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探訪棚戶區

字數:4614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東魏新政 !
    因為陸續有遷民搬進建好的南城諸坊,城外的棚戶區麵積要比去年小了許多。
    高澄望著雜亂不堪的棚戶區,不敢想象當時四十萬人聚在一起究竟是個怎樣的光景。
    不同於城內的黑瓦小樓,放眼望去,滿目都是臨時搭建的茅草屋子。
    就這茅草屋也能遮風避雨?也不知這個冬天他們究竟是怎麽過的,心中自責,民生艱苦自然是他們這些為政者的過失。
    高澄穿行在狹窄的所謂巷道,隱隱嗅到一股臭味,他隻是走過都覺得難受,而這些遷民已經在這裏熬了一年多。
    高澄陸續有遇見一些還未搬走的婦孺,雖然衣衫襤褸,身形幹瘦,但讓他安心的是沒在這些人的眼中看到麻木與絕望。
    對呀,在建的南城諸坊就是他們的希望,眼前的這些人至少有個盼頭,但高澄看不見的地方咧?
    高澄駐足許久,終於打定主意轉頭對身旁的紇奚舍樂道:“你回去告訴右仆射,宮城與城牆暫緩修建,先集中人力將南城四百坊的屋舍修好,讓遷民入住其中。”頓了頓,繼續道:“另外讓邢邵以我的名義發文往晉陽,奏請父王清查豪強隱匿人口,按舊例授田。”
    高澄分得清輕重,什麽事可以自己拿主意,什麽事必須請示高歡。
    “是。”紇奚舍樂應道。
    高澄看他沒動靜,皺眉道:“你怎麽還不走?”
    “下吏走了,世子你...”
    高澄指著遠處那幾名親衛,打斷道:“還有他們護衛,你速速回尚書省莫要耽擱。”
    “遵命。”
    四名親衛見紇奚舍樂離開,想要跟上來,卻被高澄抬手製止,他有些問題需要思考,不想被人打擾。
    無論是天災還是兵災,流民背井離鄉,有人死在途中,也有人在災後僥幸歸家,還有一些人在外地紮下腳跟,同樣有一部分人被豪強隱匿。
    高澄希望清查隱匿人口,出發點不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他在棚戶區穿行時就在思考那些被隱匿的人口究竟算什麽?
    他們的生老病死不會出現在官府戶籍上,那他們究竟算不算東魏子民?
    運氣不好,遇上高澄那幫子糟心弟弟一樣的殘暴主家,被殘害了性命,官府會懲戒凶手嗎?也許這些編外之民即使死了,也不能算做案子。
    也許當無法忍受欺淩時,能夠通過逃亡另換一個主家,期待著新主家是個慈悲人物,但是逃亡不成又是怎樣的下場。
    高澄當然知道自己在幹什麽,他沒有直接向高歡奏請禁止人口買賣,因為他知道,清查隱匿人口,高歡會支持他,禁止人口買賣,高歡會宰了他。
    身為後世人的高澄憎恨不公,厭惡剝奪人尊嚴的奴隸製,然而諷刺的是他們渤海王府奴仆成群。
    北宋明文禁止人口買賣,被視作奴隸製的終結,可是元明清三代這個魔鬼都曾死灰複燃,高澄管不了後世如何,他隻希望至少在他的王朝統治期間,哪怕是一千五百年前的百姓,也應該活得有尊嚴。
    許多事情,高澄想立即著手去做,可理智告訴他,還不是時候,他要學會忍耐,當他徹底接管高氏霸府,穩定統治甚至三國歸一後,他才能放開拳腳,實現自己的抱負。
    不知不覺高澄走到了棚戶區中心地帶,一個老婦人挽著菜籃出門正巧遇上他,瞧高澄麵生,於是開口道:“小郎,你別到處晃蕩,早些回去。”
    高澄看時候還早,好奇道:“大娘為何要勸我回去?”
    “這地方常有歹人出沒,小郎儀表俊朗,更應該當心。”
    因為親衛們都跟在遠處,老婦人以為高澄是獨自閑逛。
    高澄心下了然,笑道:“多謝大娘關心。”
    看看新聞裏南美貧民窟的治安就知道,一千五百年前的棚戶區治安又能好到哪去。
    “聽小郎口音不似洛陽人士,也不似鄴城人。”
    “是哩,小子祖籍河北,但是在晉陽長大,如今是來投親。”
    “晉陽?老身年輕時也跟著亡夫去過晉陽。”老婦人回憶道:“那是個好地方。”
    高澄趕緊側開話題,道:“大娘這是要去哪?”
    老婦人提了提籃子道:“老身出門摘些野菜。”
    “大娘能否帶上小子,小子如今寄居在親戚家中,空長年歲卻五穀不分,大娘能否教小子分辨野菜,往後哪怕流落外地,也不至於餓死荒野。”
    老婦人瞧他不似歹人模樣,又說得可憐,於是心軟答應道:“那小郎就跟著老身吧。”
    “謝謝大娘。”
    “如今野菜可不好找咯。”老婦人念叨著。
    可不是嘛,這麽多遷民,哪怕漫山的野菜也給拔光了。
    兩人別走別談,老婦人好奇道:“小郎為何從晉陽來投遷往鄴城的親戚。”
    高澄當時也就隨口一說,哪會深想,這時候隻能敷衍道:“這不是聽說鄴都在建南城,就打算來這裏找份活計謀生。”
    “這世道,難啊。”老婦人歎道。
    高澄漫不經心道:“聽說朝廷要重新授田,日子應該要好過些。”
    “朝廷?”老婦人呢喃一聲,卻隻是搖頭。
    高澄知道老婦人是對朝廷失望透了,又道:“小子今天在北城裏聽人說尚書令今早奏請天子,要為遷戶分發四十日口糧,天子已經準了。”
    老婦人渾濁的雙目一亮:“真要發四十日口糧?”
    高澄點頭肯定道:“是呀。”
    原以為會看見老婦人的笑容,可老婦人卻歎道:“小郎,你別信那些官人說的話,去年也說要給遷民發放糧食,結果是按等發放,住在北城裏的胡人和官宦分得多,反而是我們這些平日裏吃不飽的人家拿不了多少。”
    高澄當然知道老婦人說的是哪件事情,去年三月底高歡平定劉蠡升之亂後入鄴城朝天子,四月奏請元善見按等發放遷民糧食,之後回師晉陽,有婢女告發高澄私通鄭大車,原主挨了一百棍,這才有了高澄的穿越。
    “這次不會了,尚書令會一視同仁,讓所有人吃飽肚子,不會厚此薄彼。”
    老婦人疑惑道:“那位尚書令是什麽人物?有那麽大本事。”
    “他是渤海王的世子,昨日才入朝輔政的。”
    “渤海王。”老婦人神色黯然道:“老身一家就是給渤海王遷來的。”
    高澄好似被人掐住了脖子一般難受,老爹以為讓高澄奏請發放四十日口糧就是施恩於下,可這些人原本就在洛陽過得好好的,有屋舍、有立身之本,是他們高家為了自己的利益將這些人強遷到了鄴城。
    所謂發放糧食根本不是施恩,這隻能算是贖罪。
    高澄趕緊扯開了話題,道:“怎麽不見大娘家人?”
    “我家阿郎在南城修築,兒媳帶著孫兒與鄰裏結伴送水去了。”一提起家人,老婦人不由得嘴角輕揚。
    ......
    兩人交談許久,已經離得棚戶區很遠了,停步在一條河邊,河提上雜草叢生,高澄以為她要教自己辨別野菜,可是老婦人輕聲對高澄道:“小郎,你懂不懂水性?”
    高澄一愣,不知道遊泳跟摘野菜有什麽關係,難不成野菜長在河裏?但還是點頭道:“懂。”
    “遠處有四個人一路跟著我們,老身一個六旬老婦自不可能是打我的主意,稍後你就遊過河逃命去。”
    高澄看老婦人神色緊張,強忍住笑意,心中卻很感動,他挺起胸膛膽氣十足道:“大娘莫怕,小子學過武藝,尋常幾人還困不住我。”
    老婦人將信將疑,高澄便勒起袖子道:“大娘稍候,看我驅散他們。”
    “小郎莫要急躁。”老婦人趕緊叫住他,道:“也許是老身多心,小郎莫要惹事。”
    “好嘞,大娘。”高澄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