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問罪

字數:4430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東魏新政 !
    “所以你就是這麽教導的?教導他們從賊叛逆?”
    高澄的這聲喝問,驚得堂下的崔劼喪魂失魄。
    他不敢想象清河崔氏麵對盛怒中的高家,會是什麽下場:
    十年前,爾朱榮在黃河邊淹死太後、天子,也敢於肆意屠殺大臣宗室兩千餘人。
    七年前,爾朱氏汙蔑弘農楊氏謀反,殺盡楊氏宗族,隻逃了楊愔及兩弟一妹。
    如今掌權的高歡同樣不是良善人物,當初出帝(元修)西奔,僅僅因為沒有勸阻天子出逃,就有諸如吏部尚書博陵人崔孝芬、尚書左仆射辛雄、度支尚書楊機等等許多大臣被殺,就連崔孝芬八個兒子也隻有三人僥幸逃脫,後來還是去晉陽請罪,才被赦免。
    這也是個滅門的狠辣人物。
    一旦高家以清河崔氏助賊謀逆為名,向他們發難,隻怕宗族難以保全。
    也虧崔劼沉浮宦海多年,明白這時候越發需要鎮定,他深吸一口氣,轉瞬之間便有了決斷:
    “清河崔氏雖是同族,但兩名逆賊出身清河大房,並非下官身處的青州房,還請世子明察。”
    這時候的崔劼不敢為崔彥穆、崔彥珍兩人辯解,隻能一個勁地拋開幹係,希望能將高澄的怒火引向東武城的崔姓族人。
    “也就是說這次叛逆與崔侍郎所在的青州房無關?”高澄神色稍緩。
    “世子,青州房子弟對高王、對世子忠心耿耿,天地可鑒。”
    崔劼神情誠懇,隻差賭咒發誓表明心意。
    “你先起來吧。”
    “謝世子。”
    其實高澄自己也很糾結,應該如何發落清河崔氏,這時期各地多有叛亂,若是不殺雞儆猴,震懾士族,恐怕這叛亂一時還沒個頭。
    但若是粗暴對待,直接屠滅崔氏,又會失了人心。
    “李順,你將陸操請來。”
    高澄吩咐李順去把廷尉卿陸操叫過來。
    崔劼清楚,之所以喚來主掌刑獄的廷尉卿,是高澄要聽取他的意見,決定如何發落崔氏,一顆心再次提了起來。
    好半晌,陸操才姍姍來遲:“下官參見尚書令。”
    “免禮。”高澄右手虛抬,轉頭對著崔劼道:“崔侍郎,將你手中的文書交與陸廷尉。”
    崔劼咽了口唾沫,強行定住心神,顫抖著手將文書遞給陸操。
    陸操翻看之下大驚失色:難道這崔彥穆、崔彥珍等人不怕禍及同族嗎?
    “今日喚陸廷尉至此,是想聽聽廷尉的意見,我應該如何處置。”
    他雖然不買自己的賬,但高澄對陸操卻很有好感,因此言語之間頗為客氣。
    “世子,此事幹係重大,下官不敢妄言。”
    實在是因為這件事情可大可小,陸操一時也不敢妄下決斷。
    “那就由我問你好了,崔氏兄弟的作為屬於何罪?”
    “回稟世子,為叛逆之罪。”
    崔劼聞言臉色白了幾分。
    “該如何判處?”高澄繼續問道。
    陸操熟悉律法,當然一問便知,但他還是猶豫許久才道:“按《麟趾格》應夷其滿門,族滅之。”
    崔劼身子一陣搖晃,似乎連站都站不穩。
    “可否寬赦?”
    高澄的這個問題,讓崔劼心中升起一股希望,他直勾勾地看著陸操,眼神中滿是懇求。
    陸操終究還是咬牙道:“叛逆之罪屬重罪十條,按律不得寬赦。”
    崔劼萬念俱灰,噗通一聲,癱坐在地上,淚如泉湧。
    高澄沒有去看崔劼,他欣賞地打量著陸操,其實這些問題自己怎麽可能心裏沒數,今日問詢,隻是為了試試陸操是否如史籍所載。
    果然是個剛直不苟的法吏,並沒有因為崔氏的名望而包庇,也隻有這樣的人才能讓高澄放心將律法交到他的手中。
    “若是這次叛逆之人個個族滅,究竟要死多少人才能了結。”高澄感慨道,隨即將目光轉向崔劼:“起來吧,我沒那麽重的殺心。”
    這番話在崔劼聽來仿佛是溺水中的救命稻草。
    “下官多謝世子垂憐,多謝世子垂憐。”
    重重地磕頭聲實在讓高澄於心不忍,吩咐道:“李順,快把崔侍郎扶起來。”
    “諾。”
    高澄轉而向陸操表示歉意道:“陸廷尉,這次我想枉顧律法,還請廷尉見諒。”
    他這人有一個優點,對於自己喜愛的人物,總是保持敬重之心。
    “尚書令心存仁義,下官豈敢有怨言。”
    陸操對高澄也有一定的了解,相信他是一個重視律法的當權者,否則也不會急於修訂《麟趾格》約束官吏,他們之間的誤會隻在於陸操覺得高澄修法,卻沒有知會、征詢他這個掌管律法的廷尉卿的意見。
    更何況能夠免除一場大屠殺,陸操怎麽可能出言反對。
    高澄隨即轉向崔劼,嚴肅道:“死罪可免,活罪難恕,若是此番不懲治清河崔氏,我擔心有朝一日就有人敢拿我高澄的人頭去向宇文泰邀功。”
    “能得世子活命之恩已是僥幸,崔劼不敢再心存奢望。”
    “孝文帝時班定族姓,以盧、崔、鄭、王為四姓高門,如今崔、鄭兩姓叛逆頻出,不足為天下表率,我將上表天子,降崔、鄭兩姓門第,由群臣商議,另選名門。”
    所謂群臣商議不過是掩人耳目,關於新晉二姓,高澄心中早有打算。
    他準備以博陵崔氏頂替清河崔氏,畢竟自己麾下崔暹、崔季舒、崔昂都是出自博陵崔氏,此舉不僅能讓三崔感激涕零,更能將博陵崔氏徹底綁在自己身邊。
    至於頂替鄭氏的門閥,自然便是渤海高氏,當然,論底蘊渤海高氏別說與原有四姓相比較,就連博陵崔氏都甩他們很遠。
    但是架不住如今高氏當權,就好像百家姓憑什麽趙字當頭,還不是因為是宋代編的。
    若是往常,崔劼哪怕豁出去了這條命,也會竭力反對高澄這一做法。
    魏晉南北朝時期,對於一個家族來說,門第就是一切,但此次關係到宗族存亡,不止他一人生死。
    還好隻是降門第,而非革除士族身份,倒也還能接受:哪怕降了門第,清河崔氏依舊是一線望族。
    崔劼也知道不可能就這麽點懲罰,肯定還有後續。
    果然,高澄繼續道:“崔彥穆、崔彥珍出自東武城縣,著令東武城縣所有崔氏子弟家產包括田畝盡數充公,奴婢放歸為良人,按均田製以丁口重新授予田地。”
    授田對象自然也包括被沒收了家產的東武城大、小房崔姓族人。
    這一條雖然狠厲,但與青州房的崔劼無關,沙苑大敗後叛亂四起,東魏國庫又一次遭創,高澄自然要尋些名目充實國庫。
    但還沒完。
    “崔氏大房養出這等叛逆之賊,難辭其咎,著令清河崔氏將大房移出族譜,大房子弟革去士人身份,禁止私自踏出東武城縣,違者,以死罪論。”
    高澄打算等到局勢平穩再取消這項禁足令。
    至於同在東武城的小房,高澄確信他們最怨恨的不是自己,而是同姓的大房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