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由光的屬性推斷出超感知物質的存在

字數:4976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純物質世界 !
    我的敘述方式可能會讓你感覺到我玩世不恭,我是使勁渾身解數來營造出一種輕鬆的閱讀氣氛,在我高中畢業時這本書在理論方麵基本已經定型,但我當時的寫作能力有限,並沒有急著寫出來。我不想用純概念的形式敘寫全書,因為我注意到很多偉大的科研著作,它本身有很高的價值,值得讓世人去分享,但因為它們的敘述法方式太直白、太枯燥,普通人根本沒有讀下去的欲望,這讓很多人感覺自己與前沿科技之間存在距離感。
    你寫出來的東西,在主體理論是正確的,但從社會人群的平均認知水平出發,你的理論別人都看不懂,並不代表你的理論高深,別人愚鈍,隻代表你的表述能力差勁,或者你的理論內容存在嚴重的錯誤。
    我一直處於沉默狀態,所以我的表述能力一直都很差勁。大學期間我在物理學和生物學的思考上並沒有什麽突破性的進展,主要時間用於寫短文、寫小說,用這樣的方式練習我的寫作能力,希望能把我的思想轉化成讓人想讀、易懂的文字形式,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歡我的敘述方式,我隻能盡力而為。但我這樣的敘述風格,並不代表我在理論部分的處理上不夠嚴謹!下麵將根據“光的螺旋柱體論”和“光的反射模式”,結合生物機體的特性,推導出一個不被人理解的世界——超感知世界!
    從我提出的“光的反射模式“中,可以明顯推理出,人是根本不可能用光學方式觀測到原子核的表麵結構的,因為光柱的直徑遠大於原子核的直徑。這也跟現實相符,目前觀測原子核用的是電子顯微鏡,我沒有研究過這種顯微鏡的原理,想必跟“乒乓球撞擊牆麵”的原理一樣。電子比光子大得多,又比原子核要小得多,大量電子撞擊到原子核表麵,一部分電子會被彈射回來,彈射回來的電子被電子儀器接收到,依據反射出的電子排列來估測原子核的表麵結構。
    單個原子核的結構都被看出來了,人不免要想,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和光子的結構終有一日會被人了解。我也期盼這一天的到來,因為在我的純物質理論中,要把光子列入實體物質的行列,並要指明它是有質量的,最讓人信服的辦法是想出一種實驗模型,觀測到單個光子的外貌。
    我苦思了很長一段時間,發現在以人體機製為基礎的世界觀裏,根本就不可能了解處於遊離態的單個光子!
    在麵對超高速運動的物理問題時,其實理論物理學家們早就滿頭霧水,不過還會時不時強顏歡笑地在公眾麵前提出一些新的觀點。緊跟著實驗物理學家趕緊預想和製定實驗方法,證明觀點的正確性,多數結果是他們也不敢確定到底有多少是對的。數學物理學家的境況就更糟糕了,根本就沒有具體的數值,讓他們怎麽帶進公式算!某種程度上說,在某些高等物理學領域,物理學的發展已經處於一種“瓶頸”狀態,一直在原地踏步走,完善現有的理論係統。
    我認為這種瓶頸狀態主要是由“光子”引起的。
    在人的五大感官係統中,器官能夠感知到的最小物質在光子級以上,這是生物機體不可改變的特有屬性。人眼的工作原理依靠的是光電效應,它可以把接受到的光學信息轉化成電子信息,原理跟前麵提到的第二種“光的反射”現象有點類似,應該是這樣:螺旋狀的光子集進入人的眼球,進入人眼的感光組織內,無數像彈簧一樣的螺旋狀光柱在原子中通過時,部分光柱會跟繞原子核運動的電子的運動軌跡完全相符合,這些光子接連不斷地撞擊電子的表麵,跟電子融合為一體,電子的能量增大,從低能量軌道運動到高能量軌道。有些電子的能量大到脫離原子核的束縛,從原子中逃逸出來,傳遞到眼球上的神經細胞內,變成電子信號傳遞給大腦。
    但眼睛能夠識別出的是光子組合成的螺旋柱狀集合體,而非單個光子。單個光子撞擊到電子上對電子的運動不會構成多大影響,是無法被人體任何部位分辨出來的。人類製造出的機器,能夠分辨出的物質大小等級同樣也會永遠限製在光子級以上。
    單個光子的存在對人類而言就像是“暗物質”,像是空間內的一個“小型黑洞”。就算你晚上處於一個密不透縫的黑屋內,你的周圍依然存在大量遊離態的單個光子,它們在你的周圍毫無規律的高速運動著,而你完全無法察覺。
    由光子不可被人感知的這種特性,可以預斷,當兩條半徑和頻率相同的光柱迎麵相撞時,由這些光子形成的光柱結構完全破損,光子變成了遊離狀態,兩條可見的光束“憑空消失”,變成人們口中所謂的“暗物質”。
    這種現象應該可以用宏觀實驗證明出來,比如在一個密閉的空間內,用兩束光線分別照射到不同的地方,在光線的終點分別測算出它們各自的亮度和熱度。然後再將兩束光線垂直相交射出,此時光子間會發生碰撞,產生大量遊離態單個光子,在光線的終點,兩條光線的亮度都會變暗,產生的熱度也會減少,造成能量損失的假象。但在整個密閉的空間內,總能量始終保持不變。
    在實際生活中實例為,晚上開車,打開車內的燈,看車外的路會變得昏暗,易引發車禍,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車內和車外的光線發生碰撞,路麵反射的光柱部分變成遊離態的光子,導致光線變暗。
    支撐“光在真空中傳播不需要介質”這種理論存活了這麽多年,另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們對於“真空狀態”的認識本身就是錯誤的。真空狀態指的是沒有任何物質存在的空間,我想問有誰敢站出來確保他能夠製造一個空間,空間內不存在任何一個光子?我敢確保的是沒有人,這種空間根本就製造不出來。
    如果有人要求你去抓一個光子給他看,就好比隻給了你一張漁網,讓你在空氣中捕撈一個氧氣分子回來一樣,是根本不可能辦到的事,一方麵肉眼無法看出空氣中哪個是氧分子,另一方麵單個氧分子可以無視漁網的存在,它在漁網的網格裏進出自由。同理,人的任何感知係統、製造出的任何機械設備,在麵對遊離態的單個光子時,全部失靈!人是絕對不可能感知和排除掉單個光子的存在,那麽如果有比光子更小的物質,我們就更不可能發現它們的存在了。何談製造一個絕對沒有物質存在的空間?這就是個不現實的課題!
    我們目前製造出所謂的“真空狀態”,隻能說沒有原子級物質的存在。以目前的科技手段,是否真的能製造出一種絕對不含一個原子核,或者一個電子的大型空間,我持懷疑態度,所以那些科學家用實驗驗證的“光速不變論”,我覺得應該反思實驗的可靠性。
    開篇依據物質體積由大到小的順序,把物質分成不同的等級,在這種等級製中,不太嚴格的說,大致有三種規律:1、不同的等級中存在一些統一的、固定的運動規律。2、小等級的物質構成大級別的物質,小級別物質可以解釋大等級物質發生現象的本質,反過來則基本不能。3、事物的現象最好放在適合的等級中去解決。
    比如拿流感病毒舉例來說,放在星體級是沒法解釋這種現象的;放在大體積物質這個等級中,我們知道這種疾病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並能看出它跟身體其它細胞發生的鬥爭;放在化合物級,我們了解到病毒的身體構造,以及它是製造什麽化合物去攻入細胞膜,然後製造相應的化合物,用各種方式阻止它攻入細胞內,去掉它的致病性等;放在分子級,我們是通過分析病毒的遺傳物質,來製定相應的對策,靠改變基因排序來治療疾病;放在光子級,這個問題也能夠解釋,但太過於繁瑣,並不適合把感冒病毒放在這個級別去解決。
    人體機製限製人類所能感觸的物質等級在光子級以上,這是人類在認識事物方麵存在的一條界限,但人們想到的一些問題放在光子級以上的物質中是得不到答案的,必須引入比光子更小的物質中,比如說能量的傳遞模式,必須進入能量子的層麵去思考這個問題。
    對於光子級以及比它更小的物質,我們根本無法依賴任何微觀實驗發現它們的真身,它們是完全黑暗的,我們隻能在宏觀現象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級別的物質存在的統一的、固定的運行規律,去預斷每個級別的中物質的形態及性質。
    在光子級中可以判斷光線的本質,在能量子級可以解釋清能量的相關問題,在力子級可以解釋清力學的本質。這些微粒子物質就是我所說的“超感知物質”。
    對於超感知物質,顯然物理學家並沒有把它們列入到“物質”的行列,原因是他們自認為人的眼睛是萬能的,看不見的都屬於非物質!如果你還在執迷不悟的遵循這老套的思維模式,認定光子、能量子、力子等就是非物質,我覺得你還是把光的反射現象好好的想一想為妙。如果你感覺我的模式是錯的,也可以提出和依照自己所想的模式去分析這個問題……
    在對於“物質”的描述中,幾乎所有的學者都認為它的產生是從無到有的,我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小級別的物質組合在一起,構成大級別的物質,不論處於哪個級別,它們始終都是真實存在的,隻是到了光子級之後被人體明顯感知到而已。
    人的“感知世界”是在“超感知世界”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感知世界裏存在的物質是由超感知世界裏的物質構成的,前者隻是後者的一小部分而已,感知物質經過不斷分裂,都可以分裂成超感知物質。
    對於超感知物質,它們屬於暗物質,但並不跟目前人們所理解的“暗物質”這種概念完全相同,暗物質的範圍要廣得多,大體積物質也可以變成暗物質,比如黑洞。關於黑洞我沒有收集到與之相關的較確定的、穩固的信息,所有我無法較準確的預斷它的模式,但根據光的螺旋柱體論,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製造出一個“黑洞”。比如可以增加原子束縛光子的能力,使所有的光子進入原子後都無法逃逸出來,這種辦法某人在某些地方也提到過類似的想法,還有的辦法是在原子射出光柱後,用某種物質撞擊光柱,打亂光柱中光子的排列順序,這樣也可以把大體積可視物質變成暗物質,這兩種辦法人眼和電磁波接受器都感受不到物質的存在。還可以在可視物的表麵包裹一層物質,這種物質可以改變光波波長,把從物質表麵發出的可見光變成紫外線或者紅外線,這種方法人眼看不見物質的存在,但可以用電磁波接收器確定物質的存在;還有一種神奇現象是,不對光源處進行改造,而是增加觀測者的移動速度,此時你原本可以看見的物質會變成不可視物,原本許多看不見的物質可以用肉眼看見,這種現象下章將解釋。
    超感知物質屬於物質分裂到光子以及比光子更小的體積後,所形成的物質,這類物質種類繁多,但由於我們的身體感官在麵對它們時全部失靈,所以我們永遠無法確定它們中任何一種物質的外在形態,這種物質組合在一起後形成了超感知物質,而且它們對我們的生活也存在一定的影響力。
    因此,超感知世界的存在,也帶來一係列匪夷所思的現象,後麵我將陸續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