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家門生亂(老老實實寫曆史小說,求收藏)

字數:4773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大宋不圓潤 !
    (老老實實寫曆史小說,求收藏。讀者道友請背著葫蘆瓢做看客。)
    第1章:家門生亂
    秦淮河南岸的小林鎮入口處,有一棵千年黃桷樹。號稱神樹!為了兒子好養活,不知有多少百姓在這裏給古樹叩頭認幹爹。
    每每路過這裏,竇青銅總是按照習俗在這裏拜一拜。口中念念有詞:“樹神、樹神,保佑爹爹、去病淨身。吾願減壽、為父拜神、保佑爹爹、去病淨身。”念叨完畢,虔誠叩頭。
    記得那年自己八歲(九年前),剛剛開始練武不小心傷了腳,正趕上正月十五燈會。是爹爹背著自己去看燈。汴京燈市上摩肩接踵、人聲鼎沸,數不盡的熱鬧。街中竹竿搭就數百座燈台,綿延數裏不見盡頭。沿街攤案叫賣聲不絕於耳。燈紅一片片、人聚一群群、車馬川流不見停歇。
    爹爹背著自己一直走遍、看遍了整個燈市。大冷的天,最後回到家中,爹爹已經濕透了棉衣。
    過了年到春天,爹爹的咳嗽開始嚴重起來。竇青銅不知道爹爹是不是因為背自己看燈累的,竇青銅一直內疚的不行。就因為自己的好奇,累倒了爹爹。爹爹兩年前帶病熬到了二品大員的副宰相而致仕,若再熬兩年一定會成為天下景仰的大相公!那是爹爹一輩子的夢。
    竇青銅抹一把淚,想到爹爹咳嗽嚴重時的痛苦情景,他心疼的難受。
    竇青銅本是致仕的二品大員竇偁嫡子,如今竇偁肺咳越發嚴重,按郎中的說法也就再有一年壽命。而家宅中有人惡意傳播竇青銅是野種,並非竇偁大官人的血脈,其用意就是要將竇青銅趕出竇府。此種情況不用問,竇青銅被趕住家門,誰是受益人,就是誰在暗中使壞。
    不過常言道:蒼蠅不叮無縫蛋,竇青銅出生的時間是有問題。柳氏嫁進竇府七個多月,就生下了竇青銅,而且還是八斤重的足斤。十七年過去了,有人又將老黃曆翻出來,盯住竇青銅出生的疑問。一場暴風驟雨即將襲來,竇青銅的命運到了緊關節要時刻。
    昨日發生一件怪事,另外一個千年之後的靈魂,穿越進竇青銅的身體。現在的竇青銅已經變了!
    ****************
    金陵城外,秦淮河南岸有一處大莊園,緊挨著小林鎮。名為聖恩山莊,顧名思義是感謝皇帝趙光義之聖恩。老百姓俗稱竇家莊,是參知政事竇偁[cheng]養老的莊宅。這個竇尚書的爹爹“竇禹鈞”是後周末與北宋初時的名人,“五子登科”的典故說的就是竇家。竇家五個兒子都金榜題名,成為了不起的人物。竇偁就是老四。
    《三字經》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句子就是歌頌竇禹鈞做父親教子有方。竇家祖籍燕山,所以竇禹鈞被叫做竇燕山。
    第四子竇偁幼時冬季經常讀書到後半夜,落下了咳嗽的病根。趙匡胤在位時,竇偁也曾朝堂上咳嗽,慌忙叩頭認錯。太祖隻是笑笑,非常寬容他。趙光義任開封府尹時,選竇偁為判官,可見對竇偁之欣賞。
    竇偁是任參知政事後因病致仕告老的。這兩年,竇偁咳嗽愈發嚴重,官家趙光義還是很體貼老部下的。勸他到氣候溫暖之地頤養天年。
    此處莊園是趙光義賞給竇偁做養老之用。五十七歲的竇大官人舉家自汴京搬遷到秦淮河南岸竇家莊不到一年,身子一直不見好,病勢愈發沉重。(參知政事,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樞密副使合稱“宰執“。參知政事——副宰相。)
    竇偁治家嚴整是出了名的,太祖趙匡胤也曾多次口頭表揚讓眾大臣們學習。如今掌家人病倒,為了家主之爭,家中已然亂成一鍋粥。
    竇偁原配過世多年,原配無子。續弦柳氏三十五歲,生有一兒一女。兒子竇青銅一十七歲,女兒迎雪一十四歲。魏姨娘四十六歲也是一兒一女,兒子竇青林二十五歲已娶妻生子,女兒迎香十七歲,比竇青銅小一個月。
    美若天仙的妾室汪氏二十六歲,她的別名“小妖”。卻是個奇怪的人物。家裏人都知道她並不是竇偁大官人妾室,不過是對外謊稱而已。進門三年從未與竇大官人同房過,甚至隻是進府時隻與大官人匆匆見過一次,就再也沒相見過。
    她凡事也不參與,除了向老太太請安,哪裏也不去。汪氏獨愛守在閨房中讀詩經,三年來不知翻爛了幾十本詩經。更神秘的是,除了竇大官人,沒有任何人知道她的來曆。
    竇偁大官人不善管家理財,竇家這些年一直是老太太黃氏管家,若不是老太太壓製魏姨娘這個笑麵虎,這點家底隻怕都被魏姨娘收攏了過去。老太太知道兒子竇偁命不長久,盡力維持家中安定團結的麵子,至於裏子——隻要自己在有生之年為竇青銅成婚,迎雪再嫁個好人家。也就算萬事大吉了。
    ****************
    陽光正盛的中午,吃過飯的人都昏昏欲睡。丫鬟婆子們站在自己崗位上,也都眯著眼兒精神不起來。
    七十六歲的黃氏包帕纏住滿頭白發背到頭頂,挽了一個九雲發髻。躺在一個清漆雕花小葉紫檀三麵圍子的胡床上,微合雙目打盹。這張胡床老太太用了十幾年,是兒子任開封府判官,官家趙光義在潛邸任開封府尹時賞給的。搬家時有幾處磕碰,竇偁立即找來匠人仔細修好。若是破損了再傳到官家耳中,可是大大的不敬了。
    胡木床下踏板上放置纏枝團圍錦繡芙蓉的緞麵軟墊,竇青銅正坐軟墊上輕輕為祖母捶腿。地中間雙鶴頂香碗的青銅香爐,還嫋嫋飄著香煙。
    胡木床兩側各站著一個丫鬟,一個是聽雲,一個聽竹。
    十六歲聽雲是老太太最喜愛的。聽雲不算傾國傾城的美人,眼睛卻美到了極致,眸子如點墨漂在一汪秋水之中。還有,聽雲已長開了腰身,腰兒盈盈一握、胸脯鼓鼓,是好生養的身材。前幾日老太太偷偷問過聽雲,問她是否願意給竇青銅做通房大丫頭。
    聽雲紅著臉嘟囔道:“聽……聽……老太太的。”一旁聽竹也聽到了,暗自埋怨老太太偏心。長相兩人一樣算得美人,而自己還有蔥白般一雙玉手。誰見到不喜歡呢?
    其實老太太對聽雲、聽竹都是喜愛的,聽雲更憨厚、真摯,聽竹更愛搶個尖、出風頭。相比之下,聽雲更符合老太太的標準。
    既然老太太點明了,聽雲自然心思偏向竇青銅。她見竇青銅鬢角沁出細密汗珠,不由心疼起來,輕輕扇起雲紗團扇。像是為老太太扇風,實則主要扇給竇青銅。
    另一側聽竹看得明白,賭氣也拿起團扇為竇青銅扇風。她這是在嫉妒聽雲,欲爭通房之位。聽雲心中雖有些擔心,卻很信任老太太。老太太絕不是今天一樣、明天二樣的人,若不是考慮成熟絕不會對自己說。
    稍稍風有些涼了,竇青銅睜開眼。聽竹隨即將一雙如蔥玉手,擺出一個雙絲扣。聽竹又反轉手腕,亮手背給竇青銅,更顯得潔白如玉,嬌嫩無雙。
    竇青銅回頭,見聽雲停了團扇,眼觀鼻、鼻觀口、口問心,一副與世無爭的佛像。竇青銅覺得氣氛不對,兩人難道是在鬥氣麽?
    此時老太太也張開眼,不用問,老太太掃一眼就知道發生了什麽。當年老太太就是丫鬟一枚,最後爭得通房大丫頭地位生下竇偁。再後來母憑子貴。老太太也是溫柔鄉裏拚殺過來的,哪有她看不懂的?
    “祖母,您醒了。慢點……再慢點。”聽雲與聽竹緩緩扶起老太太,竇青銅還是在一旁囑咐著,生怕起急了祖母頭疼。
    老太太做端正身子,聽竹搶在聽雲前麵,將新棉靠枕為老太太墊上後背。聽雲看聽竹一眼,默默站在一旁,並無不悅之色。
    老太太坐穩了身子,慈愛說道:“青銅。你孝順祖母是好的,不過俗話說好男兒誌在四方,還有一句叫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祖母真想讓你出去多結交,多往來,多些閱曆。以後不至於大事來臨驚慌失措,打得定自己的主意。祖母才能放心撒手而去。”
    竇青銅坐直身子雙手肘支向外側按住膝蓋,一副成熟姿態,道:“嗬嗬。祖母。孫兒已經大了,很多事已經能夠得心應手去做得。至於外界交往,也是搬來金陵才少了。在汴京時,十幾個狐朋狗友的往來,祖母您不也是告誡孫兒‘昔孟母擇鄰處’麽?更何況交友?如今爹爹病重,祖母年邁,孫兒怎忍心出門求學、交友?”
    老太太看著孫兒心疼道:“不管怎麽說,你荒廢了學業也是不成啊。公孫先生病了半年,就不要再等下去了,去金陵城裏另找一位有名的先生。無論多少束脩,咱家都出得起,隻要最好的先生。你的前途要緊。”
    “不瞞祖母。親眼見爹爹一生官場奔波勞苦、如履薄冰,孫兒隻想做一個自由自在的商人。也許商人地位太低,無人瞧得起。不過舒心的日子隻有自己受用,何必在意別人眼光?公孫先生教授孫兒十年,他可是文武全才的,為何不求取功名呢?無非是求個無官一身輕的逍遙罷了。如今孫兒也學得一身文武,雖不及公孫先生高才。卻也能在同齡人中不落下方。祖母所說的前途,孫兒一直未用心。望祖母原宥。”竇青銅低頭向祖母領罪。
    老太太長歎一聲,竟不知如何勸孫子改變想法。她何嚐不知道,官途宦海如同獨木橋,世間讀書人無不爭先恐後擠上去。過去的畢竟是少數,沒過去和掉進河裏的是多數。
    有多少士子窮盡一生,皓首窮經依然是個窮秀才。手無縛雞之力,家無隔夜之米。到頭來落得個‘百無一用是書生’,窮困潦倒而死。
    不過老太太還是為孫子的前途憂心忡忡,不能等著坐吃山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