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俠家
字數:2879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爆笑秦漢 !
疲憊的王綰,倒睡在書桌上,手裏還拿這那份奏章。王綰做了一個夢:“睡夢中,是王綰來到了自己建立的大同世界,哪裏的人,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貧有所依,難有所助,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一片安詳和諧。而自己正在村裏教著圍繞在自己身邊的孩童,自己老師曾教給自己的,薪火相承…………”
秦皇奏章,已經用紙張換了竹簡!閣下筆墨,秦皇問道:“王愛卿,如何了!”
“王老丞相,在家罵了,李斯,端不是人子。如今已經睡著了。”趙高回答道。
“嗯,確實為難了王愛卿,原本此事該丞相的去做的,推給這位閑置在家的人,最近幾日都需要關注。萬一老丞相扛不住,想不開,救下來。”秦皇囑咐道。“此事還真隻能讓他盯著做。
“九皇子,這幾日在博士府過的如何,是否受排擠啊?”秦皇擔心道。
“九皇子,在博士府過的非常好!”趙高回稟道。
“非常好?”秦皇奇怪的道,這些個六國百家學者一直挺抵觸秦國統治的,尤其是自己廢分封,設郡縣。怎麽會待見自己皇子呢。當麵請教都不一定回的,除了大皇子扶蘇外,不待見整個大秦皇族,這就奇怪了,想詢問個究竟:“怎麽個好法?”
趙高便秘的表情,“奴婢不敢直言。”“九皇子,第一次到達博士府,揚言要把這裏的十萬卷竹簡,收到自己囊中。”
“哦,這有何不敢言,好事,我兒還是很愛學習的。雖然博士府內的十萬卷竹簡,沒有鹹陽宮藏書精品,還是有很多不錯的。”裏麵有很多秦滅東周,運回來的周朝古籍竹簡,以及自己覆滅六國,從各家皇室貴族弄回來的孤本珍品。“還有呢?”秦皇追問道。
“然後,九皇子每天帶著博士府的各位學者,天天去華夏樓吃喝。不問學業,已和很多東方學者稱兄道弟了。”“俠家巨子,據說已退位讓賢,推舉九皇子為俠家巨子。已於昨晚華夏樓,在眾學者的麵前,接任俠家巨子之位,九皇子該巨子稱號,自稱為“幫主”。”
秦皇:“…………”秦皇一直摸著下巴的手,驚的捏段了幾根胡須。
俠家,最早起源於墨家,墨家是先秦時代少有的有嚴密的組織和鮮明的宗旨的學派。墨家學派有嚴密的組織,嚴格的紀律,其首領稱為“巨子”。墨門子弟必須聽命於巨子,為實施墨家的主張,舍身行道。被派往各國做官的門徒必須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張,行不通時寧可辭職。做官的墨者要向團體捐獻俸祿,做到“有財相分”。墨家其內部,實行“墨者之法”,個別墨者不交會費的,或者叛出墨家的,就會施行墨法。
墨家其不尊巨子號令,違反墨者理念的,不交會費的,叛墨的,施行擊殺。這些人,在天下各地躲藏。墨家執法者,就要到處去找,途中發生一些的倚強淩弱等事,墨者執法者,隨手處理了,最早的遊俠。
之後,俠就慢慢從墨家獨立出來,專門從事仗義勇為、扶弱抑強、愛打抱不平的人或行為的人,隻圖一時爽快,快意恩仇。
他們絕大部分沒有啥正式工作,不事勞動,而又大多孔武有力,不是所有人最後都保持操守的,沒錢吃飯怎麽辦,打家劫舍啊,也有成為一擊不中遠遁萬裏刺客等職業。於是,很多流氓,地皮給自己臉上貼金,也慢慢自稱為俠。俠家,把利天下的墨義逐漸轉變為朋友兄弟,主雇等小團體的義氣。
由於沒啥收入,秦皇開設博士府,邀請六國學者,其餘各派反應平平,前來的人不多,一些還保持操守的俠家卻是踴躍加入,過來蹭吃蹭喝。說他們有文化吧,其實沒什麽文化,說他們沒文化吧,比黔首又多了點文化,作為一個合格的俠,最少的懂七國語言吧,否則怎麽行俠仗義,遊曆天下。秦皇以示千金埋骨胸懷,還真收了他們。
博士府,三分之一養的是這些蹭吃蹭喝的遊俠。秦皇對他們額要求很簡單,不要搞事情就行,畢竟:“俠以武犯禁。”
“咋又跑到俠家去了。不是讓他去學文化的嘛!就不能整點有用的嗎?”秦皇聽到贏子程在博士府混了幾天,竟然混成了俠家巨子。墨家工匠之學,商賈之道,俠家,這些是一個皇子應該學的嗎,博士府有那麽多學問,儒家,法家,兵家,縱橫,哪怕道家也成,誰想你tmd選了俠家小仁小義的庶人之學。秦皇氣的吐血,火冒三丈,“這個逆子。”
“博士府,也不能讓這小子待了。”“趙高,擬旨著九皇子輔佐前丞相王綰,監督處理秦民冬日遷入關內過冬事宜。凍死一個秦民罰一金。”
趙高一遍擬旨一邊默默的算著,黔首們冬日缺衣少糧的,以往年的經曆贏子程可能需要賠付的金額,平常年份5000-8000金,如果今年冬日特別寒冷的,則需要賠付10000-20000金。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自己這半生積蓄也就10000金多點。也不知今年火坑能減少多少黔首的死亡,至於九皇子嬴子程,不會出罰金,黔首一個不死,趙高是不相信的。
文中趙高似乎不壞,我來解釋下。趙高的壞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至少秦皇在世之時,趙高沒有袒露半點,秦皇嬴政那麽精明多疑的一個人,不會沒有發現的,掌握著能覆滅六國情報刺客中心的黑兵台。趙高的反叛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不是趙高一開始預謀的,秦皇巡視天下猝死,扶蘇被秦皇遠調邊疆,丞相李斯私心作祟,這給趙高一個機會,輔佐自己的弟子胡亥繼位,自己可以獲得最大的權利,這是一念之間想法。
秦皇過於英明神武,一個人處理了天下的事,趙高李斯雖常年在高位,其實沒有多少政治經驗的,更缺少治理天下的才能。三國時期諸葛孔明也是如此,一個處理所有的事,導致下麵的根本得不到鍛煉,孔明亡,蜀國無人很快衰弱滅亡。
作為一個領導者,其實要允許屬下去犯錯的,乃至有時候要眼睜睜看著屬下犯錯,不去糾正。使下麵的人得到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