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科技改變人類壽命

字數:4709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純物質世界 !
    一直以來我都喜歡自由,討厭被束縛的感覺,自從想通“人生的意義”之後,我在思想上打開了一道常人無法打開的枷鎖,看待很多問題時都變得無所謂,很少有什麽事物令我畏懼到失控,也很少有什麽事物令我高興到忘我。我的思想意識受到法律、道德的影響,但法律和道德無法完全控製的思想意識,感覺上我是一個具有高度獨立人格的人!
    處在一個“無所謂”心理狀態下,我刻意找些“有所謂”的事來刺激一下麻木的自己,全力以赴去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目標,創造奇跡,便是我刺激自己的唯一方式。完整的寫出這本書就是我在第一階段給自己定下的目標,老實說寫出這樣的書並非易事,對於這本書的價值,清者自清,能把各種複雜問題統一連貫的保羅在一起,如果自身沒有一個獨特、抽象的思維模式,是絕對不可能完成的一件事。在創作這本書的這幾個月裏,思想一直停留在一個抽象世界裏,我常常處於精神崩潰的邊緣!
    第二階段我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會比第一階段更加艱巨,事實上我知道自己壓根就不可能完成此目標,但我還是會把餘生的精力全部投入在第二階段上。我第二階段的目標就是改寫“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
    我不是一個“貪生”的人,生活的寡淡無味讓我經常有種離世的想法,但我又是個好奇心特別重的人,很想看看未來幾千年、幾萬年、幾億年之後的世界將會展現出怎樣的麵貌!在這種矛盾下,我特別想擺脫生老病死對我身體的控製,把生命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裏,便產生了改寫“生老病死”這套自然規律的想法,
    我對許多疾病的病理進行深入思考,主要還是為改寫“生老病死”而服務,在解決這一係列問題中,最難的不是如何治療疾病,最難的是如何阻止細胞衰老,我們至今還不懂細胞衰老的本質原因在哪裏!
    目前所有對“細胞衰老”做出的科學解釋都隻停留在表麵,這些聽起來合理的解釋並未找到衰老的本質原因,隻是發現了細胞衰老之後眾多現象中的一種或者幾種,用適當的方式移除或者抵消跟現象有關的物質,可以讓開始衰老的細胞看起來光鮮亮麗,實質上並未阻止細胞衰老的步伐,不管你保養的有多好,大多數人活不到一百歲,人終究會因衰老而死!
    肯定會有很多人認為改寫“生老病死”的想法違背了物質的發展規律,是絕對不可能完成的一件事!可我並不這樣認為,“生老病死”對於大多數生命體來說是一件無法改變的事實,基因控製著細胞的分裂次數,衰老死亡是每種生命體必然要經曆的一個過程,然而總有一些生命體超出我們的常識性認知,比如癌細胞可以無限次進行分裂,燈塔水母的身體可以無限次進行返老還童。
    人類衰老的原因在哪裏?我暫時無法給出一個我自己先滿意的推測,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現有的許多生物學理論都不太靠譜,生物分子學的發展水平十分有限,許多實驗結論都不可信,我甚至感覺在人體基因組裏根本就不存在控製細胞分裂次數的基因,如果有限製分裂次數的基因,那麽我們從一個處於老年期的動物體內提取母體細胞,克隆出幼體,按理來說母體細胞內的基因已經分裂和複製了很多次,那麽克隆出的動物應該不會活太久,事實上並非如此,克隆體仍然可以經曆一次從幼年到老年的過程。從生物進化論中優勝劣汰的角度來看,限製同類細胞的數量很必要,不同細胞合理的空間布局可以維護整個細胞生態群穩定發展,但限製細胞總的分裂次數貌似毫無任何意義!未來若是有機會,我會親自對細胞的生命活動進行觀測後,尋找出細胞衰老的原因,目前我隻能根據科技直覺,為延長人類的壽命提供一些參考性方法。
    第一,對人體內的身體器官進行更換。具體方法是當一個人活到50歲時,就對全身器官進行一次更換,換上一個20歲人的身體器官,以後每過30年更換一次。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利用現有的克隆人技術就能順利完成,從克隆人身上提取器官,移植到人體內,這種器官移植不會出現身體排異反應。缺點是嚴重違背現有的道德理論,觸犯法律規定。科學家從另一個角度出發,開發單器官克隆技術,似乎一直沒有太大成果。由於腦細胞等一些特殊細胞無法進行更換,所以這種方法有很大局限性,利用這種方式估計可以把人類的平均壽命從76歲提升到120至200歲。
    第二,完整的克隆出單器官,技術難度過大,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和克隆技術,克隆出器官內的一部分組織細胞就變得簡易一些。當人體的一種器官進入衰老狀態,在器官裏植入克隆的組織細胞,將克隆的年輕細胞與衰老細胞融合在一起,衰老細胞逐漸死亡,數量逐漸減少,年輕細胞逐漸增多並最終完全取代衰老細胞,從而達到“返老還童”的目的。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技術難度相對較低,有一定的可實現性。缺點是效果不太穩定,克隆出的年輕細胞不一定會代替衰老細胞的位置。這種方式估計可以把人類的平均壽命提升到100至150歲。
    第三,利用納米機器人技術,對細胞內的大顆粒雜物進行分解和清理。
    細胞在新城代謝的過程中,一些廢棄的產物沒有及時排到細胞外,這些廢物就像垃圾一樣堆積在細胞各處,有些凝聚在一起形成大顆粒化合物,最終變為細胞無法自理清除的沉澱物,阻礙了細胞正常的新陳代謝,宏觀表現之一是在皮膚上出現色斑。利用納米機器人對細胞內的沉澱物進行定向分解和清理,主動將細胞內的垃圾轉運到細胞外,為細胞的新陳代謝功能提供一個幹淨、暢通的環境,延長細胞的壽命,從而達到延長人體壽命的目的。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也可以對腦細胞內的垃圾進行清理,延長腦細胞的壽命,納米機器人可以長時間待在細胞內,令細胞長期處於充滿活力的狀態。缺點是技術難度大,怎樣才能讓納米機器人具有定向清理功能是個難題,納米機器人的需求量也很大,一個人體內就具備數億億個細胞,也就意味著一個人至少需要千萬億個納米機器人才可以滿足基本需求,如何大規模製造納米機器人一直都是納米機器人技術最大的難題。
    利用這種方式,估計可以把人的平均壽命延長到300至1000歲,效果還是非常可觀。
    第四,利用基因修複技術,對細胞內的基因碎片進行清理,對基因組進行修複。
    細胞衰老死亡後,細胞屍體會分解成許多垃圾存在於人體內,這些垃圾大多數會被免疫細胞中的巨噬細胞吞噬處理掉,但對於一些微小的屍體殘渣,巨噬細胞並不能完全清理幹淨,在這些殘渣中就包含死亡細胞分裂的基因碎片。這些基因碎片實在太小,小到細胞膜的存在對它們而言毫無意義,它們可以暢通無阻的穿梭進健康細胞的細胞核內。大量外源基因垃圾在細胞核內遊走,時不時會撞擊到細胞本有的基因鏈條上,損害或者取代基因鏈上的基因對,基因鏈的基因排列發生改變,導致細胞無法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細胞進行分裂時,外源基因垃圾也影響了dna的轉錄和複製,從而導致分裂形成的子細胞與母細胞子基因對的排列上存在差異。
    具體采取何種手段才能清理掉細胞內的基因垃圾,修複細胞的基因鏈,我不太清楚,也許是借助納米技術,也許是借助物理方式,不過我敢肯定的一點是,從生物分子學層麵應該可以找到所有導致細胞衰老的本質原因。利用相關的分子技術,人類大體上可以擺脫衰老對人壽命的控製權,人的平均壽命估計可以到達1千至1萬歲。
    現階段人類的死亡原因主要是由於疾病和衰老造成,生物分子技術成熟後,人類的主要死亡原因是意外身亡和自殺。“自殺”將成為普遍被人認可和接受的一種行為,此處也是為人工智能的超級發展階段做準備。
    第五,如果還想增加人的壽命,那就趕快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和大腦開發技術,促進人類盡快進入新型人類階段,完成人類的第一次進化。
    在新型人類階段,人的機器身體絕對不會發生衰老,身體維護將變得十分容易,而且對意外死亡也有很強的抵禦能力,比如一個新型人類從地球出發去冥王星上辦點事,怕遭遇意外(隕石撞擊、電離輻射等)導致身體粉碎性毀滅,如果去之前他在地球上預設一台個人儲備機器,儲備機器與他的“意識數據庫”通過電磁波信號相互鏈接,儲備機器內的儲備信息根據“意識數據庫”發射回來的數據時時進行更新。當他的身體真的遭遇不測出現粉碎性消失後,儲備機器收不到反饋回來的“意識數據”,此刻儲備機器會立刻被激活,生成一個嶄新的“他”,這個“他”與死亡之前的那個他毫無區別!
    在人工智能的超級階段,利用這種方式,人類幾乎處於一種不死狀態,主要的死亡方式估計是“自殺”或者“爭鬥引起的他殺”,此階段人的平均壽命估計可以達到100萬至1000萬歲。!
    看完這章,可能會引起很多人誤讀我的推論,認為我有鼓勵“自殺”的嫌疑,我必須出來澄清的一下我的觀點。
    試想一下,處在人類高度文明和發達階段,人類幾乎可以治療任何疾病,對抗人體的衰老,人可以存活數千年,那麽一對夫妻必然會生養出許多孩子,就算夫妻兩不生,夫妻的兒女長到二三十歲也想生自己的兒女。如果沒有人死亡,短時間內無法開發出足夠的生存空間,人口數量的暴增將成為非常嚴重的一個社會問題,此時“自殺”的觀念也就大大容易被人接受。
    未來人類會不斷向高度文明時代推進,某個階段,“自殺”必然會成為人類主流的死亡方式之一,把生命的生死開關控製在自己的手中,也是社會高度文明的一種象征!“自殺意識”的建立對於前麵所提到的“光速航行”、“抵禦意外死亡”等科技理念也有很大幫助,在人工智能的超級階段,某些“自我犧牲”,完全是為了保證自己更好的生活下去。
    現階段我們的科技水平十分簡陋,“自殺”的思想觀念與我們的科技時代並不匹配。我尊重每個人對自己生命做出的選擇,不過如果有可能我還是勸告每個人“要好好活著”,不要讓關心你的親人和朋友難過。要是你跟我一樣沒心沒肺,那就一起把生活追求建立在對科技進行究極探索上,完成一些自己看起來都不可能完成的目標,靠創造奇跡來刺激生命的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