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曹操破案崔烈驚

字數:4252   加入書籤

A+A-


    三國興漢!
    劉辯的行為,在很多人看來有些漫無目的。
    剛被遷為黃門侍郎的田豐跟在天子的身後,亦步亦趨。
    緊隨其後的便是侍中楊琦,其他諸如射堅、鍾繇、張昶、丁衝、荀攸等人,則離得遠些。
    黃門侍郎,又稱給事黃門侍郎,秩六百石。
    隨侍皇帝左右,受尚書事。
    因為是皇帝近臣,又負責聯係宮中與外朝,因此能接觸到很多機密,職位不高但權力很大。
    劉辯忽然停住腳步,抬頭看向不遠處的楊琦“當初孝靈皇帝問你,他與孝桓皇帝比起來如何?”
    楊琦一愣,不知道天子忽然在這個時候提這個做什麽。
    他急忙躬身道:“臣時年少,是故言之無狀,孝靈皇帝勝孝桓皇帝遠矣。”
    劉辯忽然笑道“我記得當時你說的是‘猶如虞舜比德唐堯’,其實就是差不多的意思。
    當時孝桓皇帝風評不佳,你這看似讚美,實則是說兩人差不多。”
    楊琦愈發疑惑,但依舊躬著身子。
    這時,又聽見劉辯接著說“孝靈皇帝當時就誇你‘剛直,不愧為楊震的子孫,死後必定也會招來大鳥吊孝’。
    其實是咒你早死,也不是什麽好話,隨後就把你外放出去。”
    楊琦後背上冷汗沁出,雖然說現在朝局動蕩,但天子畢竟還是天子。
    其他黃門侍郎也是麵麵相覷,一時不知道說什麽好。
    田豐忽然開口道:“侍中昔日剛直,堪為千古流傳之典範,為何今日反倒曲意逢迎了呢?”
    “是啊!”
    劉辯借著田豐的話,問道“公挺,你覺得我比孝靈皇帝如何?”
    楊琦冷汗直流,饒是他強項,且有弘農楊氏的背景,一時之間不知如何作答。
    “陛下自然勝孝靈皇帝遠矣!”
    這時,張昶忽然開口道,“孝桓皇帝、孝靈皇帝,重用小人,打壓迫害名士清流,致使天下大亂,生靈塗炭,方有太平道之大亂。
    而陛下登基時日雖短,卻有聖主之相。
    原政決於大將軍進與太傅袁隗,何進誌大才疏,大權在握卻召邊軍來京,實是太阿倒持!
    袁隗貴為太傅,卻屍位素餐,任由袁紹袁術兄弟逞能。
    如此造成十常侍之亂。
    陛下昨日初掌大權,便大赦天下,寬宥黨人,實在是聖君所為啊!”
    劉辯笑了起來,道“你可比侍中強多了,死後可能會招來兩隻大鳥憑吊。
    話說的雖然有些偏頗,也是令尊當年痛惜的原因。
    回家申飭申飭吧!”
    申飭,用在此處的意思,就是回家檢討檢討。
    隨著張昶的離去,氣氛微微有些變化。
    劉辯也似乎失去了繼續看書的興趣,而是揮手道:“回崇德殿吧,楊琦、田豐、荀攸,你們三個驂乘。”
    雒陽城,上東門外,曹操仔細的觀察著周圍,眉頭深深的皺起“攻打上東門的人,似乎是從內而外,而並非是從外而內。”
    大將軍府椽屬王匡疑惑道“也就是說,進攻上東門的,並不是呂布的並州軍。”
    曹操點了點頭,道“事情不至於此,如果進攻上東門的不是並州軍,那進攻武庫的很可能也不是並州軍。”
    王匡的眉頭深深皺起。
    咵咵咵!
    就在這時,前方忽然行來一隊車馬。
    曹操和王匡看了一眼,便在原地等待,不多時,馬車到了跟前。
    車上之人,正是前太尉崔烈,隻見他笑嗬嗬的下了馬車,問道“孟德、公節,在此處作甚?”
    曹操還在拱手,王匡早開口說道“太尉,我們懷疑,進攻上東門的,不是並州軍。”
    崔烈一愣,隨即哈哈大笑道:“你們一個兩千石,一個馬上就要兩千石,聚在此處,就是為了破案?“
    王匡尷尬回道“太尉取笑,某不過一比三百石的兵曹,何談兩千石。”
    崔烈擺了擺手,道”此不過進身之階罷了,更何況你有五百精銳弓箭手,又曾與袁紹等人並力殺入端門,承明堂上格殺中常侍高望等二人。
    這可是大功一件。
    更何況現在董卓為司空,袁紹為後將軍,可推薦的兩千石太多了。“
    說到這裏,他發現曹操還在想著破案,於是轉口道:“孟德,公節,雒陽城中軍馬有數,不是並州軍,又是何人?”
    王匡把方才的推理說了一遍。
    崔烈心中微驚,表麵上笑的卻更加誇張了“哈哈哈,雒陽雄城,若不是從內而外進攻,又怎麽可能攻入?
    我看並州軍是白日趁亂進城,然後內外夾攻!”
    王匡點了點頭,道“太尉所言極是,某思慮確是不周了。”
    曹操還在皺眉思索,崔烈早開口道“那董卓被拜為司空,邀請雒陽城中百官公卿去顯陽苑慶賀。
    現在時辰不早,你們還不過去麽?”
    王匡哼了一聲,道“邊軍武夫,竊據高位,何足道哉!”
    曹操瞪了王匡一眼“董卓是良家子,曾在邊疆百餘戰,屢立大功,正是我輩楷模,公節豈能如此詆毀大臣。”
    王匡深知說話有失,忙道“如此也是。”
    崔烈開口道“兩位不若和老夫一起前去?”
    王匡疑惑道“我素聞太尉厭煩董司空,怎麽今日如此熱心。”
    崔烈臉色嚴正,道“他昔日是邊將,雖是重臣,我亦要嗬斥。
    如今,他是司空,大漢中樞三公之一,我自然要慶賀。
    隻有臣子和睦,才能中興大漢。”
    說到這裏,崔烈又壓低聲音對曹操兩人道“董卓乃是太傅的故吏,目前任司空,代表的便是太傅,太傅有請,我豈能不去?”
    聞言,王匡一愣,曹操卻是哈哈大笑起來“正要與太尉同行。”
    隨即先到一邊,交代麾下徒隸事宜。
    馬車之中,劉辯一直在看著楊琦。
    隨著天子的目光,田豐和荀攸也在看著楊琦。
    楊琦被瞧得頭皮發麻,饒是他見過大場麵,也有些頂不住,當即躬身行禮道“陛下,還有事情教導?”
    劉辯點點頭,道“正有些話,要和你門楊氏說一說,嗯,荀家也可聽一聽。”
    荀攸一怔,連忙躬身行禮。
    田豐“”
    我要不要下車?
    他等了好一會,見天子沒有說話,便幹脆眼觀鼻鼻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