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裴茂貼心毋丘殺

字數:4390   加入書籤

A+A-


    三國興漢!
    “裴茂和毋丘毅都是河東本地人,聽聽他們的意見。”
    見黃琬和荀攸爭執難定,劉辯把目光轉向裴茂和毋丘毅。
    兩人思慮一番,裴茂先道“河東之地本多良家子,概有此亂,一是黃巾餘孽蠱惑。
    二是豪強大族接連自保。
    但歸根到底,還是府君不能夠施行仁政。
    如今郭泰已死,餘眾不足為慮。
    臣議當前陛下應折返回京,以安山東局勢。
    至於河東之地,可挑選一名士能臣,施行仁政,如此百姓自會高興的歸附而來。
    河東多強卒,接下來我們還可在河東征兵,以給養山東。”
    見劉辯又看向毋丘毅,裴茂心中暗歎,顯然天子不認可他的話。
    接下來毋丘毅的說辭,必然是另外一方麵。
    果不其然,毋丘毅開口道“太平盛世時,無論是良家子和遊俠都要遵守法度。
    所以要重視仁義、道德和名聲。
    但如今海內叛亂四起,豪強大族結寨自保,有野心的人都開始圖謀再進。
    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嚴酷刑法,施展權謀之術。
    白波軍中隻有郭泰深謀遠慮,楊奉、李樂、韓暹、胡才之流,都是目光短淺,殘暴好殺,根本不足為懼。
    所以,河東眼下的大敵,其實是那些結寨自保的豪強大族。
    他們興建塢堡,藏匿人口,習練士卒,已有謀逆的事實。
    如衛固、範先,為人貪婪殘暴,野心滋生。
    不過他們自身能力又不足以統領麾下,所以猜疑防備,使得部下對他們也心存憂慮。
    更有侯選、李堪、程銀之流的豪強,心懷叵測。
    臣議,陛下擇一能臣為太守,召見這些人,殺其首惡,安撫收編他們的部眾。
    如此一來,州中震懾,再一道赦令,則白波穀眾賊,必然來降。
    那白波穀的楊奉,原名楊鳳,本就是先帝封的黑山校尉。”
    裴茂表麵不動聲色,心中則有些忌憚。
    這個毋丘毅,不顯山不露水的,居然如此狠辣。
    他原本想著仁德安撫,權謀酷法驅使兩條計策。
    不成想毋丘毅直接想殺死衛固、範先等人。
    但轉念一想,裴茂也明白過來。
    原本他之所以進言仁德之計,就是怕得罪了河東的這群大族。
    而把酷法權謀的壞點子,拋給了毋丘毅。
    今天的事情肯定會傳出去,到時候,河東的豪強大族都會感念他裴家,裴家也就理所當然的成為河東之望。
    毋丘家則是背上了屎盆子,會被整個河東的豪強大族孤立加打壓。
    既然注定要被孤立,如果是自己的話,恐怕也會選擇一不做二不休,幹脆殺了衛固和範先,讓毋丘家強勢登頂河東望族。
    畢竟成為老大,靠王道可以,靠霸道也可以。
    劉辯並沒有決定使用哪個計策。
    他本就是鑽研曆史黑幕的,這個時候怎麽會選擇自己髒手。
    於是皺眉道“諸位說的都很有道理,但如何抉擇,確實令朕頭疼。
    他們都是朕的子民,實在是,實在是
    罷罷罷,我本就是天子,不該插手郡裏的事情。
    河東郡能夠平複,毋丘將軍居功甚偉,本應為河東郡守,不過卻是本地人。
    這樣吧,便封為稷山亭侯。
    至於河東郡守一職,裴尚書還有舉薦?”
    這番做派,潛在意思已經很明白了。
    怎麽處理這些豪強,那是郡守的事,而郡守本該是你毋丘毅,不過因為三互法,所以改封亭侯。
    也就是認可了毋丘毅的建議。
    當然這種暗示,毋丘毅和裴茂也可以假裝聽不懂。
    但如果這樣的話,也就等於和天子對著幹,接下來自然也就不可能再受到重用。
    裴茂心中明鏡一般,很快便有了決斷。
    清除掉衛固和範先之後,毋丘家自然也就是河東之冠。
    自然的,也就成為了河東其他望族豪強表麵的老大,實際上的敵人。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
    他裴家就老老實實的做老二唄。
    打定主意後,裴茂的大腦開始飛速運轉天子想讓誰當郡守?
    河東之地,因為白波肆虐,殺了那麽多的豪強大族,空出了那麽多的田地礦產。
    現在再除掉衛固和範先這兩個河東的望族,相當於整個河東之郡徹底重新分配。
    這麽大的肉,毋丘家和裴家不可能全部吃掉,天子也不會讓他們兩家吃掉。
    那天子安排的郡守,就不可能是個孤臣。
    尋思到這裏的時候,答案已經很明確了。
    天子以上林苑為借口,瘋狂打壓三輔的豪強望族。
    但又怎麽可能不給好處畢竟上位者對待下位者的手段,本就是恩威並施。
    隻是沒有想到,原來好處在河東郡。
    裴茂深深的咽了唾沫,天子有這種手腕和權謀,不算太過匪夷所思,但關鍵是天子才多大?
    而天子把舉薦的這個功勞給自己,看似照拂,但何嚐不是自己開罪整個河東郡大族的手段。(俗稱投名狀)。
    毋丘毅主張酷法,成了河東郡大族的對立麵。
    而他裴茂,把河東郡的一半,提議分(舉薦)給了京兆尹的豪族,豈不是也成了河東大族的對立麵。
    也就是說,接下來,裴家和毋丘家,也就徹底上了天子的戰車。
    怎麽選擇,裴茂並沒有猶豫多久,因為他本質上就沒有選擇。
    否則的話,就算天子不處置他。
    那麽下次有了事情的時候,他裴家也就上不了堂策(政治牌桌),成為別人口中怎麽瓜分處置的存在。
    如同今日的衛固和範先,雖然是一郡之望族,但卻被人幾句話,就決定了生死。
    “臣議,應以能臣名士為河東郡守,京兆人士孫瑞,無論是名望和能力,都足以擔任河東郡守。”
    裴茂聲音朗朗,一副我為天子謀劃,為國家盡忠的模樣。
    “且河東郡遭此大亂,人煙稀少,大量田地和礦產荒廢,臣議,收攏流民和白波蛾賊為屯田民。
    並遷徙京兆尹的人口,以補充河東郡。”
    “喏,裴尚書真乃國之良臣。”
    劉辯聽的眼中神采漣漣,難得有這樣既能揣測出上意,又敢說出來的貼心人。
    於是道“便以裴卿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