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高適:請陛下退位

字數:9523   加入書籤

A+A-


    嬰寧的話語並未讓鬼母嬰姑放鬆警惕。

    不同於女兒,嬰姑見多識廣,知曉人心叵測。

    哪怕塗山紅紅亮出了狐狸尾巴,她也沒有放鬆警惕。

    她虛與委蛇地跟幾人打著招呼,試圖探明她們的來路。

    然後她就收到了嬰寧遞來的酒。

    美酒的芬芳讓她有些意外,麵對女兒的殷切目光,她終是沒有拒絕。

    喝下酒後,嬰姑的臉色驟時變得精彩。

    囿於天資以及環境,她這些年的道行不增反減,故而二十年的道行對她來說並非無關緊要。

    特別是從一杯酒中得到這些。

    此酒來自何地?

    為何自己聞所未聞?

    嬰寧挽著她的胳膊,笑嘻嘻地將酒館的存在向她解釋了一遍。

    為了讓鬼母相信,她還將其帶到了酒館中。

    聶小倩幾人自然沒有跟隨。

    她們看著目瞪口呆的狐妖小榮,覺得分外有趣。

    在嬰寧以及鬼母嬰姑的帶領下,幾人在這方世界好好遊玩了一趟。

    幾人順手幫嬰寧報了仇。

    關於她殺母仇人的身份,僅有鬼母嬰姑知曉。

    原本她並不打算告訴女兒。

    嬰寧法力低微,別說報仇,可能還會將自己搭進去。

    知曉聶小倩幾人的實力後,她的心思便活泛起來。

    況且那個誅殺嬰寧生母的曹姓道士可不是什麽良善之輩。

    他捉鬼降妖,並非是為了匡扶正義,而是為了獲取妖鬼的內丹強化自身。

    如此雖然令他法力強橫,但也令他本身變得非人非妖,殘暴嗜殺,害人無數,人妖俱憎。

    看到小白頭上朱釵一閃,不過一個眨眼的功夫,那個讓自己忌憚無比的曹姓道士就命殞當場,嬰姑幾人的震驚可想而知。

    幾人並沒有逛太久。

    一來這方世界與她們所生活的地方相差不大,二來除了塗山紅紅之外,其餘幾人都是酒館的正式員工,沒有提前請假的情況下,她們還得及時回去上班。

    嬰寧順利地融入到酒館中。

    她的到來為酒館平添了幾分歡快的氣氛。

    在嬰寧與酒館內的客人們飛快混熟之際,《長安三萬裏》位麵卻在發生著一場巨大的變故。

    李白當初在皇宮內那驚鴻一劍給了玄宗李隆基極大的震撼。

    在李白離去後,他開始更加瘋狂的求仙問道。

    李隆基早年勵精圖治,開創了前所未有的開元盛世,萬國來朝,盛極一時。

    繁華卻遮蔽了他的雙眼。

    他變得貪圖享樂,任人唯親。

    哪怕清楚大唐隱患所在,他也不以為意。

    在他眼中,於盛唐的榮光之下,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作為這天下間最有權勢之人,他更想享受這美好的芳華。

    李白的出現給了他難以言喻的震動。

    當初被其嚇得藏身花園,他一度以為要殞命於此,哪料到那個家夥隻是吟了首詩,留下些告誡就翩然離去。

    對於李白口中的李林甫、楊國忠是佞臣之事他嗤之以鼻,安祿山、史思明懷有貳心他更是不以為然。

    忠臣或奸臣,本族或異族,隻要能為自己所用,討得自己歡心,那就足夠。

    巍巍盛唐,前所未有的鼎盛。

    他不在乎天下百姓疾苦,隻想要大唐江山永固!

    他提拔這些人,除了自身喜好外,也是他們與朝中士族分庭抗拒,如此才能讓自己穩坐釣魚台。

    李白的才華他有所耳聞,實力更是讓他感到驚世駭俗,然而對方根本不懂治國。

    他忐忑了一些日子,發覺李白沒有再度出現後,漸漸放寬了心。

    他又生出濃濃的意動。

    李白一介商人之子尚且擁有如此非凡的實力,那麽他貴為一國之主呢?

    而對方這種非人的表現,豈不是表明了世間真有長生之道?

    他大張旗鼓地廣納天下奇人異士,尋覓長生之法。

    李隆基愈加昏庸了。

    朝堂也更加混亂了。

    李白在興慶宮內留下的那幾句話傳了出去。

    朝堂上彈劾那幾人的奏章如雪花般飛到李隆基麵前。

    李林甫和楊國忠痛哭零涕,大訴苦水,聲稱李白乃是挑撥離間,狼子野心。

    安祿山和史思明同樣訴說忠心,進獻各種珍寶。

    得到了李隆基的安撫,兩人卻愈加惴惴不安。

    他們的確懷有異心。

    為了打壓世家,李隆基有意識提拔如安祿山這樣的胡人,認為他們缺少根基,難成大禍。

    為了遏製胡人,他杜絕這些人入朝為相。

    身為節度使的安祿山便處於這樣不上不下的尷尬地位。

    在自己的領地上,他統領軍政大權,與皇帝無異,但想要更進一步,已無可能。

    享受過權利帶來的便利,他又如何甘心。

    他在李隆基麵前裝傻充愣,但以胡人的身份居於高位,又怎會是愚笨之人。

    他能夠看出繁花錦簇的大唐隻是空中樓閣,隻需要一把大火,就能讓這一切改旗易幟!

    安祿山野心勃勃,一直在等待機會。

    如今發現陰謀被戳破,他惶恐不安。

    饒是李隆基似乎原諒了他,他也沒有安心。

    昔日交好的很多權貴,都在刻意遠離自己。

    他決定一不做二不休,提前造反!

    聯合史思明,兩人一經動手便勢如破竹,攻略大片城池,直取洛陽。

    泱泱大唐,頃刻間被戰火彌漫!

    李隆基怒不可遏,派遣軍隊平定叛亂。

    叛亂還沒平息,卻在潼關之地遭遇大敗,眼看叛軍就要進入長安。

    大唐岌岌可危。

    李隆基大驚失色。

    安祿山與史思明的叛亂似乎成了一個信號,李隆基惶恐地發現其餘地方的節度使似乎也有動亂的跡象。

    整個大唐變得搖搖欲墜。

    有一處是例外。

    梁園。

    高適從軍中離開後,便回到了此地。

    他並未真的隱居,而是尋到一些誌同道合之輩,招兵買馬,打造新軍。

    此等大逆不道之事,按理來說很容易暴露,但是有著延壽美酒開路,周圍的名門望族別說舉報,還讓族中子弟加入新軍。

    一開始他們隻是抱著跟高適打好關係而來,可是看到新軍裝備的那種神乎其神的武器,見識到授課的知識時,這些人徹底歸心。

    高適所拿來的那些東西,無一不是劃時代的產物。

    單單是授課所用的那台電腦跟投影儀,都讓這些人驚為天人。

    這比之能延長壽命的美酒帶給他們的震撼還要強烈。

    他們意識到大唐要變天了。

    隨後便是安史之亂爆發,大唐軍隊節節敗退,長安城危在旦夕。

    意識到時機成熟,高適決定起兵。

    原本因為連戰連勝而自信心爆棚的叛軍與高適帶領的新軍接觸,一開始還沒有將這支區區數千,持有古怪武器的軍隊當回事,可是在一輪槍炮齊射之下,叛軍頓時哭爹喊娘地作鳥獸散。

    高適熟讀兵書,也曾有過軍中經曆,早就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他以戰養戰,新軍規模不斷擴大,順勢收攏了不少人才。

    短短半個多月,安祿山和史思明的人頭就被掛在了城頭。

    他由東向西,所向披靡地直抵長安城下。

    得知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叛軍被一支神秘軍隊摧枯拉朽地擊敗,那兩人更是成為亡魂之時,皇宮中的唐玄宗李隆基大喜過望。

    得知那支軍隊兵臨城下,到了長安城外時,他又感到惶恐。

    在蜂群一般的無人機飛到長安城上,撒下大片勸降文書時,大唐的百姓們都懵了。

    他們身居天朝上國的都城,自忖見多識廣,向來覺得長安之外都是些沒見識的鄉下人,卻萬萬沒有想到世間還有如此神奇之物。

    那是什麽東西,竟然還能飛!

    城內人心惶惶。

    一些心思活泛之人,已經開始想著如何與城外的“義軍”聯係,提前投誠了。

    如此持續了兩日。

    城內接連發生了十幾起小規模的叛亂,都是有人想獻城投降。

    皇宮內的大臣們更是圍著那個被打下來的無人機爭論不休。

    當無人機被撤走,城內不再落下勸降書時,一陣驚天動地的炮火聲忽然響起。

    長安城被破!

    麵對來自於千年之後的槍炮,哪怕是最驍勇善戰的士兵,也毫無反抗之力。

    李隆基想逃,卻被群臣阻止。

    他們言之鑿鑿,表示這些義軍秋毫不犯,進城後未曾肆意屠戮,或許還有的談。

    高適的身份早已暴露。

    曾經他前來長安城,遞上拜帖卻被無視乃至轟走的祖輩故交們,此刻炫耀著與他的交情,成了長安城內的座上賓。

    李隆基深知這些人是害怕自己逃了連累到他們,可連他最忠心的內廷總管與禁軍首領都陰奉陽違,他隻能暗歎一聲遇人不淑。

    在群臣的簇擁下,李隆基見到了帶著軍隊,站在一輛造型古怪的戰車上的高適。

    一些長安城的故人們看到高適如今的模樣,都滿是唏噓之色。

    李隆基的神色更是別扭無比。

    他曾聽說過高適的名字。

    因為高適和李白的關係,他一度很是不喜。

    故而哪怕哥舒翰對其讚譽有加,借著幾場大勝想要順帶為這名下屬謀取封賞時,他毫不猶豫地否決了。

    造化弄人,他如何也無法相信兩人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相見。

    看到高適居高臨下地看著自己,李隆基就意識到不妙。

    “朕……”他正要說話,卻被高適打斷。

    “請陛下退位!”高適朗聲道。

    ……

    “那個昏君乖乖退位了?”李白興衝衝地問道。

    一旁的李尋歡跟獨孤求敗亦是麵帶好奇之色。

    兩人都聽過唐玄宗李隆基的名字,知曉對方一手開創華夏文明上最鼎盛的開元盛世,卻也是大唐由盛轉衰的罪魁禍首。

    對於高適,他們更是熟悉。

    同為酒館客人,他們喝過不止一次酒。

    孟浩然手舞足蹈地說道“那還能怎麽辦?”

    “李隆基老了,早已不是當初那個意氣風發的明君了,他不但被酒色掏空了身子,連膽色跟抱負也一並被掏空了!”他說著拿起酒杯喝了一大口酒。

    抬起袖子抹了把嘴,孟浩然接著道“他還以為高兄想要讓他禪位,但是高兄誌向可不在此,他心係天下,要讓天下間萬萬名百姓豐衣足食,將權利還給天下人!”

    孟浩然興致高漲,滿麵快慰之色。

    他來酒館也有段日子了。

    為了將這名至交好友邀請到酒館,李白橫跨萬裏長空回了趟大唐。

    兩人誌趣相投,都是性情灑脫之人。

    故而孟浩然也很快跟眾人混熟了。

    不同於李白,孟浩然有誌仕途,渴望建功立業。

    高適組建新軍時,他便參與了。

    隻是他無心入伍,而是利用從酒館內學到的各種知識傳授文化。

    結合自安欣等人手中得到的一些書籍教材,他因材施教地編製了一套更適用於大唐的係統知識,在新軍中教授軍官。

    他才華橫溢,做起這種事情來自是得心應手。

    早先他便跟高適商議過,待到新政權組建後,他要打造建造書院,傳授未來的文化與科技,讓大唐由內到外地改天換地!

    這次高適領軍打到長安城,他特地趕去觀看。

    對於唐玄宗李隆基,他滿腹怨氣。

    當初王維向其舉薦自己,卻隻是因為他說了一句“不才明主棄”,就遭到李隆基嫌惡,讓他回去襄陽。

    後來李白的事情傳開後,一些故交好友更是告知,因為他和李白的關係,玄宗對他越發厭惡。

    他是名滿天下的才子,但也是個普通人,自是有他的喜怒哀樂。

    這一次看到李隆基灰頭土臉的樣子,他心中甚是暢快,還將那一幕錄了下來。

    孟浩然拿出隨身攜帶的手機,將錄製好的畫麵打開,給幾人展示著。

    李白、李尋歡以及獨孤求敗幾人伸長脖子看著。

    就連另一旁的朱由檢跟唐伯虎都好奇地看了過來。

    瞧著李隆基的樣子,朱由檢忍著笑,心頭分外暢快。

    同為亡國之君,自己和李隆基也沒什麽差別嘛。

    倒是另一邊的李世民在趙匡胤和劉徹的調侃下,苦笑著搖頭。

    對於自己的這些後人,他心頭也甚是無奈。

    好在有了酒館,自己有的是漫長的歲月挑選繼承人,或者幹脆自己將這江山坐到永久。

    就在眾人興致勃勃地看著孟浩然拿出的錄像時,一個衣衫襤褸的人影忽然出現在酒館中。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