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臣密言:臣以險釁

字數:5448   加入書籤

A+A-


    在下北地王劉諶!
    “哎呀,大王壞死了!”
    崔幼君似是想到了什麽,一把推開劉諶,然後焦急的說道
    “糟啦,忘了剛剛有件重要的事情要和大王說!”
    “什麽事情?”
    “今日北地王王傅將要過來教導大王!”
    之前說過,北地王是遙領封地,所以王傅由尚書郎兼任,隻在每月抽一日來處理王府事宜,而北地王的王傅便是李密!
    “什麽?李密?”
    “是啊,王傅原名李虔,字令伯,犍為武陽人!”
    對上了,就是寫《陳情表》的那個李密!
    那個“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的孝子李密!
    也是“少仕‘偽朝’,曆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的政客李密!
    李密是個孝子無疑,為了侍奉祖母數次推辭州郡高官、晉武帝的邀請,劉諶年紀小的時候也被他的純孝感動過。
    可等他年紀大點,就發現了《陳情表》的一些貓膩!
    李密推辭晉武帝有對祖母的純孝,也算是對滅亡了的季漢守孝!
    可他卻不完全忠於季漢,對季漢稱呼‘偽朝’就能看的出來,就是稱呼‘劉蜀’也可以嘛!
    從古至今,李密算是第一個堂而皇之定義前朝為‘偽朝’的!
    不過劉諶也大概能理解,晉朝的法理並不算特別正統,畢竟出了弑君這回事,李密這‘偽朝’一出,也是變相的說晉朝才是正統,司馬炎自然開心啦。
    而且李密在為祖母守孝後,還是出仕了晉朝。
    能在保守氣節的同時保住自己的仕途,李密也是個高情商的家夥。
    李密曾經作為使者出使吳國,孫十萬就問過李密蜀漢兵馬多少。
    李密回答道“官用有餘,人間自足!”直接堵了回去
    後來孫大帝和群臣一起討論道義問題,都說願意做弟弟。
    李密說“我願意做兄長!”
    眾人奇怪李密為何如此與眾不同,李密說“做哥哥的有更多時間侍奉父母!”吳國君臣都認為他說的對。
    大國邦交,可沒有簡單的一問一答,李密回答做兄長,既是宣示季漢在漢吳同盟中的大哥地位,又宣揚了一波季漢繼承了東漢‘以孝立國’的根本國策!
    由此可知,李密除了純孝,情商也相當高!
    想到待會就要見到傳說中的人物,劉諶特意打扮了一番。
    銅鏡中的男子麵白短須,身高八尺有餘,目光炯炯有神,顯然是一名響當當的美男子!
    此刻,陳忠來報
    “大王,王傅到了!”
    “嗯,帶孤前去迎接王傅!”
    等劉諶看到傳說中的李密,卻沒了一絲緊張,眼前的男子不高也不矮,略顯清瘦,頗有威儀,年齡在四十上下,一雙有神的大眼盯著劉諶。
    劉諶見對方在打量自己,一把抓住對方的手,熱情的說道
    “許久不見先生,孤甚是想念啊,先生請坐!”
    坐定之後,李密就開始說道
    “大王,不知仆上次說的事情考慮的怎麽樣了?”
    上次的事情?見劉諶還有點迷糊,李密以為他不同意,也不在意,而是耐心的解釋
    “大王許是忘記了,上次仆觀王府眾人,便發現大王的侍衛多是市井遊俠,大王不愧是昭烈子孫,任俠之氣絲毫不減!”
    “不過,憑借大王的威儀氣度,完全無需遊俠兒陪襯,反到是需要長於庶務的人才!”
    好嘛,說的那麽委婉,還是前身惹的禍,原主任俠氣十足,確實頗有昭烈之風,糾結了一群遊俠,趕走了原先北地王府的官員,可也造成了如今不聽號令的情況。
    李密真的是說道劉諶心裏去了,這些遊俠桀驁不馴,根本無法壓製,劉諶可不需要不聽話的人!
    “先生所言甚是,恰好孤昨日無法入眠,待雞鳴一響更無睡意,便索性叫上可是卻僅有三人響應!”
    “於是”
    李密聽到劉諶‘聞雞起舞’的故事之時連連稱讚
    “大王勤修武備,真·宗室之表,王侯之範!”
    “如此嘉行,仆當上表朝廷,使天下皆知!”劉諶等的就是這句話
    等李密聽到那句“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於闐”時,眼中更是異彩連連。
    “雄壯!壯哉,壯哉啊!”
    “大王此詩,氣度非凡,雖用詞質樸,可絲毫不掩我大漢威儀!”
    “僅憑此句,大王就可比曹孟德之詩才矣!”
    李密居然越聊越歡,不自覺的忘記了時間,劉諶趕緊安排仆從為兩人送上食物。
    可李密作為臣子,想要回避,劉諶卻拉著李密說道
    “先生無需介懷,孤與先生一見如故,正欲與先生暢聊天下,就此同食即可!”
    “同食!同食!”
    李密推脫不下,隻得一起吃飯。
    飯後本來會小憩的李密卻完全沒有睡意,主要是和劉諶聊的確實舒服。
    “先生,孤今日就遣散那些桀驁之輩,可是如此一來,王府要職就全部空缺!”
    正常王傅是由劉禪任命,相國(長史)、中尉、郎中令也是,不過都被劉諶趕走了,而且這些人確實屍位素餐,李密便答應上報劉禪重新挑選。
    “大王無需擔心,仆已有人選!”
    “閬中令王伯遠(王化)之弟王振,字仲遠,有德望!”
    “何惠興(何攀)蜀郡郫人,現為郡主簿,清廉高潔,王佐才也!”
    “王德俊(王長文),天姿聰警,高暢敏識,州府三辟為書佐,他拒不接受,而是於家中奉養母、治學!”
    “此三人,可為大王益友,也是長史良選!”
    “蜀郡功曹杜超宗(杜軫)弟,杜仲武(杜烈),貞幹敏識,平坦和粹”
    “李允剛(李毅),祖父朝,父旦,現為光祿主事。李氏三龍之後,性情通達,純正寬厚!”
    “此二人,皆是中尉之選!”
    “至於郎中令”
    李密推薦的人有些劉諶聽都沒聽過,有些確實是一時之翹楚。
    其中的何攀和李毅,劉諶更是印象深刻!
    這兩人在未來十多年間成為了王濬的左肩右膀,在一片大亂的蜀地,成功的實現了大治,同時還輔佐王濬伐吳!
    不過李密推薦的幾人卻感覺像是考驗劉諶,一個有德望,一個王佐才,一個有文采。那還用選嗎?
    “求先生為孤請何惠興,孤欲聘其為長史!”
    “至於中尉,孤料想李允剛定不會辱沒家風!”
    “杜仲武則可為郎中令!”
    李密聽後,眼睛一亮
    “仆定為大王征辟幾位賢士!”
    接著劉諶就像李密請教如今的朝局情況
    “軍中以大將軍,右將軍,安南將軍為重!”
    大將軍是薑維,負責北伐事宜。
    右將軍閻宇,負責江州一線防備東吳。
    安南將軍霍弋,負責鎮守南中。
    其中閻宇是劉禪一手提拔,霍弋是劉禪當太子時的舊臣!
    “外朝則是以中都護、衛將軍平尚書事的武鄉侯諸葛思遠為主!”
    諸葛思遠就是諸葛瞻,諸葛亮之子,同時也是劉諶的親姐夫!
    “其次是輔國大將軍平尚書事的南鄉侯董龔襲”說的是董厥
    “再次便是尚書令、侍中的樊長元”這是樊建
    “內朝則是中常侍、奉車都尉黃皓!”
    “其次是侍中、尚書仆射西鄉侯張紹,侍中常竺”
    內朝黃皓!外朝諸葛瞻,軍中薑維。
    這幾人怎麽看也不像是和睦的樣子,按照劉諶的印象,之所以這麽多人覺得季漢被滅可惜,主要是因為以季漢的文臣武將,雖然不至於打敗魏國,卻也不應該這麽早亡!
    所以季漢在景耀六年(263年)被滅,主要還是內、外朝和軍中不和導致的!
    所以在這麽短時間內,劉諶要解決困局,必須從這裏下手!
    注1《三國誌·蜀書·鄧張宗楊傳》中楊戲傳附表引用記載了李密的故事。
    注2何攀、王長文、王化、王振、杜軫、杜烈、李毅的生平可參考《華陽國誌·後賢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