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煉器的本質

字數:8254   加入書籤

A+A-


    蘇木去打聽呂秀才寫的話本,自然不是真的對寫話本小說有興趣。
    而是他心中有一個猜想需要驗證。
    思來想去,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便宜呂秀才,總比便宜一個覬覦自己老婆的陌生人強。
    倒是呂秀才有些不自信,聽過蘇木的想法後,連連擺手,同時否認自己:“不可不可,論銷量王兄所作封神演義百倍於我,他都沒有......我又怎麽夠格......”
    蘇木知曉這是秀才的自卑心理又發作了,也就沒有強求,隻是約定若是接下來武林外傳的銷量大漲,達到了製作影像玉柱的最低要求,就由他出資,二人合作,最終收益三七分。
    當然,蘇木拿七,秀才拿三。
    比例雖然有些不公平,可秀才反而能夠欣然接受,一口答應了下來,不過蘇木也能看出來,對方是沒抱什麽希望的。
    畢竟話本小說哪是那麽容易火的,文筆、點子、內涵缺一不可。
    蘇木倒是很有信心。
    並非是對秀才,而是對資本很有信心。
    話本小說想火,真的非天賦不可?
    也不盡然!
    關鍵看有沒有人捧,如果有人捧,哪怕你文筆稍差一些,內涵淺薄一些,也能紅極一時。
    且原本的缺點,也會變成優點。
    例如文筆差......本來話本小說同四書五經就不是一個賽道,要那麽優美的文筆有什麽用?當然還是要通俗易懂,才能取悅大眾!
    再比如內涵淺薄,話本小說就是圖一樂,寫那麽多苦大仇深、憤世嫉俗幹什麽?就不怕被定為反書?
    正是因為看透了這一點,蘇木心中沒有半點憂慮,隻是在吩咐小魏去辦之前,先翻閱了一遍秀才寫的武林外傳,記下了其中幾個濃墨重彩的人設。
    接下來的幾天,蘇木依舊在小魏的安排下,與人約架,打完就回京城休息看書。
    小魏也沒有閑著,這幾日,按照蘇木的吩咐,動用手底下的資源,開始捧呂秀才寫得話本。
    要說秀才寫的話本,並非是王朝爭霸,亦非神怪仙魔,而是比較輕鬆日常,不像武俠卻展露出了武者最真實一麵的武俠小說。
    江湖不是什麽快意恩仇,而是人情世故。
    大俠?大俠也是要過日子的。
    在這裏,你能看到江湖上鼎鼎有名的大渠帥,為了二錢銀子奔波跑腿。
    也能看到立誌成為一代大俠的少女,因為打砸了幾個花瓶,就被迫在客棧打工二十年。
    亦能看到一個夢想成為武林盟主,卻拜師無門,最後又被人騙吃騙喝的廚子。
    此外,書中最多的一句話,便是‘厭倦了江湖的打打殺殺,平平安安過日子比什麽都強。’
    武林外傳一經推廣,迎來的並非是追捧,而是一群文人的不屑譏諷。
    這也是最初秀才的書沒有大賣的根本原因。
    因為許多有名的話本小說家,覺得他的書寫的一點也不灑脫,一點也不浪漫。
    若是按當下流行的套路來說,立誌成為大俠的少女,必然要遭遇挫折,或是惹了仇家,導致全家被殺,或是陰差陽錯,被賣進了青樓,然後陰差陽錯地丟了身子。
    總之,欲揚得先抑。
    然後才能推動劇情,且在大仇得報的時候,讓讀者感受到爽快。
    哪像秀才這本書這樣,少女沒有被賣進青樓也就算了,就因為打砸了幾個花瓶就要打工二十年?
    太扯淡了吧!
    普天之下,哪有這樣的女俠?
    再說其他,曾經百萬金銀過手,都不屑一顧的大渠帥,竟然會為了二錢銀子對人點頭哈腰?
    你這麽寫,有沒有考慮到高手的尊嚴?
    宗師不可辱都沒有聽說過嗎?
    還江湖人厭倦打打殺殺,隻想平平安安過日子,這還是江湖人嗎?
    不懂就不要亂寫!
    正是有著這些小有名望的秀才一番批評,再加上小魏在背後小小地推了那麽一下,武林外傳的熱度一時間居高不下。
    雖然多是罵聲,可終歸是有了許多的關注度。
    銷量也直線上升。
    唯獨秀才在聽到那些批判後,心裏怪難受的,他很想與人據理力爭,說他看到的江湖就是這樣的,可總歸罵的人太多,以至於讓秀才都產生了不小的自我懷疑。
    難不成,真的是我寫錯了?
    江湖,是他們想象中的那般?
    那般美好,那般自在?
    直到有一天,一個明顯是江湖俠客打扮的大漢,在大庭廣眾之下,抱著秀才寫的武林外傳痛哭流涕,而後深情自白。
    眾人這才明白,江湖並不是隻有風光,看似灑脫的背後,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常,是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自夢中驚醒的夜晚。
    這本日常休閑搞笑風格卻揭露出最真實的江湖的話本小說,口碑才終於有了反轉。
    這一天後,越來越多的江湖人士,為武林外傳發聲。
    這本原來名不見經傳的話本,熱度又迎來了一波暴漲。
    反倒是先前那些批判、抹黑的人,現如今全部都被架到了火上去烤。
    因為反彈太過強烈,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沉默,唯獨有幾個破了防的,叫囂著說這些江湖人根本就不算江湖人,他們不懂江湖。
    他們不開口還好,隨著越來越多的苦主出麵,甚至請求朝廷為他們主持公道後,這些人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不過這就不在蘇木的關注範圍之內了。
    ......
    ......
    呂秀才看著麵前的合同,仍有些無法相信現實。
    怎麽回事兒?
    這才幾天?
    他寫的武林外傳,銷量就超越了封神演義,且成了全京城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說書先生更是紛至遝來,險些將客棧的門檻踏破,爭著搶著要與他合作,都想蹭一蹭熱度。
    不過秀才並未直接給出答複,而是推脫說要考慮考慮。
    秀才也知道,自己沒有這方麵的天賦。
    否則即便自己多年趕考,也不至於將祖產敗光。
    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所以,呂秀才選擇買一份禮品,然後去對門谘詢小魏。
    都是街坊鄰居,又有著蘇木的屬意,小魏自然沒有拒絕,為呂秀才出謀劃策,幫對方權衡利弊,最後,又遞給了對方麵前的這份合同。
    這是一份授權合同。
    秀才將自己寫的話本小說,授權給醫館,交由他們製作成影像玉柱,並在京城的各大酒樓放映,分成按照事先說好的來,淨利潤三七分,醫館拿七。
    其實本來小魏還想著幫秀才爭取一些利潤,畢竟錢這種東西,醫館已經不缺了。
    可秀才卻義正言辭的拒絕了,說什麽子曾經曰過,人無信而不立,事先說好了三七分,那就三七分之類的話。
    小魏爭辯不過,就隻能照做。
    等到呂秀才簽下了合同,按了手印離開後,蘇木才從堂後走了出來,看了眼合同後,隨口問道:“怎麽這麽順利?”
    他問得是武林外傳爆火的問題。
    在他原本想來,即便是有著資本運營,想要爆火到如今的程度,也幾乎不可能。
    可偏偏事實如此,這就不得不讓他多想了。
    “嘿嘿,二老爺明察秋毫,這裏麵的確有些貓膩。”小魏笑著將合同收了起來,同時解釋道:“其實這些年來,朝廷一直有著效仿蒙元,收攏江湖勢力的想法,可始終沒有一個由頭。”
    “當然,也是大老爺始終沒有表態,那群人不敢伸手。”
    “直到今天,我借醫館的勢,去捧秀才哥的書,讓他們誤以為是大老爺表了態......朝堂那些人總是喜歡多想,也順手推了一把。”
    “最後的最後,也是秀才哥寫的書能夠引起那些江湖底層人士的共鳴。”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那會不會留下什麽後患?”蘇木皺眉問道。
    他擔心的是,自己二重身那麽多年都沒有表態,如今卻因為他叮囑的一件小事,就讓人產生了誤會。
    最終會不會留下什麽不好的影響。
    小魏搖了搖頭:“二老爺無需憂心,大老爺那麽多年不表態,一來是不想江湖變成了朝廷的養狗場,二來嘛,也是時機未到。”
    “現在時機就到了?”蘇木挑了挑眉,會不會太巧合了一些?
    “管他到沒到,大不了事後發一則澄清聲明。”小魏無所謂道:“這麽多年都是這麽過來的,也沒見這些人狗急跳牆。”
    蘇木:“......”
    “對了二老爺,您準備什麽時候製作留影玉柱,用不用我去找一些專業的演員回來?”小魏問道。
    留影玉柱的製作工藝並不複雜。
    但留影留影,終歸是要先有影像,隨後才能將影像記錄下來。
    “演員就不必了。”蘇木搖搖頭,而後從腰間取出一枚玉珠遞了過去:“用這個吧。”
    小魏接過玉珠,見裏麵有一道栩栩如生的青年身影,眼睛就是一亮:“這是,神筆書生呂落第?”
    認出了玉珠當中青年的身份,小魏試著用真炁激活。
    下一刻,焰流湧動,落在他身前的地上,乃是與呂秀才有著極高相似度,鬱鬱不得誌,可卻隱隱透露著一股淩厲氣機的青年。
    正是秀才筆下武林外傳的主人公,神筆書生呂落第。
    呂落第現身後,便自顧自提起酒壺,仰頭痛飲了一口,念道:“黃金白壁買歌笑,一醉累月請王侯。”
    他話音落下,腰間佩劍發出清脆的嗡鳴聲。
    那是柄名為醉輕侯的寶劍,也是呂落第棄筆從劍後的成名兵器。
    小魏見了,眼睛更是明亮了幾分。
    這玉珠,比起大老爺製作的也不遜色多少了。
    一旁,蘇木見到呂落第落地的身影後,也是嘴角微微上揚。
    他悟了。
    他明悟煉器的真諦了!
    此前他就有一個疑惑,天香豆蔻的效力,是怎麽煉製到冰棺當中的。
    但始終不得其解。
    直到前不久,他見識到了二重身煉製的其他法器。
    包括但不限於能夠顯化出白龍馬的玉珠、二重身煉製的飛劍......這些法器都有一個特點。
    那就是在煉製出來之前,民間就已經流傳起了它們的傳說。
    像是西遊記的故事,劍仙的傳說。
    這不禁讓他聯想起其他的煉器造物。
    例如最常見的護身法器——五帝錢。
    將秦半兩、漢五銖、開元通寶、宋元通寶、永樂通寶五種錢幣用紅繩串成一串,再稍加煉製,便可以使其具備擋煞、避邪等功能。
    那麽問題來了,擋煞、避邪的功能,是誰賦予的?
    且為什麽銅錢之外的東西,比如桃木劍,煉製成法器後,也可以具備擋煞、避邪等功能?
    二者的共性是什麽?
    關於五帝錢的解釋有很多,例如天圓地方,按照易經的天幹十二支精密設計,並融合了陰陽五行鑄造而成。
    亦或是銅錢性剛,五行屬金,銅質吸收氣場的力量比金銀都好,因此,曆經數百年傳承的古銅錢,具有極強的化解煞氣的作用。
    而桃木劍,也有著相似的傳說, 古人認為桃木為五木之精,也被稱為仙木。 所以不少人覺得其有鎮宅、納福、辟邪、招財的作用,所以將其做成桃木劍後,自然有辟邪鎮宅的作用。
    仔細想想,貌似無論是桃木劍,還是五帝錢,它們的效力,早在製作之前,便有了相關的傳說。
    且被世人大眾接受。
    正是想明白了這一點,蘇木才做了大膽的假設。
    法器的效力,並非是煉器師賦予的,而是法器本身自帶的意象,而煉器師做的,僅僅隻是強化了這種意象,並根據意象衍生出相應的神異。
    如此,才能解釋為什麽二重身隻是取了一枚天香豆蔻,便能煉製出具備鎖血效果的冰棺。
    因為天香豆蔻的傳聞流傳很廣,而二重身,又是當世第一的煉器師。
    那麽在外人看來,二重身用了天香豆蔻煉製出的冰棺,理應具有天香豆蔻的效力。
    參與錄製西遊記的一套玉珠也是同理。
    二重身沒有借助任何特殊的材料,隻是取了流傳甚廣,且深入人心的一道意象,煉製出了意象對應的人物玉珠。
    且事後又煉製了一套玉珠,用於巡演,顛倒因果,從而令玉珠人物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讓人們產生了一種‘不是小魏創作出了西遊記,而是西遊記的故事真實發生過,小魏做的隻是記錄而已’的感覺。
    這是複雜一些的。
    聽起來可能有些玄之又玄。
    那就舉個簡單的例子,刀劍鋒銳,這就是最直觀的意象,而經由煉器師入手,若不參考其他意象,最終煉製出的法器,便會是材質沒有任何任何變化,開刃角度也一如既往,但就是更加鋒銳了的刀劍。
    這便是意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