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成長自述

字數:4468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純物質世界 !
    (首先說明,本書所有理論重在借鑒和參考,科學本無定論,隨著人的認知不斷加深,科學的基礎概念會不斷進行修改,本書在基礎概念上進行的一些小範圍的修改,僅代表個人觀點!我的理念肯定不可能絕對正確,但肯定具有很高參考價值!)
    我是個普普通通的人,屬於放在人堆裏用顯微鏡都找不出的那類人,不過在內心深處,我能感覺到自己是個有點特別的人,這種特別源於我無法完全沉浸在周圍人的生活中去,我的思想一直孤零零的存在於這個世界!
    我出生在中國一個普通的小村莊,每天吃普通人吃的飯,走普通人走的路,玩普通人玩的遊戲,說普通人說的話,過普通人過的日子,童年生活基本如此……
    不過在這所有的“普通”之下,我的思想裏一直燃燒著炙熱的探索欲,我無比熱愛生物學,這種熱愛讓我逐漸意識到,我可能是個特殊的存在!
    從我懵懂時起,我基本就把我所能接觸到有關動植物方麵的書籍和視頻看了又看!
    10歲那年,在一次看別人家母羊的分娩過程中,我想通了“我從哪裏出生”這個問題,我不再受騙於父母說我從路上撿來的這種答案,在一個思想保守、根本沒有性教育課的地方,能想出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是件不易的事。同年,我發現了螞蟻的繁衍規律,我開始在內心嘲諷那些守舊老人口裏所說的“螞蟻是天神的馬,每年按時出來集會”的說法,這讓我在思想意識上有種優越感。隨後我探明了許多昆蟲交配、植物授粉的方式和意義……
    11歲那年,我發現家禽、鳥類有性行為,我將我的發現告訴同齡人,他們根本不相信,以母雞在自然條件下就能生雞蛋的事實來反駁我。大部分大人也不相信鳥類有性行為,我的種種發現幾乎被我周圍所有人否定……
    12歲那年,我開始對肉食性植物著迷,同時認識到無性繁殖、變性繁殖等特殊生物,我對大自然更加著迷……
    10到13歲期間,在周末我有一多半時間是與螞蟻度過,對當地各種螞蟻的習性了如指掌。觀察螞蟻的起因是聽說可以用生物去消滅生物,我就實驗用一窩螞蟻去消滅另一窩螞蟻,發現根本沒有我想的那麽簡單。盡可能多的了解螞蟻,會發現它們的智力水平遠超人類的想象,螞蟻對我後續的思索有很重要的啟迪……
    13歲之前的種種經曆,讓我養成了一種沉默不語的習慣,原因有兩點,一點是周圍人講的關於生活方麵的事我一點也不感興趣,另一點是我所感興趣的事,如果說出來,總會被別人當成是笑話,甚至還不如一個笑話,即便我說的確確實實是對的!久而久之,我在思想深處有點與周圍人的思想脫軌,某些方麵的認知遠超同齡人,但我必須保持沉默。
    13歲小學畢業後到了初中,我喜歡上了物理學和化學。初期的這兩門學科,一個是打開宏觀世界的大門鑰匙,一個是打開微觀世界的大門鑰匙,對我而言,它們是另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世界,這極大滿足了我的探索欲,各種想法像雨後春筍一般從腦海裏冒出來,仿佛解開了拷在我思想上的一道道枷鎖,我的興趣變得空前高漲……
    同時,我個人的一大巨大缺陷也暴露了出來,我記憶力特別差,屬於超級爛的那種。因此一個重磅炸彈砸在了我頭上——英語課!老天似乎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給了我一個龐大的探索欲和羅輯思維能力,剝奪了我的記憶能力。小學我最害怕的就是聽寫或者默寫漢字,不過好在漢字大多是由象形文字演變過來的,還有規律可循。對於英語單詞,這種幾乎完全靠死記硬背才能記住的東西,我徹底被它打敗了!我的英語成績超級差,上英語課本對我來說基本屬於聽天書,不是我不努力,是我記憶力真的超級爛!
    曾經我是個基本每次考試綜合成績都能排進前五的人,到了英語課上,我一直是最後剩下的幾個聽寫單詞不過關的學渣之一!老師在教室內講英語課,我常常被遣送到教室外的窗台下站著背單詞,時常放學別人回家吃飯,我跟四五個沒過關的人被罰站在教室外背單詞,學校裏的學生像看展覽品一樣從我們身旁經過!有時英語老師看我的眼神跟看一塊垃圾是一模一樣的,我在他眼裏就是“厭惡”的代名詞!一點也不誇張的說,我上英語課跟犯人上刑場幾乎差不多,每天,總會有一兩節英語課,每天,總要上一兩次刑場!
    我是數理化老師眼裏的尖子生,是英語老師眼中的釘子戶!這種冰火兩重天的落差感寫出來就幾句話,但真正感受的話是特別痛苦的一種狀況,是一種對自尊心的嚴重打擊,那是我人生最煎熬的一段時間!受到英語課的影響,我其它課程也齊刷刷地往下滑。
    我開始討厭上學,但我不得不上學,我不能違背父母的意願,但照此狀態我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父母的意願,這不是靠努力就能辦到的事。我開始厭惡生活,我想我幹嘛就不能違背父母不切實際的意願?我想直接輟學,可我又不知道該幹嘛!處於極度痛苦中的人就會開始思考人生,我從那時起便開始對人生發起各種追問……
    我感覺每個人的生命仿佛都困在一條特殊的透明管道裏,雖然你很想出去,雖然你的腿就長在你自己身上,但你就是邁不出去,腿不會聽從你心裏的召喚。
    我是個對任何事物都不肯折服的人,便嚐試著走出這條管道,因為我一直都是特殊的存在,至少我是這麽感覺的。
    小學一年級我們班大概有45名同學,一路走來,轉學的大概有五分之一,留級的大概有五分之二,上到初中輟學的大概有五分之二,我是個特例,一路在同一個地方一級不落的升到高中。我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悲哀!
    說實在的,我這輩子沒有對父母有太多發自內心的感謝,唯獨非常感謝的是在我一心想輟學,中考成績非常差的情況下花錢把我硬塞進高中校園。偶爾外人強迫你做一些自己不願做的事,未必是件壞事,我的思想在進去高中後就開始慢慢發生巨變。
    進入了高中,這裏學生太多,而且高中生都處於青春叛逆期,很難管教,因此英語老師抓得也就不怎麽嚴格,日子比較好混點,我大大的鬆了一口氣!不過各種學科變得繁多,我的記憶力依然根本不夠用,我知道自己的很多抱負都將化為泡影!索性破罐子破摔,反正都這樣了,我就把學習的中心全部放到自己感興趣的物理、化學、生物課上麵。
    高中課程要比初中課程有趣得多,有時我可以坐在座位上思考一整天,除了中途要去吃飯和上廁所。我很享受一個人靜靜思考的過程。我所感興趣的三門課程剛開始還有明顯區別,不過越到後麵聯係越緊密,它們會跟高二的政治課有所接軌(高二的政治書裏滲透了一點點哲理裏的經典概念),最終會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統一,觸碰到哲學領域,這是讓我非誠吃驚的一件事。對於高中的地理學,也開始向天體運動和淺層宇宙學方麵進展,這跟物理學方麵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對於曆史課的話,其實對我的啟發不是很大,我一直記不住人名和事件的發生時間,不過聽一聽名人事跡,能稍微增強一下自己那些快要化為泡影的抱負,在心裏呐喊一聲“我不甘心”,也是對當時的我發出的一種激勵!最後要平反一下英語課,其實開設這門課程真的很有必要,我學不好完全是我自身原因,如果能學好請同學們一定學好英語,因為未來生活中你必然要接觸英文,哪怕是為了玩國外的大型網遊也是要懂點英文才行!
    長時間特立孤行的思考,讓我在腦海裏形成一種新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我便想把我構想出這套新理論展示出來。在我高中即將畢業時,關於這本書的中心思想和大體框架就已經定型,便有了寫這本書的打算!當時想到的書名是“人生的意義”,估計聽到這幾個字又要被人嘲笑,不過在你看完書的全部之後,我相信我所闡述的觀念一定會有讓你大為吃驚的地方,這不是一本感性的文學讀物,而是依靠生物物理學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一套理論。當我後來發現它不僅僅限於詮釋生命的意義時,我便決定把它改名為“純物質世界”。
    高中畢業後隨便進了一所大學,我對大學沒有什麽感覺,除了“舒服”外!大學真的是我一生中最舒服的三年,正值青春年少,錢向家裏伸手要,上課老師基本不管,幾乎完全不用擔心考試,校園裏養眼的美女又多,想通宵上網打遊戲就通宵上網打遊戲,想逛就逛,完全沒有壓力可言,一個字——爽!此外,我就在默默的整理和疏通我的理論,完善理論細節。
    感覺自己的寫作水平不夠,很難把我腦海裏的思想準確轉化成文字表達出來,我又開始靠寫短文和小說來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這基本就是我從大學到參加工作的兩年內,私底下幹的事……
    極端嚴謹的羅輯思維能力和極端爛的記憶能力,導致我變成了一個雙重性格的人。一邊是我在某些方麵的認知一直把別人遠遠甩在腦後,有一種淡淡的優越感,一邊是我的綜合能力低於常人,經常跟我所處的境況有種違和感。二十多年來我一直處於陰鬱濃濃的情懷中,這種“陰鬱”對我而言並非壞事,它讓我變得更加冷靜、穩健。
    我在蠢才、庸才、人才、天才裏思索我屬於哪一類,似乎根本就找不到我的位置,我便把自己定義為“偏才”,既然已經走偏,那就往一個方向使勁偏,把我“理性”的一麵發揮到極致,將這本書呈現在世人麵前!
    關於寫這本書的用意,我不想超越任何人,不想模仿任何人,不想被任何人模仿,這個社會有太多優秀的人才,相對於他們而言我隻是很普通甚至有點低級的一員,但我堅信我的理論觀念在目前為止一定具有很重要的份量,希望能夠推動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我的生命也不虛此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