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亞洲方舟2號(二)

字數:3979   加入書籤

A+A-


    星係園區!
    一
    馬修的全息投影消失後,台上走去一個人“各位,我是管道部的部長,我叫高斯洛夫,來自俄羅斯,歡迎大家來到亞洲方舟2號管道部。目前各個作業區的臨時車間,搭建已經進行到了尾聲,我們管道部目前的主要任務,是進行臨時車間內的管道布置。主要管道包括給水、排水、供暖、供氣、供電、固體廢物等管道係統。這個任務完成後,就進行各個建築單元內管道的安裝。建築單元內部管道和設備安裝完成之後,單個建築單元分批下海,之後我們在海裏進行單元之間的管道對接。最後,我們還需要進行城市各種總管的線路安裝,直至我們方舟2號海底城市完成。同時,為了節約時間,我們會先安排一個分隊,先進行海底地熱轉換器的安裝。地熱轉換器的地熱采集,使用的是一種具有生物特性的可生長的耐高溫導熱纖維,它會像樹根一樣向海底生長,生長期需要5年以上,所以我們需要先把這些機器,像種樹一樣種在海底。目前已經有試驗機裝好了,我們可以成批量地安裝了,隻需按照試驗機的圖紙和操作手冊。”
    接著,高斯洛夫進行了任務分配,並分發了圖紙和操作手冊,手冊和圖紙其實就是一個智能全息投影設備,現在的紙,已經非常珍貴了,因為現在隻能在室內培養樹木。根據部長安排,楊源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安裝施工車間的排水管道。現在臨時車間已經成型,可以在室內操作,但是沒有供暖,應該會很冷。楊源和原田道三、金正浩一組,楊源是組長,原田道三是副組長,他們組一共20人,部長一共派了30多個組進行施工車間的管道安裝任務。楊源他們組的任務是負責e區排水管道安裝。
    二
    工地主要分為生活區域、材料與設備及加工區域、施工區域,各個區域都有自己的相應的辦公室。生活區域、材料與設備及加工區域的臨時建築已經成型,現在正在搭建各區域之間的室內走廊和道路。臨時建築車間采用新型的保溫輕質板材搭建的,這種板材,密度低,硬度高,抗疲勞,可塑性好,防火性好,導熱係數低,是理想的臨時房屋材料。施工區域在海邊,這裏原來是一個天然的深水港,至今仍然還有兩處潛式船的船塢可以使用。施工區域就是由這片港口改建而成,將來各個建築單元在這裏安裝,完成之後,從這裏下海,單元與單元之間,會在海裏進行對接。
    我們來到e區,這裏原來是港口集裝箱的放置場地。現在的排水管道,和40年前不同,以前的市政排水管道,都埋在地下,但對於現在來說,深度是不夠的,會結冰。原來一個城市,如果不大,隻需要一個汙水處理廠就可以了。現在,汙水由各個區域自行處理,設備定期清理處理設備,排汙管道不經過室外。至於生活用水,這裏靠海,用海水淡化設備就可以,不靠水的城市,都是各區域自己開采地下水來使用。
    楊源他們現在的任務,就是先將管道、配件等從材料車間取來,按照圖紙進行安裝,最後將管道進行保溫處理。經過十二天的安裝,他們組克服了寒冷,完成了任務。經過高斯洛夫部長等人驗收,他們結束了臨時車間的任務。部長安排他們組正式進行亞洲方舟2號建築單元管道的安裝。
    建築單元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公共建築的建築單元,一種是居住的建築單元,同時又各自細分好幾種戶型。楊源他們的任務是在成型的居住單元c戶型外殼內,進行管道安裝。
    今天,是楊源他們接到新任務的第一個工作日。現在車間內已經有了暖氣,舒服多了。來到組裝區,一個居住c單元呈現在他們眼前它分為內外兩層,外層是一個不規則的曲麵體,內層是方方正正的居住空間,內外兩層都是以玻璃為主,楊源輕輕敲了敲,卻發現不是玻璃。從內部看室外,內外兩層可以透明,也可以用作顯示屏幕,內部空間很緊湊,房間很少也很小。建築內牆是可以移動或折疊的,不需要的時候可以收起來,也可以設置成透明或用作顯示屏幕。建築單元底部可以注水,像潛艇一樣,讓建築單元懸浮在海底。室內地麵由感應器和人工智能控製,能一直保持水平,如果在海底遇到水流衝擊,晃動也隻是建築外層,室內仍然如履平地,生活在裏麵的人,不會感覺到任何晃動。室內還可以設置不同的生活場景,可以設置海灘、草原、樹林……讓人感覺不到是生活在海底。
    根據圖紙,一個建築單元戶型內,管道包括供氣、排氣、供暖、供電、給水、排水等等。將來在海底,單元和單元的排列,就像333魔方一樣,魔方中間的建築單元,負責這個魔方所有單元的供水、供電、網絡、供氣、供暖、排汙設備,這個建築單元稱之為公用設備房,負責這個單元魔方的26戶,公用設備房再連接到區域總設備房,總設備房的主要能量來源是地熱轉換器。
    楊源他們管道安裝的任務,有一定的挑戰性,就是這個單元的外形是可變的,所以變形的節點處,管道需要柔性安裝,以應對管道變形,這些工藝以前並不常見。而且這次的材料,也是他們沒有接觸過的。不過好在他們部長培訓過,圖紙和操作說明也寫得非常詳細,他們順利地完成了第一個建築單元的管道安裝。
    今年這個地方的夏天,海麵沒有出現解凍,幸運的是冰凍層的厚度不算太厚,他們可以敲開冰麵,進行建築單元的入海。為了防止敲開的冰麵迅速結冰,他們對作業區的水麵,進行了電加熱。今天是他們組裝的第一批建築單元入海的日子。起重機吊起一個個建築單元放入水中,各單元底部注水完畢後,沉入水中,一個單元魔方排列整齊之後,他們穿上潛水服,下水進行單元之間的管道對接,管道對接完成之後,人工智能控製著單元魔方整體移動,下潛到指定的海域。
    接下來的日子裏,楊源他們日複一日地重複著方舟2號海底城市的建造。整體工程有條不紊地進行。
    三
    今天高斯洛夫部長宣布了一個消息,海底的地熱轉換器已經部分安裝完畢,可以和與區域總設備房進行對接,對接過程需要在深海進行,由楊源他們組進行試驗對接。楊源他們平時管道安裝都在淺海,現在需要去的地方,潛水服經受不住水壓,所以需要使用潛水器、感應機械手進行安裝。楊源他們作為代表,進行這個實驗安裝,如果試驗對接成功,就由他們來主編這個工序的操作手冊。
    楊源他們組進行了分工,楊源等3人進行區域總設備房端點的安裝,另外一隊3人進行地熱轉化器端點的安裝,還有四個3人小隊,負責管道電纜鋪設,每個小隊乘坐一個潛水器,航行由人工智能操作,管道安裝通過感應機械手操作。楊源一隊還有原田道三、金正浩。
    “這裏好黑。”原田道三說道。
    “這是將來我們的子孫生活的地方。”楊源說。
    “這裏的建築單元,是不夠地球上那麽多人生活的。”金正浩顯得有些發愁,“如果住不進這裏,將來怎麽辦?”
    楊源理解他的感受,這也是他們共同的憂慮。雖然說,人類嚴格控製生育,但是地球上人類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目前全球正在建設的29個海底城市的可居住人口數,對於有著龐大數量的人類,顯然是不夠的。以這個世界微薄的人力物力,就算100年內不停地建設新的海底城市,仍然是杯水車薪,即便現在的出生率非常低。
    “先把手上工作做好吧!”原田道三提醒著。
    他們沿著冰錨,一路向下,來到了目標海域。冰錨的作用是通過海麵的冰,固定住海底城市,防止隨水流漂動。他們在潛水器中,通過紅外線成像係統的遠距離觀察,看到成排的建築單元,全息成像在他們麵前。當他們靠近時,建築單元一排排、一列列的出現在探照燈光之下,一眼看不到盡頭,非常壯觀,眼前的景象讓他們歎為觀止。
    從地熱轉換器到區域總設備房,連接的管道很長,管道是可伸縮的柔性管道,供電電纜也是特製的可伸縮電纜。海底尋找路,全靠坐標和紅外成像係統,周邊一團黑,時不時有暗流湧動,潛水器一陣晃動,讓人心驚膽戰。
    楊源他們經過數次演練,經過7小時作業,完成了一處地熱轉換器和一個區域總設備房的電力管道和供熱管道的連接,經調試,給一個魔方通電後,一個完美的魔方亮了起來。
    回到地麵,按照高斯洛夫部長的要求,他們完成了編寫魔方單元公用設備房和地熱轉換器的操作手冊。
    按照馬修的設想,10年完成方舟2號海底城市,如今時間快到了,工程也接近尾聲,現在正在安裝海底通向地麵的40多處電梯。本來應該退休的年紀,楊源還守在這個人類的希望工程,為了人類最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