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聯合營VS合成營,還真被盯上了

字數:8801   加入書籤

A+A-


    陳鈞來到台上,他先是對著台上一排首長立正敬禮,而後轉過身朝著台下的眾位首長敬禮。

    握拳快步跑到一側站定。

    坐在最前排邊緣的楊傳州,則是麻溜的起身,給陳鈞遞過去話筒。

    類似的場麵經曆多了。

    陳鈞自己都覺得他應對時,免疫力比以前提升了不少。

    反正這會議室燈火通明,上百雙眼睛齊刷刷的盯著他,以前那種心跳加快的緊張感,已經慢慢消失。

    “開始吧,就分享你帶領合成一營時,最有感觸的例子。”

    陳煥然看到陳鈞上台站定,他鼓勵著說道。

    “是!!”

    陳鈞得令,他抬頭認真的回憶了下,當初一營組建時遇到的困難。

    其實他都算是好的了,畢竟有前世記憶打底,進部隊沒幾年就一直跟合成化打交道。

    全陸軍合成化後,一線的步兵數量極其有限,除了跟合成化打交道,也沒別的單位了啊。

    這也造就陳鈞組建合成營,幾乎是處於開卷考試的程度,不用苦思訓練方向,不用整天泡在訓練場啃專業。

    做好統籌工作,知道怎麽安排下麵的幹部,監督他們做好交代下去的事情就可以。

    可就算是這樣,也無法避免初建一營時,遇到的種種難關。

    陳鈞看著台下,一眾首長都將目光投到他的身上,他本來是想學著剛才首長的樣子,拽兩句高深點的詞。

    奈何上來的太突然了,準備不充分。

    幹脆握緊話筒,聲音洪亮的說道:“各位首長好,我叫陳鈞,目前在摩步179旅擔任一營營長。”

    陳鈞的自我介紹,並沒有引起台下眾人的意外,並且有不少人都將身軀靠在椅背上,饒有興趣的盯著。

    那姿態,似乎是很期待陳鈞的分享。

    “先說下我對合成化部隊,最直接的認知吧,我認為一營從最初的摩步營,改編為合成營,就是完成了從人力密集型,轉變到裝備密集型。”

    “在作戰方麵,合成化相比之前更是有了長足的進步,無論戰爭的場麵有多大,投入規模有多大。”

    “戰役戰鬥都是由營,連,排,班這些基層單位去實施,再大的戰役,都要具體化到戰術分隊行動上。”

    “合成基層單位裝備型的轉變,對於以往人力密集型,在作戰的任務上不會有什麽變化。”

    “最為明顯的進化到現代兵器條件下,合成化要比很多眼下的臨時搭建的作戰組合,少了無效冗餘。”

    “就拿進攻型戰役舉例,如果一個團要去打這場仗,讓一營去打主攻,那麽依照現在的作戰方針,團裏麵就要把這次打擊模塊,情偵模塊,保障模塊全部加強給一營。”

    “一旦一營進攻受挫,或者被重創,那麽就相當於全團失去了戰鬥力。”

    “因為主攻營損失的不僅僅是自身兵力,還包括了團一級的力量,這種損失就算調動二營,或者調動三營,也壓根補不上去。”

    “原因是技術性裝備,和專業部隊方麵的戰損,已經徹底被摧毀,造就整個團都要被浪費掉。”

    “但合成營不存在這個問題,任何單位序列中隻要有多個營級合成單位,一個營進攻受挫,另一個營就可以立馬補上去。”

    “不僅效率大幅度提高,並且也能滿足規範化,模塊化的部隊,在極短的時間內調動需要的戰術單位。”

    “哪怕戰後重整,也更加快捷。”

    陳鈞分享著自己見解。

    台下眾人聽的也是津津有味,畢竟合成化的觀念又不是最近幾年才提出,早二三十年前就已經在嚐試。

    隻不過受製於軍費支出,裝備型作戰單位,壓根組建不起來。

    如今的轉變,也不過是順流而下的必然結果。

    常規單位無效冗餘度始終存在,這並不是什麽難以啟齒的事情。

    就比如說國慶練兵時,陳鈞帶領一營打1區域藍軍駐軍,別看對方是五個營的兵力齊聚。

    事實上,這五個營最少代表了兩個團的大部分火力,一戰過後,1區域藍軍慘敗也直接導致後方壓陣的團級單位,戰鬥力大打折扣。

    趁著陳鈞講話歇息的空擋,台下一名大校,瞅著應該是師長,對方盯著陳鈞看了一會。

    他突然開口問道:“陳鈞。”

    “你說合成營作戰效率提高,這我不持反對意見,但成模塊化的營級單位,不借助組建的火力開赴戰場。”

    “那這樣的營級單位,能禁得住損耗嘛?”

    “模塊化營固然有快速支援的能力,但效率,有時候並非是戰場上一味追求的核心。”

    “我打個比方講,如果我要安排一個主攻營,我會把師裏的師直屬偵查連,防空連,電子對抗連,師炮營的一半,師後勤的一半全部加強給我的主攻營。”

    “再安排一個團長或者副師,帶七八個參謀駐紮到營部,以這種規模開赴戰場。”

    “無效冗餘肯定存在。”

    “但這樣的主力營,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以及作戰能力,是否要比你所說的模塊化營,更能經得住消耗呢?”

    “合成營是會因為模塊化,調度速度非常快,隻不過我一個主力營就能打的仗,為什麽非要向戰場繼續投送兩個,甚至三個營呢?”

    這位師長詢問時聲音不高,但在整個會議現場靜悄悄的環境中。

    卻也足以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陶軍明坐在後排眺望了一眼,從背影上他沒認出是誰,應該不是第一集團軍的人。

    要不然,單單是通過講話的聲音就能判斷出來是誰。

    更何況,一個集團軍的人也不會在這種場合,突然進行發問啊。

    說到底還是剛才上麵開會內容,再一次牽扯到要動師級單位。

    導致一部分老同誌心裏有了情緒,故意將矛頭。

    對準了上台做分享的陳鈞。

    陶軍明聽得濃眉緊蹙,他有些擔心陳鈞沒有萬全的準備,從而無法應對這次的突然發難。

    楊傳州坐在前麵,他顯然也沒想到,自家兄弟一個上台分享而已。

    怎麽還有師長級別的幹部,站出來突然發難了?

    這種會議,就以陳鈞的級別,按說讓他上台也頂多分享一些實際的經曆。

    壓根左右不了上麵的決議。

    畢竟軍改有專業的人員,來研發整個體係,擁有海量的研究軍費。

    一營能順利成為試點,上麵放任組建,那也是因為陳鈞當初提交的編製細則,符合研發人員的設想。

    咋還有人真的去針對一個營長?

    會議室靜悄悄的,台上坐著的陳煥然,沈宏偉,柴岩鬆三人都沒吭聲。

    他們神情嚴肅的坐在那裏。

    似乎是沒有聽到剛才的那些詢問般,壓根不打算開口。

    而當事人陳鈞,抬頭看著詢問自己的首長,他內心輕歎了一口氣,剛才就感覺著情況不太對勁。

    這時候上台很容易被人家給惦記上。

    剛剛他還寬慰自己作為一個營長,應該不至於被師長惦記。

    事實證明,還是被盯上了啊。

    “首長好!!”

    陳鈞握著話筒平靜的喊了一聲。

    “嗯。”

    對方聞言,也隻是靠在椅背上微微點頭,似乎是在等待著回答。

    “首長,我不知道這個問題我能不能回答的對,但我也有一些自己的見解。”

    “其實要說合成化營級單位,沒有臨時組建的營級單位,更具備戰場上生存以及作戰的實力。”

    “這個消耗的問題,我認為不是合成化部隊禁不起消耗,隻要是步兵,隻要是陸軍,就沒有經得住戰場消耗的。”

    “聯合營固然有其厲害之處,不說開戰之前的偵查,也不說對敵軍掌握的情況,需要派出多少火力參戰。”

    “就單論雙方10%的損耗對比,聯合營部隊損失10%,還能保持60%的戰鬥力。”

    “合成營損失10%,恐怕連原來40%的戰鬥力都剩不下。”

    “但首長,合成營模塊化作戰不是臨時拚湊,而是日複一日協同作戰,協同訓練,一同打造出來的作戰單位。”

    “從國慶練兵方麵就能看得出來,合成營至少可以超出聯合營,三倍左右的戰鬥力。”

    “哪怕合成營戰鬥力下降60%,可綜合起來算的話,持續作戰能力依舊在聯合營能力的10%以上。”

    “並且因為協同得當的緣故,合成營在損失10%戰鬥力的時候,在戰場上所取得的戰果,要比聯合營損耗10%的時候,戰果要大得多。”

    “甚至這個時候,合成營已經可以回去輪換休整補充,因為背後還有同等規模的營。”

    “可以迅速替代剛才的戰損,保持同樣的火力向戰場推進。”

    “我認為作戰效率才是最關鍵的,能完成任務,那損失就是值得的,而聯合營後續的火力投入,遠遠沒有合成營這麽方便。”

    “短時間內不能完成作戰任務,那就隻能拿著已經具備戰損的部隊,繼續在戰場上穿插。”

    陳鈞回答的聲音,同樣很平靜。

    反正他也不認識這位師長,既然要論,那自然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論唄。

    但很顯然。

    那位師長應該也沒想到,陳鈞不談戰場黏性,開口就給他談作戰效率,談戰損。

    陳鈞又不憨批,師級單位可是最小的戰役級別單位啊。

    而營級頂多算是戰術級別單位。

    一個師拉到戰場上,派出主力營或者主力團進攻,整個師能打好幾天甚至半個月都能熬得住。

    跟他們拚黏性,那不是找刺激嘛?

    眼瞅著會議室內的氣氛,開始變得有些凝固。

    台下更多的人,都有蠢蠢欲動的架勢。

    陳鈞代表的是合成營,台下大多代表的可都是師級單位。

    這是思想,體製,時代等等,各方麵綜合起來的碰撞。

    就算礙於大會上的幾位首長坐鎮,也必然會有人繼續開口詢問,不會讓陳鈞這麽輕鬆的駁倒他們。

    就在有人要繼續開口時,坐在台上的柴岩鬆率先鼓掌。

    有戰區政委牽頭,誰還敢齜牙啊。

    “啪啪啪”的聲音,很快猶如星火燎原,響徹整個會議室。

    等掌聲落下。

    沈宏偉麵色嚴肅的調整了下坐姿,開口道:“陳鈞。”

    “到!!”

    “關於一營的模塊化,協同化就不用你再分享了,講一講組建一營時碰到的問題。”

    “都有哪些棘手的方麵,最難解決。”

    “是,首長!!”

    陳鈞微微側身敬禮,而後繼續道:“一營從人力集中型轉變到裝備密集型,當初組建時最大的感觸就是缺人。”

    “缺真正能夠駕駛,並且熟悉這些裝備的老兵骨幹,缺人缺的最狠時,全營隻有一小半的戰車可以投入到訓練當中。”

    “這是初期的問題,到了後期合訓,後勤補給成為了最大的難題。”

    “我們沒有現代化後勤補給的經驗,而大量的武器裝備,以及彈藥對後勤的壓力也是最大的。”

    “坦克還有裝甲車沒有油料、炮兵沒有穩定炮彈供應,合訓的時候,全營幾乎沒有辦法展開真正的訓練。”

    “尤其是隨著補給線越拉越長,後勤安全問題都無法得到保障。”

    “運輸公路上,稍微有個大點的彈坑,重型運輸卡車就沒辦法通過。”

    “後勤補給非常脆弱。”

    “合成化單位作為攻堅型單位,主要訓練方向或者是作戰方向,都是在突破敵方的軍事防線。”

    “然後快速推進,對敵方部隊進行包抄合圍,但推進後的後勤就更沒有辦法維護了。”

    “後勤補給跟不上,各種新式武器不能動用,全營隻能當輕步兵使用,為了解決這一部分問題。”

    “一營的編製,額外增加三個步兵加強排。”

    “目的就是為了在作戰之後,可以最快速度建立穩固的防線,為後方的補給人員保駕護航。”

    “但這也隻能稍微緩和,由於規模太大,彈藥車隨行帶不了多少東西,隻能依靠卡車不停的運輸。”

    “新式武器過多,彈藥損耗能用海量來形容,戰場局勢變化又太快,經常碰到炮兵需要高爆彈,但補給隻帶來了煙霧彈。”

    “坦克要穿甲彈,後勤隻運來了榴霰彈,步兵要夜視儀電池,送來變成了熱像儀電池。”

    “因為後勤的問題,當初合訓時,全營無論是機動能力,還是作戰能力。”

    “都是大打折扣,很難行成規模。”

    陳鈞的話。

    讓在場不少首長都擰眉不語。

    確實啊,裝備密集型的單位,目前國內還沒有現代化部隊後勤補給的經驗。

    一個營尚且如此,那一個旅呢?

    難道也要像機械師那樣,每天至少保證800-1000輛卡車不停的跑動嘛?(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