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知機
字數:6450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黛玉另嫁 !
第二日,果然接到了楊家的帖子,楊家太太要在三日後過府拜訪。王夫人立刻調度開來。
其實在進入大觀園之前便是如此,賈寶玉天天找林黛玉,等搬入大觀園,林黛玉漸漸長大,她主動找賈寶玉的次數少了,反而是賈寶玉找林黛玉的次數多了,多到幾乎每天都要往瀟湘館跑,有時一天還不止一次。因此,這裏林黛玉才搬出了大觀園,當天傍晚,賈寶玉得到消息跑到瀟湘館,一看,空蕩蕩的,就著地步打的家具還在,可是林黛玉的書、林黛玉的琴、林黛玉的鸚鵡、林黛玉的被褥統統不見,當時就三魂七魄飛了近一半,直接呆在了那裏。
襲人見狀,又是心酸又是委屈,卻隻能做了笑臉,推了推賈寶玉,道:“正要恭喜寶二爺呢。今天早上宮裏來了旨意,給寶二爺和林姑娘賜婚了呢。”
“真的?那為何不叫我去磕頭?”
“大老爺才是朝廷欽封的爵爺,老爺不在,大老爺領旨也是一樣的。而且那明黃的聖旨還在榮禧堂上供著呢。這賜婚的旨意都下來了,林姑娘不好繼續在園子裏住著,因此老太太叫收拾了前麵的韶景軒。二爺,老爺最關心二爺的功課,眼看著老爺就要回來了,看到二爺就那麽幾章字,一生氣,要等林姑娘滿了十五再辦喜事,那二爺豈不是又要等一年?!”
“胡說!既然娘娘賜婚,總要快快完婚才是。”
“賜婚是賜婚,六禮是六禮。總不能因為宮裏賜婚就把六禮給省了。那成什麽樣子了?但凡講究一點的人家,定親兩三年後完婚的比比皆是。更何況林姑娘還小,還未到及笄的年份呢。老爺太太拖上一兩年,大有可能。”
賈寶玉又是歡喜又是糾結,臉上變來變去。
襲人隻能拿出殺手鐧:“寶二爺就不想我們的寶二奶奶早日進門?”
賈寶玉這才跺了跺腳:“我,我找林妹妹去。”
襲人連忙扯住了他,道:“二爺,規矩便是如此,定既然定了親,未婚夫婦自然不好相見,不尊重也不吉利。要不然,老太太也不會讓林姑娘搬出園子去。”見賈寶玉還在對著瀟湘館張望,隻能催促道:“二爺,林姑娘最是心細,您若是這會兒急著見她,回頭那些婆子背後取笑,林姑娘怕是又要著惱了。不如您早些把字補上,也好早日把二奶奶娶進門啊!”
賈寶玉這才一步三回頭地走了。自這日起,賈寶玉雖然不至於懸梁刺股,卻也發了狠,每天都坐在書桌前寫字,不止練字,他還寫文。雖然他頂頂不喜歡八股文,可是為了讓父母高興,為了早日把心愛之人娶進門,他還是費心做了幾篇文字。
王夫人倒是不知道這斷公案,還以為離了林黛玉,兒子就變好了,越發後悔自己沒有早些這麽做。
王夫人下了決心,要早一點把林黛玉嫁出去。
到了楊家太太上門的正日子,賈家中門大開,把已經到了門口的楊太太嚇了一大跳。就是賈家的小廝跟她說,之前薛姨媽一家子進榮國府也是開了中門的,楊家太太也不肯落轎,還是林之孝讓人開了左側門才罷。
楊太太心裏無比慶幸今天沒有帶孩子們過來。不管怎麽說,這榮國府也是國公府邸,就是老國公沒了,這府裏就一個老國公夫人在,她區區吏部侍郎之妻也沒有這個資格走賈家的中門。
再聽說區區皇商薛家曾經是從中門進賈家的,楊太太心中就更急切了三分。
既然他們家老爺信守承諾還求了賜婚的詔令,為了楊家考慮,他們就應當盡快把這個兒媳婦娶過門。
年紀小些不怕,年紀小些,也不過是推遲圓房的日子,卻勝在可以好好教導。人學好難,學壞卻容易得很。若是這個兒媳婦把賈家的壞毛病帶到了楊家,哪怕隻有一樣,就夠楊家上上下下吃一壺了。
楊太太心似油煎,表麵上卻是一絲兒都不露,她春風滿麵地走進榮慶堂,先拜見過賈母,然後跟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媽和李嬸見禮,等小輩們上來拜見,她一早就認出了林黛玉。
賈母有私心,雖然不能讓賈寶玉知道,但是這不妨礙她偷偷地把探春叫到跟前,加上素來消息靈通的薛寶釵,今日在榮慶堂上的姑娘一共有三人。
不等賈母介紹,楊太太就一把拉起了林黛玉的手,道:“這便是大姑娘吧?你長得跟林大人可真像。”
“太太見過我父親?”
“自然是見過的。我記得那會兒還在京裏,你才十六個月大,還在你娘手裏抱著,我跟著我們老爺去府上辭行。那時候你可愛笑了。無論我家老四怎麽折騰你,你就咯咯咯地笑。”說著,又細細地打量了林黛玉一番,道:“大姑娘倒是精致,就是頭上缺點。”
說罷就從自己的頭上拔出一直鑲五寶並蒂蓮金雀簪來,給林黛玉簪上,笑道:“這樣才好呢。”
林黛玉又再次拜謝楊太太。
賈母見狀,興致再減三分。
見金簪之禮完成,王夫人立刻道:“夫人遠道而來,何不去大姑娘屋裏坐坐?順便考校大姑娘一二?大姑娘可不止詩文好,這收拾屋子也是一把好手呢。”
雖然沒有三二百萬兩銀子,但是王夫人知道,讀書人就看重孤本古籍。若是楊太太看到林黛玉那滿屋子的書滿意了,那接下來就容易了。
“果真?那我倒是要好好看看了。”
說著就站起身來。
賈母無奈,隻能也跟著起身,接過拐杖,當先走了出去。
韶景軒跟賈母的院子緊挨著,從後麵新蓋的大花廳出去便是。當門就是一座小小的彩雲追月的影壁,繞過影壁,當麵就是正房三間,帶左右耳房各一間。東西廂房也是三間,無耳房。正房和廂房以遊廊相連,中間一座極精致的小花園,花園裏的四角亭子上爬滿了女蘿,密密麻麻,正開得嬌豔熱鬧,蜜蜂和蝴蝶不時飛過,為這座小院增添了三分熱鬧。與亭子的斜對角又是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下是一叢粉薔薇,對麵是一株足有一丈高的荼蘼樹,這會兒春花滿頭,開得正好。打樹下經過,荼蘼迎風,留下鮮花滿地。
韶景軒正房三間,西間是臥室,跟做了淨室(浴室)的西耳房相通。而東間和堂屋卻不曾隔斷,並且跟東耳房打通,作了書房,靠北、靠東兩座大書架上滿滿當當的,都是書。
聽見楊太太的吸氣聲,王熙鳳忙道:“夫人見笑了,我這個妹妹最是喜歡讀書的,倒是與常人不同。”
楊太太笑道:“你這孩子倒是實誠!跟我們這樣的人家,哪個孩子不讀書的?!那種自己不讀書還以為讀書無用的人家,我才不敢與之來往呢。話不投機半句多。”
賈母便指著李紈笑道:“這是我那去了的大孫子的媳婦,是國子監祭酒李守中李大人之女。我們府裏早年也給孩子們請過先生,隻是如今孩子們都大了,因此才把她們交給她。”
楊太太道:“李守中大人的學問自然是頂好的,隻是人迂腐了些,要不然,也不會止步於國子監祭酒。”
王夫人捏著帕子沒說話,王熙鳳則忍不住望向李紈,卻沒有想到李紈正看向林黛玉。
正說著,丫頭們送了茶果上來,林黛玉先用一個小托盤捧了一隻蓮花蓋碗,將茶奉與賈母,然後將第二隻蓮花蓋碗奉與楊太太。
楊太太接過茶,滿意地點點頭,笑道:“大姑娘這樣的屋子真是絕了。我年輕的那會兒也想過,若是將來有朝一日,我也有這麽一屋子的書,那才叫不枉此生。”
林黛玉道:“那太太達成所願了沒有?”
“還沒有呢。雖然每年我都有添置,隻可惜,有的書是可遇而不可求。到如今也隻得了半屋子罷了。大姑娘若是不介意,回頭進了門,借我抄錄一份。”
“太太但借無妨。”
一個同樣愛書的婆婆,應該不差吧。
王夫人道:“請問楊夫人,希望大姑娘何時進門呢?”
“陛下賜婚,自然是宜早不宜遲。我琢磨著,還是趕在今年都辦了才好。”
王夫人道:“都辦了?”
楊太太道:“正是。我們家老三,就比老四大一歲,今年十七。我們老爺說,趕在四月裏給老三下聘,端午之前給老四下聘,到了九月裏迎娶老三媳婦,十月裏迎娶老四媳婦。雖然趕在一年裏辦有些不體麵,不過,有聖旨在,也不怕外頭閑話。”
王夫人道:“這麽趕,隻怕這嫁妝來不及……”
賈母立刻對之怒目而視。
楊太太卻笑道:“這有什麽的?要我說,大姑娘這等人品,再加上這一屋子的書,比萬千家私都強!”
她也不管賈母王夫人是何心情,隻轉頭對林黛玉道:“說起來,我那混小子前兒個磨了我半日,讓我給大姑娘帶幾樣東西來。”
隻見楊夫人在上頭端坐,下麵就有兩個婆子上來,一個足有五十來歲,一個約莫三十歲上下,都是青布衣裙手裏捧著一個匣子,這兩個婆子身後又站著四個丫頭,兩個抱著插花,兩個抱著通草花盆景。
從左麵起,第一個丫頭手裏捧著的,是一個黑色的雙耳方尊,尊口兩朵小小的太陽花從綠葉中探出頭來,後麵則是一根細細的、黑黑的紙條,足有一尺,枝條上隻有一兩片嫩芽,向上極力伸展,爆發出強烈的生意。
第二個丫頭手裏捧著的,是一隻圓圓的陶洗,明明是陶的,可是冷不丁看上去,就好似石頭一般。陶洗的一側,借著花留做了一個小小的景致:小小的假山,小小的陶製小兒坐在草叢中垂釣,小兒的身後,一樣是一條細細彎彎的枝條,卻依稀作半圓狀,枝頭幾乎伸到了陶洗的另一側,隻是那枝條上一抹綠色也無。
至於另外兩個丫頭捧著的通草盆景,卻是一盆牽絲菊,一盆金玉滿堂(名品迎春花),卻做得極其細致,若非如今不是菊花和迎春花盛開的季節,隻怕在座的人都要以為是真花了。
這四件插花、盆景拿出來的時候,林黛玉小小地驚呼了一聲。
王夫人立馬看了她一眼,又低下了頭。
薛姨媽笑道:“林姑娘這是太高興了。”又仔細看了看,道:“前頭的兩樣也就罷了,這兩座通草盆景應該是揚州的貢品吧。”
楊太太笑道:“我們是什麽樣的人家,哪裏有這個膽子動貢品!這左邊的兩盆插花,花器是我那個混小子親自去集市上淘的,花卉是自家花園子裏采的,整個插花是我們家那個混小子自己做的。至於這兩盆通草,雖然不是他自己動手,卻是他畫了樣子,讓他屋裏的那些丫頭們做的。至於那兩隻匣子,我也不知道是什麽東西,想是我們老四給大姑娘的書信和體己物件。”
邢夫人道:“四公子屋裏的丫頭們?他身邊的丫頭很多嗎?”
“我們家雖然才進京,可這哥兒姐兒身邊的人卻不能少。老四身邊四個二等的四個三等的,再加上粗使丫頭若幹。不過,我們老四也說了,他屋裏的丫頭日後是要放出去的。”
說著,又笑眯眯地道:“大姑娘可是嚇著了?”
林黛玉這才道:“是,是的,太太。我,我隻是被那兩位媽媽嚇著了。”
“哦?”
楊太太看了一眼那兩位婆子,含笑示意林黛玉繼續。
“這兩位媽媽看著極為眼熟,隻是太太剛從嶺南回來,想必是我認錯了。”
楊太太這才笑了:“大姑娘並沒有認錯,這位秦媽媽便是你們林家大管家秦正之妻,邊上的這位姓喬,她的公爹是你父親的奶兄。她原喚作紫鳶。”
“紫鳶姐姐?”
林黛玉當然知道。因為紫鳶是她母親賈敏的丫頭!
“紫鳶見過姑娘。”
喬家紫鳶立馬給林黛玉磕頭。
楊太太道:“你在這府裏這麽些年,必是想家的。她們原本已經放良,是我下了帖子請了她們來照顧你兩年,也給你講講你父親母親的事兒。”
說得林黛玉雙目含淚,隻能盈盈下拜。
雖然還沒有見到自己的未婚夫,但是婆家能為她做到這一步,她還有什麽可求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