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故事真相(孫子給爺爺看病)

字數:2830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天上的雲朵有沒有在下雨 !
    最近,我看了大家轉載的故事:
    “有一個孫子推著爺爺出去透風,然後爺爺感冒了,爸爸給孫子3500元,陪爺爺去醫院看病,結果花了500元,孫子把剩下的3000元,裝進了自己的腰包;又過了幾天,爺爺又感冒了,爸爸又給孫子00元,孫子把剩下的3200元,又裝進了自己的腰包……又過了幾天,爺爺沒感冒,孫子卻拿著爺爺的假病例找到爸爸,爸爸又給他3500元……”
    講故事是為了什麽?講故事是為了好玩和好笑嗎?
    許多故事更是為能啟發並引導人們看清事物的真相,以及認清故事中的人和事。
    這個故事讓我看清了怎樣的真相呢?有三個人物的真相:
    其一:黑心的孫子。黑心的孫子有兩點需要論述:
    第一、這家孫子不該收下爸爸的錢去給爺爺看病。
    孫子的輩份是家中最小的輩份,爺爺病了,作孫子的給爺爺看病,那是天經地義,小輩盡孝道,是為整個家族盡顯榮耀,可是故事中的孫子卻厚顏無恥收下爸爸的錢去給爺爺看病。像這樣的事,隻有不仁、不義、不孝、缺德的孫子,才會做得出!
    第二、這家孫子是這家中的“貪汙犯和詐騙犯”
    孫子收了爸爸3500元給爺爺看病,可是看病隻化了500元,剩下那3000元,孫子沒還給爸爸,卻裝進他自己的腰包了;得到第一次的好處後,孫子如法炮製,又得到第二次的好處……最後,孫子變本加厲,演繹“弄虛作假”的戲碼,拿著爺爺的假病例,向爸爸要錢。這家孫子實在是太壞了,是這家的“貪汙犯和詐騙犯”!
    其二:糊塗的爸爸:爸爸也有兩方麵失職。
    第一:這家爸爸對這家孫子缺少家庭倫理道德的管教
    什麽是家庭倫理道德?家庭倫理道德指家庭成員間關係的原則與規範。包括尊敬和贍養老人,撫養和教育子女,尊重家長,愛護弟妹等等。故事中孫子的做法,就是缺少家庭成員的親情,以及未能遵守家庭成員關係基本原則與規範。就好像他是帶著別人家的爺爺去醫院看病一樣。不過,即使帶著別人家的爺爺去醫院看病,也是不能隨便把別人的錢,隨便裝進自己的腰包。
    《三字經》的名句中有:“子不教,父之過。”這家的孫子是缺少父親的管教。
    第二:這家爸爸有故意放縱兒子犯錯之嫌
    如果這爸爸第一次沒有發現兒子收了他的錢,我們可以認為爸爸太忙,沒有時間監督他。然而,這家孫子接二連三收到爸爸的錢……
    故事中,我們沒有看到這爸爸對這兒子的管教和約束,我們隻看到這爸爸在放縱兒子,結果,導致兒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從“貪汙犯”變成了“詐騙犯”……這就像為什麽“父母不能太溺愛孩子”的原因,太溺愛孩子,最後就會被孩子欺負。
    其三:已經癡呆的爺爺。已經癡呆,說一個觀點。
    爺爺生病之所以能成為孫子要錢的借口,我想也是因為爺爺有意而為之,其目的是爺爺想幫孫子多向爸爸“撈”些錢。而爸爸一次又一次地給錢,也可能已看透爺孫倆的“把戲”,所以才會甘願把錢給兒子……
    寫到這,我又想到一個經典故事:
    “一個40歲的爸爸,拿著樹枝追打考了19分的兒子,結果兒子沒追上,反被身後的爺爺用木棒打了……”
    以上這個故事的真相,也在告訴我們,家庭成員關係混亂,完全是因為家庭倫理道德沒了原則和規範。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看清了故事真相,知道了故事中的爺爺、爸爸、孫子都有問題,那麽,我們如何做才能使已經混亂的家庭成員以及成員關係變得有原則和規範呢?
    第一:重建家庭成員關係原則和規範;
    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了標準,照著標準去做,就ok啦!
    第二:處罰隻是方法,認清錯誤使人歸正才是目的;
    其實,處罰犯錯誤的人,反而讓人不敢作為,不想作為。想想故事中的孫子,作為他的爺爺、爸爸要怎樣對他進行教育呢?
    “裝睡的人叫不醒”,故事中的孫子是真的不懂家庭倫理道德,和家庭成員關係原則和規範嗎?我個人感覺孫子什麽都懂!
    因此,我們如何才能叫得醒“裝睡的人”呢?除非把他睡的床拿走,讓他睡不了。
    如果故事中的爸爸不再給孫子錢,那麽孫子就不會再利用爺爺生病作為借口;這是其一。
    其二就是送孫子去無人島,自謀生路。不過,爺爺和爸爸能放心嗎?所以犯錯的人,其犯錯的原因多半是他的家長,所以能引導孩子步入正規的是優秀的家長。
    這不僅使我想到韓劇《燦爛的遺產》和《愛情需要奇跡》劇情,劇中的奶奶、爸爸,幹脆把敗家子的孫子、兒子,趕出家門,自生自滅,結果被趕出去的孫子、兒子,成了人上人……
    以上雖然是影視作品,可是我們可以效仿嚐試學習,隻要能達到育人目的就好!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