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提前
字數:11097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黛玉另嫁 !
林黛玉真心把薛寶釵當成姐妹,隻可惜,如果薛寶釵那麽容易聽得進去勸,她就不是薛寶釵了。
她隻是搖了搖頭,道:“林妹妹,你不懂。”
你若是懂了,姨娘又怎會如此厭惡你?若是你早早懂了,也就沒有金玉良緣了。
我如何不知道寶玉極其厭惡仕途經濟。可是嫁給寶玉,就是嫁給這府裏,這府裏需要一個知道仕途經濟又能勸著寶玉往仕途經濟上走的寶二奶奶。
不想再聽林黛玉的勸,薛寶釵起身告辭,林黛玉親自送她出去,這才回來。
送走薛寶釵之後,林黛玉徹底失去了做嫁衣的心情。
她將目光轉到了父親留給她的書籍上。
她偏愛詩詞,但是這並不等於說她就沒看過別的書。遊記、雜記這些,賈寶玉喜歡,她一樣喜歡,就是策論、四書五經這些,她也細細讀過。隻不過賈寶玉不喜歡,為了不讓賈政又生賈寶玉的氣,林黛玉從來不曾顯露過罷了。
如今,她要嫁出去了,從未婚夫的書信來看,自己的未婚夫倒是很喜歡鑽研這些,隻是因為年輕,在理解上難免有些偏頗。既然自己的未婚夫婿喜歡,她為何不細細研讀?
想到這裏,林黛玉從書架上挑選出兩本書,決定在接下來的三天內好好讀一讀,順便寫篇策論。
雖然她不曾專門學過,可是有林如海當年讀書時候的手稿在,她可以琢磨著學著寫。
看到林黛玉放下嫁衣反而找了書籍坐下來看,紫鵑和雪雁都呆了。
雪雁是典型的林家人,輕易不會質疑自家姑娘的行事。可紫鵑就未必。
紫鵑猶豫著上前,接過了雪雁磨墨的工作,遲疑再三,方道:“姑娘,您,就不擔心姑爺嗎?”
雪雁立刻瞪她。
雪雁跟紫鵑共事多年,紫鵑的心病,她一清二楚。
林黛玉才要回答,忽然看見春纖從外麵急匆匆地進來,一進屋,就給林黛玉磕了個頭,道:“回姑娘,大老爺病了,璉二爺、璉二奶奶、琮三爺都過去侍疾了。”
林黛玉大吃一驚:“很嚴重嗎?”
“聽說很不好。”
“好端端的,前兒個還出去吃酒……可請了太醫了?太醫怎麽說?”
春纖搖了搖頭,道:“回姑娘,詳情小婢不知。”
“再探。”
“是。”
春纖領命,立刻下去了。
紫鵑立刻道:“姑娘,可要我過去看看?”
雖然賈赦是林黛玉的親舅舅,可林黛玉到底姓林,賈赦於她終究是外男。這會兒賈赦病了,若是輕還好,若是重了,賈寶玉探春等人必定是要去侍疾的。唯有林黛玉不能去。所以作為林黛玉的大丫頭,紫鵑的確可以代表林黛玉去探望以示關心。
林黛玉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道:“你過去看看吧。”
等紫鵑一走,秦媽媽立刻道:“姑娘,我看這個紫鵑怕是有些旁的心思。”
紫鳶雖然沒有開口,但是她神情也清楚地表達了同樣的意思。
雪雁道:“這不稀奇。這府裏的風氣便是如此。紫鵑姐姐怕是以為自己會如平兒姐姐一般,隻可惜我們姑爺看著可不像寶二爺,慣是個憐香惜玉喜歡給小丫頭當小廝的。”
林黛玉歎息一聲,道:“紫鵑到底跟了我這些年,我也不忍將她一個孤零零地留在這府裏。”
小姐們離不開貼身丫頭,可貼身丫頭又何嚐離得開自己伺候的姑娘?跟紫鵑這樣,父親已然亡故,家裏隻有繼母和繼母所出的兄弟,真要把她留在這府裏,林黛玉實在是於心不忍。
而且紫鵑自己也說了,要給她做陪嫁丫頭,跟她一起去楊家。
“姑娘心善,老身和紫鳶兩個如何不知?隻是,”說到這裏,秦媽媽壓低了聲音道:“老身隻是覺得,姑娘應該早作打算。”
旁邊的紫鳶也跟著點頭。
林黛玉一愣。
她立刻意識到秦媽媽和紫鳶兩個知道舊年紫鵑測試賈寶玉一事了。此事看起來是紫鵑看著無人為自己做主故而挑破了窗紗,希望賈母為自己做主。可實際上卻是斬斷了林黛玉的後路,甚至還讓林家的百年清譽跟著蒙羞。
林黛玉念著紫鵑待自己的一片心意以及紫鵑作為丫頭的見識和格局,不忍發作紫鵑,可實際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她心裏未嚐沒有想法。
那一次,紫鵑真的把她逼上了絕路。
也就是那一次,讓林黛玉清楚地意識到,她若是不能嫁給賈寶玉,隻怕隻有一死了。
事實也是。
如果不是楊家進宮請求賜婚,林黛玉真的完全看不到前路。因為她知道,王夫人是絕對不會同意自己嫁給賈寶玉的,她會用盡一切辦法阻攔。紫鵑的小心思注定成空,而且還要賠上她林黛玉的性命和林家的名聲。
林黛玉低頭想了想,最後決定,還是親自寫一封信,給楊四公子送去。
與其日後讓楊四公子知道此事,還不如她早早地跟對方坦白。而且,她也想知道,楊四公子是否信任她。
這關係到他們的未來。
若是夫婦之間連起碼的信任都沒有的話,那還有什麽意思呢?
隻是信件送出去了,林黛玉的心反而提了起來,竟然是一宿未能安寢,加上紫鵑帶回來的消息,林黛玉心中更添憂慮。好在隻隔了一日,楊琛就回了信。
雖然這一日對於林黛玉來說無異於一年,度日如年。
幾乎是從秦媽媽手裏搶過回信,林黛玉展開一看,隻見字跡格外工整,文字卻不如之前的文雅,顯得更白一點。
顯然,對方並不如表現出來的那麽鎮定和不在意。
【妹妹見信如晤:
前因後果,吾俱已知曉。想妹妹六歲孤身進京,親近長輩唯賈家太夫人一人,受其影響,意料之中。賈家太夫人偏心二房金孫,滿城皆知,妹妹與賈公子青梅竹馬,不覺有異,亦在情理之中。吾非有意冒犯賈府太夫人,吾隻允諾妹妹,有吾在,斷不會讓妹妹在公婆妯娌麵前難做。此。謹妹妹請妝安。】
文字簡單直白,也不長,可細細想去,林黛玉竟然癡了。
賈寶玉自己不愛八股文也不愛仕途經濟,他知道王夫人很憂心嗎?當然知道。事關僅存愛子前程,王夫人當然上心。可賈寶玉不以為意,他甚至明知道王夫人因此遷怒厭棄林黛玉,他還是不曾改變過。
他甚至不曾想過王夫人會何等排斥林黛玉,也不曾想過林黛玉背後會為此受多少委屈。
就跟賈寶玉心裏堅信賈家就是再落拓也不會少了他的一樣,賈寶玉也堅信,有賈母的支持,王夫人就是再不喜歡,林黛玉最終會成為他的妻子。
賈寶玉從來就沒有想過,王夫人違逆賈母的可能。
而事實也是。
這些年來,王夫人就是一直在違逆賈母的意思,雖然不能明著反對,可是王夫人一直堅定地執行著拖字訣。
這才是那年紫鵑冒險測試賈寶玉的根本原因所在。
賈寶玉堅信他會娶林黛玉為妻,可實際上,那個時候連紫鵑都對他失去了信心。
林黛玉知道,王夫人處處看她不順眼也跟賈寶玉的表現不無關係。就好比舊年賈寶玉去家學讀書卻專門跑到她房裏告辭還跟她說了半日話,雖然在賈寶玉看來理所當然,雖然當初的林黛玉也覺得理所當然,可數年過去,林黛玉已然長大,再回首,如何不知?隻怕那時王夫人就已經十分不喜。
這還隻是其中的一樁。
細細想去,那些年裏,她讓王夫人不滿之事,又何止這一樁?
王夫人在賈寶玉身上寄予厚望,偏偏賈寶玉無心與此,王夫人管教不了賈寶玉,自然遷怒其身邊之人。而她,因為賈寶玉待她與眾姐妹不同,自然也是王夫人眼中釘肉中刺。
“難怪寶姐姐聽不進去。”
勸了賈寶玉,賈寶玉是個溫柔的性子,未必會發火,可是不勸,王夫人絕對會發火。若是薛寶釵聽了自己,隻怕立刻會被王夫人厭棄。
要讓王夫人喜歡自己,關鍵還在賈寶玉身上,隻可惜,賈寶玉不懂,也從來不曾想過自己的任性會給林黛玉帶來怎樣的負麵影響。
想到過去的一樁樁,想到那楊四公子隻比賈寶玉年長一歲,而且在家也是嬌生慣養的,想到手裏如此簡短的紙條,林黛玉實在是沒信心。
不過,總比賈寶玉好。
至少,楊四公子知道症結所在。
婆媳之間,不在於公公是否明理也不在於婆婆是否仁慈寬厚,更不在於媳婦是否賢良淑德,而在於做兒子做丈夫的那個人。
顯然,在這個問題上,楊琛遠勝賈寶玉。
一時之間,林黛玉柔腸百轉,可是她的臉上卻不自覺地露出了笑意。
焦慮的兩天,她終於能放下了。
不用言語,秦媽媽就從林黛玉的臉上讀出了答案。
秦媽媽也笑了:“姑娘,還有一件事。”
“何事?”
“侍郎大人已經聽說了賈將軍重病延請太醫一事。侍郎大人恐影響婚期,已經打發人去請官媒了。”
“提前了?”
“是。”
紫鵑和雪雁都愣住了。
紫鵑驚道:“何至於此!”
秦媽媽道:“賈將軍畢竟上了年紀。”
不管怎麽說,賈赦都六十好幾的人了,平日裏又酒色過度,要秦媽媽說,這還真的不好說。
再者,賈家還在醉生夢死,可楊家人早就知道賈家的好日子最多就今年了。若是拖到明年賈家被抄了家,是讓楊家自己發嫁林黛玉還是讓林黛玉自個兒發嫁自個兒?
隻是這些話,秦媽媽絕對不可能在這韶景軒裏吐出一個字。
實際上不止紫鵑意外,就連賈母也十分意外。
賈赦暗中對賈母偏心頗有怨言,這件事情賈母很清楚,隻是在賈母看來,本不是她偏心,而是賈赦不成器。就拿之前去參加楊家筵席為例,按照規矩,賈赦回家之後應該第一時間向她匯報。
可賈赦怎麽做的?直接回自己的院子去了,還帶走了賈璉!
賈母心中就存了疙瘩:連寶玉這麽一點點大的孩子都知道的最基本的禮數,你都五六十歲的人了,怎麽反而不知道?
賈母很不高興。
賈母不高興的結果就是,賈赦病了的消息傳出來之後,她依舊淡淡的,覺得很不得勁。就連王夫人向她請示,要不要讓賈寶玉探春惜春幾個去給賈赦侍疾,賈母也是淡淡的:
“罷了。寶玉和三丫頭去去便是,至於四丫頭,她身上有孝,就不用了。”
這會兒,賈母倒是想起惜春身上父孝未滿。
也就是這個時候,外頭忽然有人來報,說楊家請了官媒過來,就在大門上等候。
賈母十分納悶:“今天?”
不是說好了,這個月楊家先給庶出的三子聘媳婦,然後再來下聘林黛玉嗎?可是先前沒個通知,這會兒楊家的官媒就直接上門了?
王夫人倒是巴不得林黛玉早一天出門,當下道:“老太太,既然楊家遣了官媒來,媳婦且出去見一見。”
“罷了,讓她直接來榮慶堂。”
事關林黛玉,賈母不放心。
她要一一過問。
楊家請的官媒姓成,平日裏做的也是高門大戶,因此很是體麵。單看她的衣裳首飾,論名貴也許比不上王夫人日常用的,可若論整體效果,竟然是一點都不比王夫人遜色。更別說拿著舉止投足間的氣派了。如果不是事前知道她的身份,隻怕鴛鴦等人都要當她是四品五品人家的官太太呢。
成官媒進門之後,先拜見了賈母,又跟王夫人見禮,這才直說來意。
楊家希望能早些迎娶林黛玉進門。
賈母皺眉道:“我女兒早早地沒了,隻留下這麽一點點骨血,五六歲上來了我家,我看著她從一點點大的小丫頭長成大姑娘。因為聖上賜婚,不等她及笄就打發她出門,我已經很對不起她父母了。怎麽竟然如此趕了起來?可是楊家出了什麽事兒嗎?”
成媒婆道:“不瞞太夫人。侍郎大人聽說府上的將軍大人不好,恐衝撞了,因此特意請了我來說項,希望婚期提前。”
這分明是在說,他們在擔心賈赦會出事!
這跟咒賈赦有什麽兩樣!
賈母的心情越發不好,她道:
“老大原沒什麽事兒。不過是偶然中了暑,吃兩劑藥就好了。”
成媒婆道:“太夫人,這是楊侍郎的意思。”
怕您兒子有什麽事兒,林姑娘要服喪,誤了婚期。
賈母無奈,隻能道:“這也太趕了。”
成官媒微笑道:“看太夫人說的!怎麽也是奉旨成婚,自然是宜早不宜遲。就是再趕點也不為過。更何況五月是毒月,七月是鬼月。雖然這兩個月裏好日子也不是沒有,總是讓人不那麽舒服。若是拖到八月裏。太夫人,您別見怪。雖然老規矩,婚姻大事宜在九月到次年二月裏。可是侍郎大人卻想今年九月初三給林大人做法事呢。”
林如海是九月初三沒的。如果要給他做法事,起碼要提早一個月。
王夫人道:“侍郎大人跟我們姑老爺的情誼,我們自然是知道的。我們老太太也是擔心,這會兒成親,連鴻雁都沒有,看著不吉利。”
成官媒道:“這您大可放心。侍郎大人那邊早就預備下了。”
早就預備下了?
要知道鴻雁乃是候鳥,每年九月到次年二月裏,京中才有機會見到。也就是說,楊家最遲也是在今年元月裏定下了此事。因此才能早早預備下鴻雁,並且精心喂養到今天。
賈母臉色更加不好看:“既然如此,那就拜托欽天監算個好日子吧。”
成官媒微笑道:“太夫人請放心,侍郎府上早就算好了,本月十八納采,二十三問名、納吉,二十八納徵,三十請期。六月初二親迎。”
日子楊家早定了,請成官媒來,不過是走個過場兼通知而已。
賈母勉強道:“不是說楊侍郎要先給三公子下定嗎?那楊三公子呢?”
成官媒道:“三公子發了願,說來年是大比之年,他想下場試試。倒是不急著定親。侍郎大人已經依允了。”
成媒婆一走,賈母直接發飆:“這楊家也太不像話了!”
王夫人倒是暗暗稱願。
林黛玉嫁出去,薛寶釵娶進門,她的心事才算了了。
嘴上卻道:“老太太,畢竟是聖上賜婚。”
賈母瞪了她一眼,沒說話。
什麽聖上賜婚!分明是不想跟他們賈家有什麽幹連,因此想早早了結!
賈母也懶得跟王夫人廢話,直接派人把王熙鳳叫了過來,讓王熙鳳加快速度。
王熙鳳隻能應下。
不想,才從賈母的榮慶堂出來,王夫人又把王熙鳳叫到了榮禧堂,道:“鳳丫頭,寶玉的婚事也要提前。”
王熙鳳道:“太太,不是我不用心。實在是時間太趕,這大雁怕是來不及!”
打知道王夫人要讓賈寶玉今年迎娶薛寶釵,王熙鳳就叫人預備了。現在還沒影兒呢,楊家又提前了婚期,若是跟著提前,難道要她變出大雁來?
“若是實在采買不到,就用園子裏的浩鴻代替。”王夫人道,“老爺不在家,大老爺也是林丫頭的舅舅,讓楊家哥兒往大老爺那邊下聘。近日大老爺身上不好,也許衝一衝就好了。”
“可是太太,園子裏的浩鴻都是剪了翅膀的。”
納采要麽用大雁,要麽就用鵝,就是非要用浩鴻,也該用新捉來的。用這種剪了翅膀的,不吉利。
王熙鳳知道王夫人的脾氣,隻能小聲提醒著。
“那就挪用林丫頭的。”
王熙鳳道:“請問太太,寶兄弟向哪邊陳雁?當日要宴請賓客,著人多嘴雜的,就怕瞞不過寶玉。”
“舊年林丫頭不是認了他姨媽做幹娘嗎?就跟寶玉說,因著大老爺身上不好,因此才讓他姨媽作林丫頭的娘家。”
“那賓客那邊……”
“你來想辦法將兩邊的客人隔開。”
王熙鳳聽得心驚肉跳,嘴上卻要極力周全:
“既然定了楊家哥兒往大老爺那邊下定,寶兄弟往榮禧堂東北角上下定,那也容易。就怕當日去大老爺院子裏觀禮的人太多,來榮禧堂這邊的人太少。”
王夫人皺著眉頭想了半天,道:“不行。”
想她花費了多少力氣,這才坐穩了榮禧堂,如今要她讓出去,不可能。
王熙鳳道:“太太,我的意思是,不如直接跟賓客門說實話。到時候我們盯得緊一點,莫讓寶兄弟聽了旁的話。也要寶妹妹委屈些,對內頂了林妹妹的名頭出嫁。”
“頂了林丫頭的名兒?”
王夫人一聽就不舒服。
不是因為替薛寶釵委屈,而是因為她實在是不喜歡林黛玉。
“是。”見王夫人猶豫,王熙鳳隻能道:“太太,請您想想那年……”
“那拜堂那日攙扶寶丫頭的丫頭……”
“太太放心。紫鵑的身契我還美給林妹妹呢。大不了借紫鵑一日,隔日再給林妹妹送去。”
王夫人點了點頭,道:“你費些心罷。”
賈寶玉不知道這裏頭的種種,還以為自己馬上就要娶林黛玉為妻,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他恨不得現在就衝到韶景軒,衝到林黛玉跟前一訴衷腸,如果不是襲人急急攔住了她,隻怕他這會兒已經衝出了大觀園。
倒是薛寶釵,聽說之後委屈得不行。她們入京已有七、八年了,這金玉良緣綢繆了也有七、八年了。結果到頭來,竟然要頂著別人的名頭出嫁!對於薛寶釵來說,這跟當頭一棒又有什麽兩樣?
薛姨媽起先也不肯,直接來找王夫人,王夫人屏退了一眾丫頭婆子,燈屋裏隻剩了她們姐妹二人,這才流著淚道:“好妹妹,你當我忍心委屈寶丫頭?我也是沒有辦法!我那個孽障,也不知道被灌了什麽迷湯,就是非那丫頭不可。舊年就為那丫頭迷了心!偏偏那丫頭是萬歲賜婚,若有不是,隻怕宮裏的娘娘都落不著好。好妹妹,你放心,隻是裏頭委屈些,無論外頭,還是婚書,抑或是祠堂的冊子上隻有寶丫頭的名字。”
薛姨媽聽說,這才罷了。
她也知道,他們薛家早就敗了,如今正需要仰仗賈家、仰仗娘娘的時候,加上王夫人一慣在諸位姑娘中待薛寶釵格外不同,因此王夫人好說歹說,她也同意了。
林黛玉和薛寶釵這兩樁婚事就這樣緊鑼密鼓地張羅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