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擴建洛陽

字數:8306   加入書籤

A+A-


    從黃巾小兵開始!
    洛陽皇宮。
    朝會結束後的第二天。
    楚歌讓人通知三院六部的主事前往議事堂議事。
    誰知走到半路,他就被人攔住了。
    “小姑娘,你是?”
    女孩大約十五六歲,明眸善齒,小小年紀,有一股溫婉可人的書卷氣。
    “臣女蔡文姬,參見陛下。”
    哪怕在家中練習無數次,蔡文姬此刻還是有點緊張,她看了楚歌一眼,飛快地低下頭顱。
    “蔡文姬?”
    楚歌一愣,原來是蔡邕的女兒啊,想來是小姑娘好奇,央求父親帶她來皇宮見識的。
    仔細打量現實中的才女,話說這姑娘未來經曆有點悲慘啊,一生三嫁,其中一次還被擄到了草原上。
    好在這次不用擔心外族了,就是不知道嫁給衛仲道那個短命鬼沒有,看年紀好像還未出閣。
    腦中轉過亂七八糟的念頭,楚歌看蔡文姬有點緊張,笑著安撫道“文姬可是隨蔡侍郎一同前來?若想參觀皇宮,你自便就是。”
    蔡文姬看楚歌語氣溫和,沒有想象中威嚴懾人的樣子,終於大著膽子說出了前來皇宮的目的。
    “回稟陛下,臣女此次懇請父親帶我前來,隻為見陛下一麵。”
    “哦?找朕的?”楚歌疑惑道,“你所有何事,但說無妨。”
    蔡文姬道“聽父親說,陛下正在煩惱宮中女官無人管束?臣女特來自薦。”
    “你?自薦?”
    楚哥想不到蔡邕在家裏還是個小八卦,更是個女兒奴。
    不僅把他隨口說的一句牢騷,在家裏說給女兒聽,但是直接把女兒帶進宮裏來。
    像是拋開了一開始的忐忑,此時,蔡文姬大膽地直視楚歌“不錯,臣女特來自薦。”
    楚歌笑道“你個小姑娘今年多大了?還替朕管理女官?”
    聞言。
    蔡文姬頓時不服地噘嘴道“有誌不在年高,臣女自認為有這個能力,陛下莫非同世俗人一樣以齡視人?”
    哎喲,小姑娘還知道激將法。
    看著瞪大眼睛,盯著自己的蔡文姬,楚歌不由揶揄道“確實不能以齡視人,文姬說話條理分明,還懂戰場激將之道,我看你不僅有能力管理宮內女官,還有能力幫朕管理好天下呢。”
    “管理天下?”蔡文姬一愣,隨後羞惱的一跺小腳,“陛下……”
    幫皇帝管理天下,不是讓她當皇後嗎?
    年幼的蔡文姬哪裏遭受過這種調戲?
    頓時羞紅了臉。
    糟糕,習慣了口花花,忘了古代女子沒經曆過這個。
    楚歌連道“這樣,未免天下人非議,開春恩科,文姬可前往一試,一旦高中,朕答應你,讓你管理宮內女官,為天下女子做個表率,告訴世人,女人未必不如男。”
    “陛下。”
    蔡文姬心神一振,陛下果然了解自己的心思。
    她自負才學不比他人差,可世人眼中,女人隻能在家相夫教子。
    那天聽父親感歎當今陛下開女子教學先河,日後恐會讓女子臨朝,後宮幹政,恐有牝雞司晨之患。
    她就不服氣了,憑什麽女人就隻能被人看低。
    看著楚歌離開的身影,蔡文姬搖晃著小拳頭,暗暗發誓。
    “陛下,開春科舉,我一定能高中。”
    告別蔡文姬後,楚歌繼續往議事堂走。
    一路上他也在考慮蔡文姬的建議。
    說起來,漢末三國時期,蔡文姬確實是這時代最出名的才女。
    用她來管理宮內女官,應該是綽綽有餘。
    “也罷,就看這次科舉對方能不能中了,如果能的話就給她一次機會,是做武則天還是做上官婉兒,就看對方的選擇了。”
    無盡的生命,讓楚歌有太多的選擇。
    對於女人,他本著隨緣的心態。
    畢竟一時的新鮮或許能陪伴他一時,可無法陪伴他永久。
    他不是無情之人,不想圖一時新鮮而瘋狂地集郵,然後新鮮感過後,冷漠地看著對方慢慢蒼老、凋零。
    “陛下。”
    蔡邕的見禮打斷了楚歌的思緒。
    “蔡侍郎。”楚歌點頭回禮。
    “陛下,小女沒有驚擾到陛下吧?”
    遠遠的,蔡邕就看到楚歌被蔡文姬攔住,他不知道女兒找楚歌幹嘛,他不過是央不住女兒的請求,帶對方來外宮看看。
    如果知道兩人的對話,蔡邕無論如何都不會帶女兒前來。
    看蔡邕的神色,就知道蔡文姬沒告訴對方前來覲見的目的,想到日後兩人見麵的情景,楚歌的嘴角不由扯起一絲笑意。
    他意味聲長地道“蔡侍郎,你有一個好女兒。”
    說完,楚歌越過蔡邕,率先走進了議事堂。
    “蔡侍郎,恭喜恭喜。”
    陶謙、糜竺等人等楚歌進殿後,連圍上蔡邕恭賀起來。
    蔡邕一頭霧水“諸位,本官喜從何來?”
    陶謙感歎道“蔡侍郎啊,陛下剛才不是說了嗎?你有個好女兒啊。”
    說完,陶謙心中不禁遺憾,自己怎麽就沒個國色天香的女兒呢?
    等蔡家女進宮後,這手下就多了個國丈,對方本來就是名滿天下的大儒,今後這工作越發不好安排了。
    一旁的糜竺也在心中想著“陛下總算到了思慕之年,隻可惜小妹尚且年幼,被人截了先。”
    法衍見一眾人還在那說個不停,不由站出來道“諸位,散會後我等再去蔡郎中府上商議陛下大婚之事,今日陛下召見我等,必有要事相商,陛下進殿已久,我等莫要失了禮數,讓陛下久等。”
    眾人一驚,連道“是極是極。”
    走在最後的蔡邕,心神恍忽地跟著眾人進殿,一路上,他都在想著同僚恭賀的話。
    莫非,小妮子真被陛下看中了。
    自己這是要成當今國丈了?
    端坐上首的楚歌,要是知道自己一句揶揄的話,讓堂下一眾大臣產生如此誤會的話,想必立馬噴茶。
    議事堂在朝堂的隔壁,這裏議事不像正式廷議那麽正式。
    一般都是楚歌叫來相關人員,大家喝喝茶,吃吃點心,然後討論些相關話題。
    當然朝堂上廷議的事,也幾乎在這裏事先決定,否則萬一有哪個憨憨在朝堂上胡亂噴話,或是突然提出驚世見解,不是讓楚歌這個皇帝下不了台嗎?
    眾人就坐,女官進來給眾人上好茶,擺好點心。
    楚歌像往日一樣,抓住這個問問家裏生活怎麽樣,抓住那個問問孩子讀書成績怎麽樣。
    等到第一盞茶過後,他才正式拋出話題。
    “諸位,朕有意擴建京師洛陽,不知你等意下如何?”
    說實話,剛進洛陽那會,楚歌是沒想著大肆興建洛陽的。
    畢竟接下來的時間,他可能要常年出征在外,在京師的時間不會很多。
    可是大乾剛好身處中原腹地,洛陽又在大乾中心,若一統中原六國,如今的洛陽來去其餘地方幾乎等距。
    加上洛陽緊鄰黃河,順著黃河水道,可以一路直通其餘國度,是個很合適的立都之地。
    大乾作為未來的永恒國度,勢必要有相匹配的京都。
    就這樣,楚歌經過總總考慮,有了這樣的提議。
    “陛下打算如何興建洛陽?”
    堂下的大臣都知道大乾的大建設,往往不用花錢還能賺錢。
    這是各地以工代賑反饋來的結果,雖然一些人還是不解為何勞民傷財的大肆建設,不僅大乾上下無有金錢之憂,百姓生活還一日好過一日。
    可事實就是事實。
    這點也是他們佩服楚歌的地方,陛下文治武功皆超然於世。
    所以一聽楚歌擴建洛陽的提議,他們不但不擔心,反而心有期待,畢竟這京師之地,可是他們的辦公居家之地,自然是越繁華越雄偉越好。
    楚歌笑道“朕打算以如今的洛陽城為內城,然後環環向外擴,東起虎牢,南至尹闕,西達函穀,北抵孟津。”
    洛陽為大乾京師,擴建動作必然不小。
    可哪怕堂下眾人心有準備,還是被楚歌的話驚了一下。
    東起虎牢,南至尹闕,西達函穀,北抵孟津。
    這是直接把虎牢關、尹闕龍門、函穀關,當成了洛陽城門,把黃河當成了洛陽護城河,孟津渡口當成了洛陽碼頭?
    眾人在驚訝之餘,也不由自主地在腦中描繪。
    如若像陛下所說的擴建完成,洛陽將成為世上最大的城市。
    介時諸國來朝,必定會對京師洛陽驚若天人。
    定下擴建的基調後,眾人又詢問如何擴建。
    楚歌笑道“此事易爾,以皇宮為中心點,先行圍繞皇宮建設三院六部、書院、考場、校場等官方建築,然後依次往外擴建大臣府邸、市場、街道、百姓居所、工廠等。”
    看著楚歌對著洛陽及周邊地圖指點江山,李大壯硬著頭皮起身道“陛下,此次擴建工程量巨大,洛陽之地怕是缺少人員。”
    推薦下,野果閱讀追書真的好用,這裏下載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楚歌笑道“邊地民眾正被勸說南下,本來朕和子仲還在頭疼如何安置這些人,如今正好用來擴建洛陽。”
    賈詡笑道“陛下此話過謙,以陛下遠慮,想來早有此心。”
    楚歌搖搖頭,他確實是昨天想到擴建洛陽的,至於勸說邊地民眾南遷的事,倒是早些時候就開始動員了。
    明知道來年開春草原五胡將要大規模南侵,楚歌自然早早讓人做準備。
    有邊地雄關抵禦,以大乾如今的兵將力量,想要打退五胡的侵略,在楚歌看來很容易。
    可打退五胡不是他的目的,他想一次性打殘、打痛大乾北方草原的胡人。
    這樣,他兵出他國的時候,才沒有後顧之憂。
    否則和那些來去如風的敵人玩躲貓貓,實在是浪費人力物力。
    而想一次性殲滅草原胡人的有生力量,隻靠城牆抵禦是無法做到的。
    胡人不是傻子,一旦傷亡慘重,必定會後撤回去,等養好傷了再來。
    如此反複拉鋸,不是楚歌願意的事。
    那怎麽做呢,隻能是關門打狗。
    讓出一些縫隙,讓胡人先行進來,拉長他們的後勤線,拉長他們後撤的距離,才能圍殲其有生力量。
    而不想治下百姓遭受戰亂,勢必要先行遷移民眾南下躲避。
    楚歌看向糜竺道“如此也好,告訴南來百姓,到了洛陽後願意留下的給予京師戶籍,不願意的,等戰事平定後,可安排返鄉。”
    眾人笑道“陛下恩典,邊疆之民必感恩戴德。”
    可不是,京城戶口啊,隨隨便便就能拿到手,誰還不願意呢。
    擴建城池的人員有了後,糜竺想了下道“陛下,京師擴建後,可要遷天下士族和富戶前來安置。”
    話落,其他人不說話了,眾人等著楚歌的決定。
    按理說,一國京師,尤其是新朝鼎立後的一國之都,勢必要成為天下最繁華的地方,遷天下士族和富戶前來自古有之。
    一來防止士族在地方作亂,二來充實京師之地錢糧。
    可大乾畢竟有點不同,以大乾如今的製定,不怕各地世家做大做強,且大乾朝堂也不缺金錢。
    楚歌笑道“朕不禁天下士族和富戶前來,也不勉強其人前來,一切隨緣,看各自眼光。”
    新建後的洛陽雖大,可不是無限大,人口總量自然有個極限。
    如今楚歌不限製天下人遷移過來,是貧民也是,是世家也罷,任何人前來都可以得到京城戶口。
    畢竟一國之都,興建完成後總不能成為鬼城吧,自然要人口充實,熱鬧繁華。
    對於這點,楚歌倒是不擔心,畢竟天下有眼光的大有人在。
    果然,隨著洛陽擴建,以及擴建後的效果圖在報紙上呈現後。
    尤其得知戶籍政策後,各地的世家和大族紛紛決定舉家遷到洛陽,在家鄉留個看家的旁支即可。
    徐州,琅邪郡。
    正有意搬遷的諸葛玄對家裏人道“我有意把家族搬遷至洛陽,你等意下如何?”
    其他人怎麽敢反對他這個族長的話。
    就這樣,七歲的諸葛亮隨著叔父,同兄長等人朝洛陽進發。
    冀州,中山郡,無極縣。
    在商業上眼光獨到的甄夫人一眼就看到了洛陽的前途,她留下一些人維持冀州的商事渠道後,就帶著全家遷往洛陽。
    這其中就有才四歲的甄宓,因為相士劉良曾說甄宓‘此女將來貴不可言。’甄夫人至此對這最小的女兒視若珍寶。
    加上女兒聰明早慧,她更是報以極大期望。
    至於這期望是什麽,她自然不敢說與他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