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盧植崔烈說張昶
字數:5325 加入書籤
三國興漢!
隨著呂布等人開始對雒陽周邊的盜賊開始清剿。
周邊官道開始變得暢通起來,各種信使消息不斷的往來傳遞。
袁隗使賊寇遊俠攔路截殺天使,矯詔更換天下州牧郡守的事情,送到了司徒盧植的案前。
這件事,雖然原本大家猜到,但畢竟不是事實。
但沒有想到的是,袁隗比大家做的還狠,居然沿路截殺天使。
阻斷了天子和州郡之間的聯係。
“袁賊,枉學經書,竟欲行王莽之舉!”
盧植霍然而起。
高大的身軀,頓時如挺拔的鬆柏一般,遮住了窗邊的餘光。
偌大的司徒府,方才還熙熙攘攘,來回穿行的椽屬們都停止了手中的動作,刹那間變得凝固了一般。
落針可聞。
不知過了多久,隨著一聲洪亮的“傳賈尚書,邀崔司空,與我麵見國家!”
整個大殿,這才繼續運轉開來。
被眾人目光盯著,高誘硬著頭皮上前,道“盧公,賈尚書在中台,我們車馬直接過去便是。”
“嗯。”
盧植點點頭,大步邁去。
不多時,兩路車馬匯聚。
待到了朱雀闕門下時,尚書仆射賈詡、黃門侍郎張昶(chang)等人已經迎了過來。
“麻煩張侍郎通傳,臣司徒植,請見國家。”
麵對賈詡和張昶的行禮,盧植穩坐在馬車上,淡淡說道。
“回盧公,國家不在宮中。”
張昶回道。
“嗯!”
盧植眼睛微微開闔,威勢駭人。
張昶低頭,賈詡解釋道“國家一早便出了上東門,去偃師縣。”
盧植看了賈詡一眼,便轉向張昶,道“那就有勞侍郎帶路了。”
“謹唯!”
張昶趁機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
這時,賈詡建議道:“盧公來的匆忙,所乘車乃輕車。
此去偃師有數十裏,不若改坐安車。”
“社稷危難,迫在眉睫。
我等臣子,心若火焚,豈有再乘安車之理,備馬!”
盧植本已令人轉向,聞言厲喝道。
賈詡急忙再拜。
另一側的馬車上,崔烈皺起眉頭,也道“備馬。”
看著離去的盧植等人,賈詡一聲苦笑,轉身返回尚書台。
尚書裴茂緊隨其後,道“賈君,宮中但有消息,我等還是須先告知尚書令。”
賈詡瞥了裴茂一眼道“盧公諫以國策,有司徒之重,還兼有尚書令。
可謂位高權重,但天子為何不讓其錄尚書事?”
裴茂一怔。
賈詡已經快步向前走去。
“啾啾!”
盧植的臉色陰沉如水。
國家雖然聰穎,但做事還是太過任性。
上次就是不和三公打招呼,私自出宮,出城。
這次又是。
帝師的事情必須提上日程。
這種情況如果不加以控製,後果不堪設想。
正行之間,身後傳來崔烈的聲音“子幹,子幹!”
盧植是幽州涿郡涿縣人,崔烈是冀州博陵郡安平縣人。
兩家相距並不是很遠。
盧植停下駿馬,待崔烈趕上,方才說道“威考,此次麵見國家,我等須仗義執言,以死諫言。”
“不可,不可。”
崔烈先籠住馬匹,方才說道“子幹,天子聰穎,手段強勢。
又是少年心性,其多年受先帝、大將軍、太後壓製。
正所謂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此刻反轉,正是一飛衝天的時候,我等如此強硬打壓,恐怕事與願違啊!
畢竟是少年,還需要徐徐勸說。”
盧植緊皺的眉頭微微舒展一些,但依舊憂心忡忡“若是朝綱清平倒也罷了,可現在,袁賊矯詔,截殺天使,更換天下州牧。
這,這,這是要天下謀逆啊,以袁氏的威名,我怕雒陽瞬間傾塌!
那樣,怎麽對得起自己,對得起漢室。”
崔烈道“子幹,你太忠直了,依我看來,天下人縱然起勢,不過謀求利益。
又有多少人會忠心的聽從袁氏呢?
現在的亂局,不似前漢,倒似春秋之前。
隻要穩住局勢,我等掌握中樞,有大義在,勝算很大。
所以此刻,不必如此驚慌。”
盧植一怔,微微點頭,道“威考有重名,看來名副其實啊!”
“不如盧公忠貞聖上,又有國策在手。
此番若能安定天下,盧公功蓋社稷,名傳千秋啊!”
崔烈吹捧道。
盧植雖然聽著有些刺耳,但也不好斥責,於是道“我等臣子能做多少事情,不還是上考國家垂愛,下靠門生椽屬落實。
如今之計,還要多照看天子行跡。
不能如今日這般,國家都出了雒陽城,我等三公還不知曉。”
崔烈點點頭“是要推舉幾個黃門侍郎。
你我皆是河北人士,如今幽州糜爛,冀州不堪重負。
再有隔斷的話,這中樞恐怕全都是關中、關西人嘍!”
賈詡是尚書仆射,屬於尚書令盧植的副手。
天子出京這麽大的事,肯定瞞不過駐守尚書台的賈詡,但他卻沒有告知盧植。
而黃門侍郎、城門校尉、司隸校尉那邊,也沒有人告知他們
都這樣的話,還要他們三公做什麽!
眼光抬起,忽然看到不遠處的張昶,盧植開口道“文舒。”
他的聲音很大,還沒有發力,就已經很響。
張昶聞聲,急忙減緩馬速,等著兩位大佬。
“回想昔日,汝父等人俱在,天下何其太平。”
崔烈率先開口。
然而,盧植似乎沒有多少心思再客套,而是直接道“我欲辟汝兄伯英、汝弟叔威為椽屬。”
崔烈無語,忙道“子幹,司空府也缺人呢,這樣,叔威歸你,伯英歸我。”
張昶一怔,哪裏不明白兩位大佬的意思。
這是要拉攏他們張家。
但問題是,他張家在弘農郡,怎麽投靠你們一個冀州北的,一個幽州南的。
大家不是一個派係啊。
注意到張昶的神色,崔烈的聲音變冷“文舒,你父當年犯下大錯,是以縱情於書法之中,不再理會朝中爭鬥。
並令你們也多書寫,不參入朝政之中。
原本無礙,但現在事情已經有了變化,天下大亂在即,我等再不出山,天下都有可能傾塌。
這個時候,若是令尊在,恐怕也要披掛上馬,道一聲廉頗未老了。”
張昶的眉頭深深皺起。
他的父親張奐,原本是涼州敦煌人,屬於關西人士。
後來因為功勞,遷徙到了弘農郡,如此也就屬於關中人士了。
(注東漢關中、關西、關東地域之說,紛爭不斷。
本文采取其中一種說法,因東漢靠近西漢和春秋戰國。
也就是基本在陳倉以西屬於關西。
長安及周邊關中地帶,到雒陽西邊的函穀關屬於關中。
雒陽及周邊屬於關東。
而河北河南之地,屬於山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