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關於私兵的問題

字數:3071   加入書籤

A+A-




    三國,從孫策和周瑜手裏搶江東!
    “至於合肥的防守。”周瑜略微思考“可借助居巢湖,居巢湖與合肥城僅三十裏的路程,在居巢湖結寨打造一支水軍,與合肥互為掎角之勢,兵力三千左右足矣。”
    “在居巢湖兩邊都建水寨,若合肥被攻,巢湖之兵可偷襲、救援,以牽製敵方。若臨近合肥的水寨被攻,水軍隻需將船到駛向湖中央,敵軍就隻能望湖興歎。”
    “居巢湖是廬江最大的屏障,與合肥互有屏障,可將北麵之敵擋於合肥居巢防線。隻是居巢湖太小,容不下大船,所建船隻當以艨艟和鬥艦為主,數量無須太多,兩三百艘就足夠了……”
    “公謹之言甚妙。”周瑜還沒講完,魯肅就誇上了“我江東之兵,素來以水軍揚名,豈能避長揚短,水步結合,才是我軍最大的優勢。”
    周瑜和魯肅一唱一和,很快就形成了統一的意見,陳飆一句話都沒說。
    “哈哈哈哈,得子敬和公瑾之助,實乃大幸,三言兩語間,就能製定出如此戰略,那就按兩位所說的去做!”
    軍事戰略上,三個人就這麽決定了,接下來該討論江東三郡的治理。這次陳飆先說出自己的想法。
    “連日來,我一直思考三郡之地該如何治理,三郡乃富庶之地,人傑地靈,實乃寶地。一旦治理好了,將成為我軍最重要的後方基地,為我軍源源不斷的糧草。”
    “三郡的治理,首先要穩,但想穩卻並不容易,一則三郡豪族林立,皆擁兵自重,會威脅到我們的統治。二則,山越對我漢人政權普遍不服,如處理不好山越的問題,則會長期麵臨叛亂。關於這兩點,你們是怎麽看的呢?”
    “丹陽、吳、會稽三郡豪族確有兵力,但擁兵自重的並非隻有豪族,還有將領,主公,孫氏舊將恐怕不宜留在三郡。”
    周瑜這話之意明顯,就是希望陳飆把孫氏舊將調到別的地方,不要留在三郡。這讓陳飆有些疑惑。如果是魯肅提出這建議,他覺得是正常的,但周瑜提出來,那就不一樣了,因為周瑜本質上也是江東舊將。這建議一旦讓董襲、徐盛、朱桓等知道,必會對周瑜懷恨在心。
    周瑜並不顧忌,進一步解釋道“四五年前,伯符廣招賢才,伯符是以武勇服人,得到別人的敬仰和投靠。”
    “這些投靠之人,本是一方豪傑,都帶有私兵,諸如周泰、朱治、潘璋、陳武等莫不都是如此,私兵多者上千數千甚至近萬,少者亦有幾百,光這些私兵的總兵力就有幾萬人了。”
    周瑜所列之名,全都已經死了,活著的一個都沒說。
    “伯符借助這些私兵,攻略江東,看似一時得意,卻留下了隱患,三年前我從居巢過江見伯符,便看出這點,曾勸伯符,無奈伯符執意如此。”
    “伯符攻略之時,這些將領故意不力戰,隻為保存自己私兵的戰力。到最後,伯符隻能靠自己戰場殺敵。然而,伯符卻要用自己的糧去養這些將領私兵。”
    都說孫策打仗喜歡自己上,莫不是也是因為別人不力戰?陳飆算是長見識了,他一直以為孫策希望親自上戰場,是性格使然。
    周瑜所說,陳飆還是比較認可的,曆史上江東的軍隊,不正是由一個個軍閥或豪族組成的嗎?
    “如今,主公攻柴桑,破宛陵,下烏程,占吳縣,眾多私兵已被消滅殆盡,此時正是時機……”
    “公瑾。”魯肅突然打斷了周瑜的話“孫氏舊將,皆勇猛之輩,主公自當用之。”
    周瑜看到魯肅打斷他的話,心中明白是怎麽回事。他對陳飆說的這些話,是在教唆陳飆去對付那些孫氏舊將,這是給自己招來禍患。魯肅顯然不希望他這麽做。
    陳飆很快也想明白這點“公瑾所言,我自會考慮。”
    “那主公打算怎麽做?”周瑜似乎並不死心。
    陳飆本不想糾結於這個問題,但周瑜非得打破砂鍋問到底。
    “哈哈哈哈,辦法還是有的,隻是還不夠成熟。這次攻破烏程、吳縣,繳獲頗多,孫家、吳家、徐家等牽扯其中的豪族,足足有十幾家,我已將其財產充公,為我所用,這些財富將主要用於兩個方向。”
    周瑜有些愕然,他跟陳飆講要對付原孫氏舊將,解決私兵問題,陳飆卻跟他講繳獲的事情。兩人所講壓根就不在一個軌道上。
    “第一個方向是用於在揚州發展各產業,以賺取更多的錢財,例如上次說到的蔗糖等,另一方向是用來強軍,即打造更強的軍隊。”
    “至於解決私兵問題,私兵由來已久,如若我下令強行禁止私兵,必會遭到諸將的反對,反而不美。”事實上,陳飆手下的將領也是大多有私兵,例如張遼、高順、甘寧都有。
    “我打算允許將領養私兵,但由將領自己養,我可不替他們養。他們有錢糧去養就行,養不起就幹脆解散。”他不能學孫策,用自己的錢糧去養將領的私兵。
    “當然,我還要嚴禁將領與當地豪族相交,如相交,視為謀逆。如此就可以震懾將領,避免一些豪族暗中出資勾結將領去養私兵。”
    周瑜想了一下“這是好辦法,但亦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私兵問題。”
    “我將對我江東軍隊一一登記造冊,每一城有多少兵,每個士兵姓名是什麽,家鄉何處,一一登記。打仗時,誰受傷,誰死亡,均登記造冊。並且,所有將領的私兵也要一一登記。”
    周瑜突然意識到,這是個好方法,雖然他看不出與解決私兵問題有什麽關係。若真能做到,他豈不是連軍中一個小兵也都有跡可尋,每個將領有多少私兵也能知道?他越發意識到登記造冊的重要性。
    “公瑾你有所不知,兩年前我曾招募了個才華卓絕之士,名為左伯,他擅長造紙之術,兩年了,他已經大大降低紙張的成本。這紙張的成本下來了,那大有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