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朱儁入雒楊琦急

字數:6352   加入書籤

A+A-


    楊琦忙了一宿。
    是的,他連夜趕出來一個粗稿,來不及修改錯字,就迫不及待的來稟告聖上。
    一方麵是昨日的事情很有觸動。
    第二方麵是要立功。
    最關鍵的是第三方麵。
    要盡快把永安宮拆遷和新太仆衙的事情敲定下來。
    對這件事情抵觸最大的,一定是大司農。
    因為無論是拆遷,還是重建,以及給匠人加俸祿,那花的都是大司農管的錢。
    現在沒有大司農,他仗著九卿的地位和弘農楊氏的福蔭,能很快把這件事情的流程走完。
    否則等新的大司農上任,少不得要分給對方相當的好處。
    錢糧給點也沒什麽,就怕對方對錢糧沒有興趣,從他手裏要幾個孝廉的名額
    至於誰是新的大司農,楊琦自然知曉——朱儁朱公偉。
    這家夥也是,一個大司農就放棄罵天子的立場了,你再硬一會呀
    “陛下,我認為要激發匠人的熱情,吃飽飯,安頓好家室,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是一方麵。
    第二方麵,還要讓他們看到希望。”
    楊琦頭戴進賢冠,身披冕服。
    天子麵前侃侃而談,舉手投足之間風度翩翩,就是熊貓眼有點毀形象。
    “所以呢,應該拋卻資曆,更多看能力。
    誰的技藝更精湛,誰做活更認真?
    在品質得到保證的同時,根據生產的數量計算。
    累計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增加俸祿。
    如此一來,匠人們必然充滿幹勁,隻求多做些活。”
    “績效考核?”
    劉辯脫口道。
    kpi,其實這個東西並不是現代才有的。
    至少漢朝就有了,隻不過稱呼不同罷了。
    比如說,太尉每年末,都要考察各個地方的國防建設和成績並給予賞罰。
    司徒和司空也有相應的考察。
    末位還有淘汰製度。
    “是的!”
    楊琦雖然不太明白劉辯的新鮮詞匯,但從表情上還是能看出一二。
    “我把對官員的考核引入到匠人之中。”
    “不錯,不錯。”
    劉辯點點頭,接下來恐怕要連年大戰。
    他必須保證有充足的刀兵鎧甲,不能讓士卒上了戰場,發現沒有好刀,甚至沒有刀
    “陛下,為了方便對考工署的監管,我思慮後決定把整個太仆衙都遷過去。
    昨日傍晚,已去永安宮附近巡查,地是足夠”
    楊琦一副大公無私為天下的樣子,但小表情卻有點多。
    劉辯啞然失笑。
    楊琦的心思,他自然不清楚。
    原本弘農楊家的宗家,是楊賜這一脈,接著就是楊彪,也頗有能力和功績。
    其他分家,自然要聽從宗家的安排。
    所以楊琦他們也就自動躺平,甚至為了表現些名士的節操,還會硬懟天子。
    如此還能撈個好名聲。
    結果現在宗家的楊彪忽然犯了事,導致變成白身,在家族中的話語權自然大打折扣。
    而楊修目前還小,他楊琦現在努力一把,未嚐沒有把自己這一脈發展成宗家的可能性。
    當了宗家家主,整個楊氏怎麽發展,就是他楊琦說了算。
    楊家的資源自然也就全部向他楊琦一脈傾斜。
    也就是說,有了茂才和孝廉的名頭,先選他楊琦家的。
    他楊琦家分好了,再分給其他人。
    當然,作為宗家,度一定要把握好。
    否則的話,如果太不公平,或者太過霸道,分家覺得跟著你宗家混,還不如我出去打出一片天呢。
    就會導致,分家遷徙出去。
    也有家大業大,內部太卷,宗族的資產實在不夠分,所以把部分分家遷徙出去的。
    不過那個有主動權,兩邊的關係也會保持的不錯。
    就如比汝南的袁家,實際上就是從陳國袁家遷徙出去的。
    隻不過汝南這一脈後來發展的更好。
    兩家同源,關係一向很好。
    “拿筆墨。”
    永安宮的皇家宮殿,拆除自然要天子的詔書。
    更何況牽涉到整個太仆衙的搬遷和營造。
    很快,詔書寫好,又令小黃門帶去符節令那裏用印。
    楊琦也就順勢告退了,一會他拿到天子詔書,還要飛快的趕到尚書台用印
    看著一路急切的楊琦,劉辯微微一笑。
    這其實就是社會的本質,利益,有利益才有動力。
    就好比後世劉辯找人喝酒,老婆一定罵他不務正業。
    但若是請領導喝酒
    讓朱儁擔任大司農,劉辯自然也是斟酌過的。
    他原本對朱儁就比較了解,再結合穿越來後的信息,以及打聽。
    朱儁這個人物的特點,也就愈發鮮明起來。
    首先,朱儁不是世家大族,是寒門。
    寒門並不是說窮,就其本質上,還是屬於“士”的行列。
    隻不過很久沒人做官了,目前不在主流的官宦圈子中。
    其次,朱儁的母親做生意,以販繒為業,家裏特別有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繒,也就是絲帛等絲織品。
    有多有錢呢,同郡的周規欠了一百萬錢,被催債。
    朱儁直接私自拿家裏絲織品,幫周規把賬還了。
    然後不久,就被縣長度尚推薦給了太守尹端,擔任主簿。(有沒有周規用力氣,自行領悟)
    後來尹端征剿許昭失利被刺史舉奏,按罪應該棄市。
    朱儁就帶著數百金帶著數百金來到京師,買通主持章奏的官員,把刺史的奏章加以改動。
    後來,因為梁龍和南海太守孔芝的叛亂,朝廷拜朱儁為刺史平叛。
    朱儁就上奏回本郡募兵,被得以便宜從事,然後回去就招募了家兵兩千。
    另外有調撥的郡兵三千。
    調撥的郡兵三千先不算,這家兵兩千可是朱儁自己出錢養的。
    從後來這五千人全部變成朱儁的家兵來看,很顯然這五千人都是朱儁出錢養的。
    當然,後來養兵,花的可能就不是朱儁家裏的錢了。
    因為朱儁的兒子當交州刺史的時候,任用同鄉的虞褒、劉彥等人做官長,侵害虐待百姓,強迫百姓繳納賦稅。
    捕黃魚一條就要繳收稻子一斛,最後導致百姓怨恨叛變,山越賊寇相應出動,攻州犯郡,自己被殺。
    這個史料,其實在劉辯看來,有些誇張的。
    不過私加稅收,給朱儁養兵,基本可以做實。
    朱符大概率是在朱儁死之後被殺,主要原因還是朝中失勢。
    所以,讓朱儁當大司農,他絕對非常期待。
    就如同曆史上,李傕和郭汜讓他當太仆,他立即欣然同行一樣。
    當了太仆,考工署裏的刀兵鎧甲,肯定優先給家兵供應了。
    使用朱儁,自然是一把雙刃劍。
    朱儁和盧植、皇甫嵩不同,其人有大誌和野心,而且能力極強,知道權變。
    他服侍的第一任太守尹端犯錯,刺史上奏,他帶著數百金到雒陽,買通人改奏折。
    朱儁服侍的第二任太守徐珪被刺史冤枉,他派出數十騎去搶到奏疏,然後獨自去雒陽,告發刺史。
    從這裏可以看出,朱儁的行事風格和能力。
    當然,其中還有些細節,第一次是真的犯錯,所以朱儁花錢賄賂。
    第二次是被誣陷,所以朱儁堅決反對賄賂,然後去強搶刺史的奏疏。
    既說明朱儁不把律法放在眼中,也說明他還有點堅持,或者說縝密。
    就是我犯錯了,我老實送錢。
    我沒犯錯被你誣陷,我就搶你的奏疏也不送錢,然後還告發你
    劉辯的想法,就是利用朱儁的能力去搞錢,至於他有私人小金庫,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隻要不過分就行。
    然後等用的差不多了,再杯酒釋兵權,算是給你點股權。
    畢竟,朱儁的五千家兵,力量是不小,但想謀反還是不夠資格的。
    曆史上,朱儁就被掀桌子的李傕郭汜玩死了。
    阻擋朱儁成為權臣的最大阻力,或者說朱儁最大的劣勢,其實是他的年齡。
    由於寒門出身,在底層熬了太多的時間。
    所以已近六十的朱儁,折騰不了多久。
    從曆史結果上也可以看出,朱儁的兩個兒子朱符和朱皓,沒有繼承父親的能力。
    在劉辯思索的同時,朱儁已經在盧植的引領下,進入了雒陽。
    河東郡,白波穀。
    看著跪伏在地的楊奉、李樂等人,士孫瑞麵無表情,實則心中樂開了花。
    旁邊的馬宇則是喜形於色,忍不住道“若不是我勸降匈奴,詐出白波賊,士孫太守,恐怕進不了白波穀啊!”
    喜歡三國興漢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國興漢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