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無奈後的這絲堅決

字數:1403   加入書籤

A+A-


    薄紙談!
    喜歡王國維先生的詩句:自是思量渠不與,人間總被思量誤。對於這種感覺似曾相識,而卻沒那麽深刻過。也許是年齡的緣故,不過當去細細品味,總感覺是那麽回事的情意。於是便不去想了,多想可能會讓自己內心便得冷漠,甚至嚴重者可能會對生活失去信心,那是種危險的情況。而有些人卻不以為然,可能在他們眼裏這隻是微不足道的障礙,而當禍難降到他們頭上時,才會懊惱不已。
    人生的這段旅途會出現許多變化,而最深刻的莫過於是變故。人們必然要在一定時間段裏遭遇變故的,這便是內心深處感到無可奈何的最深刻體會。人在一定條件裏會經曆悲觀陰影,悲觀著對待事物,這大抵是遭受過一些變故後,這變故的範圍是很廣的。是親人離去,或者是挫折低落期,我們便會將自己包裹在悲觀的陰霾裏,遲遲不肯去釋懷,他們不敢去麵對,人們遇到困難會有退縮與逃避心理等消極因子來幹擾內心的選擇,不過他們可能會選擇堅決,也許會因人而異,不過還是會有一絲的堅決的。這種變化不是很明顯,但其是重要的。用自然環境來形容的話,正如是下過一場雨,蒙蒙細雨,給內心的悲涼增添悲哀的色彩。不過用堅決的心態麵對的,他們會去等待,再回過頭往天空看去,雨停了,出現美麗的彩虹,他們的夢想受到灌溉,享受著彩虹的暖色沐浴,尋找到希望,對生活充滿著向往,生氣與動力。
    我不敢大談自己對於挫折遭遇的看法,畢竟自己沒有那份資格,至今為止自己經曆過的少之又少,更不談什麽無奈的深刻遭遇。而我隻想做自己,可能你會在一定時間內被他們所排斥,藐視。也許是他們自認清高,不屑與自己產生聯係,可能隻是一種冷漠的關係,他們都會甚感不悅。這種人是存在的,遇到過的人會感同身受我的描繪。比如說,你獨自一個人在路邊行走,遇到他她與別人同走來,你會出於本能去打招呼,而別人卻熟視無睹,他她也不可能認不出你來,隻是單純的不想回複罷了。這時候一種尷尬與無奈的思緒充斥著我們的內心,這些遭遇我是深有體會的。對此,我想表達什麽觀點。可能自己都覺得沒有必要,自己坦坦蕩蕩,沒有做錯什麽,而卻是遇到如此待遇,隻是覺得自己是這般愚蠢與多事,沒必要去找煩惱影響情緒,畢竟這樣得不償失。
    人都會產生自己的三觀,經曆或許會或多或少去影響其的形成。閱曆是評價一個人成熟程度的標準之一,人們的談吐舉止也是其考慮氛圍。如果每天都是鬱鬱寡歡,沉悶不語,整日覺得很空虛,看著別人會鄙夷或者羨慕,做著一些違心的事情,說不出內心的想法,這是種病態心理。確不需要向什麽“高明醫生”拜托請求,而可能是缺乏一種堅決的心態。對待生活堅決一些,不用唯唯諾諾、優柔寡斷的,表達內心的想法,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現實情況是充滿著無奈的,我們也是有逼不得已的苦衷,然後怎麽樣。堅決著追求,可能不會改變什麽,或者改變的不成效。但我想那個時候,內心是充沛狀態的,不會有更多的空虛。不看世俗眼光,做到這種境界談何容易。是種高層次境界,內心深處憧憬什麽,向往的想法是什麽。最後用《借我》經典民謠裏句歌詞“靜看光陰荏苒,借我喑啞無言,不管不顧不問不說也不念。”須臾間,覺得無奈後的這絲無奈是倍感珍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