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荀攸議開上林苑

字數:4741   加入書籤

A+A-


    三國興漢!
    宣室之中,劉辯深深歎了口氣,心情激動。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大家隻能看到一將功成萬骨枯時的光鮮。
    卻不能對萬骨枯感同身受,即便自己其實是那萬骨之一。
    如同荀彧所說。
    被後世吹捧上天的漢武帝時,普通百姓其實最慘。
    就像這生孩子,基本上隻要生孩子就要交稅。
    那個時候的普通百姓,又沒有避孕手段,生物本能麽,肯定是要生的。
    生下來之後,沒錢交稅,或者說為了交稅要傾家蕩產,然後一起去死;如果不交皇稅,也是全家一起去死。
    無奈之下,隻能殺死新生兒,讓新生兒去死。
    所以棄嬰遍地的核心,並不完全是豪強大族兼並土地的鍋
    算賦是成年人交的稅。
    這兩個稅和田地都沒有關係,也就是說,沒有田也要交。
    這樣自然能逼的良家子變成奴仆。
    如此一來國家能征收稅賦的基數就變少了,基數變少,總量不變,那就隻能加稅。
    因為作為一個帝國組織,係統的運行需要錢。
    於是惡性循環持續加劇,大漢帝國隻能崩潰。
    桓靈二帝賣官鬻爵,何嚐不是被逼無奈的舉動反正三公九卿橫豎都是你們這幫子人,我為什麽不薅點羊毛呢。
    荀彧要改革稅賦,一開口就要把口賦全部免掉。
    也難怪劉辯要激動了,不過要主持這樣的大事,絕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很容易引起反噬。
    畢竟新莽時期,王莽之所以被大家聯合起來推翻,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操之過急。
    例如,他居然要求所有人為奴婢交算賦。
    為限製私人占有奴婢,王莽令上公以下要為其占有的奴婢每口出錢三千六百,為當時常人的三十倍。
    可以說,這道令下過沒有多久,新莽就被推翻了步子邁的大,容易扯到蛋。
    “減免稅賦,安定朝堂,都需要世家大族的支持。
    如果一步太過,可能造成大的動蕩。
    文若,你和公達合計合計,怎麽樣才能在不大改的情況下,減免部分。”
    劉辯已經開始思考,怎麽樣找一個好機會把荀彧送到尚書令的位置了。
    這樣的大才,隻能在宮中掌管紙筆墨和尚書所用財物以及封泥,實在是暴殄王佐。
    “遵旨!”
    荀彧自然知道他的減免稅賦有些誇張。
    有時候獻策就是這樣,拿出一個美好的目標,老大同意一半就行。
    “文若,你方才說要我以身作則,拿出私產。
    但黃巾動亂時,皇家的私產已經用去大半,現在”
    其實,就算黃巾之亂後,皇室也是有不少私產的。
    但前幾天袁紹袁術等人誅殺宦官時,殺了兩千多人,又攻陷了皇宮。
    大部分錢糧都被這些兵痞掠奪走了(曆史上的夏牟,就是因為分贓不均被殺)
    “當今天災不斷,庶民饑荒,糧草缺失。
    國家若要安頓朝堂,當拿出皇家園囿,用作屯田。
    如雒陽周邊園囿,可拆除後用作耕田。”
    劉辯“”
    漢代版的“退園還耕”。
    “既然如此的話,臣議,開三輔的上林苑!”
    劉辯還沒有說話,荀攸忽然建議道。
    三輔的上林苑,是前漢的園林建築。
    漢武帝劉徹於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在秦代的一個舊苑址上擴建而成。
    規模宏偉,宮室眾多,有多種功能和遊樂內容。
    從後世地理上來說,上林苑地跨長安區、鄠邑區、鹹陽、周至縣、藍田縣五區縣境。
    縱橫340平方公裏,有渭、涇、灃、澇、潏、滈、滻、灞八水出入其中。
    可謂是超級龐大的皇家園林。
    “自從王莽之亂後,三輔上林苑就荒於修葺。
    導致宮苑成為斷壁殘垣。
    世祖定都雒陽後,體恤國力,並未再加修繕。”
    荀攸越說眼睛越亮。
    劉辯相當無語,這家夥一看就不是好人啊。
    東漢中後期,皇帝丟失權柄,外戚和宦官當政,目光也都放在雒陽的周邊。
    對於三輔(右扶風、左馮翎、京兆尹境內,長安周邊)之地的上林苑,也就不太看得上。
    三輔之地的豪強大族,豈會坐視這麽大的園林在眼前荒廢。
    於是,他們開始發動人力物力,對上林苑進行開墾和占有。
    經過一百多年的悄悄開發,除了建章等幾處重要的離宮,沒有被人侵占以外,其他土地,已經盡被三輔之地的豪強大族占有。
    即便是蓋勳這等剛強的京兆尹,都如同其他曆任京兆尹一樣,對此視而不見,默認既定事實。
    這和劉辯的一些看法相似。
    一地首腦,看似是首腦,但必定要代表一地的利益。
    也就是說,朝廷所任命的太守和州牧,若要在當地做出政績,必須要和當地的豪強大族合作。
    否則,便是兩敗俱傷,而州牧和太守傷甚。
    荀攸所謂開上林苑,表麵上是天子帶頭,但實際上傷的卻是三輔之地的豪強大族。
    “三輔豪強大族,開墾上林苑百年,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早已視為禁臠。
    國家要用作屯田,他們必然百般阻撓。
    正可派一酷吏前去,趁機鎮壓豪族,不但要關中這些豪族把上林苑換回來,還要他們大出血。”
    荀彧瞥了荀攸一眼,道“此事不能一味強壓,還要尋個由頭赦免一些退出及時的豪強大族才好。”
    “趙淳,那策簡來!”
    劉辯開口道,荀彧的建議非常的好,他決定采納。
    明天做個節子,找三公把這件事情定下就好。
    他可不想聽了一堆好建議,但就是不執行。
    “我欲令少府椽屬前往清查上林苑田地事宜。
    並在三輔設屯田校尉一人,用作收攏流民,開墾屯田。
    另外,這事情必須要京兆尹大力支持才行。
    前京兆尹蓋勳到京,京兆尹正缺一人。
    不知文若、公達還有推薦?”
    這一下子就拿出三個重要崗位,劉辯讓荀彧和荀攸推薦,自然就是把這個事情交給他們。
    類比後世,大漢搞這個事,就像是公司搞一個項目。
    既然搞項目,裏麵肯定有權力,有資源傾斜。
    荀彧提出這樣一個好項目,劉辯就把項目負責人的推薦權給了荀彧。
    後麵,荀彧有了其他的好項目,自然也會再建議。
    劉辯的思維很簡單,在他看來,大漢就是一家公司,官僚就是員工,世家大族,就是大大小小的股東
    對於天子的安排,荀彧心領神會。
    其他的還不能說,但最起碼天子是講規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