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於光的反射現象提出的一些模式

字數:3050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純物質世界 !
    在當初想出“光”的模型時,我非常高興,簡直都想給自己造個雕像放在家裏天天燒香供奉著,我太崇拜我自己了,我在臉上給自己點100個讚,哈哈哈哈!當時我感覺自己在光學方麵的認知應經可以超過物理老師了,我很想在課堂上站出來指責老師的錯誤,但我還是忍住沒有那麽做,物理老師可是我當時的班主任啊,我怎麽能挑戰班主任的權威!況且我當初的理論還不夠完善,一些細節還沒想明白,豁然說出去隻會讓我變成個笑話。再說了,我給物理老師解釋清楚了又能怎樣,他隻是個很普通很普通的高中物理老師,隻會照搬物理書教材傳授給學生而已。
    所以我一邊接受物理教科書裏的概念應付考試,一邊我在腦中裏該怎麽想還是怎麽想,管它呢!
    我知道當我把我的模式公眾於世時,將會有很多學者提出各種問題向我炮轟過來,在你們炮轟之前我先自問自答的將一些問題解決掉,不給你們炮轟的機會,嘿嘿!
    我能想到的最嚴重的一個問題,還要牽扯到我剛開始學習光學時的基本現象中,即光的反射問題。光線照射到物體上後,是怎麽被反射回來的?
    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根本就是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光線照到物體上,又被物體彈了回去,這是一種基本常識,就像乒乓球撞到牆麵,又被彈了回來是一個道理,有什麽好解釋的!在目前的光學中,也沒有一個論述講的是光的反射現象的。就算有我也沒見過,就當它沒有吧!
    在物理學上,可以用舉例說明的方式讓人更容易理解,但絕對不可以亂舉例子,光子撞向牆麵跟乒乓球撞向牆麵完全不同。我們看到一麵牆,它是密實的,但放在原子級的世界裏,牆其實是由各種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在電子和原子核之間,有非常廣闊的空間,光子可以在這種空間內任意穿梭,多數不會撞上這些原子和電子,這也是玻璃可以透光的原因。
    如果光子組成的光線是一條直線,那麽大量的直線照射到原子時,它總會有很多條光線碰撞到原子中的原子核和電子,然後被反射出來,原子密度越大,被反射的光線越多,這樣就好想的多,這也是我們最容易想到的結論。但這種想法既不是適合目前主流的二維光波模式,也不適合我提出的三維光柱模式,因為二維光波中波峰到波穀的寬度和三維光柱的直徑都遠遠大於原子核以及電子的直徑,光子不可能撞上原子核後又按照撞之前的形態反射出來!
    以我的模式來說,目前我並不能給出一個非常肯定的答案闡述光的反射現象,對於我這種完全不借助物理實驗器材,或者說想借助而沒得借的空想家,再或者說我根本就懶得做實驗的理論家來說,我想到的光的反射現象最可能的形式如下:
    無數像彈簧一樣的螺旋狀光柱在原子中通過時,有一部分光柱離原子核太近,原子核對它們的吸引力很強,在這種吸引力的作用下,這部分原先沿直線運動的光柱的運動方向發生很大變化,其中有一小部分直接被原子核吸收,其餘光柱的運動方向發生偏移,偏移的範圍在0°到180°(也可能是360°)之間。在原子核引力的作用下,每條光柱裏每個頻段上相對應的光子,運動到相對應的位置時,受到引力的大小幾乎是相同的,所以那些經過原子核周圍而沒被原子核吸收的光柱,從原子中出來後還會保持一種螺旋狀的環狀結構。
    一條光柱沿直線射進原子後,如果在原子核牽引力的作用下,光柱中每個光子繞著原子核轉了180°又射了出來,每個光子在進入時的路線和出來時的路線是平行的,運動方向相反,射出來的光柱的形狀將會和原先進去時光柱的形狀完全相同。事實上各種角度的光線都有,大多數光子進入和出來時的軌跡並非平行,這種角度間的變化,會讓光柱的長度發生變化,即“波長”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在宏觀的表現為,你用一種單一色澤的光線照射到某些物體上,反射出來的光線在色澤上會跟照射進的光線發生微弱差異,甚至反射出的是另一種顏色的光,因此物體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陽光照射到物體表麵,物體顯示出不同的顏色,人們通常的解釋是,物體把它們吸收不了的光反射出來,比如綠葉吸收不了綠色光就反射出綠光,所以葉子是綠色的,這樣的解釋不是很嚴格,在細節上存在很多漏洞,如當一道光線照射到物體上,不管它是哪種顏色的光,肯定會有少量光子撞擊到原子核和電子上,被原子核和電子吸收,光的總能量造成損失,物質不可能絕對的反射出吸收不了的光譜。再比如晚上你用一條紅色光線照射到綠葉表麵,葉片基本上變成了紅色,這說明葉片也可以反射紅光。
    我提出的這種反射現象的模式,也可以很好的解釋光的折射、衍射等現象,對此我不做過多的解釋,我相信聰明的你肯定能夠舉一反三,嘿嘿!
    不過因為我缺乏具體的實驗數值,對於上述模式是否正確,我隻有8成的把握。因此我補充性的再寫出我設想出另一個可能的模式:
    無數像彈簧一樣的螺旋狀光柱在原子中通過時,部分光柱會跟繞原子核運動的電子的運動軌跡完全相符合,這些光子接連不斷地撞擊電子的表麵,跟電子融合為一體,電子的能量增大,從低能量軌道運動到高能量軌道。但電子此刻處於一種極不穩定狀態,很多電子無法完全束縛住突然多出來的光子,它又把光子一個個噴了出來,光柱重新被製造了出來,製造出的光線的運動方向發生改變,產生反射現象。
    這兩者模式是我目前盡我所能,想出的最合理的模式,我覺得就算是錯,估計離準確答案也不遠了。
    對於我提出的光的基礎模型中,最致命的就是光的反射現象,現在也做了簡單的修複。在其餘方麵,我是想不出它還跟什麽現象相抵觸。
    哈哈哈哈!對於我的想法我個人非常的滿意,現在我就想問問還有誰?還有誰?有種你站出來找出我的模式中跟實驗現象不相符的地方!
    你要是能想到什麽就告我,趁我還活著的時候提出來,天有不測風雲,萬一我掛的比較早,你到我墳頭才問,我也沒機會去解釋……
    沒人說話是吧?就知道你們也提不出來,好了,我默認你已經認可了我提出的光的基礎模型。現在我覺得要給我的模型起個名字,要不然總感覺它是野生的。鑒於光學中已經有了“波動論”和“粒子論”,那我就叫它“螺旋柱體論”!
    螺旋柱體論——就派你出去幹翻其它的理論,嘿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