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正麵對敵

字數:4717   加入書籤

A+A-




    是,教宗!
    威尼斯尊貴共和國,“水城”威尼斯大市。
    在奢靡得一塌糊塗的總督宮頂樓,是尊貴總督弗朗西斯科的宅邸。
    弗朗西斯科·福斯卡利,雖然本人是年近八十歲的老朽,但身子骨依舊硬朗,始終牢牢把控著共和國的權力鑰匙。
    老總督的一生順風順水,人到晚年,難免對家族後代是否有能力繼承家業產生了擔憂。
    弗朗西斯科總督老來得子,阿爾伯特·福斯卡利今年不到三十歲,他在五十歲那一年才擁有了這麽一個婚外私生子,誕生後立刻馬不停蹄地走了一係列合法化的流程,為此甚至和結婚三十多年的妻子鬧了離婚,晚年孤獨一人。
    福斯卡利家族的遠房親戚和聯姻家族都萬分期待他的絕嗣,在阿爾伯特年幼時又期盼夭折。好不容易熬到兒子長大成人,那些人又一刻不停地在阿爾伯特耳邊吹風,試圖勸說他把更多家族利益分給窮親戚們,唯有弗朗西斯科不斷阻止。
    “富裕或貧窮,人選擇而承擔”,這是福斯卡利家族傳承多年的家訓。凡夫俗子,人各有命,他們不是那些嗜家族如命的西西裏人,而是冷酷理性的威尼斯人。割舍一部分腐肉,餘下的部分才能走得更遠,當威尼斯人的商船縱橫四海時,西西裏人連吃飽飯都是個難題——指望拯救每一個人,到頭來拖累得大家一起墜入地獄,不亦蠢乎?
    弗朗西斯科沒有那種婦人之仁,可他也有心中的軟肋,那就是他唯一的兒子。
    三年前,他的兒子阿爾伯特領軍與奧軍交戰,這是他期望給兒子鍛煉的機會,可阿爾伯特呈上了一份幾乎零分的答卷。
    與他同時出戰的將軍戰死沙場,精銳大軍丟盔棄甲,丟失重要的基奧賈要塞,害共和國不得不付出巨大代價以避免本土遭受兵戈荼毒。
    哪怕之後與現今的神羅皇帝達成了合作協議,也借機賺得盆滿缽滿,讓奧地利人用威尼斯送出去的錢回來買威尼斯的商品,大大促進了國內生產,緩解了這幾年地中海市場行情走低所帶來的一係列矛盾。但說什麽“丟了芝麻撿西瓜”都是自我安慰之語,事實就是威尼斯主動承認了戰敗。
    連拜占庭人和奧斯曼人都沒能讓威尼斯總督點頭哈腰,可奧地利人做到了,還讓一個安科納來的年輕人在議會上飛揚跋扈,國家顏麵無存。還好那個年輕人和弗雷德裏克如今都混得不錯,多少替弗朗西斯科挽回了些顏麵——敗給皇帝怎麽能叫敗呢,以金錢換和平,它不香麽?
    時至今日,指望兒子有足夠的威望接任威尼斯總督是大可不必了。政績弄的一塌糊塗,還擱這搞家天下,弗朗西斯科不是那種沒有逼數的人。
    但福斯卡利家族需要一個穩定的後台,為此,老總督選擇了如日中天的奧地利作為威尼斯的長期盟友。
    陸地上的帝國與大海上的威尼斯,強強聯合,縱使國內政敵再挑剔也挑不出毛病。
    而且,反正威尼斯國內沒有太多發展機會,阿爾伯特也給家族爭氣地生了幾個大胖孫子,絕嗣風險不再,是時候讓他出國曆練一番了。
    “把阿爾伯特叫來,我有話跟他說。”
    幾刻鍾後,背著獵弓的阿爾伯特走上總督宮。
    “父親大人,您有事找我?”
    “嗯。”
    弗朗西斯科拍拍身邊的軟沙發。
    “坐。”
    阿爾伯特受寵若驚地坐下。
    自打他的幾個兒子出生,父親一下子把對他的寵愛都轉移到了孫子身上,對他日漸苛責,許久沒做出如此親密的舉動。
    “知道我今天找你來幹什麽嗎?”
    阿爾伯特縮了縮脖子“呃,又要罵我整天不務正業?”
    “臭小子,知道還要我廢話!”弗朗西斯科臭罵道,“沒錯,為父看你整天閑得難受,又討厭經商,打算給你謀個新差事——你最近是不是和海軍的幾個年輕人走得很近?”
    阿爾伯特老老實實地點頭“父親是希望我加入海軍嗎?”
    “你?就憑你的三腳貓本事隻會害了威尼斯的艦隊。”弗朗西斯科看著頓時失落的兒子,嘴角勾起微笑,“不過,我知道有個地方,僅憑你的本事也能有所施展。”
    阿爾伯特精神起來,追問道“哪裏?”
    “的裏雅斯特。”
    阿爾伯特目光中流露出幾許畏懼“您是說,奧地利人?”
    弗朗西斯科點點頭“奧地利人確實在陸地上有點本事,但在海上簡直搞得一塌糊塗,我會把你和你那幾個狐朋狗友介紹給皇帝,這次不要再讓為父失望了——你那是什麽笑容?”
    “嚇死我了。”阿爾伯特安心地撫摸胸口,“原來是給奧地利人打工啊,我還以為又要開戰呢。”
    “呸!沒骨氣的東西!一場仗就給你打出恐奧症了!給老子滾!明天之前不要讓我看見你的臉!”
    “報告大帥,哨騎探報,敵軍大部隊解除了對因斯布魯克的包圍,正向我軍撲來!”
    很喜歡蓋裏烏斯的一句話“啊?”
    “放著羅貝爾的一千人不打,跑來打本帥的七千人?”
    法羅成了繃不住的第一人,仰天哈哈大笑。
    皮雷漲紅臉,但懾於上司的淫威不敢發笑,隻好低頭眼不見為淨。
    剛蘇醒不久的高爾文當場笑了出來,緊接著被傷口疼得齜牙咧嘴,又痛昏了過去。
    蓋裏烏斯惱羞成怒,把佩劍摔下馬“可惡!世上竟有比我還狂妄的老東西,今天必須給他小刀刺屁股開開眼!頭發必須給他拽掉!”
    “法羅,你是先鋒官,帶著你的人把那老東西的腦袋擰下來!”
    “哈哈哈……得令。”
    蒂羅爾,庫夫斯坦。
    庫夫斯坦是位於蒂羅爾、巴伐利亞與薩爾茨堡三國交界之處的要害之地。
    自尼德蘭入海的萊茵河,被譽為日耳曼民族的母親河,萊茵河主幹呈南北走向,北部流經肥沃的萊茵蘭·威斯特伐利亞地區,南流環繞阿爾卑斯山,並在蒂羅爾境內分出支流“茵河”,串聯起一條貫穿南北的大河交通線。
    庫夫斯坦與因斯布魯克由水路聯通,位居茵河下遊,駐紮在庫夫斯坦的蒂羅爾軍隊可以得到上遊源源不斷的補給。
    但駐守此地的缺點也非常明顯庫夫斯坦是一座貿易自由市,主城區沒有城牆保護。一座不到四百平米的矮小碉樓,就是庫夫斯坦的全部防禦設施。
    這也意味著除非利奧波德打算拋棄這座繁榮的貿易城市,守軍必須出城與進攻方野戰。
    除此之外,嚴格意義上來講,庫夫斯坦其實並不在奧軍前往的必經之路上。
    該山區的道路呈正三角形,庫夫斯坦位於最上方的交匯點,而在庫夫斯坦以南,重重大山阻隔之後,還有另一條道路可以途徑阿爾普巴赫穀地直達因斯布魯克。
    但利奧波德篤定奧軍不會大膽到走那條道路,因為那代表將本軍完全置身於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險地,哪怕博羅諾夫也不可能如此莽撞。
    雖然他判斷錯了敵軍的指揮官,但他的判斷確實正應了蓋裏烏斯的考慮。
    蓋裏烏斯最近讀了一本記錄自己的繼承人屋大維傳奇人生的傳記,作者是位不知名的基督教苦修士。書裏大部分內容他都記不太清了,唯獨那句振聾發聵的“瓦盧斯,還我軍團”令他難以釋懷。
    這段膾炙人口的曆史記錄了孤軍深入的羅馬軍團如何被日耳曼人在條頓森林全殲,兩萬五千名羅馬戰士葬身沙場——這可是公元前的兩萬五千青壯年,幾乎一戰打垮了羅馬人的脊梁,從此終結了羅馬帝國對日耳曼人的征服,於不久後丟失了大半個日耳曼尼亞行省。
    羅貝爾敢仗著天眼四處弄險,蓋裏烏斯可沒那個本事,他必須依賴行軍途中和當地人的溝通與偵查兵的情報。孤軍深入會讓他丟失僅有的獲取信息的途徑。
    土地要一寸寸征服,敵人要一個個消滅。不能重蹈養子的覆轍。
    “哎,不能重蹈屋大維的覆轍,這話怎麽聽起來這麽怪呢……”
    爸爸像兒子了屬於是。
    “還是穩紮穩打些好。”蓋裏烏斯收拾起地圖冊和一係列亂七八糟的作圖工具,塞回了隨身包裹,再合上心愛的小馬紮,翻身上馬,“北上消滅庫夫斯坦的敵人,再南下與友軍匯合。把我的命令傳到各隊,千萬別走散了。”
    扈從士兵點頭應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