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天子布局荊州牧
字數:5955 加入書籤
三國興漢!
荀彧之前的分析,再次分說了一遍。
趙謙看向荀彧的神色就凝重了很多。
很多年前,何顒就說荀彧有王佐之才。
其實這種世家大族和名士之間相互吹捧的事情,他見過太多了。
名士,到了世家這裏,受到高規格的接待和幫助。
然後考校世家大族的俊傑子弟,從中挑出一個或者幾個,給予極好的誇讚,這其實就是造勢。
所以何顒吹捧荀彧是往左之才,趙謙其實並未在意。
這個年間,最不缺的就是少有大誌、寬厚仁愛、沉著剛毅有謀略以及王佐之才之類的稱呼。
名士黨人之間相互吹捧,三君,八俊,八顧,八及,八廚都是這個套路。
就如同李膺,在趙謙看來不過文人一個,並沒有多少突出的才學和能力。
但卻被太學和名士們聯手推向神壇。
曾經被他的叔父趙典舉為“至孝”,被稱為“荀氏八龍、慈明無雙”的荀爽,不但紆尊降貴給李膺駕馬車。
還逢人就很開心的說,我今天給李君駕車了。
但簡簡單單的分析,卻是他趙謙都沒有注意到的細節。
是啊,劉焉去益州沒什麽,還帶著會望氣算命的董扶,就不得不讓人多想了。
整理了思緒之後,趙謙道“陛下,當令一重臣為漢中太守,如此也就扼住了益州的咽喉。
劉焉便是有野心,也必然不敢妄動。”
說到這裏的時候,他自然也就明白過來。
這正是天子這麽早招他入宮的原因。
自己是蜀郡的公卿世家,勢力在益州首屈一指。
若是擔任漢中太守的話,定能震懾劉焉。
於是繼續道“臣願為漢中太守!”
說這句話的時候,表麵上沒有情緒變化,實則心中有些失望。
畢竟,從三公九卿的衛尉,皇帝身邊的大臣,大漢帝國排名前十的重臣,變成可有可無的漢中太守。
這種失落,不是一般的大。
以後世而論,相當於京城總司令,變成了漢中市市長
劉辯擺手道“趙卿可是衛尉,外出至少也是州牧將軍,豈可為一郡太守。
我意,拜趙卿為正西將軍,持節督益州軍事,表麵上要分路討伐涼州。
實則震懾益州牧劉焉,令其繼續供應錢糧於雒陽。
同時,招募巴郡的賨人和夷人為卒,在漢中屯田,以備不時之需。”
這個任命,就要重很多了。
持節的話,代表天子,也就是說益州牧劉焉在軍事這一塊,都要聽從他的調度。
“陛下聖明,劉焉年長,如此必兢兢業業以奉上。
敢問陛下,是否乘間將之拿下?”
這一番任命,趙謙心中就好受多了。
征西將軍,以後他還有機會立下軍功,如此,就可以封侯。
不過,這還不夠。
劉辯接著道:“雒陽令荀卿舉薦令郎趙藺為孝廉,正好,最近身邊缺人,便任命其為黃門侍郎吧。
右中郎將孟益現在軍中,三署郎官不能或缺,便以令弟溫為右中郎將。”
三署郎、尚書郎等,都可以算作預備官員。
各地的孝廉和茂才,公卿子弟,以及有功者,一般都會先做三署郎、尚書郎等。
而三署郎中的五官中郎將,一般管理的是年歲較大的郎官,有點類似養老的味道。
負責管理年輕郎官的左中郎將和右中郎將,便是後備官員的分管領導。
其中左中郎將為劉焉的兒子劉範擔任,現在天子把右中郎將給趙溫。
相當於大漢帝國半數的俊傑郎官,就由趙溫分管。
這可是一個相當的肥差。
“臣必不負陛下所托,震懾益州,並運送錢糧到雒陽。”
趙謙再次稽首,這一次,心中已經多是感激之情。
畢竟天子並沒有忘卻他,還對他委以重任,對趙家可謂是甚是厚待。
如此一來,他在漢中也可以大展拳腳,把平生所學盡皆展示出來。
兒子黃門侍郎,伺候在天子之側,就不會有那麽多暗中攻訐他的人。
你一攻訐,他就知道了。
弟弟趙溫執掌右中郎將署,管理半數的年輕三署郎郎官。
那明麵上,也就沒有多少人會攻訐他。
畢竟,你家的弟子還想不想升職了
趙謙的任命,隨即傳到三公府和尚書台。
“陛下這個時候,怎麽還記掛著涼州的叛軍?”
崔烈眉頭皺起,他這幾日多到盧植的司徒中就坐。
畢竟三公府相連,他和盧植的家鄉相距也不遠。
最近察覺到山東的異樣,所以崔烈經常找盧植商量。
“陛下之意,該是穩固益州。”
盧植正在翻看著尚書台送來的文書,聞言淡淡說道,“現在山東隔絕,益州是絕不能再亂了。”
“盧君,這次山東,恐怕真的要亂了。”
崔烈長歎一聲。
“為人臣者,忠心為主,竭力即是!”
盧植抬起頭,不知何時,他的鬢角已經雪白。
趙溫離開後,劉辯的目光又落到了荊州的位置上。
按照王誼所說,孫堅怕是要據有大半個荊州了。
注意到劉辯的目光,荀彧開口道“孫堅輕狡好殺,殺荊州刺史,以暴力統禦荊州,必然得不到世家大族的支持。
陛下可任命一士人為荊州刺史,待孫堅索要大量錢糧,兵到南陽之際,再聯絡荊州大族,則其必然首尾難顧。”
劉辯點點頭,比較認可荀彧的計策。
孫堅,並沒有進入士人的圈子。
在他們的眼中,孫堅不過是個兵痞。
這種人,老老實實聽話還行。
現在趁亂積攢軍功做到兩千石的長沙,居然還敢殺士人圈子中的王叡。
王叡雖然不算核心的士人的圈子,但好歹算是圈內人。
你可以殺王叡,那就可以殺張谘,接下來,隻要有機會,那就會殺更多的人。
畢嵐疑惑道“若是孫堅不到南陽呢?”
他這句話,其實是唯恐天子疑惑,而多嘴問的。
畢竟在他看來,天子雖然聰慧絕倫,但人際關係這一塊,肯定不夠清楚。
荀彧回道“孫家本就依附袁氏,他現在殺了王叡,如果再不到南陽去依附袁術,恐怕天下再無他孫氏的容身之地。”
畢嵐點點頭,道“拋卻南陽,荊州最大的世家,乃是蔡、蒯、黃、龐,若能得到這四家的支持,翻覆南郡和江夏並不難。
南郡和江夏隻要平定,也就隔絕了孫堅的退路,如此荊南四郡,傳檄可定。”
劉辯雖然心中已經有了人選,但還是象征性的問道“兩位,還有推薦之人。”
聞言,荀彧默然。
他不是沒有好的人選。
不過畢嵐是中常侍,他此番做派,其實就是謙讓,讓一部分功勞,或者說推薦權給對方。
果不其然,畢嵐看著荀彧,心中愈發的喜歡起來。
以前對方擔任守宮令的時候,怎麽沒有發現這個大才呢。
見天子也看過來,畢嵐思索道:“前大將軍府的長史王謙,與侍中黃琬交厚,若為荊州刺史,則必能得到黃家的支持。”
話音還沒有落下,門外小黃門奏說侍中黃琬求見。
聞言,劉辯不由得笑了起來“真是說黃琬,黃琬就到啊!”
於是令人傳黃琬進來。
得知畢嵐推薦王謙之後,黃琬搖了搖頭,道:“王長史經學世家,為人清高,雖然能力出眾,但權變不足。
如今荊州亂象已現,此去並不合適。”
劉辯問道“那侍中還有推薦?”
黃琬苦笑道:“原本倒是有合適的人選,隻不過如今已在弘農。”
“哈哈哈哈!”
劉辯也笑了起來,劉表的能力並不差,而且權變和手腕都有。
平定荊州,也是曆史驗證過的。
“劉表和蒯越、蔡瑁等人交厚,此去定能平定荊州。”
最終,黃琬決定還是推薦劉表。
“景升現在已經是兩千石的太守,要冒這麽大的風險去荊州,恐怕刺史已經不夠了,但若是荊州牧,又
罷罷罷,這個時候,也該是用人的時候。”
劉表剛剛從大將軍掾屬提拔到兩千石的太守沒幾天,又被提拔道荊州牧,這已經不是坐火箭可以形容的了。
但遍觀雒陽,確實沒有比他更好的選擇。
“陛下!”
門外忽然傳來禦史中丞孫嵩有些焦急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