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一門三侯換杯酒
字數:6029 加入書籤
既然決定公正合適,黃琬的腦海中很快就閃過一個人影。
不過,他表麵上還是思忖了片刻,然後道“前弘農太守王宏,乃是並州太原郡人,可為河內太守。”
王宏?
劉辯聞言,腦海中一道亮光閃過。
再稍加思量後,不由得暗地裏給黃琬點了個讚。
這個人事任命,何止恰當,簡直就是一箭多雕!
王宏此人,就是討伐白波軍的時候,因幹活太麻利被劉辯直接去職,檻車入雒的弘農太守。
其實罷免王宏,劉辯當時的考量一方麵是殺雞儆猴,穩固弘農大後方,另一方麵也是因為王宏和王允的關係。
曆史上記載,王宏是王允的兄長,一說族人。
但不管怎麽說,兩個人關係很近。
而王允在劉辯看來,性子屬於比較執拗的,萬一王宏也是如此他不太敢過河打白波了。
曆史記載,王宏年少的時候,力氣過人。
這是邊郡世家子弟的正常套路。
就連電視劇裏的老頭子王允,看似弱不禁風,但在曆史記載上,也是少時習經傳,練騎射。
王宏擔任弘農太守期間,考察郡裏向宦官買爵位的人,即便是二千石也全部逮捕拷問,誅殺了幾十個人,因此威震雒陽。
基本上,這兄弟兩個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家夥。
何進用王允為河南尹,未嚐沒有這方麵的考慮。
後來,王允擔任司徒的時候,讓王宏擔任右扶風的太守,作為長安的羽翼。
王允被抓後,王宏反複勸說左馮翎的宋翼,和他一起對抗李傕郭汜。
可惜的是,宋翼是個愚忠的腐儒,因為一紙詔書,就去長安送死去了。
這導致王宏獨木難支,隻得抱著僥幸心理一起去。
果然和王允、宋翼一起被殺。
劉辯為什麽覺得這個任命好呢?
因為他免職王宏的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大道理,但實際上就是有些無厘頭。
再次啟用王宏,自然讓其感恩戴德,這叫欲揚先抑。
比如後世一些領導人想提拔某個人,都會先進行打壓,導致其憂心忡忡,然後再去提拔。
其次,王宏是太原大族,因為王允的事情,並州太原的大族對待天子肯定有些擔心。
現在天子啟用王宏,也就是在向太原郡釋放善意。
現在王允追隨的袁隗已經被殺,可以說旗幟已經倒了,剩下的基本坐實叛賊。
最後,王宏自身能力也不差。
一般越卷的地方,能出頭的人,往往有兩把刷子。
就怕一潭死水,世家大族壟斷了所有上升通道,那樣的話,再賺錢的生意都能搞成賠本買賣。
當然,無意義的卷不在此列。
王宏和黃琬並沒有多少交集,甚至可以說有點舊怨。
這一次大公無私的推薦,其他人自然找不出任何的反對意見。
相互比較一下,都覺的這個王宏最為合適。
如此一來,也就沒必要把自己想推薦的拿出來。
蓋勳更是頗有幾分同道中人的開口道:“推薦人才,就應該剛正不阿,大公無私。”
光祿勳是實權重臣,說話極有份量。
他的肯定,讓其他人更加無話可說。
“非王長文不能安定河內郡。”
“此人知兵敢戰,頗為悍勇,且文武雙全,正合適不過。”
見狀,朱儁的眉梢微微一挑,隨即也道“河內郡兵穀富實,王長文文武全才,定能阻止冀州叛賊。”
最終,隨著劉辯的一聲“可。”
河內太守的人選也就確定了,正是在廷尉詔獄中的王宏王長文。
“並州刺史,還有推薦?”
劉辯接著問道,並州雖然自保為主。
但並不能保證後麵有什麽變動。
尤其是袁紹,曆史上可是最喜歡私刻印綬,然後大肆封賞那些烏桓人,還挑選劉氏宗族的女子嫁過去。
他若是用這一招來對付並州的匈奴還真的不太好說。
最早流離的於夫羅,就跟袁紹混過很短的一段時間。
若此刻能有個刺史前去協調安頓,別的不說,至少徹底穩住局勢。
有可能的話,再忽悠個千的匈奴人過來當炮灰啊不,來立功。
並州刺史的問題。
原本的並州刺史是張懿,被匈奴叛賊殺了。
後來的並州刺史丁原,沒當多久就被拜為騎都尉,駐紮在河內。
並州的匈奴叛亂,實際上處於一種各地自保的狀態。
後來靈帝詔命董卓當並州牧去平叛,未嚐沒有一箭雙雕的考慮。
畢竟奪董卓的兵權,升為少府,董卓一直在托辭。
既然你不願意放棄兵權,那就去並州平叛吧。
如此既把董卓調離了根據地,又能解決並州叛亂的問題。
但沒想到,董卓走到河東的時候,就借口白波軍叛亂等事停住不動了。
如此並州的匈奴叛亂,也就一直耽擱下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劉辯上台後,一直處於活命救火的狀態。
好不容易騰出手,也是先拿掉心腹大患白波軍,至於並州確實是沒有顧上。
“黃門侍郎張昶父張奐曾為使匈奴中郎將和度遼將軍,在幽並二州頗有威名。”
蓋勳推薦道,“若以張昶為並州刺史,則匈奴驚懼其父威名,定能安定並州。”
這話一出,剛想推人的朱儁“”
他心中的人選,原本也合適,但和張昶一比,就差上很多。
而且蓋勳的排名也在他前麵。
果不其然,司徒盧植和司空崔烈微微頷首。
朱儁也就徹底熄了心思。
“還有弘農太守一職。”
尚書令賈詡繼續道。
其實用什麽人,尚書令和尚書是有擬選推舉的權力。
不過在座的都是大佬,他又是剛剛上任
這時,劉辯看了朱儁一眼,道“由侍郎朱皓,前去擔任。”
朱儁一怔,沒想到天子居然如此安排。
他開口道“犬子德薄才淺,恐怕無法擔當此重任。”
劉辯微微一笑,很多人就是這樣,你不推薦他的人,他恨不得和你拚命。
你推薦他的人,他反而客套起來,什麽才能不堪啊之類。
說好聽點是謙讓。
本質就是當婊子立牌坊。
當婊子是拿好處,立牌坊,意思我是不想去的啊。
我不想去啊,是你讓我去的啊,犯了錯不要怪我啊
他也懶得和朱儁讓來讓去,直接問朱皓的頂頭上司的頂頭上司,光祿勳蓋勳“光祿勳,朱侍郎品行如何?”
蓋勳仔細想了想,道“朱侍郎在三署郎中雖不算出類拔萃,但德行高尚,以誠待人。”
劉辯點點頭,道“當此混亂之時,忠貞更勝往昔,朱侍郎僅德行高尚一句,便可為兩千石。
還望大司農多多勸誡令郎,忠貞為國。”
“臣子理當以國家馬首是瞻,以死報效!
老臣代犬子謝陛下恩典。”
朱儁說著便要起身跪拜。
旁邊謁者提點道“大司農,此乃陛下親筆賜名禦前會,坐而論道,不需跪禮。”
聞言,朱儁也就趁勢坐回了原座。
劉辯接著道“雖說道路阻隔,但商路為何暢通,尚書台擬詔,升朱符為交州牧,可征兵兩萬,攻打荊南四郡。”
這話一說,眾人頓時愣在當場。
不少人神情震驚,眼睛瞪大。
朱儁的半個屁股剛坐到椅子上,聞聲再次離座,不管身邊的謁者,直接跪禮道“聖恩浩蕩,老臣無以為報,當以此命,籌謀國事,報效國家社稷。”
“這,一門三父子,同時兩千石,縱然世家大族,也極是罕見啊!”
“聖上厚愛,何至於此!”
“此比為後世之美談!”
“可以寫一篇文章了。”
“這”
相對於一些人的讚美,但有一些人的眉頭則是深深皺起。
這不是在培養權臣麽?
天子一向聰穎,怎麽會如此犯錯。
“愛卿不需多禮。”
劉辯看著稽首在地的朱儁,神色平和道“愛卿既然已為大司農,自不能再領兵。
那五千家兵,當如何處置?”
聞言,憂心的人頓時恍然,原來,天子還是那個英明睿智的天子
喜歡三國興漢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國興漢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