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擲杯筊
字數:8073 加入書籤
趙光祖沒有任何懸念的被流放了。
其實,這仍出乎許多人的意料,畢竟謀逆無論放在哪一國都是重罪, 即便不會被誅九族,也至少要砍掉腦袋。
但趙光祖隻是被流放。
這或許是高麗王顧念往日的情分,亦或者是在忌憚趙光祖在民間的聲望,他擔心以後史官在整理與他有關的曆史的時候,會把他寫成一個是非不分的暴君。
趙光祖的表現,同樣出乎許多人的意料。
即便是他的老對手洪景舟,在預想時也覺得,對方多少應該會為自己辯解兩句,再不濟也不會像現在這般認罪伏法。
隻是洪景舟不知道的是。
趙光祖在得知了高麗王對他的懲罰後,非但沒有失望,反倒認為高麗王是明君英主,隻是奸臣當道,所以才不得不揮淚斬馬謖,將他流放。
存在這樣的想法,並非是趙光祖想當然。
而是有史為鑒。
西漢時期,賈誼提出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興禮樂,以立漢製,更秦法等建議,因此漢文帝想任其為公卿。這引起了老臣們的不滿和排擠,於是漢文帝謫賈誼去做長沙靖王吳著的太傅。
賈誼雖被貶謫,可此後仍被漢文帝思念召回,並委以重任。
隻不過趙光祖誤會的是,漢文帝是明君英主不假,高麗王卻是庸碌之君,英主之臣即便受到貶謫也會被重新啟用,但庸碌之君,一旦心中有了懷疑,那麽他的臣子就絕不會好過。
這一點,從趙光祖被流放的方向,便可以看出來。
他被流放到了全羅道南原府,也就是卞學道曾經的地盤,如今南原府新任的使道還未就任,因此,南原依舊是卞學道的天下。
試問趙光祖去了那裏,還會有活路麽?
七月初七,天氣已經轉涼。
這一天在中原,被命名為七夕節,是一個非常浪漫的日子。
人們會在這一天祭拜織女,祈求愛情和美好的婚姻。
人們會製作並享用巧果,象征著美好的願望與祝福。
人們會通過投針的方式來檢驗自己的手藝,多以女子為主。
除此之外,在這一天,女子會曬出自己的書籍和衣物,以示對侄女的敬仰。
高麗王朝身為大明的附屬國,自然也將這一項項寓意美好又浪漫的習俗引進。
甚至就連高麗王的妃嬪,在這一天都會仔仔細細的將所有習俗親自過手一遍。
高麗王則會檢驗她們的手藝,並做出評判,並給予最優者獎賞,每年都是如此。
不過今年,高麗王罕見地缺席了。
他並非獨自一人在書房裏,可房間中卻連半個女人都沒有,有的隻是一群年紀不小、長得也不好看的老頭子。
這些都是高麗王朝的權臣。
士林派趙光祖病逝於流放途中後,其他士林派被流放的官員,也是死的死病的病。
那些僅存的碩果,也在士林派分崩離析後,投身勳舊派的懷抱。
雖說得不到重用,可總歸是條活路。
至此,勳舊派大權在握。
更準確一些來說,是洪景舟大權在握。
趙光祖死了,卞學道就是王朝上下唯一一個能夠上達天聽的神官,高麗王心中追求長命百歲的種子生根發芽,對他更是唯命是從。
而卞學道又是洪景舟的女婿。
所以,說洪景舟是高麗王朝的王中王也不為過。
至於書房中,除洪景舟之外的老頭子,同樣是勳舊派的重臣。
能夠讓這些人齊聚一堂,並麵色凝重,必然是有大事將要發生。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就見高麗王的桌案上,攤放著一卷絲綢繡成的國書,是蒙元密使送過來的。
國書的內容很明確也不容置疑,即,蒙皇意欲揮兵南下,令高麗王派兵襲擾大明後方。
若是換做以前,高麗王絕對不會為這件事糾結。
因為蒙元和高麗,不說隔著十萬八千裏,但也差不太多,更重要的是,二者之間隔著整個大明。
蒙元若是對高麗動心思,必然要從大明橫穿過去。
試問大明會允許嗎?
可是今時不同往日,蒙元遣人送來的國書上還明確提及了一件事,也正是這件事,讓高麗王遊移不定——蒙元皇室出了一位大宗師。
大宗師,當今世上,為世人所知的大宗師隻有四位。
大明兩位,一位久居深宮,一位則是武當山上的老道。
蒙元兩位,一位同樣久居深宮,另一位則是密宗的上人。
作為當今世上數量最少的一類人,他們掌握的力量,卻是令全天下人都無法忽視的。
有傳言說,若是沒有其他大宗師阻攔,任何一位大宗師,都有能力滅掉一個如同大明或是蒙元的強大國家。
江湖中的傳言多不可信,因為從未有人親眼見證過,正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便是如此。
可這一條,卻從來都沒有人懷疑過。
因為大宗師,嚴格意義上來講,已不再是凡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以往,無論是大明還是蒙元,都有過一方強橫,一方衰弱的情況,可無論是哪一方強,哪一方弱,這兩個龐然大物,都沒能吞並對方。
正是因為雙方擁有著數量相當的大宗師。
可現如今,這個平衡被打破了。
“大王,臣以為,應當出兵。”一個胡子花白的老人開口了。
高麗王看向了他,沒有說話,可眼神當中的含義卻是十分清楚理由?
那老人道“啟稟王上,蒙元素來行事霸道,若是我等不出兵相助,等到蒙元吞並了大明後,必然會清算我等。”
“不妥。”他話剛說完,就有人反駁道“即便大明會被吞並,可那需要多久?個月?還是一年半載?”
“在這之前,大明完全有能力將我等覆滅!”
那老人的擔憂不無道理,這反駁之人又豈是在危言聳聽?
兩隻老虎相爭,灰狼無論是環伺,還是上前相助其中一方,最終的結果,都難免是遍體鱗傷,甚至命喪當場。
“洪愛卿,你道如何?”高麗王看向了洪景舟,不過表麵上看來是詢問洪景舟的意見,實際上卻是詢問卞學道。
眾所周知,高麗王是個迷信的人。
雖說在走肖為王的神跡時,心念動搖了一段時間。
但在趙光祖病逝之後,高麗王又舉行了一次祭祀儀式,並命卞學道將趙光祖的罪行稟明上天。
最終,在卞學道的轉述下,高麗王重新得到了天授王權的正統性,也重新恢複了迷信。
迷信的人,恨不得每走一步都要算一算,請示一下神明。
高麗王也不例外。
洪景舟早有準備,起身道“啟稟王上,近來學道學會了一種名為‘擲杯筊’的通神儀軌,準確度極高,或可一試。”
高麗王眼前一亮,旋即下令道“既然如此,速速移駕司天台!”
司天台位於宮外,乃是在祭祀祭壇的基礎上,修建的大型宮殿群。
普賢真人像也供奉在那裏,日日受到香火祭祀,萬民朝拜。
很快,高麗王來到司天台。
卞學道已經換了一身打扮,臉上的大胡子剃得很幹淨,身穿一襲寬大的玄素道袍,手中握著一把馬尾鬆編成的拂塵。
正所謂人靠衣裝馬靠鞍,這一襲出塵的裝扮,再加上身處在神聖的祭壇宮殿,卞學道這個粗人,還真養出了一身出塵的氣質。
“王上的來意臣已知曉,請隨臣來。”
卞學道僅帶著高麗王一人入內,其他人都在殿外守候,卻沒有任何一人不滿。
很快,高麗王就來到了供奉著普賢真人像的神殿殿外。
早有宮裝麗人等候在這裏,準備好了一身嶄新的道袍、一個盛滿清泉水的淨瓶,一條幹淨的毛巾以及一把特製的熏香。
高麗王先是用淨瓶水洗過了手,用毛巾擦幹後,換上了道袍,這時候,宮女點燃了熏香,繞著高麗王正反各轉了九圈。
等到這一套儀式做完。
高麗王已經心平氣和,身上也彌漫著濃濃的檀香味道。
“王上請。”
身為設計出這一套儀軌的卞學道,自然也做了一遍,隨即落後半個身位,同高麗王一起入內。
金碧輝煌已經不能形容這處宮殿,而普賢真人像被供奉的地方,更是由能工巧匠精心設計,兩頭白象雕塑左右站立,象鼻高高揚起,內裏是中空的設計,連接著活水噴泉,水流激射,落於白象的背上,又變成水珠飛濺而起,營造出一副水霧彌漫的景象。
普賢真人像,便坐落在象鼻交錯之處,籠罩於水霧之中,顯得神秘而不可侵犯。
在白象噴泉前方,早早擺放好了一個蒲團。
蒲團前麵,是一個小供桌,桌子上除了一隻燃放著檀香的香爐,還有一陰一陽放著的兩片新月形狀的棗木雕成的杯筊。
“王上,請光著腳拿起杯筊在香爐上繞三圈,跪在神明前,說明自己姓名、生辰八字、請示事情,請普賢真人給您指示可否,請示說明完後隨即將杯筊往地上擲下,往複三次,即知結果。”
高麗王老實照做,先是拿起棗木雕成的杯筊,光腳繞著香爐走上三圈,而後跪在了蒲團上,將自己的姓名、八字、請示事情一五一十的說了。
做完這一切後,他將手中的杯筊朝著地上擲去,撿起再擲下,再撿起擲下。
往複三次後,他看著地上一正一反的杯筊,又看向了卞學道。
卞學道解釋道“王上,杯筊凸出麵為陰,平坦麵為陽,一陰一陽為聖杯,表示可行,重陽者為笑杯,表示不明,需再請示,重陰者為陰杯,表示不行。”
“王上三次擲出杯筊,三次陰陽,代表普賢真人認為王上要做的事情可行。”
聽了這樣的解釋,高麗王便是心中一定。
“即是天意,本王自當順應。”
等到高麗王離去。
卞學道臉上忽地浮現出一抹譏諷的笑容。
便見他隨手撿起杯筊,隨手擲出,叮當幾聲脆響後,杯筊一陰一陽躺在地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算上高麗王擲出的三次,杯筊已經連續四次呈一陰一陽,這當然不是什麽巧合。
事實上,這杯筊是卞學道特製的,無論誰來,無論用怎樣的力道擲出,最後都會呈現一陰一陽的結果。
至於他為什麽這麽做,一方麵,的確是神靈托夢,另一方麵,他也想要給自己弟弟報仇。
想當初,是他將卞禧安排進了使團當中,目的就是為了讓對方遠離王都,消失在百姓的視線當中。
方便之後進行洗白。
可未曾想,卞禧這一去,便是永遠。
得知自己唯一的弟弟死在了大明,卞學道對大明皇帝恨之入骨,卻又苦於雙方實力差距太大,報仇基本無望,最終隻能借酒消愁,才有了後麵收春香為外室的事情。
本來卞學道都要以為自己這輩子都報仇無望,未曾想,卻得知了蒙元即將南下的事情。
這讓他看到了希望。
再加上神靈托夢,這才有了今天的這一幕。
回到了王宮之中,高麗王再次召集了洪景舟在內的幾位重臣,並商議該如何出兵。
雖說順應天意,讓高麗王堅定了發兵的想法,可他也不是傻子。
高麗與大明的實力差距,是任何一個明眼人都看得出的。
即要發兵攻打,還不想被一根指頭按死,那麽無論是時機還是領兵大將,都非常關鍵。
時機自不必說,隻有蒙元揮兵南下,大明竭力抵擋之時,才是最好的時機。
而領兵大將的人選,高麗王朝有且隻有一位。
那便是傅采林。
隻不過想要請對方出山,著實有些困難。
與此同時,大明京城。
已經歸朝的皇上,自然也收到了蒙元皇室宗師突破的噩耗,心情不免有些沉重。
然而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皇上很快就又得到了一則消息——高麗王朝異動。
換做以往,哪怕是八百裏加急送達,消息也不會來的這麽快。
畢竟高麗王都與大明京城相隔遠不止千裏,而高麗王,又是在今天召集的權臣,商議出兵事宜。
即便是護龍山莊,也並不具備這樣的效率。
不過這一則消息的真實性,卻並不需要懷疑。
因為帶來這一則消息的,是皇上最為信重的臣子——明光武侯蘇木。
喜歡醫館大夫的我加入了錦衣衛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醫館大夫的我加入了錦衣衛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