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導讀

字數:4453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純物質世界 !
    幾年前我告訴別人我要寫一本跟物理學有關的書,他說你還是算了吧,物理學要跟高等數學聯係在一起,你懂高學嗎?我心想我基本不懂!物理學的論證都是經過長年日積月累後才敢提出來的,你學物理學了幾年?我心想沒幾年,正式的學習也就學到高中!你現在才幾歲啊,別傻了,趕緊吃飯,菜都涼了!他指著餐盤裏的飯示意我現實點!我默默地埋下頭吃飯!
    我想11歲那年我告他隻有公雞和母雞交配後產生的受精雞蛋才會孵出小雞,他死活不相信,說公雞哪有什麽小jj!我甚至在我家公雞和母雞交配時把他拉過來看,他說那是公雞在咬母雞——我無言以對!
    我一直處於類似的窘境!
    從年齡方麵看,其實能在物理學上提出開闊性見解的人,一般都處於20歲到30歲之間,這個年齡段是想象力和知識儲備量相對比較高漲的時期。低於這個年齡段的,知識儲備量不夠,提出的見解一般比較偏麵,存在很多漏洞。高於這個年齡段的人,思想會被生活磨平,想象力大打折扣,他們會提出很多重要的理論,但相對而言,很少有開天辟地的價值。因此我不覺得自己在年齡上有任何劣勢。
    關於高數方麵,我需要作特別說明,我的理論係統擺脫了傳統的數學物理學的束縛,我將它拋在一邊,從生物學的角度去剖析物理學的規律,這正是全套理論最具亮點的地方。
    數學物理學作為當今的主流,它最大的優勢是重視實際的觀測數據和現象,同時,它最大的缺陷是太依賴於實際的觀測數據和現象,而忽視了一些重要的小細節,這就導致出現了許多錯誤的定論。比如在狹義相對論的一些方麵就存在某些致命的缺陷,很多定論偏重於唯心主義的範疇。這些缺陷很難在實際觀測中發現,嚴格的說實際觀測中根本就不可能發現這些缺陷。
    這類缺陷不僅存在於狹義相對論中,幾乎遍布整個探討高速運動的數學物理學的理論內。宏觀上的表現就是很多學說的推論隻適合各自的領域,這些推論放到另一個學說內就是錯誤的,比如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之間就存在很多互相矛盾的地方。我相信很多人能感受到在它們之間存在某種缺陷,隻是無法指名道姓的說出缺陷到底在哪裏!
    生物物理學的的實際價值要比數字物理學小得多,目前為止並沒有得到太大重視,但它絕對是整個科學框架內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一部分。它的最大優勢是較容易被人理解,並能夠彌補數字物理學的缺陷,指導整個科學技術向一個健康的方向發展。
    我所闡述的生物物理學,是以“人”為基礎,利用宏觀可視規律推斷微觀不可視定律,一環接一環,通過嚴密緊湊的邏輯思維,解開一個個未知的秘密。
    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狙擊手,首先你要對自己手裏握著的狙擊槍有充分的了解,你對狙擊槍越是了解,用槍射出子彈,射擊的準確率就越高。同樣的,想要對科學有更透徹的認識,首先你要對“人”有充分的認識,因為我們是用“人”去了解這個世界。數字物理學上存在的缺陷源於人目前對“人”的認知過於淺薄,完全忽略掉“人的認知能力存在極限”這一因素!
    提起我對“人體”的思索,時間還要再回到初中。剛上初中那會我應該是13歲。每天晚上都要上自習,上完自習回家是一個很艱辛的行程,因為當年我特別怕黑,村子裏的人一般到了八點半都會窩在家裏不出來,到了九點我們下自習那會就更別提了,回家的路黑布隆冬,一個人影都沒!我家離學校還比較遠,大概有十五分鍾的路程,前十分鍾有同學相伴還好說,後五分鍾那真是要把我搞瘋了,羊腸小巷黑漆漆的,最怕有未知的東西在黑幕中湧動,偶爾在拐彎處竄出一隻貓,我半個魂都快給嚇沒了!貓的兩隻綠幽幽的眼珠子瞪著你不放,看得人毛骨悚然。
    當時我們那邊傳聞有人販子專門拐騙綁架兒童,之後割去內髒賣錢,所以有時巷子裏出現個人影,我那個老天爺啊,我更怕了,冷汗都快冒出來了,還不如沒人影的好!導致我一個人走夜路,總感覺背後有人在不遠處寸步不離地跟著我,可我不能撒腿子就跑,因為路上經常會有些流浪狗,你不跑它們不理你,你一跑這些狗就會追著你一邊跑一邊咬,我根本就跑不過這些狗。有時還會遇見別人家沒栓好的大狼狗跑出來,我更要提前繞道走!就算是沒狗,我也不能天天跑啊,那不得累死我呀!
    黑夜裏不光有這些實體的東西挺嚇人,還有些牛神馬麵的鬼神很嚇人。沿路上有個小廟,裏麵一些老婆老太供奉著一些神仙的塑像,想起那一個個塑像,我歎息這些神仙怎麽長得比鬼還難看,多數麵相都是凶神惡煞,看起來很邪惡,我寧願在路上遇到西遊記裏的蜘蛛精也不想遇到這些神仙大爺們!
    這些妖魔鬼怪在那五分鍾的行程裏輪番出來嚇我,把我嚇得不輕!我知道這更多的是我自己的想象力在嚇唬我自己,為了克服種種恐懼心理,我想了很多辦法,比如一遍遍念《倩女幽魂》裏道士嘴裏喊的道經,什麽“道可道,不成道……”,有一點壯膽的效果,但效果不持久!我又開始一邊走路一邊看著夜空數星星,或者想白天學的物理知識,或是想化學分子式,反正就是用種種方法轉移注意力,不去想那些害怕的東西。不過這些統統沒有太明顯效果,恐懼感總是揮之不去!
    我開始思考我到底在恐懼什麽?
    難道是因為我怕死?事實上我當初並不覺得“死”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一直對任何人、任何事都沒有太留念和牽掛的時候,因為當時我一直都很自負,覺得反正周圍人也沒有任何一個同我處於同一精神層麵,一死,什麽感覺都沒了,也不用愁那英語課了,不痛苦也不高興,一了百了!其實我不是一個怕死的人,甚至當初就有想死的念想!我連死都不怕,我竟然還怕黑夜?對此我感到很納悶……
    當初上初中我們班裏有個女生,她是那種脾氣很凶悍,得不得理都不饒人的那種悍婦,有點像“母老虎”、“母夜叉”,是跟男生打架一般都不會吃虧的那種!可她有一個弱點,她特別怕蟲子,普遍來說女生都怕蟲子,但她屬於特別特別怕的那類人,幾乎什麽蟲子都怕,甚至包括螞蟻!有一次一男同學從桐樹地下撿到一條渾身綠色、長得很肥、有八厘米長的軟蟲,把它悄悄放在女生身上嚇女生玩(哈哈哈,說實在的,挺好玩)。他把蟲子扔到特別怕蟲子的那女孩的桌子上,女孩“哇”得一聲尖叫,直接嚇哭,猛然竄離桌子,完全沒有“悍婦”應有的架勢。她滿臉驚恐,遲遲不敢坐回原位,直到有人把蟲子拿走。
    她幾乎什麽蟲子都怕,不論她怎麽蠻不講理,隻要你手裏握著一隻蟲子,她就離你遠遠的,百試百靈!很納悶這樣一個“悍婦”到底怕蟲子什麽,軟蟲又不會咬她,對她的生命毫無威脅,至於這麽怕嗎?
    想了很久,我覺得人很多時候並不是怕死,而隻是單純的“恐懼”,我意識到人體內肯定有一處身體組織是專門用來製造“恐懼”這種情緒的,它無法靠意識從人體裏消除!
    我剛開始覺得在人類進化中,恐懼這種情緒完全多餘,它無端的給人添加了很多煩惱,比如走夜路想起那些牛神鬼怪,我明明知道它們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但就是害怕,而這種害怕我當時完全無法控製,我開始想怎樣才能從根本上完全去除這種恐懼!可能隻能等我考上大學,學個生物學專業,研究某種方法,從人腦中切除製造恐懼的腦組織,徹底擺脫恐懼感。我關於人體結構的思考便從那時開始了……
    升入高中我發現我的很多抱負都將無法實現,到了高三還有很多亂七八糟的煩心事困惱著我,我開始一連串的向自己發問:我幹嘛要學習?為了考上好大學;我幹嘛要考大學?為了將來找到好工作;我幹嘛要去工作?為了賺錢;我幹嘛要賺錢?為了結婚生子;我幹嘛要結婚生子?為了有個美滿的家庭;我幹嘛要有個美滿的家庭?為了老有所依;我幹嘛要老有所依……
    對麵的你也最好停下來五分鍾,從你目前所處的狀況開始,一環接一環緊密的向自己追問……
    不論你從哪個角度開始追問,不論你連續追問了多少個問題,最終所有人都會卡在同一個問題上——人為什麽而活?換句話說就是“人生的意義是什麽?”
    關於這個問題,在我高三的下半學期想到了最終答案,這個答案我早就聽過類似的解釋,不過回想起一步步的揭秘過程,我還是有些不想接受,但我又不得不接受!
    驚奇的是,我發現明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後,會衍生出許多不可思議的推論。當然這些推論是我聯想到的,具體能對未來產生多大的影響我很難去估計。
    這本書將要挑戰許多極限問題,可能要動搖很多經典的學術定論,關於書中所敘述的主要論點的正確度有多高,保守的說我有7成的把握,我相信這已經是同類書籍中一個很高的比值。至於書中存在的錯誤觀點,我很歡迎讀者在客觀、理性分析的基礎上指出,我會欣然接受並加以改進!
    好了,我們現在開始了解“人”這種生物,鑒於“旁觀者清,當局者迷”這一現象,現在起你最好把自己想象成是一隻螞蟻、或者一個外星生物,來觀察分析“人”這種生物,否則你會被自己的情緒所幹擾,而無法理解我所想要表述的意思。
    書裏難免有很多內容不好理解,盡量不要在白天看這本書,最好選擇晚上關燈後躺床上看這本書,會比較有意境!晚上人的空間邏輯分析能力比較強,注意力比較集中,我的很多想法都是深夜從腦海裏才蹦躂出來的,選擇合適的環境有助於理解這本書的真正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