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新帝永曆

字數:4947   加入書籤

A+A-




    艱苦創業在明末!
    說道此處,韓臨潸然淚下,周圍的百姓也被感染,抽泣聲不斷。
    韓臨接著說道“這不隻是陝西。災害不是小範圍的,而是涉及範圍相當大,東北、西北、西南、甚至吳越地區都受到天災影響,饑民就算想外出求食也無處覓食,流民連四處流浪的機會都被剝奪了!
    除了天災,使百姓受苦受難的更多是人禍。朝堂之上,那些文武百官從沒為天下百姓著想,他們隻顧著自己的利益,進行黨爭之時鬥得你死我活,卻不肯花哪怕一分心力為國為民。上梁不正下梁歪,不說別處,便是現在刑台上的這些人,平時魚肉百姓,作威作福,不知多少人受其所害。朝廷已經窮得連軍餉都發不出,而這幾個人的家產加起來足有幾百萬兩,能夠支撐數萬大軍。這都是大家的血汗,卻被他們無情搜刮,肆意揮霍,你們能忍受這種事嗎?告訴我!”
    “不能!”
    “不能!”
    ……
    排山倒海般的呐喊將這些底層人民的悲苦盡情發泄出來,另一方麵,潛移默化中提高了他們忍耐的底線,這對曆朝曆代的統治者來說都不是什麽好事,卻是韓臨建立新政權所需要的。
    等到聲音逐漸變小,韓臨奮力喊到“我韓臨為了江山社稷,為了黎民百姓,將擁護神宗皇帝之子桂端王登臨大寶。
    巳時已到,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自此始——斬立決!”
    “韓臨,你不得好死!”袁楊自知必死無疑,隻能在嘴上找找平衡,對他處刑的正是改名為韓鐸的袁鐸。誰知下麵的一個大媽拿著臭雞蛋朝他扔了過去,正中他的臭嘴,周宏幾個原想留下“遺言”的,苦澀地閉上了嘴巴,隻有身體的顫抖顯示出他們對死亡的恐懼。
    手起刀落,幾顆人頭同時落地,鮮血灑滿刑台,下麵的人許多閉上了雙眼或者扭過頭去,接受不了如此血腥的畫麵,更多的人強忍著生理上的不適也要瞪大眼睛親眼目睹這一幕。
    “諸位,登基大典將在午時三刻於城外舉行,值此國家危難之際,一切從簡,歡迎前來觀禮,共襄盛事!”韓臨說完又轉向朱常瀛,“王爺,請。”
    “好。”
    回到桂端王府,朱常瀛換上明黃色的袞服。王妃馬氏身著鳳冠霞帔,冠飾九龍四鳳,按照韓臨的設想,將與朱常瀛一同接受大小官吏,以及百姓的拜賀。
    至時,鍾鼓鳴,朱常瀛一人當先,馬氏緊隨其後,韓臨等人皆簇擁在旁。
    城外,在靈堂不遠處的小山崗上,剛剛搭建起來的天門城樓雖簡陋,卻有著非同一般的象征意義皇家及威嚴。
    自明仁宗朱高熾第一次在天門城樓上舉行登基大典,這個儀式就被確定下來,明代皇帝的登基都大體沿用了這套規矩。換句話說,天門見證了幾乎所有明王朝帝王的尊榮。
    朱常瀛獨自登上城樓進行祈禱,以韓臨為首的官吏,按照文東武西在下方禦道兩側靜靜等待,成千上萬的百姓在外圍伸長了脖子朝裏看。跪拜之禮在韓臨的授意下被廢止,畢竟沒有人下賤到求著跪下。
    祈禱持續一刻鍾,朱常瀛走下城樓,進入一塊地磚都沒有,隻存在想象中的奉天殿,坐在龍椅上。馬氏坐在後方,楊守春雙手捧著韓臨製定的聖旨立侍在一旁。
    大小官員隨即按照官職高低依次上前上表道賀。
    楊守春隨後上前宣讀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今登基為帝,改元永曆,封馬氏為後,普天同慶。然外有清人鷹視狼顧,內有各地烽火連天,朕納韓臨諫,著,永久減少農稅,為表歡慶,亦振國力。欽此!”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韓臨帶頭鞠躬高呼,如此多的官吏,無數百姓齊聲,便是朱常瀛明知自己不過是一個傀儡罷了,也不禁有些飄然若仙,想到當個不管事的皇帝也還不錯。隻是,在登基聖旨裏就寫入韓臨之名,他還真是當我不存在啊。
    自嘲了一番,朱常瀛是解開了心結,坦然接受了自己的身份地位。
    桂端王府,換了牌匾裝飾,暫時作為皇宮,也可能是朱常瀛唯一的皇宮,設宴招待正七品,也就是知縣一級及以上的官員。
    申時,剛剛“掛牌”的宣政殿,提刑按察使司與承宣布政使司的官員魚貫而入,朱常瀛坐在龍椅上,韓臨、韓端以及朱由楥、朱由榔等人已經站在下麵。
    那些官員行禮之前,韓臨搶先一步走出來麵對他們說道“各位同僚,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陛下禮賢下士,特許我等不必行大禮,往後若有高呼‘萬歲’者,罰奉一月。”
    “韓大人,這恐怕不妥吧,如此豈不壞了禮製,枉顧祖宗規矩。”一個須發皆白的老者不敢直接反對韓臨,自以為為官清廉,威望極高,量韓臨也不會因為自己的出言而對他動手。
    “原來是範原參政,這是陛下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你是在質疑陛下,亦或是想要陛下如同先帝一般死於非命嗎?”韓臨眼皮一挑,淡淡地說道。
    “臣惶恐!”範原嚇得冷汗直流,“噗通”一聲跪倒在地。
    “愛卿平身,韓卿所言便是朕的意思,以後這些就免了。”朱常瀛知道自己什麽時候該說話,該說什麽話。
    “謝陛下。”範原顫顫巍巍地站起來,退到一旁,不打算做出頭鳥了。
    韓臨接著說道“《周易》裏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戰國時期各國紛紛變法圖強,秦國通過商鞅變法,方才奠定了秦王掃六合,諸侯盡西來的基礎。如今我朝也唯有實行堅決的變革,才能恢複我大明江山,重現先祖的榮光。
    本朝不在設六部等機構,改設
    大明軍事委員會,負責軍隊指揮,有調兵權而無統兵權。我韓臨任主席,韓端任副主席。下設後勤保障部、參謀部等。
    大明法院,負責法律事務、監獄等,原按察副使徐紹任院長。
    大明立法會,負責製定、解釋法律條文,我韓臨任主席,王夫之任副主席。
    大明內閣,負責處理日常國家政務,我韓臨任總理,王夫之任副總理。
    內閣下設
    國防部,負責軍隊和軍隊日常事務,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韓端任部長,我韓臨任副部長。
    財政部,負責稅收、經濟政策等,原參政範原擔任部長,趙守仁擔任副部長。
    民政部,負責籍貫、百姓身份登記等事務,原參議張蜀君擔任部長,趙晟擔任副部長。
    監察部,負責監察百官,安仁王朱由楥任部長,韓山任副部長。
    ……
    具體的變動、人員調動事宜,會印發出來首先送到各位手中,之後還將在各處出版。
    我的要求不高,希望這些事至少在廣東境內,一個月之內全部完成。”
    韓臨簡略地宣讀完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朱常瀛接著說道“望諸卿為國為民,同心協力,勠力同心,助朕平定天下。退朝!”
    此時四川境內,張獻忠已經率軍打下了首府成都,得知桂端王朱常瀛在廣州稱帝的消息十分錯愕,一個不久前被自己攆著倉皇出逃的王爺轉身就成了皇帝,雖然看起來天下認可的人並不那麽多。
    南直隸,曾督鳳陽軍,破賊有功的宦官盧九德四處聯絡,爭取到了中都鳳陽總督馬士英,江北四鎮統領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和劉良清的支持,準備擁立福王朱由崧為帝。
    不久,福王朱由崧在金陵稱帝,改元弘光。張獻忠在成都稱帝,國號大西,改元大順,以成都為西京。
    在永曆帝皇宮旁新建的內閣府中,韓臨與韓端等人閱覽了最新的情報。
    王夫之歎道“山海關總兵吳三桂領著清兵入關,李自成在吳三桂與多爾袞的合擊之下潰不成軍,退守河南、陝西等地。這可是剛剛勢如破竹攻入北京城的軍隊啊!”
    “清人的實力不容小覷。”韓端沉吟道。
    內閣大臣陳邦彥——曆史上嶺南三忠之一,關注的卻是另一件事“總理,我們該如何對待金陵那邊?”
    “如何對待?”韓臨笑道,“現在說這個沒什麽意義,他們威脅不到我們,我們主動攻擊他們又師出無名,在道義禮法上站不住腳。便讓他們成為抵抗清兵的一道防線好了。”
    陳邦彥點了點頭。
    韓臨展開地圖,指著上麵說道“我們前往各地的欽差還沒有回來,不論結果如何,各地承不承認永曆,我們都必須在清兵渡江前控製住廣西,湖廣南部,江西南部以及福建。”
    “總理,您剛才不是說不出兵嗎,若是這些地方向金陵稱臣,還怎麽控製?”陳邦彥不解。
    “哈哈,”韓端大笑一聲,“這便是你這種酸儒沒用的時候了。”
    “你…”陳邦彥有些生氣,若是崇禎朝,何時輪到武官如此囂張,不過他也不是小肚雞腸之人,“請韓大人賜教。”
    “隻要多帶些金銀財寶去拜訪拜訪那些地方官,便會有不少臣服於我們,不行的話領著軍隊去他們附近轉一轉,再讓幾個頑固的貪官汙吏暴斃,金陵方麵的主力不在,還有誰敢和我們對著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