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對穿腸的選擇
字數:8402 加入書籤
奪命書生沒有多想,而是看向了一旁的對穿腸。
做人,最難能可貴的,便是有自知之明。
他是一介武夫,動手殺人在行,權衡利弊、推算可行性就不是他擅長的了。
對穿腸則是撚搓著老鼠須,時而眉頭舒緩又緊鎖起來,時而眼前一亮卻又光芒暗淡。
不得不說,麵前這青年的脫罪理論十分靠譜。
就拿世子來說,很清晰的考慮到了丹書鐵券以及社會輿論兩方麵。
或許有人會認為,丹書鐵券對於龍顏大怒的皇上而言,就是一塊廢鐵,當不得真。
然而,皇上若真是這麽喜怒無常,朝令夕改,那他就坐不穩屁股下的龍椅。
丹書鐵券是什麽?
那是先皇,甚至是先祖賜給這些世襲罔替的親王的寶物,數量不多,但也不少。
若是貿然視之無物,首先要考慮的,便是孝道問題。
大明重孝道,孝子殺人,若是為父報仇、為母鳴冤,可以減刑甚至免罪!
皇上當然也不能免俗。
這就是為什麽先皇所推行的政令,即便是不合時宜,甚至於當今朝堂有害,皇上也要酌情再酌情。
丹書鐵券也是如此。
先皇乃至先祖賦予這些親王的權利,後世子孫不能不管不顧。
其次,親王世襲罔替,爵位由長子繼承,可次子也並非一無所有,除長子外,親王餘子皆封郡王。
郡王長子承襲郡王爵位,餘子皆封鎮國將軍。
以此類推,下麵還有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
代代相傳下來,造就了大明數十萬宗室子弟的‘盛況’。
這些人裏麵,哪怕九成九的人都是無能草包,可總歸還有那麽幾百一千的有能之士。
皇上可以不在乎一個兩個人的想法,但不能不考慮成百上千人的態度。
當然了,寧王畢竟是造反,而世子畢竟是寧王嫡子,若是真要較真,丹書鐵券能否保全他的性命,也全在皇上的一念之間。
而皇上是什麽想法,又要看世子的態度與作為。
要知道,寧王固然謀逆造反,可他並不蠢,造反之前,也煽動了社會輿論。
從自己的祖宗是如何被成祖皇帝脅迫著舉兵靖難,又如何一開始答應了將天下分而治之,後隻字不提,反倒攫奪兵權。
可以說事無巨細,此外,寧王又專門找人列舉了當今皇上昏庸無道的罪證,甚至就連太後懿旨也偽造了一份,就是為了師出有名。
或許這‘名’在朝堂官員看來,可笑至極,純粹是胡攪蠻纏。
可百姓愚昧,又哪裏懂得這背後的彎彎繞?
無外乎人雲我亦雲。
可若是依照青年所提之建議,由寧王世子以為父親贖罪為由,入古刹修行佛法。
無論此前寧王找了何種理由,來佐證自己謀逆的合理性。
可都要在世子這一記父辭子嘯的背刺下,付諸東流。
朝廷非但不會將世子誅殺,反倒還會派遣太醫幫寧王世子調養身體,以免他過早的死了。
試想一下,若是寧王世子入古刹修行一兩年的時間便死了,這故事根本無法引起轟動。
甚至若是流傳出去,反倒會讓人以為寧王的罪過不過如此,世子誦經兩年便將其抵消。
可若是寧王世子在古刹修行五十年、一百年,那情況可就截然不同了。
固然到那時已經不會再有百姓記得寧王之亂。
但史書上,卻會對這一‘趣談’繪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因此,世子若按青年所說去辦,後半生會是悲苦還是輕鬆暫且不知,但一定會有後半生。
王妃就更簡單了,本身就是理學名家之後,且素有賢名。
百姓本就愚昧無知,喜歡怨天尤人,每逢災年,便會歸咎於皇上。
認為是皇上不作為,皇上昏庸無道,是皇上惹怒了上天,所以上天才會降下災禍。
文人士大夫熟讀經典,自然知曉孔聖人有雲“敬鬼神而遠之。”
可這並不妨礙他們去逼迫皇上下罪己詔,以為自己搏一個青史留名。
而百姓們在看到聽到傳閱全國的罪己詔後,就更加堅信了是皇上惹惱了上天,上天才會降下災禍的歪理邪說。
國中有人謀逆作亂,也是同理。
百姓們會認為,若你這個皇帝當得真的一點問題都沒有,人家為什麽要造你的反?
什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抱歉,我們就是粗人,聽不懂也理解不能,總之就是你的錯。
你要是抓我,或是不讓我說,那就是你被說到痛處了,你急了。
這無理取鬧一樣的觀念,想要破除卻是不能講理。
你講理,人家聽不聽得懂是一說,就算聽懂了,人家本身就是胡攪蠻纏,又何必去在乎你講的道理?
你一句君權神授,我一句你母沒了。
你再說天道無常,我反問你母還沒回來?
講道理是講不通的,隻能用騙!
自古就有愚民治國的說法,論語當中便有這樣一句話“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古往今來,這句話有無數種斷法,無數種解法。
有人喜歡奉一種解釋為圭臬,批判其他解釋都是歪理邪說。
卻不知,聖人之言之所以為聖人之言,便是因為其擁有自適性,根據時代背景的不同,一句話能夠得出不同的解釋,且都合理,才是聖人之言的玄妙之處。
也正應了那句話‘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一句話,若是僅有一種解釋,哪來的那麽多溫故知新?
隻能說,聖人早已將最為精妙玄奧的道理融於字裏行間,卻仍有酸腐文人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就以如今的情況來看。
百姓愚昧,講道理,不如去騙。
若按照他們的想法去梳理脈絡,大致邏輯便是昏君無道→寧王造反→造反失敗但昏君還是無道。
一切的前提,都是昏君無道。
可若是皇上放過素有賢德之名的寧王妃,再稍加引導輿論,昏君無道這個前提條件,便不複存在了。
無道昏君,可會因謀逆之人的妻子賢良淑德,便免其連坐之罪?
說不定在輿論的引導下,皇上的名聲還能一舉扭轉,被說成是仁德明主。
甚至,就連以往那些荒誕不羈的舉動,也會被過度解讀,認為其中定有深意,或是迫不得已。
對穿腸想了又想,覺得青年的脫罪辦法,理論上是沒有問題的,即便有,也無傷大雅。
問題就在於,這脫罪計劃太理想化了。
算了所有外在條件,唯獨沒有算入人心。
世子會為了活命而抹黑他的父親嗎?
王妃又會抹黑他的丈夫嗎?
哪怕他們所需要做的,並非是抹黑,僅是將事實說出,可總歸是與丈夫、父親站在了對立麵。
在這個三綱五常的時代,同樣是為世人所不容。
不過對穿腸倒也沒有在這方麵過多耗費心力。
他固然是聰明人,可以走一步看三步,甚至可以看得更遠,五步、十步,乃至一百步。
但是他還是習慣於走一步看三步。
隻因為看的越遠,就意味著中間不可預知的變故就會越多。
這也是為什麽古人隻說了走一步看三步,而不是去推崇聽起來更唬人的走一步看百步。
先把眼前的難關度過。
至於之後該如何是好再差也不會比之前的絕境更差了,不是嗎?
“好,我代表王妃答應你,何時出發,又要去往何處?”對穿腸看向了又將一個姑娘從地上抱起,又送到了軟榻之上的青年。
魏叔魚貼心地為那姑娘蓋好了透氣的蠶絲被,才是回過頭來,笑道“當然是越快越好,至於去哪大同府城。”
“大同府城?!”對穿腸又皺起了眉頭“會不會遠了些?”
三百人固然可以急速行軍,可再快也要有一個限度。
不可能像神仙一樣朝遊北海暮蒼梧。
“這就不需要先生費心了,交給我便好。”青年笑了笑,又將先前承載了數十上百姑娘的香囊取了出來。
大同府城外。
小蟲仍在天上飄著,看著躲藏在樹林中的蒙元騎兵,隻能期盼對方能多藏一會兒,好讓他再想想辦法。
可是,他又能想什麽辦法呢?
跳下去肯定是不可能的。
這麽高,即便是死不了,下去也絕對要摔斷腿,難不成要靠雙手一點一點爬回去?
聽起來倒是鐵血硬漢。
然而他現在距離大同府城,少說還有十餘裏路,試問爬回去要多久?
重傷之軀又能撐多久?
怕是人還沒爬到一半,就先死在半路上了。
隻能說,佛教能夠流傳至今,那些經文教義總歸還是有那麽幾句是有道理的。
就比如種什麽因結什麽果。
若不是平虜伯讓花房的姑娘,掏空他身子的同時,也將他身上帶著的符籙一並摸了去。
他現在完全可以憑借飛天符飛回大同府城,乃至飛去梅龍鎮,請一道聖旨回來,到處調兵以抵禦這些蒙元蠻子。
可惜沒有如果。
“也不知道這群王八蛋靠!”
小蟲覺得自己可能真的是烏鴉嘴,這邊才剛想說也不知道這群蠻子還要躲多久,就見下方的樹林中人影閃爍,馬蹄聲再次響起。
“我說老哥哥,你就算不能再轟炸一輪,好歹也把我送回城,讓我去報個信兒啊!”
“人命關天啊大哥!”
也不知道這一丈見方的飛天符是聽懂了小蟲的話,還是不耐其煩,竟真的朝大同府城的方向飛去。
小蟲見狀,臉上頓時堆滿了褶子“好大哥,等回去之後,我就請人給你裱起來,保證用最名貴的畫軸,遇水即沉的那種!”
飛天符飛得更快了,速度之快,即便是最好的蒙元戰馬,也隻能在後麵吃灰,一眨眼,更是連影子也看不到了。
下方的騎兵將領注意到了這一幕,想到剛才傳音符提醒的話。
對前方的道路再沒了遲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認準了剛才的轟炸就是敵人的疑兵、緩兵之計。
如今計策敗露,這人便要回去通風報信。
“加速行軍,不能讓這些南人反應過來!”
“將軍說了,待到城池攻下,允許我等先行劫掠一日!金銀女人正在向你們招手!”
經過騎兵將領的鼓舞,原本還對前方道路有些擔憂害怕的騎兵,紛紛夾緊馬腹,一臉的猙獰笑容。
不過就這麽兩句話的功夫。
小蟲已然在飛天符的全速行進下,跨越了十幾裏路,已經來到了大同府城城牆的上空。
他甚至還能看到偏將為平虜伯收屍的場景。
然而,他身下的飛天符,卻沒有因此而停下的想法,而是繼續朝著前麵飛去。
“喂,大哥,你別鬧啊!咱們到了,你放我下去,放我下去!”小蟲拍著飛天符,大聲喊道。
飛天符卻不理不睬,仿佛剛才的‘通人性’都是假的,又或者它的目的地一開始就不是這裏。
小蟲見勸說不動,又看著即將飛躍的城牆,當即心中一橫,竟是縱身一躍而下!
“啊啊啊啊——”
高空,小蟲嚇得驚叫連連,又被灌了一嘴的風。
城牆上,偏將聽到了上麵的聲音,眉頭一皺,抬頭看去,見有人當空落下,心中一凜。
可就是下一瞬,他看清了那人的麵容,且聽那人含糊不清地喊道“不好了,有,有騎兵”
他下墜的速度實在太快,這幾個字還沒有說完,人已經要砸在城牆上。
這麽高的高度,又是頭朝下,掉在地上保準死得透透的。
偏將原本也不想理會,畢竟他可沒有乾坤大挪移這等神功,想要接下這人,保不齊他要斷兩條胳膊。
可聽到騎兵兩個字後,他還是下意識站了出來。
提氣外放,先以真氣抵消一部分小蟲的下墜之勢,又原地站定,擺出了一個千斤墜的架勢,手上卻用了早年還是江湖人時學到的控鶴擒龍的功夫,進一步化去小蟲身上的勁力。
可即便如此,當他真的與小蟲接觸的時候,雙臂也傳出一陣令人牙酸的嘎吱聲。
好在,這聲音並未持續太久,也沒有轉為骨裂聲。
卻見小蟲的背上,亮起一道金光,這金光在亮起的瞬間,就又一股勁力向下推,又將小蟲向上提,同時還護住了小蟲的五髒六腑。
極動刹那間轉為極靜。
喜歡醫館大夫的我加入了錦衣衛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館大夫的我加入了錦衣衛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