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人工智能促使人類發生第一次進化

字數:5293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純物質世界 !
    一項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技術發明,它自身潛在的價值越大,它蘊含的風險也就越大!智能機器人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產物之一,我們明顯可以感受到這種機器人在許多方麵的能力都比人類優越,不斷完善它們的“意識係統”,當它們越來越像人,是否還會受人類的控製?
    每個人都是“自私”的,我們並不想與機器人平分天下,更希望機器人為人類忠誠的服務,可當它們的意識跟人類越來越接近,很有可能想要擺脫人類的束縛,開始消滅人類,從身體結構和能力上,機器人完全可以把人類消滅的一幹二淨,這是反對人工智能技術開發的最根本原因!如果未來的世界走向如此,那智能機器人也可以看成是人類的後代,它們是人類一手打造出來的,也算人類完成一次進化,從“肉體人”進化成“機器人”。
    上麵是一般人的思維模式,過程有點傷感,卻也符合一定的邏輯。人工智能是必然要開啟的一項技術,我覺得它未來的發展道路並非如上麵說的那樣充滿殺戮,而存在另一種不易被人想到的發展路徑。
    人工智能技術的超級階段,也許發生在未來的幾十萬年或者上百萬年之後,甚至更久。通過模擬人的各種內在和外在行為,智能機器人已經特別像人,此階段有許多其它的科技領域也發展到超級階段,其中就包括目前我們幾乎一無所知的“人腦開發技術”。
    作為一個記憶力超級爛的人,我一生都在想盡一切辦法提高我的記憶力,我認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對腦細胞進行改造,這個世界上有許多過目不忘的天才,研究他們的大腦,發現他們“過目不忘”的密碼,通過改造大腦肯定能使每個人具有過目不忘的能力。不過現在的人類對大腦的認知程度非常淺薄,幾乎可以說對大腦一無所知,前麵我對記憶細胞的描述,是在借鑒了電腦的工作原理後,我個人的推斷,目前還沒有人知道記憶細胞到底如何工作,甚至哪些腦細胞負責記憶功能都不清楚!
    從分子層麵研究人腦的內部結構,通過觀察分子的運動,總結出人腦如何處理各種信息,從中獲益並應用到人體,是“人腦開發技術”的核心任務。
    在未來,“人腦開發技術”也是非常宏偉的一個領域,它蘊含的價值毫無遜色“基因工程技術”。從技術難度上來說,“人腦開發技術”要比“基因工程技術”複雜得多,我不對它的發展過程做太多說明,總之在這項技術的超級階段,人類可以非常清楚的了解人腦的工作原理,明白“記憶”、“感情”、“欲望”、“數字”、“抽象物質”等等你所能想到的一切,到底與腦中的哪些原子有關係。
    在極短的時間內,掃描人腦中原子的詳細排布,錄入電腦中,借助“人腦開發技術”,把腦內原子排布所形成的“生物代碼”翻譯和轉錄成電腦的“二進製代碼”,一個人的思想便從肉體存入電腦硬盤!再結合“人工智能技術”,一個“肉體人”便可以完成變成了一個自由行走“機器人”,人類完成了第一次進化!
    這聽起來是一個超級瘋狂的科技預想,你也許覺得我是不是瘋了,可確切的說,你能指出我的推斷裏哪些不符合邏輯嗎?我的推斷始終貫徹“純物質世界”的基本理念,人與機器人的身體全部都是由“物質”構成,兩者之間肯定能在某種技術層麵進行一種互相轉換,我認為這種技術層麵就是分子級層麵。當然,如果你一直堅定不移的認為“精神世界”是一種虛幻、縹緲的事物,那麽人肯定不會轉化成機器人,沒有理論依據。
    人類最終會以一種溫和的方式全部進化成“機器人”,此處的“機器人”應該把他們稱為“新型人類”,與普通的機器人想比,都是一樣的身體構造,所以即便打起來,也就沒有所謂的“人與機器人的生死決鬥”。
    我對我的這種推斷非常有信心,感覺準確率應該有95%,機器構造的人體比肉體構造的人體有太多優越性,更能適應各種惡劣環境,身體功能變得無比強大,隨著新型人類的出現,人類便從“人工智能階段”邁進“新型人類階段”!
    新型人類在身體結構上所具有的優越性非常顯著,他們的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跟我們現代人完全不同,到底有多不同?就像原始人絕對不可能想象到人可以駕駛汽車行進,人可以登上月球等等,我無法極為精準的描述未來人的生活方式,我們不是原始人,幾十萬年之後的人類看待我們也勝似“原始人”!我們跟“原始人”唯一的區別是我們稍微比他們聰明點,有個別新型人類的生活模式我們還可以大致預測到,在這裏我列舉出兩個具有代表性的事例。
    一是未來人類肯定會走出太陽係,向浩瀚的宇宙開疆辟地,不過肉體人身體的局限性太大,抗寒、抗熱、抗輻射等特別弱,太容易死亡,這些影響人類開疆辟地的因素暫且可以借助宇航服進行克服,最致命的是肉體人獲取能量的方式隻能靠進食食物,身體獲取能量的方式太過單一,而且時刻必須處於有氧氣的環境才能生存……仔細一想,肉體人的身體結構著實太“矯情”,隨便一想就能想出成千上萬種威脅到肉體人生命安全的因素,宇宙中環境複雜、變幻多端,有許多未知的情況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肉體人的身體結構非常阻礙人類的發展速度,新型人類的身體結構則不同,有效解決肉體人的各種身體缺陷!
    新型人類不需要穿宇航服,不需要呼吸氧氣,獲取能量的方式可以靠電能、光能、熱能、化學能等等,並且獲取這些能量所需要的時間很短。如果需要,它們在宇宙中飛行並不需要什麽宇宙飛船,它們的身體就能在宇宙真空環境中任意遨遊,那些對肉體人來說非常致命的宇宙射線,對他們來說是一種高效的能量來源,他們一邊飛行,一邊不斷的從外界獲取能量,自身並不要攜帶太多能量就能一直生存下去!
    二是新型人類的運動速度會大幅提升,不知道超光速會不會有,反正他們肯定可以達到等光速運動。
    在速度那章裏我提出“靜態速度”這一理論,根據靜態速度理論,能量密度差越大,物質的速度也就越大,不過任何一種物質都具有它的最大靜態速度,一旦物質所處的環境中能量密度差過大,物質就會產生“自爆”,人的靜態速度是由人體外和人體內的能量密度差決定,人如果太過於追求速度,處於一種極低的能量密度空間內或者能量子密度差異很大的空間內,人體就會自爆。
    肉體人所能達到的最大速度一定小於光速,不過新型人類可以進行另一種變化,那就是拋掉機器外殼,變成一堆電磁波信號!
    新型人類的思想世界是一堆電腦數據,所以可以通過機械裝備把他們的思想轉化成一堆電磁波傳播出去,電磁波是由“光子”組成的螺旋狀柱體,它的速度就是光速。舉個例子:比如在一個人站在地球的南極,他想去往北極,他用哪種方式可以最快達到?如果放在現在,那當然是坐飛機,直線飛行大概要四個多小時便可到達,我們已經感覺好快了,不過如果這個問題放在新型人類階段,那隻需要五六秒的時間!他隻需把自己的“意識”變為電磁波從機械身體內發射出去,北極的一個電腦接受到他的“意識”,隨之再把這種“意識”轉入到一個智能機器人身體內,他便用從南極到達北極,當然在整個過程中一定要有個人或者機器監控,在他的“意識”順利到達北極後,他在南極的那具身體必須處理掉,否則就會出現兩個“他”。
    我的這種預想恐怕會讓你大為驚歎,驚歎到你會認為我是借著科技的名義在胡扯!可我認為,如果一個人給你描述的幾十萬年的世界不讓你驚歎,毫無理論和價值可言,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胡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年之後的人類世界,必然非常精彩!光速運動技術並非單純的應用在地球上,主要是應用於宇宙航行。
    未來人類在各各星球之間活動一定會成為非常平常和頻繁的一件事,就像我們去親戚、朋友家串門一樣頻繁,而星球之間的距離太遙遠,傳統的飛行方式受到“靜態速度”的限製,很難滿足人類的實際需求。從地球飛往月球還好說,幾天就能到,如果從地球飛往天狼星、仙女座什麽的,飛上幾十年、幾百年,估計你還沒到就老死在半路上,光速航跡飛行如果有條件實現,必然會成為人類開發的一個項目。
    這項技術的危險性也很多,可能出現兩個甚至三、四個“自己”,“意識”數據在傳播的過程中受損,“意識”被人截獲惡意篡奪等等問題,不過與這項技術的價值相比,這些弊端顯得微不足道,稍微動點腦子製定一套嚴密的行規,就能把這些弊端帶來的危害程度控製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
    在這項技術初期,一個人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前一個身體一定要銷毀,這點有些違背現在的人文道德。不過未來人可能並不會這麽想,“自殺”是為了活的更好,這將成為未來每個人所具備的一種能力,以我們現在的道德觀念,即使有條件實現這項技術也絕不能應用於實際,大多數人隻怕自己活得不久,誰還去找死,如果真的出現兩個“自己”而都不願“自殺”,問題可就大了!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存在的許多道德觀念都將發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人類的身體發生了進化,人類的思想觀念也會緊隨其發生進化!
    人工智能初級階段很快就會來臨,生於70年之後的人群,如果不發生意外,此生應該可以領略到人工智能技術對社會發展產生的巨大影響力,在此,我也對人工智能的初級階段提供一些發展建議。
    電子產品是人工智能技術的領頭羊,軍事行業是人工智能技術大規模應用的“第一主力軍”!軍事行業也必須是人工智能技術的主力軍,如果其它領域先於軍事領域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私人團隊掌握的人工智能水平遠遠高於國家軍事領域在人工智能方麵的發展水平,勢必會對國家的安全係統構成威脅,影響社會的穩定性。
    人工智能機器第二個大規模應用的領域決不可以是工業、製造業、建築等商業化濃重的行業,而一定要放在農業上。如果智能機器大規模取代城鎮裏的務工人員,城鎮人群的失業率會極具攀升,人工智能中級階段肯定會完全解決公民“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公民不需要刻意去工作,完成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不過在初級階段,如果糧食生產量跟不上,國家財政沒有能力為失業人員免費提供基礎生活物資,失業人員的生活上無法得到保障,短時間內巨大的失業率會帶來諸多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
    在農業生產上取得成效,基本物質需求能得到充分保障之後,第三個大規模應用的行業應是基礎手工製造業,大規模的失業現象從此時起開始出現,社會的生產關係也將產生明顯變化,肯定會出現臨時性的社會動蕩,有關行政機構要預先做好防範工作,引領社會潮流順利邁過這段過渡期……
    人工智能的初級階段,在行業發展順序上一定要進行詳細的規劃,製定合理的發展策略。科技發展帶動生產關係進行改進,不過科技的發展速度過快,與社會群體的接受速度不匹配,勢必會引發許多社會問題,這種不良現象也要引起人們的注意。
    人工智能機器人一旦具備自動更新功能,更新後可能優化自己的行為給人類帶來方便,也可能更變自己的行為對人類帶來危害,避免它們的行為出現太嚴重錯誤的關鍵點是設置“永久性儲存部分”。任何行為都不可以與“永久性儲存”內的行為標準相抵觸,永久性儲存內記載的是智能機械行業的一個最基本標準,個人用戶絕對不允許私自對永久性儲存部分裏的編程語言進行修改,擅自修改要承擔很嚴重的法律責任。在初級階段,要成立相關的軟件審批和監管部門,每一項新開發的“感性化”軟件都必須經過嚴格審批後才能應用到智能機器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