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亞洲方舟2號(一)
字數:3902 加入書籤
星係園區!
一
楊源清楚記得少年時候,有明媚的藍天,那種藍,沁人心脾。一團一團的白雲,像唾手可得的棉花,像極了在睡覺的時候,暖心又柔軟的被子。無事的時候,抬頭望天,看著白雲乘風浮在天空,深藍配雪白,顏色搭配得美輪美奐。楊源想,這就是全世界的人都能欣賞的絕美。最懷念的,還是小時候的周末,早上要起床的時候,如若聽見外麵淅淅瀝瀝的雨聲,那種輕鬆,忍不住再睡會。
可是這些,都成了過去。
天空再也沒有那種醉人的藍色,取而代之的是黑中帶些藍紫的顏色;白雲也再未見過,現在的雲,隻有偶爾能見到團霧似的烏雲,一副凝重和陰暗的麵孔,仿佛在盯著你,讓人心裏發毛;再也沒有淅淅瀝瀝的小雨,隻有偶爾飄落的雪花,代替著過去的雨點。這一切,是因為地球正在急劇變冷。
現在的世界,和40年前完全不同,隻有灰暗和寒冷。
二
楊源是一名有著三十多年經驗的管道工,現在是2117年,由於這個世界勞動力的緊缺,以至於他62歲了,還不能退休。今天是一個項目開工的日子。楊源千裏迢迢,被委派到菲律賓東部的海邊。
“哦,不少人呐!”楊源感歎道,隻見施工大軍陸陸續續地進入工地大門,大家頂著零下40度的寒冷,統一由智能機器人製造的全息投影指引,按照施工班組、施工工號分類,大家分別來到臨時搭建的幾個會議室。
楊源進入會議室內,有了暖氣,感覺舒服多了。看到牆上的室內空氣指示器顯示溫度5c,濕度25,含氧量207。大家按照智能機器人的全係投影的指示,找了個凳子坐下,等待著7點鍾的會議。
“嗨,你好!”旁邊的工友主動用英語和楊源聊天“我來自日本,原田道三,請多關照!”
“你好,我來自中國,楊源。”楊源伸出手,脫下厚重的手套,和他握手。
前麵的工友也轉過頭來“你們好,我來自韓國,金正浩。”他主動向大家問好。
“請問,你們也是管道工嗎?”楊源看了一下眼前這些人,年紀應該和他差不多,於是他們開始聊天。
“是的,被安排到這裏,各位也受了不少辛苦吧?”原田道三說道。
“是啊,現在誰願意穿著厚重的衣服在室外走呢?外麵那麽冷,我們的工作基本是在室內完成的。”金正浩說道“不過,國家統一安排我們來到這裏,可是消耗了不少能源點的,這些點數都是國家買單的,剛剛看到如此多的人,這個工程應該是不簡單。”
“是啊,現在世界人均每日能源點是1000都不到,我們光坐飛機到這裏,就遠遠超過平均值了,能源點的主要指標就是氧氣的消耗量,飛機畢竟消耗大量氧氣。上次坐飛機,還是40年之前了。”楊源說。
“這次應該是緊急情況。我們公司昨天下午才通知我,我們一架飛機300多人,都是幾十年經驗的老工人,來自不同的公司和崗位。我是管道工,還有電工、機修、數控、機床等工友,都是緊急派來的。”原田道三說,“不過,我們造船廠的生意是一年不如一年了。現在,我們日本周邊的海,早就結冰了,我們已經轉型造潛式船。原來的老式船的客戶,都是貨運公司,都倒閉了,因為這鬼天氣,海麵都是冰,過去的海運市場滅絕了。”
“我也是來自造船廠,我們公司也有同樣的問題。我們公司原來有個大港口,40多年前,那才叫忙碌呢,現在那裏已經快廢棄了,隻留著兩處潛式船的船塢,一用一備。和原來的繁榮相比,不值一提。”楊源也感歎道,“隨著一年比一年冷,海麵冰層越來越厚。我們老式造船廠,要麽倒閉,要麽改行。”
7點整,會議開始,全息投影顯示的人物,打斷了大家三三兩兩的聊天。
“各位,我是亞洲方舟2號總負責人馬修,來自中國。”投影中的人自我介紹道,“大家來參與的這個項目,是人類的希望工程。我們要在這菲律賓東部的海麵下,打造出海底城市,它就是各位要參與建設的亞洲方舟2號。”
楊源第一次聽說這個計劃,腦袋一片茫然,他從未想過會在海底建造城市。他有時候會想人類是不是應該向地下發展,以應對越來越冷以至於無法出門的天氣,或者移民太空或火星。
“我們亞洲方舟2號的地點選擇,有四個原因首先,為什麽會放在海裏。因為海底建築單元,可以有效地對抗地震,而且可以移動。我們的海底城市,都是以小體積的建築單元為主,這些建築,它們會並根據海水的溫度、流速等參數,自動選擇合適的建築造型,弱化海水運動帶來的影響。海水的水流速度、方向改變,建築單元自己會隨之改變它的外部造型;同時,這些建築單元是可以在海底移動,而且是可控的,如果需要大空間的時候,小的建築單元可以拚湊成大空間,使用完畢後,再各自分解恢複原狀,回到各自原來的位置。至於為什麽是小的空間為主,是因為小的空間更加容易對抗水流、以及可能出現的地震造成的海嘯。建築單元和單元之間,都相互連接著,連接處采用防震的彈性連接,以抵消單元之間震動的相互影響。建築單元的內部地麵能保持永久水平。人們可以在建築單元和單元之間,通過水下公交或者公共走廊來通行。整個城市,主要分為三層,最上層是公共建築區,中間層是居住區,最下層是交通道路區,居住區在中間層,相對安全一些。城市外部用防護網做維護,網的作用主要是穩定水流,防止海底動物入侵,同時也利用水流的波動采集能量,網眼的大小是可調的。我們整個城市是可以移動的,以便於後期的位置調整,以應對冰層的變化。”
“第二,這裏是地球的赤道附近,去年夏天的時候還有短暫的海水解凍期。將來的四季變化越來越不明顯,一年中隻有一個季節,就是冬季;一年中隻有一天,隻剩夜晚。現在南、北半球的海麵,全年都是冰,施工難度大,造價高,工期也長。而且,將來的地麵生活環境肯定比這裏更加惡劣。我們要在解凍期之前,做好準備工作,在解凍期把第一批的建築單元安裝完成,並送到海裏。一旦到了冰凍期,我們的工作會變得非常緩慢。這也是為什麽讓大家如此著急來到這裏的原因,我們需要在今年進行第一批單元的下水。目前,各個試驗單元已經有成熟的經驗,現在需要馬不停蹄地開始批量生產和安裝。我們打算10年之內,完成亞洲方舟2號海底城市。”
“第三,根據測算,太陽的光照,會在100年左右完全移動到兩側磁極,隻有正好麵對太陽磁極的位置才能接收到它的能量。也就是說太陽的能量,隻從兩個磁極向外輻射,太陽的中間部位,那時會變得非常暗淡。地球很不幸,光照會越來越少。在這100年裏,太陽的對地球的光照度會越來越低,地球也會越來越冷,地麵上將無法生存,海麵冰凍也會越來越厚。這裏靠近地球上最深的馬裏亞納海溝,還有寬闊的海底平原和海底盆地,海底城市先選擇水流和地質穩定的平原上方,如果將來冰層加厚,海底城市可以漸漸向海底下沉,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我們可以移動到海溝裏,根據測算,這個海溝是全球最後完全冰凍的區域。相對淺海地區,這裏建造城市,能為人類爭取更多的生存時間。到達海麵隻需乘坐升降電梯。”
“第四,在沒有太陽的情況下,地熱是我們最主要的能量來源。地熱是成本低廉且非常安全、長期的能量來源。而這裏的海底有豐富的地熱能源,可以城市能量。我們采集地熱,在海底安裝地熱轉換器換取電能,同時也少量利用核能和水流產生的能量,供給城市用電。”
“我們的實驗建築單元,已經通過各種測試,大家按照各位部長的圖紙和要求來操作。方舟2號一旦建成,使用壽命可達200年,200年後可以檢修並繼續使用,繼續向海底發展。據我們測算,1000年內,這片區域,是可以作為家園的。1000年之後,讓子孫們用他們自己的辦法,解決人類危機吧!”
“各位都是各個工程崗位上的專家,都有二十年以上的實際操作經驗,我們這個工程,容不得一絲大意。在海底一旦建築質量出現問題,逃生非常困難。參與方舟2號,這個人類的希望工程,是各位的榮幸。拜托各位了!”
馬修講完,台下一片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