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草原經濟
字數:8266 加入書籤
從黃巾小兵開始!
三方列陣對峙,牽一發而動全身。
楚歌的到來,徹底打破了現場的平靜。
好個石勒,他一見己方人馬有所騷動,此時掉頭已經來不及。
逃跑更是會被三方人馬尾銜而追,倒是死都不知道怎麽死。
他二話不說,帶頭向對麵的白馬義從發起了衝鋒。
中軍奔騰而起,帶動其他人跟隨,石勒怒吼咆孝,向左右訴說必死的局麵。
一眾將領心有戚戚,向周圍傳達決死的意誌。
幾萬騎兵帶著必死信念發起衝鋒,帶來的場麵是震撼的。
他們無視了前方的一切,人員、戰馬、乃至戳到麵孔上的槍鋒。
白馬義從幾乎在第一時間就被打崩。
要不是隨後趕到的楚歌和一旁的西涼騎兵加入戰局,石勒幾乎成就了一場輝煌的大勝。
隻是兩者畢竟人數懸殊,大乾一方又是全明星陣容,不是信念可以戰勝的。
此役,幾萬胡人全軍盡沒。
至此,南下的兩路大軍算是全死在了大乾的疆土上。
戰後,拯治傷員,收攏物資,幸存的士卒傷感之餘又是異常興奮。
楚歌第一時間讓人把大勝的消息傳往洛陽。
此後,大軍在上穀郡修整兩日,接著北上。
一去千裏,一路掃蕩胡人各部,遷移留守的胡人牧民、婦女、孩童南下,當然還有無數的牛羊馬。
時間一天天過去,眨眼春去夏來,已是六月時節。
楚歌率軍回雁門關的時候,這裏熱鬧非凡,城門口全是進進出出的人和成群結隊南下的牛羊馬。
當晚,楚歌設宴招待凱旋而歸的將士。
第二天,糜竺和李牧聯袂而來。
見禮過後,楚歌讓兩人就坐,他開口問道“其他各路大軍可都返回?”
“陛下是最晚回來的了。”
糜竺說完就在心中吐槽,都說前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哪有帝王像您這樣的,不僅身先士卒,還丟下大軍帶領萬餘人馬就深入草原千裏。
不理糜竺滿是怨氣的話,楚歌笑道“此次收貨不菲吧?”
一旁的李牧興奮道“陛下,方圓千裏的牛羊馬都已經被大軍抓來,我大乾自此再不缺牲口。”
楚歌笑笑不說話,不缺隻是相對的。
大乾6000多萬人,難道家家戶戶都有耕牛了?
上百萬大軍,難道人人都有戰馬了?
我大乾的孩子,早上可都有喝到牛奶?
火鍋裏的羊肉可夠天下人就食?
天氣越發寒冷,缺少棉花的現在,羊毛衫、羊毛大衣難道人人都備足了?
糜竺插言道“陛下,此次物資雖然收獲無數,可各路大軍奉陛下之命,遷入400餘萬胡人,後勤壓力很大。”
“人員我自有安置之法。”
在楚歌看來,中華名族最強大的地方在於融合。
他不可能殺光所有的異族之人,在戰場殺屠戮對方士兵說的過去,可戰後屠殺對方留守的婦孺就說不過去了,除非是那些異常仇恨他,自己找死的。
可融合歸融合,也不是讓胡人直接加入大乾。
對此,楚歌把胡人分為幾個部分。
戰場上的俘虜和後方的成年男人,通通派去修路,挖礦,打山洞……
草原的威脅解除後,他下一步的戰略方向是東邊的宋朝。
想要溝通兩地,讓兩個國家融合,除了水路通道外,就隻能繞過北方草原。
讓雙方民眾走這麽遠的路程,顯然是不現實的。
所以,隻能打通橫擋在兩國之間的兩界山。
兩界山倒不是天塹,隻是各國擴張後,自發形成的阻隔帶。
大乾和大宋的兩界山處於青徐揚東邊,從黃河南岸到長江北岸。
兩界山寬達百裏,都是崇山峻嶺,這次開挖,楚歌決定使用火藥。
擴寬峽穀、挖掘隧道、這些辛苦的工作將由這些人輔助火藥完成。
幹苦力十年,可以取得大乾戶籍。
而那些兒童、婦女就簡單多了。
兒童隻要學會普通話,背熟大同思想就可以取得大乾戶籍。
婦女隻要改嫁也算是大乾人。
至於那些老牧民,數量比較少,直接讓他們留在草原上。
後續,大乾官方和想來草原開牧場的商人都可以聘請這些人當工人,隻要這些人老實聽話,三年後也能獲得大乾戶籍。
楚歌把自己的想法說給糜竺和李牧聽,兩人當即開始辦事。
一片片草原牧場被戶部標注出來,然後供北上的商人投標。
麵對這種情況,大乾官方都不用打廣告,因為北地商人早已在雁門關等候多時。
這其中又以北方的世家大族最積極,大乾收服北方最晚,他們錯過了南方的崛起機會,如今草原就在家門口,要是還被南方的商人搶走,實在是說不過去。
北方的世家大族開始聯合起來,他們也學著南方人一樣,組建了北地商盟。
北地商盟中,有兩個家族最為強大,一個是四世三公的袁家,一個是王允所在的太原王家。
袁紹自卸任大將軍後,就搬來渤海就住,和袁術算是徹底分家,不過袁紹好歹保住了袁家基業,袁家的關係網他還是能夠動用的。
自大漢傾覆後,袁家著實心驚膽戰了許久,後麵見楚歌確實沒有秋後算賬的意思,才徹底放下心來。
隻是他們也知道袁家在大漢名聲太重,這代人算是沒有出人頭地的想法了,隻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不過家大業大,家族還是需要產業的,這次草原胡人覆滅,大乾在報紙上招標,袁家第一時間站出來,聯合其他人組建了北地商盟,想以此為基業,重新在大乾站穩腳跟。
王家基本上也是同樣的想法,大乾的世家如今基本上都轉型完成,習慣了榮耀的王家自然不甘落後,被後者居上。
為此,他們特地請來徐州的王允主持大局。
太原臨近雁門,王家基業在此,戰後就第一時間搬遷回來,這次北地商盟的會盟地,自然設在了王家。
大堂上,王允和袁紹端坐上首,聽著底下人談話。
有人起身道“諸位,此千載難逢之機,此次我等定要同心協力,阻攔南方人進入北地。”
有人點頭應和“是啊,今次機會若失,隻怕我等北人今後要徹底被南人壓製了。”
這時代,鄉土觀念深重,南人和北人之爭,關中人和關外人之爭,江北和江南人之爭,幾乎隨地都能見到此種狀況。
大堂上的一眾人,哪怕往日裏有間隙的,聽了兩人的話,也不由自主地點頭。
如今做事,單槍匹馬可不行了,不見最早從龍的秭歸人,一個犄角旮旯地方出來的人,就因為團結和抓住先機。
就在全國各地跑馬圈地,成為大乾最闊氣的商團,論財力、論規模都做到了全國第一。
一提到秭歸人,大堂上還因為利益分成有所分歧的眾人,紛紛表示先闕外地,再行商討內部分成不遲。
眾人說完,把目光投向上首的王允和袁紹。
在王允的謙讓下,袁紹開口道“大乾如今的招標大都是暗標形式,此次若想一舉吃下北地,我等必須有所取舍。”
堂上眾人不解“當如何取舍?”
袁紹笑道“當今陛下曾說過,這世上買賣千千萬,各種生意都有人做,唯有虧本的生意沒人做。”
“本初的意思是?”
袁紹雙眼一眯,冷然道“既然虧本的生意沒人做,那我們就做第一個虧本的商人,隻要我們願意付出代價,北地將盡歸我們。”
如果這話讓楚歌聽到了,怕是會對袁紹另眼先看。
這家夥竟然無師自通,懂得先行搶占市場,再賺錢的道理。
聽完袁紹的解說,眾人心中一番計算,覺得這代價可以付出。
隻要後續北地草原在手,不愁賺不回來。
有了定計,眾人再看向王允。
王允嗬嗬一笑,道“諸位莫要看我,本初之意乃是老成之謀,欲將取之必先予之,實乃上上之策。”
眾人見王允也肯定了袁紹的方法,又見後者沒有提出更好的方法,頓時對袁紹更看重了幾分。
果然不愧是四世三公的袁家,就是底蘊豐厚。
看著眾人離去,王允回到後院。
“小兔兔。”
小亭子裏轉出一個容貌秀麗的女孩,女孩大約有十四五歲,雖未完全長開,可已是十足的美人胚子。
那女孩正追著小兔子,突然見到王允,連欠身道“見過父親。”
王允溫和道“女兒隨我來書房,為父有話要說。”
書房裏,王允來回走了十幾趟,就在貂蟬心慌的時候,他轉身開口。
“女兒,為父往日裏對你如何?”
貂蟬連道“父親對女兒恩重如山,女兒蒙父親恩養,訓習歌舞,優禮相待,女兒雖粉身碎骨,莫報萬一。”
王允撫須道“當今陛下英明神武,為安邊疆之民,禦駕親征,數月征戰勞苦,今陛下暫休於雁門,軍中男兒粗魯,我有意讓女兒前往服侍,以全我北地百姓感恩之心,不知女兒可願意。”
貂蟬低頭道“女兒自是願意,隻是拜別父親多有不舍,女兒今後不在,望父親多多保重。”
“好好,女兒有這份孝心,為父餘願足已。”
王允欣慰地一笑,第二天就帶著貂蟬前往雁門找到糜竺。
說明來意,糜竺麵色不改,心中卻波瀾微起。
好啊,這草場之爭,真是各有手段,如今竟然連美人計都使出來了。
糜竺想了想,還是覺得先見見人再說。
一來,王允的麵子足夠讓他做到這一點。
二來,他不敢替陛下做主。
這下好了,一見貂蟬,糜竺就傻了,他轉頭看看老神在在的王允。
心中暗自感歎,真想不到啊,這糟老頭子竟然還藏著這一手。
別說糜竺想不到了,就連北地商盟的所有人都想不到王允會來一手美人計。
當楚歌駕臨王家時,北地商盟的人徹底懵圈了。
直到楚歌走後,他們連上門打聽,知道是陛下帶人回府拜別後,一眾人看王允的眼光徹底變了。
這老頭,高,實在是高。
竟然一舉搞定了最頭上的人。
其實北地商盟這次大獲全勝,楚歌並沒有插手,袁紹的計策出的所謂是又狠又絕。
其他商人自然想不到北地人不想著賺錢,而想著虧錢。
暗標價格一出,直接讓南方商人倒吸一口涼氣。
狠,實在是狠。
帶著貂蟬回到洛陽,楚歌還沒好好修整,就碰到急衝衝而來的蔡邕。
一見麵,他就被蔡邕的話給驚到了。
“陛下,你什麽時候娶小女?”
不怪蔡邕著急啊,如今洛陽朝堂上的大臣,誰不知道陛下看中他女兒蔡琰,一個個登門拜訪他這個未來國丈。
可陛下一趟北地之行,竟然帶回來一個女人,雖然沒有消息傳出說要冊封,可風向有所變動。
這幾天,蔡邕總感覺其他人看他的眼神不對,就連女兒回家也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
了解情況後,楚歌傻眼了,怪不得北上之前,蔡琰怪怪的,原來是有這樣的誤會。
好吧,娶了就娶了吧。
現在他如果告訴其他人這是誤會,蔡琰這姑娘的名聲可就毀了。
楚歌想不到自己一回來,首先就要大婚。
而且一娶就是兩個。
看著兩個如花似玉的美人,他總算知道古代君王為何不想早朝了。
既然自己不想處理事務,那麽就實行原來的想法,培養自己的女人處理國事了。
貂蟬的小舞跳得不錯,可是專業不對口,大任自然落到了蔡琰身上。
“陛下,臣妾怕做不好?”
麵對楚歌異想天開的想法,蔡琰直接傻眼了,陛下竟然讓她一個女兒家管理國家,難道不怕惹來非議嗎?
楚歌笑道“琰兒管理宮內女官不是管理的很好嗎?朕相信你能做好此事。”
當楚歌把意思提出後,一眾朝臣就傻眼了,陛下這是什麽意思,後宮幹政?
可後宮幹政,自古可有什麽好下場的?
楚歌道“朕不日就將再次出征,國內自需要人坐鎮,有皇後坐鎮,你等輔助,朕出征在外,才會安心。”
眾人再次無語,陛下這是戰鬥狂人嗎?
這仗才打完,又要出征。
想到一眾物資發往徐州,讓草蠻俘虜挖掘山道,眾人心中有所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