽稀世奇珍,等我們看過了才知道。”
    “那是自然。”
    客商帶著他們去貨倉,讓夥計打開一隻箱籠,眾人見了,一時間眼花繚亂,箱中是一些珠寶器物,算不上稀世奇珍,但造型獨特,工藝精細,確實稀罕,應該是大食、天竺那邊胡商的貨物。
    眼下北邊通往西域的商路已經斷絕很多年了,大食那邊的貨物隻能走海路運至大晉。
    眾人讚歎不已。
    是夜,客商訂了一桌酒宴,讓送到船上,眾人在船上吃酒,商量價錢,定好各自想要的貨物。
    夜半時分,渡口附近的人家睡夢中被奇怪的聲響驚醒,披衣起身,推開窗。
    寬闊的江麵上,火光衝天而起,映得半邊夜穹紅彤彤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