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抵達法國
字數:3761 加入書籤
1793年12月7日下午四點二十五分的勒阿弗爾港當三十艘掛著波旁王族紋章的鳶尾花旗的巨艦從海平線浮現,最前方的“太陽王號”戰列艦昂著船首,船舷百門銅炮如鋼鐵利齒,讓波旁王族和法國底氣十足。
艦隊呈楔形陣列推進,主桅上的王旗足有三層樓高,藍底金鳶尾和白底金鳶尾在狂風中獵獵作響,旗角掃過海麵時,連波濤都似乎在俯首致敬。
港口的上麵,三千名手持火炬的貴族早已列隊,橙紅色火光照亮了崖壁上鐫刻的曆代法王征服海洋的浮雕。當艦隊錨鏈砸入深海的轟鳴傳來,十二艘裝飾著雪鬆木與銀鏡的駁船如天鵝破水而出,船頂穹蓋由十二根雕花金柱支撐,穹頂之下,查理皇帝戴著黑色帽子,內裏除了淺藍色保暖衣之外,外穿一件加厚的軍裝式外套,最外麵是質感非常好的貂皮大衣式的香檳色披風,這種簡易的搭配在法國算不上多麽華麗,但穿在皇帝的身上仍然襯托出他那高貴的氣質和威嚴,再加上他那讓人無法忽視的容貌,讓人眼前一亮。
一旁的伊麗莎白皇後,頭戴暖和的風帽,內裏是淺藍色的襯衫,加厚保暖喬琪紗,黑色半身長裙,外穿與皇帝同款的香檳色鬥篷披風,讓她由內及外散發出端莊、性感、高貴、豐滿的古典美,神性與野性的魅力相結合,仿佛神女再現。
兩個小時後,港口上的羅馬軍團配合皇帝的禁衛軍徹底將港口控製起來之後,港口負責的總督的高呼:“以賢明王亨利之名,法蘭西的土地迎接它的主人!”,三十六門禮炮從防波堤後齊鳴。
硝煙尚未散盡,船上的貴族們已經起身來到港口,等待皇帝和皇後。
皇後優雅的挽著皇帝的手踏上碼頭的刹那,他們腳下的黑色大理石磚自動浮現出金色鳶尾紋章,那是工匠提前用蠟油在磚麵繪製的秘術,遇熱即顯,恰似大地主動向王權臣服。
大主教和大貴族們在查理皇帝與伊麗莎白皇後走了幾步後,他們擁上來躬身向兩位陛下行禮,然後皇帝和皇後看著他們手中捧著之物,慢慢的摘下保暖的帽子給他們,然後由他們恭敬的為皇帝和皇後戴上簡易版的黃金王冠。
格爾克一身神秘的紫色,懷中抱著王太子查理·弗朗索瓦,孩子的亞麻睡帽上繡著勒阿弗爾港的星圖,帽簷垂落的珍珠鏈正好觸及胸口佩戴的“聖母子”金飾——這是將王室血脈與神權綁定的無聲宣告。當她的繡鞋踏上紅毯,岸邊的少女們齊聲唱起宮廷歌曲,歌聲混著浪濤,竟讓呼嘯的海風都低吟成伴奏。
其餘被抱著的“王子們”,落後王太子一步,踏上紅毯……
艦隊甲板上,水手們正降下繪有王室紋章的巨幅帆布,每艘船的桅杆都係著成百上千條凍成冰柱的緞帶,那是沿途島嶼領主獻上的效忠信物。港口深處,十二艘護衛艦並排而列,仿佛在警示所有心懷不軌者:王室的艦隊既能帶來榮耀,亦能降下雷霆。
暮色漸濃時,艦隊所有舷窗同時亮起,千盞鯨油燈將海麵染成琥珀色,倒映著懸崖上的火炬長龍,恍若天地間架起了一座光的橋梁。查理皇帝轉身望向艦隊,身後貴族的鬥篷在海風中翻卷如黑色羽翼,查理也戴上了象征法國君主的戒指——那是整個法蘭西霸權的具象,是即便革命風暴肆虐,依然穩穩錨定在波旁王族的王室威嚴。
所有來到這裏的貴族們,他們身穿華麗的服裝,整齊劃一的排列在一起。
……
遠處的平民群裏,“安德烈,快看,是國王陛下回來了。”一名身穿普通服裝的中年人大聲說道。
一名十四五歲的少年說道:“查理十世陛下,終於回來了。”
一名曾經參與過三級議會的中年商人擔憂的說道:“陛下太年輕了,在他的統治下,法蘭西能變成一個奇跡嗎?”
“至少,在他的統治下,我們都能吃飽,不用像路易十六時代一樣餓肚子。”一名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篤定的說道。
“……”
他們用熾熱和複雜的目光看著這位在海外為法蘭西帶來榮譽的年輕君主,這位明明不在法國,卻以雷霆之怒般的政治手段控製法國,將法國打造成所有人都想看到的樣子。同時他的獨裁統治,絕對不在“朕即法蘭西”的路易十四之下。但這些他們並不在乎,他們隻關心君主做了哪些有利於法國和法國人民的事。
……
貴族們的眼睛裏帶著恭敬和畏懼,他們看著這位年輕的君主,其眼裏的複雜情緒無法用語言表達,這是他們家族必需效忠的波旁君主。但他成為國王後,卻做了一件事,“法蘭西所有的土地屬於國王皇帝)”,就這樣拿走了貴族和教士集團最值錢的土地,然後將他們分給哪些在他們看來不值一提的平民。但他用北美洲路易安那的土地一比一補償給了所有貴族,至於教士集團直接收歸國庫和國家所有,教士的輝煌,已經一去不複返了。教士集團徹底的法國國家化了,他們由國王親自任命,要效忠國王和法國政府。同時因為新君主查理十世的政治宗教傾向的政策,法國再也容忍不了任何羅馬天主教之外的異教徒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們這些不屬於菲茨羅伊集團,且非常富裕的貴族和大資本家,有兩種選擇:一是交出你的土地和少部分財富,積極向國家繳稅。二是被法國人民和革命團體砍頭或出逃國外且沒收所有的財產和土地。
看似兩種選擇,其實他們連選擇的餘地都沒有,因為站在他們的角度,第二條是不在選擇範圍之內的。
至於第一條,因為法國大革命事件,他們沒有了以前與國王商議的機會。因為波旁王族的上一任國王路易十六就是為此重新召開沒有人知道流程的三級議會,而遲遲沒有辦法推進改革,法國財政進一步崩潰。這種情況下,旱災的出現讓法國人民顆粒無收,更加吃不上麵包,加上路易十六改革的困難,以及革命團體的激進,最終也讓路易十六父子遭遇刺殺而雙雙去世。
就連路易十六簽署的君主立憲製文件,也被這位成為法國國王後,攝政王亨利隨意將它丟棄在杜伊勒裏宮無人問津的角落。所有的法國人民無人敢提,仿佛這件事沒有發生過一樣。
……
皇帝查理和伊麗莎白皇後來到他們身旁時,除了禁衛軍之外所有人都迎著皇帝威嚴的目光慢慢低下頭,向皇帝和皇後行禮,包括遠處的數千名平民們也發自內心的向這位把土地分給他們的君主行禮。
這一刻,沒有人可以高過查理皇帝和伊麗莎白皇後……
浪濤拍打著碼頭的石柱,卻衝不散雪地上深深的馬蹄印與靴印。當王室儀仗隊開始向內陸行進,艦隊主桅突然升起璀璨的煙花,紅色火光照亮了王旗上的箴言“以聖但尼之名,奮勇向前ontjoie saint denis)”——這是對動蕩時代的終結宣言:在勒阿弗爾港的法國艦隊與黃金王冠麵前,所有試圖動搖王權的狂瀾,終將化作泡沫消散在法蘭西的海天之間。
……
……
……
? ?……求收藏……求推薦……求月票……謝謝……
? 特別感謝讀者朋友們……
? 問一句真的還有人看嗎
? (本章完)
喜歡崛起之我的阿根廷請大家收藏:()崛起之我的阿根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