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朝會爭議說雙雄

字數:4688   加入書籤

A+A-


    三國興漢!
    袁隗先是不動聲色,否定了劉弘和丁宮的建議。
    把鍋甩給何進的同時,又提醒大家有兵亂的可能性。
    麵對詰難,輕飄飄的一句,把問題甩給了侍中大夫等人。
    如此還顯得自己大度,會征詢所有人的意見
    劉辯嘴角浮出一絲微笑,若不是禮儀不合,他甚至想出列給袁隗鼓掌、點讚。
    經由這樣一番操作,袁隗已立於不敗之地。
    按照他的意思去處理,那就遂了他的心意。
    或者不按照他的意思去處理,那也無所謂。
    因為這樣的話,那士卒就一定會嘩變。
    正是,勿謂言之不預也。
    接下來,局勢崩塌,又要請他這個太傅出來安定乾坤,收拾殘局。
    在袁隗的提醒下,眾位侍中、大夫、議郎們議論紛紛。
    光祿大夫淳於嘉出列,建議道:”城中兵卒衛士,維持前製便可。
    新募之兵與邊軍,可裁汰老弱,精選身世清白之人,補入京中。”
    侍中伍孚道“此舉言之尚早,當此節時,應用軍中威望深重的將軍,以震懾驕兵。
    臣提議,可宣左將軍皇甫諱嵩入京。”
    話剛說完,侍中劉岱就出列道“士卒管轄迫在眉睫,如今原前將軍董諱卓就在京中,何故舍近而求遠啊!”
    聞言,又一位光祿大夫種拂立即出列“董並州乃是涼州人,又常年在外征戰,其心難測,
    前孝靈皇帝曾招其為少府而不應。”
    淳於嘉再次出列,斥道“昔日事態多變,羌胡之兵非我族類,本就難治。
    如今董並州有救駕之功,尚未封賞,種大夫卻懷疑大臣,豈不令人寒心?”
    眼看兩人要爭吵,侍中周毖忽然道“不知大將軍府長史還有人推薦?”
    隨著他這句話,眾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長史王謙的身上。
    見狀,王謙看了袁紹一眼,隨即舉著笏板出列,躬身一禮後道“微臣推薦武猛都尉丁建陽。”
    丁建陽,便是丁原。
    “武猛都尉?”
    劉弘還在疑惑。
    王謙已經繼續說道“丁建陽出自泰山郡南城縣。
    為人粗略,有武勇,善騎射。
    為南縣吏,受使不辭難,有警急,追寇虜,輒在其前。
    裁知書,少有吏用。”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丁原為人大大咧咧,有點謀略,武功高性格勇猛,擅長騎射。
    在南城縣當縣吏的時候,特別聽話,有緊急情況和追賊寇的時候,都衝在最前麵。
    還喜歡看書,年少的時候就有幹才。
    文武雙全,又聽話,簡直就是士大夫喜歡的武將模板。
    果不其然,這話一說,眾人紛紛點頭。
    見狀,太後何思也就看向太傅袁隗,問道“太傅意下如何?”
    袁隗點點頭,聲音蒼老“丁都尉有威名於軍中。
    昔日並州刺史張懿被休屠各胡所殺,丁都尉被任命於危難之中。
    不但能穩住局麵,還能撿拔將領於行伍之中,供大將軍驅使。
    嗯,是個人才。“
    頓了頓,又道“尚書郎許靖,與其弟許劭曾舉辦‘月旦評’,名揚天下,有識人之能。
    許尚書,依你之見,丁都尉當居於何職?“
    聞言,盧植臉色微變。
    他是吏曹尚書,但太傅袁隗卻跳過他,直接問詢他的下屬,尚書郎許靖。
    許靖拿著笏板行禮後,建議道”微臣議丁都尉任執金吾,掌緹騎和武庫,並從前漢製,暫領北軍五校。“
    聞言,百官臉上大都露出驚訝之色。
    執金吾,原名中尉。
    在西漢初期負責整個京城的武備力量,與戍守皇宮的衛尉互為表裏。
    由於職權太大,被不斷削減。
    到了東漢,職權已被分去大半,尤其城門校尉和北軍五校割開。
    使得執金吾隻剩下丞一人、緹騎二百人、武庫令一人。
    除了每月例行公事地三次“繞行宮外”,基本淪為一個看守兵器庫房的清貴閑差。
    但關鍵問題在於,是許靖建議的暫領北軍五校。
    北軍在西漢時,最初由執金吾掌管,後由分中壘校尉掌管。
    到了東漢,設置的北軍中候,是監北軍五校而不是掌,相當於監察官。
    如同刺史之監察太守。
    如今在雒陽城中,北軍五校是正規正的禁軍。
    其他如西園軍,則是靈帝末年組建。
    在眾人詫異的時候,許靖繼續侃侃而談”以丁都尉在大將軍府中的地位和威望,定能穩住北軍五校。
    而丁都尉拔此高位,必將感恩戴德。
    其後可允諾他從並州軍中挑選五百精銳為持戟士,其餘人等遣返並州。
    待時局徹底穩固後,再從前製,令北軍中候監北軍五校。
    如此,並州兵及北軍五校的問題都可以解決。“
    這一次,讚同的聲音不絕於耳,反駁的聲音寥寥。
    劉弘看向丁宮,丁宮看向陰修,陰修看向其他人。
    隻見眾人議論紛紛,大都認可許靖的建議。
    劉弘再度開口道“那西園軍與涼州兵,又如何處之?”
    聞聲,許靖舉笏板一禮後,道“同樣,董並州在軍中威望深重,可令其行前將軍事,暫領西園軍,以穩固局勢。
    西園軍原並不在常製中,可拜董並州為征北將軍,帶西園兵及涼州兵入並州。如此,雒京方可安定。”
    眾人再次議論紛紛,不少人微微點頭。
    “此事絕不可為!”
    前太尉崔烈忽然高聲道。
    他雖然已經不是太尉,但也有侍中的加官,所以也有資格參與內朝。
    “董並州常年在邊關,所接觸之人多是羌胡,其心難測,其行桀驁。
    涼州兵本就是精銳,西園兵同樣是精銳。
    兩支精兵都在董並州手中,一旦其心叵測,我等如何能製?”
    此話一出,原本點頭的眾人,又有不少點頭的“崔太尉說的有理。”
    “是啊,那董並州竟敢當麵斥罵崔太尉,當真是桀驁!”也有人開口,說出崔烈之所以情緒如此激烈的原因。
    麵對崔烈的斥責,許靖麵不改色,舉笏板一禮後道“可令董並州先行,他若有異心,自有丁都尉轄製。
    更何況,左將軍皇甫義真有精兵三萬在扶風郡。
    董並州一介武夫,糧草供給皆在朝廷之手,但有異心,豈不是自尋族誅。”
    話雖如此說,但崔烈這個口子一開,不少議郎、大夫和侍中,都站了出來。
    當然,這些人中,多是冀州籍
    劉辯將一切收歸眼底,目光掃去,心中不由得疑惑,他為什麽到現在一句話也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