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大宋

字數:8313   加入書籤

A+A-


    從黃巾小兵開始!
    汴京。
    時值隆冬,天空下著大雪,宋人隻覺得今年的冬日特別寒冷。
    客棧裏,南來北往打尖的客商,互相討論著天下大事,一個個大聲說話,仿佛在向周圍人炫耀自己見多識廣。
    有西邊的客商起了頭“聽說了嗎?隔壁大理和西夏也在鬧兵亂?”
    有人幸災樂禍地接道“看來不是獨我們倒黴啊?”
    旁桌人好奇問道“兄台,西夏和大理怎麽了?莫非也是蠻子作亂?”
    原先說話的人回道“是一夥自稱大同軍的人,打著天下大同,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飯吃的口號,在兩國打土豪、分田地。”
    一眾人撇嘴,這不和宋江喊的‘替天行道’,方臘喊的‘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之類的口號一樣。
    說來說去,都是一夥賊寇,成不了大事。
    那人見眾人神色,就知道眾人心中所想,連道“大家莫要小看了這夥大同人,據說大理和西夏半數之地都被他們打下了。”
    有人高呼“賊寇這麽猖狂?”
    有人不屑道“我看是西夏人和大理人沒用。”
    聽聞這話,大堂上突然變得安靜。
    西夏人和大理人沒用的話,我大宋豈會一直無法占到便宜?
    過了良久,才聽到有人歎氣道“這天下是怎麽了,四大寇還未平,女真人又南下了。”
    話音剛落,大家又對這話題展開了討論。
    有人刻意放低聲音道“大夥聽說了嗎?女真人要在燕雲十六州建國了。”
    聽了這話,眾人紛紛怒罵“混賬東西,女真人莫非以為能久據北地不可,我朝很快就能收回燕雲十六州了。”
    大堂角落。
    楚歌和李儒、典韋默默吃著飯,聽著堂上眾人的討論。
    吃完飯,回到房間。
    楚歌和李儒就坐,典韋守在門外。
    楚歌邊泡茶,邊問道“完顏阿骨這是要建立大金國了嗎?”
    李儒點頭道“是的,陛下,完顏阿骨打在全據燕雲十六州後,已經昭告天下,將於開春建國稱帝,國號為大金。”
    楚歌端著茶盞抿了一口,遙望窗外熱鬧繁華的汴京,不由歎了口氣。
    大宋的人肯定想不到,如果再不改變,明年這個時候,繁華的汴京就要變成一片廢墟了。
    回過頭來,楚歌讓李儒繼續“還有其他什麽消息嗎?”
    李儒道“陛下讓我關注的四大寇,山東宋江已於年初被招安,宋庭原有意讓他們征討河北田虎,隻是還未出行,女真就南下了,現今田虎歸降女真人,童貫就讓宋江等人直接前往北方抗金。”
    讓梁山一眾人對抗完顏阿骨打,童貫倒是打得好主意。
    隻是不知道這一趟下來,108將能剩下多少。
    楚歌暗自感歎,他對梁山好漢當中的些許人倒是頗為同情,就是不知道今後還能不能見到。
    收起思緒,楚歌繼續道“其他兩方勢力呢?”
    李儒道“淮西王慶和江南方臘正忙著攻城略地,現今宋庭目光被燕雲十六州吸引,正是他們擴大勢力的好機會。”
    楚歌笑道“這內有禍患,外有強敵,如果再讓宋庭知道我等在旁凱覷,怕是寢食難安了。”
    “宋國重文輕武,合該有此一遭。”
    李儒心想,女真人半年就能拿下燕雲十六州,再過個一年半載,怕不是要一統南北了。
    這宋人被草蠻統治,不如讓我們大乾來統治。
    楚歌道“西夏和大理那邊怎麽樣了?”
    李儒道“兩國都已拿下半數之地,若非不想引人注意,怕是已經全部拿下。”
    楚歌想了下道“通知徐榮他們,讓他們加快進度。”
    李儒道“陛下,如此一來,大同軍就將進入兩國視線了。”
    楚歌道“時不待我,女真建國後,來年必定南下攻宋,以宋庭的實力,怕是撐不了多久,大乾想加入這盤棋,就要增加些實力。”
    真實原因楚歌沒有告訴李儒,他隻是不想靖康之恥再發生在華夏大地上而已。
    李儒領命,消息很快通過安置在各地的情報人員,傳到西夏的徐榮和大理的張任手上。
    得了楚歌的指令後,兩人驟然加大了攻勢。
    半年之後,天下大勢再次發生變化。
    西夏和大理相繼滅國,西北、西南被大同軍占領。
    女真人占據北地草原和原本屬於宋庭的燕雲十六州,於新年初建立了金國。
    隨後金國調兵譴將,把目光投向了南麵的宋國。
    宋庭一日三驚,童貫更是親自回到汴京求援。
    大乾3年,四月。
    大宋朝堂。
    童貫先是向趙佶請罪,言其作戰不利。
    對此,趙佶倒也沒怪童貫,朝堂上其他人如蔡京等也沒落井下石。
    蓋因大宋自太祖建國,一直重文輕武,能打仗的自己人實在是太少了。
    請罪過後,童貫道“陛下,臣今日帶來一人,其有良策進獻陛下,可助我大宋趕走女真,收回燕雲十六州。”
    趙佶欣喜道“良人在哪,快快有請。”
    童貫道“陛下,其乃北地舊臣,金人南下後,辭官南歸,如今在宮門外等候。”
    趙佶感歎道“倒是個忠臣,若其計有成,朕自不吝賞賜。”
    內官帶人進來。
    馬植恭敬道“小臣馬植,拜見陛下。”
    趙佶連道“愛卿平身,朕聞愛卿有良策助我大宋滅金,可速速道來。”
    馬植起身恭敬道“陛下,小臣聽聞西方有大同人泯滅西夏和大理,其首乃宋人,我大宋可與其聯手,共抗金國。”
    趙佶一聽,頓時不高興了,這要是他國之人,他說不定還願意。
    可宋人作亂還滅了兩國,這不是與賊寇聯合嗎?
    大宋能有今日,國內賊寇作亂功不可沒,試問他怎麽會高興和賊寇聯手。
    童貫見狀,出列道“陛下,此乃權宜之計罷了,我等假意與大同人聯合抗金,不過是驅狼吞虎,就像如今的宋江等人,不是在為大宋效死嗎?”
    其實也不怪童貫如此積極,如果說女真南下速占燕雲十六州,還可以說是大宋大意輕敵,沒想到北方女真會傾巢而出。
    可近幾個月下來,他率領大宋精兵與敵作戰,才知道女真人是真的驍勇善戰,若再下去,大宋恐有滅國之危。
    與亡國滅種相比,其他一切都是輕的。
    何況,他確實隻是想利用大同人而已,等趕走了女真人,自然有的是辦法收拾大同人。
    “陛下。”
    蔡京和其餘眾人也紛紛出列勸說起來。
    聽完眾人勸說,趙佶終於點頭道“既如此,就依各位愛卿所言,暫且先與大同人聯合抗金。”
    “陛下英明。”
    趙佶收下眾人的恭維,又轉向馬植道“馬愛卿獻計有功,朕封你為秘書丞,賞金千兩,賜趙姓。”
    馬植欣喜若狂,連跪拜謝恩“謝主榮恩。”
    趙佶道“朕欲讓愛卿出使大同,不知愛卿意下如何?”
    馬植連拱手道“臣願意,此行必不負陛下所望。”
    “好。”
    下朝後,馬植謝過童貫的引薦之恩,拜別眾人後,他第一時間找了個經學大師替自己改名。
    “趙良嗣。”
    念了幾遍新取的名字,馬植滿意地離開,第二天一早,他就帶人朝西方而去。
    對於大乾的鄰居大宋,監察院早在成立之後,就有派人前來。
    這次李儒隨楚歌前來後,更是加大了情報的投入。
    大宋朝堂上發生的事,下朝後,就有人出賣了信息。
    李儒第一時間前來向楚歌匯報。
    “和我大同聯合抗金?”
    楚歌眉頭一挑,嘴角扯起一絲笑意。
    真是太有趣了,想不到真實曆史上的“聯遼抗金”,兜兜轉轉之下,他竟然成了當事人。
    李儒皺眉道“陛下,臣看宋庭未安好心,梁山之人被拉去抗金後,聽說死傷慘重,宋帝怕是想利用我們替他們驅趕金人。”
    楚歌笑道“童貫等人的計策朕豈會不知,不過大同軍需要舞台,至於戲怎麽唱,就看誰是導演了。”
    李儒道“陛下這是要答應他們?”
    楚歌點頭道“對,答應他們,為顯我大乾誠意,讓南路軍先替宋帝剿滅江南方臘和淮西王慶。”
    “那打下的地盤怎麽處理?”
    李儒心中琢磨,陛下總不會這麽好心腸,不要好處地幫助他人吧?
    果然,隻聽楚歌笑道“江南和淮西地區拿下後,先拖著,等過段時間再看天下形勢。”
    ——
    對於大宋的滲透,楚歌除了加派情報人員,和讓手下打著大同軍的旗號在西夏和大理行事外,更有一些其他安排。
    湯陰縣。
    嶽和扛著一袋糧食興衝衝地回家“娘子,我回來了。”
    姚氏自廚房走出,邊擦拭著雙手邊道“夫君,何事讓你如此高興?”
    嶽和道“今日小郭縣令向我打聽鵬舉之事,說是有意讓鵬舉進農兵當教頭,若表現好,可向上麵推薦鵬舉。”
    姚氏聞言,也大喜道“真是太好了。”
    晚上吃飯時,嶽和道“新來的郭縣令可真是個好官啊,處處替百姓著想,今日雪化,就讓農兵去為鄉裏修整水渠,還提前下發了整月的米糧。”
    嶽飛默默聽著,嶽和又道“對了鵬舉,郭縣令聽聞你之武藝,有意讓你教導農兵槍棒之術,不知你意下如何?”
    嶽飛放下碗快,恭敬道“父親認為如何?”
    嶽和感歎道“小郭縣令說了,如今天下紛亂,內有賊寇作亂,外有草蠻窺視,鄉親們多學點傍身之術也是好的。”
    嶽飛點頭道“既如此,孩兒明日就隨父親去曬穀場,教大家棍棒之術。”
    嶽和欣慰道“好好好。”
    第二天,嶽和帶著嶽飛前往縣衙。
    一進大堂,嶽飛就看到一個年輕人端坐上首,速度飛快卻又條理分明吩咐手下人做事。
    “西華村的水渠開好了?很好,村長和農兵首領各獎勵半月米糧。”
    “楊柳村和清溪村發生械鬥,是何原因?爭水,本官之前發過告示,水渠之水兩村共用,並且很快就會派人替他們拓寬水渠,去,讓縣尉帶人把帶頭鬧事的人抓來見我。”
    “農兵訓練缺少兵器?師爺,狼先還未做好嗎?做好了,那還不給農兵分發下去。”
    “縣城存糧不多了?這事我來處理,本官認識一些商人,其有意在湯陰開礦,正好讓他們運糧過來商談。”
    等底下人各自出去辦事後,嶽和帶著嶽飛上前道“大人,這是犬子嶽飛,嶽鵬舉。”
    郭嘉起身相迎,邊走邊道“早就聽底下人說我湯陰縣有個文武雙全的好少年,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嶽飛連拱手道“大人謬讚了,都是鄉親們抬愛。”
    抬愛,怎麽會?
    陛下可是為了你,讓我郭嘉在這裏當官呢。
    一番問詢下來,郭嘉大致了解了嶽飛的情況。
    這個和他同歲的年輕人,不卑不亢,說話條理分明,顯然不同於一般的農家少年。
    郭嘉笑道“鵬舉,今後就由你負責農兵訓練一事了。”
    嶽飛抱拳道“嶽飛領命。”
    ——
    江南。
    聖公方臘覺得自己天命所歸。
    這不,宋庭剛要派人前來清剿他,北方就有女真南下。
    南方經過戰亂,糧草不繼,就有商賈傾盡家產前來投效,並且送上百萬石糧草。
    為此,方臘特意設宴招待。
    酒過半酣,方臘舉杯道“子仲有驚世才華,忙碌區區商事實在是大材小用了,我欲封你為軍糧轉運使,不知你意下如何?”
    糜竺起身恭敬道“多謝聖公恩典,糜竺願效犬馬之勞。”
    “哈哈,好。”方臘大笑著舉杯麵向眾人,意氣風發地道,“諸位,滿飲此杯,待本公君臨天下,你等追隨之人,必有厚賞。”
    眾人連舉杯道“謝聖公。”
    這天過後,糜竺就成了方臘陣營中最受歡迎的人。
    隻因為他實在是太大方了。
    什麽,石寶兄你手頭拮據,兄弟不早說,這是一百兩銀子,不夠再向為兄要。
    包兄娶親,小小意思,不成敬意。
    厲兄,喬遷之喜,怎能少了小弟。
    一段時間過後,方臘軍中上下,都認識到自家來了個堪比柴大官人的土豪。
    嗯,不得不說,和土豪做朋友。
    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